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數審 發佈 2023-12-02T16:37:59.805154+00:00

摘要:目前,各高校財經類非會計專業均開設了《會計學》課程。但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教學目標定位模糊、教學內容與所學專業脫節以及忽視實踐教學等問題。

摘要:目前,各高校財經類非會計專業均開設了《會計學》課程。但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教學目標定位模糊、教學內容與所學專業脫節以及忽視實踐教學等問題。對此,需要全面了解學生對該課程的實際需求,重點釐清教學目標定位上的模糊認識,探尋教學內容與所學專業相契合的具體路徑,加強實踐教學,以進一步提高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目標;教學改革

一、概述

目前,會計學課程已經成為高校財經類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但是,由於對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目標的定位不夠準確,使得非會計專業和會計專業的教學嚴重趨同,沒有根據各自不同的需求和教學目標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以致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對此,學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討,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比如,楊潔等人提出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應從學生所學專業的角度去引導學生學習該課程,以培養學生理解和應用會計信息的能力;胡立貴主張藉助「史密斯-雷根」教學設計模式並以其為理論指導,尋找適合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的教學策略;周書靈等人則主張根據學生的專業培養目標來確定會計學課程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從經濟管理的角度學習該課程;張臻等人主張從會計報表入手,採用從後往前逆推式教學方法,以突出財務報告的重要性;還有學者主張財經類非會計專業學生不必學習系統的會計知識,只需學會會計報表的閱讀、分析及利用。應該說,上述觀點對該課程的教學優化具有很好的啟示意義,主張將非會計專業教學有別於會計專業,各有側重,總體思路是正確的。但同時筆者也發現,有些觀點並不符合實際,比如,有學者過分強調二者的差異性,主張只講授財務報告的內容,或為了突出財務報告的重要性,採用從後往前逆推式教學方法,這些觀點值得商榷。事實上,調查發現,有許多財經類非會計專業的學生為了給將來就業創造條件,有考證的需求,也確有部分學生有畢業後從事會計工作的意願。因此,如何兼顧這部分學生的需求,同時又能體現出非會計專業和會計專業的差異性,找到使每個學生皆能受益的平衡點,顯得至關重要。

二、財經類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現狀調查

為了進一步了解會計學課程需求,我們對會計學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樣本來自於天津市某地方高校經濟學院的本科學生,包括經濟學、投資學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學生。本次調查涉及2014-2016級三個年級的學生,發放問卷360份,回收355份,回收率98.61%。通過問卷,主要考查學生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認知程度。關於學生對教學目標及課程重要性的調查,結果發現,有51%的學生認為教學目標明確,69.2%的學生認為學習會計學可以多學一門技能,57.9%的學生認為學習會計學對所學專業有幫助,有61.3%的學生認為對就業有幫助,有12.3%的學生願意畢業後從事會計工作。可見,學生對該門課程是認可的,認為非會計專業學生掌握基本的會計知識很重要,這表明將《會計學》課程列入財經類非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是必要的。關於教學內容的調查,結果發現,認為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內容基本為理論教學的占46.3%,認為理論聯繫實際的占53.7%,認為教學內容符合教學目標的占49.8%,認為與專業相聯繫的占47.5%,認為注重會計報表分析的占29.6%。可以看出,會計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及所學專業脫節的現象仍比較嚴重。同時還發現,幾乎所有學生希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並與本專業知識相銜接,認可將講授內容有所側重,但並不希望將內容分解,只注重報表的閱讀和分析,而是願意系統、全面地學習會計知識。比如,95%以上的學生希望對會計要素、會計假設、會計原則等基本理論進行簡單講解,而對於會計核算方法、會計報表的閱讀和分析等內容應列作重點,注重其實用性。這反映出學生對自己將來工作有用的知識更感興趣。關於教學方式的調查,結果發現,在我校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中,有67.5%的人認為採取了案例教學法,32.9%的人認為採取了啟發式教學,有38.1%的人認為採用傳統教學模式。可見,仍有不少學生認為教學方式落後、單一。同時也發現,幾乎所有學生希望採用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實踐性教學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傳統的「灌輸式」講授並不為學生所歡迎。由此看來,枯燥單調的教學方式不能適應該課程的教學需要。

