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將成為第三大經濟體:是等德日被人干趴?還是靠自己拼命?

東意不一樣 發佈 2023-12-03T07:45:00.675216+00:00

6月22日,莫迪在美國會發表演講:「當我作為總理第一次訪問美國時,印度是世界第十大經濟體。今天,印度是第五大經濟體。我們很快就會成為第三大經濟體。」

6月22日,莫迪在美國會發表演講:「當我作為總理第一次訪問美國時,印度是世界第十大經濟體。今天,印度是第五大經濟體。我們很快就會成為第三大經濟體。」那印度能成為第三大經濟體嗎?當然能!時間問題而已。

期間,印度一個勁的表忠心,美國就往死里開空頭支票,互相白嫖,真是一對臥龍鳳雛。這邊廂,印度以PPT畫餅造夢,以市場體量勾人,把美國議員們忽悠得一愣一愣的。那邊廂,美國也不含糊,各種奉承許諾。啥?真金白銀投入?那還得投票走程序呢!

但對「辯經高地」印度而言,已足夠讓他們原地自嗨。但印度對措辭極其講究,壓根就不直接提中俄。啥?譴責俄羅斯援助烏克蘭?不僅想得多,還想得美。說句掏心窩子的話,當今世界能占到印度便宜的國家還沒誕生呢!

魔幻的是,美國親自冊封的世界最大民主國家,如今卻是俄羅斯能源最積極的買家,倒買倒賣,不離不棄。另外,印度叨叨「不結盟」都70多年了,怎麼可能從了美國嘛!這玩意的本質就是「騎牆」。有時候你可能覺得它像女神似的看著你,輕咬嘴唇,但千萬別誤會,她可能是在咬死皮。

沙利文說此訪是「轉折時刻」,其實,他倆壓根就不在一個頻道上,就像你問他「菊花台」怎麼樣?他說沒喝過!但舞台眼前過,不演是罪過。就表演而言,雙方半斤八兩,就氣質而言,張飛見李逵,黑對黑,有聲有色。

在這種防火防盜防對方的心態之下,雙方竟然還整了個58項內容的聯合聲明,美國許諾向印度進行全面技術轉讓,涉及半導體及供應鏈、太空、信息通訊和量子技術等領域,給大夥模仿一下。

印度:小美,你把半導體供應鏈勻點給我唄!行不行?

美國:小三,咋說話呢?當然行、非常行、肯定行、一定行、很行……

印度:……是真心的嗎?……

美國:當然真心,騙你是柯基、吉娃娃、哈士奇……美光還說要投資27.5億美元在你那建封測工廠呢!

印度:就是那個因安全問題,沒通過隔壁審核的美光?

美國:可不許聽人瞎說,人家是清白傳家,你可不能像罰小米那樣罰它。

印度:俺不干那種雞屁事!誰罰誰孫子,練瑜伽閃腰折腿,過橋橋跨、坐車車翻、吃咖喱竄稀……

美國:我還可以向你提供量子技術。

印度:量子技術是個啥?

美國:就是「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的那個技術。

印度:我要!我要!我全都要……

其實,他倆那個聯合聲明大多都是虛頭巴腦,或者難以執行的玩意。比如,美國向印度轉移AI人工智慧技術,問題是印度現在缺這玩意嗎?總就業人數約4億,失業人口1.14億,失業率高達27.1%,AI人工智慧對印度來說,差不多就是鶴頂紅。

印度孟買有個世界最大洗衣廠,170多年歷史,在我們這都能申報國家級文保單位了,但人家依舊生意興隆,用工達到7000多人,每天能洗20多萬件衣服,純手工搓洗,不用洗衣機,為啥?因為洗衣工便宜嘛!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才5美元,而買台洗衣機起碼3萬美元以上,這麼便宜的人工,誰用機器誰傻子。

再比如,他倆要合作搞中微子設施、引力波天文台,知道的都明白是針對我們的「天琴計劃」,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倆在針對大劉,尋找三體文明呢!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倆肯定都是「從實力的地位出發」在尬聊。

另外,因為美國太想印度選邊站隊,甚至出現了取悅跪舔印度的現象,這一點連美媒都大方承認。在聯合記者會上,有記者就印度人權問題向拜登和莫迪提問。拜登不僅以美印「彼此坦誠相待,相互尊重」迴避。

但莫迪不迴避,而是敢於對相關問題表示「驚訝」,「絕對沒有基於種姓、信仰、年齡或地域的歧視」。我們在《何以牛逼:懂了男歡女愛,就懂了印度是怎麼畫餅PUA全世界的》中聊過,印度和美國都是PUA王者,但印度身段就跟印度舞娘一樣柔軟,更為靈活,生性嬌慣,傲世小祖宗。

比如,印度加入東邊和西邊各種組織,金磚國家組織、上合組織、大英國協、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等,現在還被盛情邀請加入「北約+」。但他在組織里總會各種扭捏作態不合群,為啥?因為他深諳俄羅斯方塊的本質,合群就會消失。

那他為啥還要加入各種組織呢?因為他就是想通過這種參與來釋放自己的「可得性」。就像大學校園裡,被追得最多的往往不是最漂亮的妹子,而是看上去最好追的妹子,而印度就是這種低級家底、中級容貌、高級開放的妹子,誰不心動?

其實,美國也扶持過印度,「重返亞太」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扶持印度。通用、福特、沃爾瑪、亞馬遜等美國企業就是那會跑印度去的,結果都被坑得滿頭包。所以,這份聯合聲明的含金量和誠信度,本身就屬於玄學範疇。

女人之美,在於蠢得無怨無悔;男人之美,在於說謊說得白日見鬼,他倆把氣質都卡得死死的,你都分不清男女,更搞不清到底是誰在薅誰的羊毛,誰在挖坑埋誰?

