陳培源:海軍陸戰隊沿革與駐防福建期間殊死抗敵

魚知吾 發佈 2023-12-02T06:14:58.641838+00:00

海軍本設有衛隊,1914年12月,劉冠雄在任總長期內裁撤衛隊,將其改編為海軍陸戰隊。因福建系沿海區域,防務重要,陸隊規模遂漸次擴展,部隊多集中於馬尾、長門一帶。

陳培源:時任「建康」艦艦長

海軍本設有衛隊,1914年12月,劉冠雄在任總長期內裁撤衛隊,將其改編為海軍陸戰隊。是年,海軍部訂定海軍陸戰隊營制與海軍陸戰隊服製圖說。因福建系沿海區域,防務重要,陸隊規模遂漸次擴展,部隊多集中於馬尾、長門一帶。1918年7月,增募海軍陸戰隊4個連。1919年間,我國設立吉黑江防籌辦處,派王崇文為處長。王處長是擬海軍陸戰隊配置辦法請以林志瀚充陸戰隊隊長,由部令准照辦。1922年10月,以閩省上游不靖,防務緊要,乃設立海軍陸戰隊統帶部。1923年5月,以海軍陸戰隊統帶楊砥中為海軍陸戰隊第一混成旅旅長。

先是,以軍閥專橫、摧殘閩疆,1922年冬,令楊砥中率分駐北平、上海的寧鴻倫、王兆斌、陳德堃3連隊伍開閩,協同在馬尾護廠的陳揚琛、朱雨田兩個連,戡平閩亂。嗣因餘孽蔓延,原有陸戰隊兵力單薄,不敷分配,復於1923年春陸續招募兵員,編成步兵8個營,機槍、山炮各1個營,工、輜各1個連,以薩君泰、馬坤貞、林忠、唐岱鋆、林志棠、周南沖、楊廷綱、歐濟、陳揚琛、洪貞銘等為營長。5月,成立海軍陸戰隊第一混成旅,派馬坤貞、林忠分充團長,此為海軍陸戰隊正規設旅的開始。

1924年4月,閩省自李基出走後,王永泉復占據省垣,擁兵專橫。海軍徇人民之請,聯合友軍,協同驅除。王永泉率部離省,遁往漳泉,勾結駐廈的臧致平部擾亂閩局。駐閩海軍陸戰隊及軍艦扼要分堵,並跟蹤追剿於福清縣以南,至涵江一帶。王永泉殘部敗竄,省垣以安。以臧致平占據廈門,練習艦隊司令楊樹莊暫行並攝閩廈司令,率同海軍陸戰隊第一團馬坤貞所部,暨「海容」、「應瑞」等艦規復廈門,臧致平戰敗而逃,東山、金門各亦相繼克復,閩疆始獲奠定。

1925年4月,駐閩海軍陸戰隊第一混成旅長楊砥中因事免職,以該旅第二團團長林忠暫行兼護旅長職務。1927年1月,海軍聯絡國民革命軍掃除閩省軍閥,而閩中叛軍土匪嘯聚為患,陸戰隊兵力尚苦薄弱,經將閩省陸軍第十一混成旅暫行收編,改為海軍陸戰隊第一、第二兩獨立團,以沈珂為第一團團長,沈國英為第二團團長。是年,閩省軍閥殘部雖經先後殲滅,而各地雜牌軍隊仍復倚靠外援,內聯土匪,伺機蠢動。時孫傳芳盤據寧滬,海軍總司令調陸戰隊第二團團長金振中率全團隊伍,並陳德堃之1個營,赴滬協攻。駐閩陸戰隊不敷分配,乃擴充為2個旅,以林忠為海軍陸戰隊第一混成旅旅長,林素國為海軍陸戰隊步兵第二旅旅長。同年11月,陸戰隊第一旅調駐福州省城屯防,旅長林忠並任省垣司令。