三、財經類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定位模糊

長期以來,在高校財經類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中,普遍存在兩種傾向:一種是對非會計專業和會計專業的學生不做區分,將會計專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運用到非會計專業的教學中,沒有體現出二者教學目標的差異性;另一種則是過分強調二者的差異,認為非會計專業學生將來不會從事會計工作,無須傳授太多的會計知識,只需看懂報表就行。很顯然,以上兩種傾向對財經類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均缺乏正確定位。前一種傾向定位錯誤在於:非會計專業和會計專業畢竟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有所不同,不宜適用同樣教學內容和方法。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專門的會計人才,學生畢業後一般從事會計職業,因而需要全面系統的會計知識。而財經類非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是培養懂會計的管理人才,學生畢業後多從事經濟管理或與經濟相關的其他工作,在實際工作中能利用會計信息服務於自身所從事的工作,就達到了目的。後一種傾向定位錯誤在於:財經類專業因為是通才基礎上的專才教育,學生應全面了解會計學的內容。如果簡單地挑選一些章節來講,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內容體系,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甚至有可能影響到會計報表的使用。

(二)教學內容不能結合專業施教

對於非會計專業的學生而言,教學的內容應具有針對性、實用性。由於不同行業的會計業務側重點不同,理應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但目前市場上並沒有針對某一行業的專門教材,現行使用的教材幾乎是各專業通用,整個會計核算流程,基本是以製造業企業主要業務為例,從前往後,就如何進行複式記帳———填制會計憑證———登記帳簿———編制會計報表的循環過程進行說明。很顯然,這樣的內容和各專業課程的知識需求是脫節的。此外,授課教師對各專業的培養目標、專業特色往往也了解不夠,使得在教學中不能結合各專業的特色及需求來合理安排授課內容,會計教學偏離了特定對象,以致學生學習後不能與自己的專業相聯繫,在畢業後從事專業工作時,所學的會計學知識也不能有效發揮其預設的作用。

(三)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單一

目前,會計學課程仍主要採用傳統教學模式,即教師一味講、學生被動聽的單一模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沒有參與權,而教師也很少注重學生的反饋,以致師生在課堂上缺乏應有的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影響教學效果。同時教師採取的教學手段也比較落後,雖說近年來普遍使用了多媒體教學,然而,大多數教師所使用的多媒體教學,其實只是單一地運用ppt,由屏幕替代了板書,並沒有將現代多媒體技術應用到教學中。調查發現,大多數學生對上述教學方式與手段並不完全認同,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是啟發式教學、案例教學法、藉助網絡技術配合多媒體教學的演示教學法。而這些教學方式和手段在教學中卻很少採用,這無疑降低了學生學習會計的興趣。

(四)實踐教學環節薄弱

目前多數高校普遍比較重視會計學專業的實踐教學,一般都會專門安排學生的會計業務實習環節。而對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教學則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誤區。很多高校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根本沒有實踐教學這個環節,即使個別高校有這個環節,分配的學時也非常有限。這就導致很多學過會計學課程的學生,根本沒見過會計憑證、會計帳簿的實物。由於缺乏會計實踐的具體操作環節,非會計專業的學生從未充分接觸本專業的實際業務,導致學生所學內容大多是會計理論知識的堆砌,不能學以致用,更不清楚會計實際工作的操作流程,不清楚實際工作中如何應用會計信息解決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問題,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四、財經類專業《會計學》教學改革與優化的建議

(一)明確非會計專業教學目標定位

對於財經類非會計專業學生而言,《會計學》只是其眾多專業課程中的一門基礎課。開設此課程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培養專門的會計人員,而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相應的會計知識以適應將來從事經濟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將非會計專業與會計專業學生的教學目標有所區別。會計專業學生的教學目標是使其成為專門的會計從業人員。非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應定位於培養運用會計信息為本專業服務的複合型人才。基於此定位,非會計專業學生學習《會計學》課程應站在經濟管理的角度,注重會計知識和方法在經濟管理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熟練地運用各項會計政策,學會閱讀和使用會計報表的信息,並加以分析和判斷,為決策作參考。非會計專業的教學目標決定了會計教學的核心內容是「如何閱讀、分析和運用會計報表」,這是學習的重點。但是,考慮到部分學生有從事會計工作的意願,加之會計知識的系統性,讓學生全面了解會計知識的完整體系也是必要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做出策略性安排,對於重點內容,如會計報表的部分,應加大課時進行重點講授;對於基本核算方法和核算程序應進行一般性講解;而對於會計學的一般理論和基本原理應當粗略的講解。這樣就避免了前面提到的兩種傾向,既體現了非會計專業和會計專業學生培養目標的差異,又考慮到了分學生對該課程的實際需求,做到兩者兼顧。事實上,非會計專業學生有重點的系統學習會計知識,對將來從事的經濟管理工作會更加有利。

