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後,重回黃浦江「乘風破浪」!

新民晚報 發佈 2023-12-03T22:29:58.381596+00:00

1873年,在滬經商的英國人在黃浦江上舉辦了「上海杯」帆船賽,召集了來自6個國家的6條帆船參賽。這是亞洲歷史上的第一個帆船比賽,也是現代帆船運動在中國有記載的「第一次」。

1873年,在滬經商的英國人在黃浦江上舉辦了「上海杯」帆船賽,召集了來自6個國家的6條帆船參賽。這是亞洲歷史上的第一個帆船比賽,也是現代帆船運動在中國有記載的「第一次」。

150年後的今天,黃浦江上帆星點點,6條J80帆船在滬上業餘帆船愛好者的駕馭下,為2024上海帆船公開賽「熱身」。

繼上馬、上艇之後,又一個自主IP賽事「上帆」即將揚帆起航,在此之前,你需要了解上海同帆船結緣的台前幕後。

圖說:黃浦江上帆星點點 新民晚報記者 李銘珅 攝(下同)


黃浦江畔的划船俱樂部


上海的城市徽標,是「五桅沙船」,展現了上海與帆船的深厚淵源,的確,上海在中國近、現代帆船運動發展史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站在觀賽席,上海市水上運動中心主任劉小馬感受著久違的江風,思緒飄回了上世紀70年代。1978年,上海划船俱樂部在黃浦江畔成立,開創了改革開放後上海競技帆船項目的新篇章。作為上海帆船隊的一員,劉小馬和隊友們每天都要在黃浦江下水訓練,「直到1983年五運會,上海在澱山湖建造了新的水上訓練基地,我們才搬離了黃浦江」。

後來,多次奪得全國帆船冠軍的劉小馬,相繼培養出了徐莉佳、張東霜等帆船世界冠軍。

圖說:(左起)劉小馬、徐莉佳、張靜 受訪者供圖

去年,第二屆上海賽艇公開賽在蘇州河成功舉行,一批老帆船人感慨:「什麼時候,帆船也能走進大眾視野?」上海市體育局、東浩蘭生和他們的想法一拍即合,陸地有「上馬」,蘇州河有「上艇」,是時候在黃浦江上打造一場屬於老百姓自己的帆船賽事了。

今天,上海市體育局副局長羅文樺在採訪中也表示:「上海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興的城市,在我們的母親河蘇州河上已經有了上艇,那麼在我們的另一條母親河黃浦江上,我們覺得體育賽事不能缺失。所以,經過前期的反覆論證和醞釀,我們覺得在黃浦江最美的天際線下,能夠誕生一個我們自主品牌的賽事,是我們所有賽事人的共同夢想和願景。上艇舉辦以後,很多區也意識到在水上可以『做文章』,這是一個非常有發展的體育新賽道。大家可以看到,端午節期間,水上的龍舟賽事非常蓬勃,前一陣子,大家也看到在蘇州河上有300多條帆船帆板,我覺得在不久的將來,上海水系上的體育賽事元素的新玩法,會越來越好。」

作為專家組的一員,劉小馬舉雙手贊成。帆船這個項目,非常匹配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氣質,不過,在鬧市區的主要河流中舉辦一場盛大的帆船賽事,放眼全球都並不多見,也並非易事,具體要克服哪些困難、如何操作?

圖說:劉小馬


籌備上帆的多重細節


首先是風力的要求。根據專家的建議,帆船比賽的風力要求比賽區域達到5節以上穩定風力。據上海海洋中心氣象台提供的資料,每年3月至4月,上海平均氣溫在18℃-22℃之間,該時期最高風力在9節以上,若在比賽期間能夠掌握好最佳風力窗口期,即能夠滿足帆船比賽的競賽要求。因此,經綜合研判,首屆上海帆船公開賽計劃於2024年3、4月間舉辦。

其次是船型的選擇。考慮到黃浦江上競技的專業性、觀賞性及安全性,首屆上海帆船公開賽擬設置J80帆船和諾卡拉17級雙體水翼船兩種競賽船型。其中J80帆船安全穩定性高,易操作,適合群眾參與。諾卡拉17級帆船為奧運會比賽船型,具有速度快、操作難度大、觀賞性強等特點。值得一提的是,諾卡拉17級項目與上海有著不解之緣,2021年,中國隊上海籍選手在澱山湖舉辦的諾卡拉17級亞洲帆船錦標賽上獲得了該項目的東京奧運會參賽資格,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圖說:「上帆」的船型選擇也很重要

主辦方希望將上帆賽打造成上馬、上艇一樣的兄弟賽事,而其最主要的目的,依然是面向大眾,讓帆船愛好者有機會一展身手。「這是我們水上人共同的期待。」劉小馬說。


上海帆船運動正在升溫


帆船運動並非遙不可及。今天的參賽者,都是普通老百姓。只不過,他們是帆船運動的發燒友,平時利用業餘時間,組建了各支帆船俱樂部。據悉,從2004年至2020年,帆船帆板運動俱樂部由最初的1家(上海美帆遊艇俱樂部)增長至15家以上。2021年,帆船愛好者們擁有了自己的「家」,上海市帆船帆板運動協會成立,截至今年2月,上帆協單位會員已達22家。

「為了參加今天的活動,6條帆船的參賽名額很快就一搶而空,背倚『四件套』,在黃浦江上競逐,大家既興奮又自豪。」劉小馬說。

圖說:6條帆船江上競逐

重回黃浦江,上海的帆船運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上海的帆船運動員相繼取得了數十個世界冠軍。2012年,上海運動員徐莉佳在倫敦奧運會上取得金牌,將上海競技帆船、中國競技帆船帶入新高峰。上海的帆船活動也日趨活躍、更加普及,青少年培訓、大眾活動、品牌賽事在上海落地生根,成為海派生活的新方式。

副主席兼秘書長劉衛東表示,中國帆船大眾化、規模化和產業化的發展,未來可期。(新民晚報記者 陶邢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