1928年2月,海軍陸戰隊步兵第二旅擴編為海軍陸戰隊第二混成旅,仍以林素國為旅長,轄3 個步兵團、1個炮兵營,以林昀、楊廷英、林策周分任步兵團團長,王深為炮兵營營長。11 月,海軍陸戰隊奉令簡編,第一、第二兩混成旅裁減兵額,縮編為海軍陸戰隊第一、第二兩獨立旅。1930年4月,設立海軍陸戰隊總指揮部,以第一艦隊司令陳季良為總指揮。1932年,制令海軍陸戰隊獨立旅司令部,及該旅步兵團、營、連和步兵團機關槍連、迫擊炮連、步兵炮連、野炮兵連、旅司令部特務排等編制表。1933年,複製定海軍陸戰隊組織條例,及海軍陸戰隊補充營條例。

1934年5月間,湖口陸軍第五師奉命開拔,由駐湖海軍陸戰隊第一旅第二團隊伍接防。自南潯護路陸軍移調後,該路防務移歸陸戰隊填防。同時陸戰隊兩旅更換番號,以馬尾要港司令李世甲暫兼第二旅旅長。原任第二旅旅長林秉周調充第一旅旅長,即率所部移贛。第一批隊伍先由「定安」艦運往湖口,其第二批隊伍陸續於是年5月搭「華安」艦抵湖,旅即開赴九江,擔任南潯護路及守護橋頭堡、磯堡防務。是月15日開始接管德安、永續橋、塗家埠、樂化、牛行、永修、馬回嶺、黃老門等地,均由陸戰隊分班守衛,並隨時實施訓練,期成勁旅。同時,在九江設立陸戰隊臨時醫院。先是,本軍設立海軍陸戰隊講武堂於長門,陸戰隊各營連下級軍官分班學習,旋改為海軍軍官研究班,分設軍官、軍士兩隊,並附學生隊,本部置主任,為少將級,督察一切。

1937年11月,全國抗日情勢緊張,海軍陸戰隊奉命執行戰時任務。是月以滬寧形勢吃緊,調派駐閩陸戰隊第二旅第三團由長樂開拔入浙,先後駐紮衢州、金華要區,擔任各項防務。至第一旅全部隊伍,仍分駐於湖口一帶,扼要防堵。1938年1月,海軍部裁撤,歸併於海軍總司令部,所屬機關分別整理。海軍陸戰隊軍官研究班及補充營,同時被裁。2月,陸戰隊第一旅旅部及第二團開駐彭澤布防,旋因湖口防務緊要,第一旅隊伍及第二旅第三團各營,復先後調湖警備。5月,海軍總部奉命以陸戰隊第一旅第一、二團及第二旅第三團移駐湘鄂,擔任護路工作,派旅長林秉周率隊由湖口原防出發,5月間陸續到達,接收防務。護路區域自武昌線坊起至白石渡止,約長700餘公里,其間橋樑、隧道、車站、倉庫甚多,應派兵防守者共160餘處,任務繁重。旅長林秉周兼任粵漢鐵路警備副司令,俾專責成。9月,設海軍陸戰隊新兵訓練所,以周贊樞為所長。

1939年5月,海軍陸戰隊奉命由旅長林秉周率第一旅第一團開赴湘黔,擔任湘黔公路防護工作。林旅長隨將粵漢鐵路防務交由陸戰隊第二旅第三團配置就緒,即率第一、第二團馳赴防次著手布署:大坪至安江榆樹灣由第一團接防,洞口至江口間由第二團接防。是年9月,以衡寶防務重要,復調陸戰隊第二旅第三團開赴衡陽一帶,擔負該路防護工作。