(二)教學內容應緊密體現專業需求

在明確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目標後,應依照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設計。從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財經類專業開設的課程來看,許多課程之間有非常緊密的聯繫,比如,會計學與財政金融、證券投資、公司理財、企業管理等課程之間有很多相通之處。在講授會計學時,應注重會計信息與經濟和企業經營的關係,緊密結合專業課程進行講授。比如,對於金融學、投資學專業的學生,在講到「金融資產」時應作為重點內容。對「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三個項目應做出解釋,指出三者的會計處理是不同的,會計政策的不同選擇對企業和投資者會帶來怎樣的經濟後果,等等。總之,要讓學生明確一些會計內容的經濟意義對企業管理決策的影響。將《會計學》課程與授課對象所學專業相結合,有利於實現各專業課程的交叉互補,改變目前封閉僵化的課程體系。為此,教師首先要對授課對象所學專業進行必要的了解,找出會計與這些專業的結合點。這樣,在授課時就會有針對性,讓學生真正感覺到會計知識與他們所學專業息息相關,從而激發學習的主動性與自覺性。

(三)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

目前,在非會計專業的《會計學》課程教學中,除正常的課堂講授外,還應採用案例教學、情景教學、啟發式教學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把課堂講授、案例分析和實踐教學有機結合,以增強教學效果。一是加強演示教學法。由於會計學是一門實用性較強的課程,用傳統的口述、板書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清晰表達出來。因此,採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將教學中的會計核算流程圖、帳表、實物等內容通過多媒體動態視頻展現出來,既直觀又助於理解。比如在講述會計憑證和帳簿時,可以在屏幕上演示各種真實的會計憑證及其填制方法,各種帳簿及其登記方法,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二是引入案例教學法。由於財經類非會計專業學生更加側重理解會計信息的來龍去脈,以便準確利用會計信息為自己將來所從事的管理活動服務。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將案例引入其中。比如,在講授財務報告時,可選擇一個與本專業密切相關的上市公司為典型案例,指導學生練習編制會計報表,然後要求學生對報表進行分析。三是提倡啟發式教學法。教師應根據學生已有知識,設置情境,把學生帶入角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

(四)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會計學課程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融入實踐環節。目前各個高校由於受課時和教學資源的限制,加之認為非會計專業沒有設置實踐性教學的必要,所以在該課程的課時設置上,一般只設置課堂講授,沒有設置專門的實訓課。但是純粹的理論教學使非會計專業的學生缺乏對該課程的感性認知,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吸收。對此教師應結合財經類的專業特色安排一定的實踐性教學,包括手工操作、上機操作、實習鍛鍊、綜合案例分析等多種教學形式,做到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比如,在講完會計核算的整個流程後,可以設定某企業某一會計期間的經濟業務,然後讓學生手工模擬操作,從期初建帳、填制憑證、登記帳簿到編制會計報表一個完整的會計循環,使學生身臨其境,對企業整個會計業務流程有一個清晰直觀的了解,然後,在教師指導下分組閱讀會計報表,利用報表提供的信息,對企業的經營活動做出分析和判斷。如有條件還可以安排利用計算機實驗替代手工模擬實習,以進一步增強動手操作能力,這無疑對實踐教學會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儘管非會計專業的學生畢業後不從事會計工作,但通過引入實踐性教學,將枯燥的理論知識通過實務操作處理轉化為一種能力,有利於增強學生對財務數據的分析能力,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

總之,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的教學應擺脫傳統教學模式,授課教師應針對不同的專業特點,找准教學目標定位,努力尋求非會計專業和會計專業對該課程需求上的平衡,整合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式與手段,探索合適的教學模式,以培養符合社會所需要的複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潔,劉運材,郭毓東.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探討[J].當代教育論壇,2011(24):43-45.

[2]胡立貴.高校經管類非會計專業會計學教學策略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6(10):225-226.

[3]周書靈,陳蘇.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基於新建地方本科院校[J].科技信息,2011(31):15.

[4]張臻.財務報告導入式———非會計專業會計課程教學方法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08(2):160-161.

[5]王琳,祁瓊.非會計專業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構想[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7):43-44.

[6]王風華.信息化條件下會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10):123-126.

[7]周亞榮,郭均英,盧雁影.會計學教學本科會計專業與非會計專業差異分析[J].新會計,2015(3):33-35.

作者:郭素芳 單位:天津師範大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