僱傭兵倒戈,意味著什麼?

張佳瑋寫字的地方 發佈 2023-12-02T20:10:14.874348+00:00

僱傭兵最擅長的不是打仗,也不是蓋房子和搶老婆,而是出賣;統帥手下有了僱傭兵,就如一般人手裡有了偽鈔,最大的難題是把它打發掉。

僱傭兵最擅長的不是打仗,也不是蓋房子和搶老婆,而是出賣;但薛嵩不知道這一點。統帥手下有了僱傭兵,就如一般人手裡有了偽鈔,最大的難題是把它打發掉。

——王小波《萬壽寺》

僱傭兵素不靠譜。畢竟他們為錢打仗,有奶就是娘。

歷史上歐洲的僱傭兵,領袖多是職業軍人,少數專門人員負責招募和訓練;要打仗了,花錢僱人;若陷絕境,往往見風轉舵,立刻投降。

歷史上的瑞士傭兵,曾經很有名。何故?因為瑞士傭兵歷史上曾算是相對有凝聚力的。原因無他:瑞士多山,各谷地部落相對獨立,往往是整村整鎮的人出來當兵,大家彼此是老鄉,是熟人。

就這點凝聚力,已經遠勝過其他烏合之眾了。

所以克倫威爾當年在英國組軍團時,很著重忠誠與凝聚力:他的兒子、他的女婿、他的表哥、他的舅舅、他的表兄弟、他的鄰居,都被安插在軍團關鍵所在。他還要求全隊虔信。1643年他有兩封書信,有兩句妙語,揭示了他何以能一度統治英國:

「如果你選擇敬畏上帝的人當隊長,那麼全隊的忠實份子都會追隨他。」

「要敬重同伴,他們是忠誠的信徒,他們希望把他們當人來用!」

所以許多著名的軍隊長官,會在軍隊裡認乾兒子。安祿山自己雖算是唐朝的僱傭兵,但在自家軍隊內部,卻是養了八千義子,即所謂「曳落河」。

這就是老牌僱傭兵的狡猾之處:

他們知道以忠誠御下,但不太會對僱主忠誠——他們只忠誠於利益。

只忠誠於利益的人,那是相當麻煩,因為充滿不確定性。

王夫之先生說呂布,「呂布不死,天下無可定亂之機。」他沒有站任何一方說話,只是從當時所有諸侯角度看:

呂布跟董卓,殺董卓;幫袁紹,反袁紹;依劉備,反劉備;許親袁術,攻袁術;跟曹操打得不死不休。

僱傭兵最喜歡天下大亂,越亂越好;最怕的是大家都不打仗了,沒得混了。

對僱主而言,僱傭兵像飲鴆止渴:

都知道不能指望他們長治久安,只能拿來臨時利用一下;但如上所述,僱傭兵們都很滑頭,趨利避害,只打順風仗,到最後誰利用誰,真的不好說。

如果僱傭兵終於倒戈,意味著什麼呢?

如上所述,僱傭兵只講利益,毫無信義。他們倒戈不倒戈,跟大義無關,全是利益。他們最現實不過。

打順風仗,擄掠劫奪,一擁而上;打逆風仗,出工不出力,作鳥獸散,順便吸主子的血。

他們見風轉舵,所以他們是當時局勢最好的風向標:

他們最知道什麼時候發力向前,什麼時候出賣背叛,可以獲得最大的利益。

大家都說戰報會撒謊,戰線不會撒謊;同理,唯利是圖的僱傭兵的行為,也不會撒謊,是最能說明局勢:

他們順從你時,那你是真行;他們蠢蠢欲動甚至反戈一擊,那你的情況就真不妙了。

畢竟外人都是看熱鬧,僱傭兵卻是真用性命為注,在賭每一票利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