1940年2月,駐海軍陸戰隊第二旅第四團在閩口福斗島設置兵陣地,派隊聯絡陸軍第八十師部隊,進擊川石日軍。2月11日,敵以我軍銳意反攻,調派軍艦數艘及飛機兩大隊,向我防區猛烈擊。陸戰隊機二連連長陳佑芝指揮作戰,被炸殉職。該連士兵繼續抗斗,亦多受傷。同年11月25日,汽艇2艘駛至琅岐島鼓尾山海面,復向閩口窺伺,我海軍陸戰隊奮起截擊,知敵有備,急從川石方面退卻,我駐閩海軍加強防備力量,並計劃收復川石島。從此海軍陸戰隊第一、第二兩獨立旅,均集中閩疆,統歸馬尾要港司令部指揮。當時,第一旅及第二旅第三團分防湘境,因抗戰期間各地交通不甚便利,文件往返輾轉需時,於軍事進行上大有妨礙。是年12月14日,海軍總司部為進抗戰工作敏捷性,陸戰隊第一、二兩旅所有軍務調遣及人事經理等項,從1941年1月起,海總部直接管轄。其駐閩的陸戰隊第四團調防作戰及陸戰隊的新兵訓練所事項,仍由馬尾要港司令部就近指揮管理。

1941年1月2日,川石外洋面開到敵運輸艦,滿載敵陸戰隊及大批炮械,增強實力,企圖活動。駐閩海軍各部隊,立即嚴加戒備。14日,敵艦向我福清等地開炮。30日,川石之敵復炮擊我島之赤沙、龍台各鄉,敵機則時向長門各地肆擾,但扼於我海軍防範之嚴,迄不獲逞。2月11日,敵汽艇裝載敵兵,由川石島駛向福斗島,以機關槍猛擊我方步哨要點,我陸戰隊奮起迎擊,長門炮台亦開炮協攻,敵受重創,竄回川石。21日,敵艦2艘從川石向後龍山行駛,我駐防陸戰隊得前方步哨通訊,急進入後龍山東端警戒陣地截擊,敵艦竟逼近火網,撲向渡口,企圖登陸,經我猛烈圍攻,敵始不支,向鼓尾山逃遁,又被我扼守該處之陸戰隊痛擊,負創退卻。敵仍增調援軍,企圖大舉侵犯。

4月間,閩口方面敵軍雲集,是月18日晚6時,敵艦20餘艘、汽艇10餘艘,分泊於及連江等處,川石阻塞線外,亦有敵汽艇多艘往返巡弋,局勢緊迫。海軍馬尾要港司令部立即下令閩口要塞各炮台及擔任掩護要塞的海軍陸戰隊第二獨立旅第四團,協力準備作戰。19日凌晨3時許,敵陸軍在海空兩護下,向福斗、琅岐兩島猛撲,我方防守該兩島的陸戰隊,每島僅有一連兵力,冒險抗敵。我獺石臨時炮台亦開炮向敵艦側擊,電光山、煙臺山、金牌山各炮台則相繼以火力壓迫川石之敵,阻其接濟。福斗島陸戰隊與敵苦戰3小時,敵艦炮火猛烈異常,敵機不斷在我陣地狂炸。該島四面環水,接濟不易,後退尤難,我陸戰隊拚力死守,犧牲慘烈,敵遂侵占該島。同時琅岐島方面,我陸戰隊與敵激戰於吳村一帶,電光山炮台發炮助戰,敵進路受阻,但敵之他路陸軍已分由連江、長樂兩地登陸,向我炮台左右包抄,各友軍均放棄防地,炮台外圍盡落敵手,敵乃集中兵力,節節進逼。我陸戰隊固守下歧一帶,保護長門炮台,戰況尤烈,我軍與敵軍傷亡均重。此時,雖下岐已有戰事,長門通訊亦已斷絕,但我各台員兵仍死守衛。敵驅逐艦3艘向川石芭蕉尾前進,川石亦駛出敵之汽艇4艘聯合活動,我各炮台瞭望敵勢,俟其入我有效射內,合力猛擊,敵驅逐艦1艘,並有敵2艘被我擊沉於壺江附近,其餘敵艦艇相率至芭蕉尾一帶。敵之兩驅逐艦在我炮力射程外,仍向電光山炮台開炮遠攻,未敢逼近。