2022年,印度GDP增長6.7%,總量達到3.39萬億美元,已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距離德國和日本分別還有0.69億和0.84億美元。據印度央行研究,如果保持當前6%以上的增速,印度有望在2025年或2026年超越德國,2027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真正高速增長的大國只有中美,全球大約80%的增量是由中美提供的。2008年是個分水嶺,美國GDP14.77萬億美元,中國GDP4.59萬億,全球GDP63.72萬億,中美占比全球約30%。2022年中國GDP約18萬億美元,美國GDP25.46萬億,全球GDP總量101.6萬億美元,中美占比全球約43%。

其他發達經濟體則大多處於停滯,甚至倒退狀態。日本巔峰期2012年高達6.27萬億美元,2022年縮水到4.23萬億美元;英國2007年GDP3.09萬億美元,2022年3.07萬億美元;法國2008年GDP2.93萬億,2022年縮水到2.78萬億;德國2021年GDP4.26萬億美元,2022年GDP4.07萬億美元……

中美為啥能提供如此巨大的增量?主要是中美都能抓住時代風口,美國創造風口,我們緊跟風口。其他國家既沒能力創造,也沒能力緊跟。比如,歐洲日本就錯過了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新能源等風口,包括接下來的AI人工智慧,他們也同樣抓不住,為啥?

不是井裡沒有水,而是挖的不夠大不夠深。現在,工業體系越來越龐大,既要有規模性,也要有縱深性。規模性主要取決於人口數量,縱深性則取決於工程師數量。社會經濟越發展,規模性和縱深性的需求就越高,工業化成本就越大。

這也是為啥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英國,第二次發生在德國,第三次發生在美國,而第四次工業革命則註定只能發生在中美。另外,工業革命爆發有個前提,就是你必須得有工業,否則只能爆個屁。

從前三次工業革命爆發的時間和地點來看,都是爆發在當時的「世界工廠」,為啥?因為技術不是用來吹牛逼的,而是用來提升生產力的,需要不斷修正才能逐步成熟,需要大規模應用才能降低成本。但現在的「世界工廠」不是美國,而是我們。

從這次的美印聯合聲明來看,美國確實想利用印度的人口規模,把它扶植成「世界工廠」,但前提是必須可控,畢竟美國已經吃過一次虧。但印度滑得跟泥鰍似的,美國幾乎不可能控制他。此外,印度雖有人口規模,但缺工程師,而且因為缺乏高薪崗位,印度精英大量流失海外,這也是為啥印度籍CEO制霸矽谷。

其實,單從數據層面來看,印度跟我們的差距大概在20年左右。我們2000年的城鎮化率是36%,印度2018年城鎮化率34%;我們1998年鋼鐵產量1.16億噸,印度2021年鋼鐵產量1.18億噸;印度2021年水泥產量3.49億噸,相當於我們1993年的水平;印度2021年發電量1.56萬億千瓦時,我們2002年1.65萬億千瓦時……

不同的是我們有前30年的工業化底子,在產業、制度、教育和人才等方面都具備深厚根基,只要給機會就能一飛沖天。印度不僅沒工業底子,土地還是私有的,沒法形成工農剪刀差支援工業化,所以只能依靠外資,借錢搞工業化。

這種情況下,利潤會被大量抽走,很難形成良性循環,僅僅依靠罰款小米、沃爾瑪、福特、通用、可口可樂、沃達豐、亞馬遜等騷操作,是難以籌集工業化所需資金的。另外,他要長期這麼不靠譜不著調,哪怕他是鮮花,牛都不敢拉糞。

所以,表面看印度潛力很大,但如果沒法轉化,無論他潛力多大,都不算戰鬥力。雖說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但印度手持100多種語言的經書,壓根就沒法念。而且印度要想快速超越德日,除了自身體量之外,還得有個重要前提……

就是祈禱我們產業升級成功,德日高端製造業萎縮。比如,2022年日本製造業產值大概1萬億美元,而汽車製造業就占了一大半,如果汽車產業被幹掉,日本GDP就會斷崖式下跌,印度就可以躺贏。

那印度能否憑藉自身實力趕超德日呢?說實話夠嗆,至少不會在2027年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為啥?

2021年,印度一二三產占比為16%:24%:60%,勞動人口的三產分布為20%從事工業、31%從事服務業、49%從事農業,近一半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一輩子男耕女織,幾乎不與外界產生經濟聯繫。

而服務業占比高達60%,說明印度服務業已產生虹吸效應,且出現了嚴重的兩極分化,高層次人才已對普通人形成降維打擊。

大夥可能不相信,與我們早先「出口驅動」型發展不同,印度更多的是「內需拉動」型發展,個人消費占比GDP68%,堪比發達國家,而我們僅為55%,日本70%、德國68%、英國65%、法國75%、義大利66%,為啥?

因為很多印度人早就放棄今生,坐等來世了,雖說條條道路通羅馬,但他們壓根就不想去羅馬。跟我們一有風吹草動,就深挖洞廣積糧不同,他們真覺得錢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現在,我們和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產業競爭愈發激烈,所以,印度快速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最優解就是穩住經濟不滑坡,除此之外,什麼都別做,坐等我們幫他輕鬆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如果瞎改盲動,則對所有人都很危險,包括他自己。

雖說鹹魚都想翻身,但翻身後還是鹹魚,那就沒必要翻!別為了出人頭地,搞得人頭落地!

全文完,如果覺得寫得不錯,請隨手點個讚,感謝閱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