正面戰局當足支持,惜以孤立無援,而負指揮全責之友軍,竟自先期引退。連江縣城陷落後,下岐敵軍愈聚愈眾,陸續向長門挺進,長門炮台陷敵包圍之中,不得已遂自毀炮,並焚燒彈藥庫,一面仍由陸戰隊聯合各炮台員兵作最後抵抗,以機步槍列隊,分守台外各要點。敵機旋分批在我炮台上空猛烈投彈,我陣地屢遭摧毀,始奮勇突圍,向東岐集中。是晚連江敵軍攻入琯頭,向我繼續圍攻。4月20日,我方調駐防馬尾之陸戰隊加強前線,以兩營兵力於黎明向敵反攻,首將塘頭、竹岐等處之附敵匪眾兜圍殲滅,隨返琯頭與敵展開激戰。敵據守高地,用極劇烈之炮火阻我進展,雙方相持頗久。嗣敵調飛機助戰,而我陸戰隊深入無援,孤軍抗斗,敵乃漸向東岐迫擊。我陸戰隊分扼東岐附近地區與敵周旋(該地在我軍抗戰時期有臨時炮台設備,曾電北岸炮台移炮兩尊,用資防衛),前仆後繼,殲敵甚眾。其時各台員兵亦經趕編兩隊,以一隊扼守炮台,一隊控衛炮台背後,與敵再事惡戰。該敵增援部隊陸續到達,東岐炮台又陷重圍。我陸戰隊與敵激戰於戈山東麓及亭頭等地,雖不免有壯烈犧牲,但敵亦有相當死傷。為掩護福州外圍及閩江下游軍事行動,決定將海軍陸戰隊集結於馬尾、紅山、閩安鎮一線。

4月21日拂曉,敵向閩安鎮、紅山兩地分兵侵犯,營田之敵亦向馬尾進攻。我陸戰隊抱我敵不兩立的決心,分頭迎擊,敵各路均難進展,我陣地始終屹立不動。詎料各友軍先後潰退,連江敵軍直進無阻,另有一部攻入福州,省垣隨陷,致使馬尾要區四面受敵,馬尾要港李司令奉命轉進,遂率所部及陸戰隊撤退,於是月29日轉古田。5月間,侵占福州之敵有繼續西犯企圖,海軍以南平地居要衝,谷口系南平屏障,乃於該處設立海軍閩江江防司令部,調派布雷隊入閩,先以定雷阻塞港道,必要時加放漂雷。敵受此重大打擊,攻勢頓挫。同時陸戰隊第二旅第四團受創劇烈之隊伍,集中順昌、將樂一帶整頓訓練。

是年9月,占據福州之敵被我水雷隊遏阻,我陸戰隊又聯絡各友軍分扼要區,敵以西進計劃受挫,遂開始撤退。惟馬尾、長門一帶仍有敵軍駐守,閩江口防司令部乃督飭陸戰隊反攻,於9月5日收復馬尾,6日進克長門。其時,川石仍駐有敵軍清水部,嘉登島則為偽軍林義和部所盤據,擁有山炮及數十挺輕重機槍,暨武裝汽船多艘。壺江亦聚集偽軍300餘人負隅頑抗。閩安鎮、琯頭、亭頭各地又有雜牌軍王守霖部聚眾騷擾。我陸戰隊第四團分派隊伍限期肅清。王守霖部於是月先行解決琯頭枚平。10月初,駐閩海軍進攻川石、琅岐、壺江敵偽之計劃部署就緒,是月5日,密派海軍陸戰隊由長門渡江,並於東岐方面控置策應部隊,隨即分向琅岐、金沙兩路兜剿,琯岐偽軍陳承平、何榮冠兩隊先予反正,裡應外合。金沙台山各偽軍被我圍攻,紛向海外逃遁,我俘敵百餘人。6日晨收復嘉登島。復於是月25日,飭陸戰隊抽派一連,由金沙向壺江攻擊,數次奮勇強渡,火力甚猛,偽軍不支,紛棄汽艇潰竄。我陸戰隊登帆船追擊,傷敵汽艇兩艘,是日下午收復壺江島,乘勝進攻川石,另在福斗島架炮掩護。26日,我陸戰隊分由福斗、壺江兩地進兵,敵偽向南竿塘敗走,川石島隨亦克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