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生活(祥瑞傳奇)

衡水凌煙閣 發佈 2023-12-04T01:00:07.797201+00:00

按:祥瑞傳奇撰寫的《我的知青生活》生動展現了處於當時冀縣、深縣、束鹿三縣交界地帶知青點的知青生活。1974年3月10日,在衡水地區冀縣人民禮堂內,人山人海,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口號震天。

按:祥瑞傳奇(河北省老年文藝協會會員)撰寫的《我的知青生活》生動展現了處於當時冀縣、深縣、束鹿三縣交界地帶知青點的知青生活。


(一)

1974年3月10日,在衡水地區冀縣人民禮堂內,人山人海,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口號震天。縣政府正在召開歡送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大會,為縣城七三屆高中畢業的非農業戶口學生送行。我代表全體知青進行了表態發言。會議結束後,我們胸前帶著大紅花,手捧縣委書記贈送的紀念品《毛澤東選集》合訂本,在歡送隊伍的簇擁下,手拉著手,迫不及待的跳上大卡車,向歡送的人群揮手告別,滿臉透著興奮和自豪。

大卡車在人群中慢慢啟動,向縣城西城門駛去。出了西門,大卡車在通向西北方向距縣城40公里的西沙公社田莊大隊奔馳。鄉間道路上全是土路,坑窪不平,我們好像坐在蹦蹦床上一樣,隨車上下顛簸,卡車駛過,車後一片狼煙。我們興奮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齊聲唱起了《語錄歌》「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勝利」。

當卡車行駛到海河大堤時,嘎然停下,隨車護送我們的縣知青辦主任婁書嶺,從駕駛室下來,對我們說「大家辛苦了,馬上就要到了,請全體下車方便一下。男生在左邊的樹林裡,女生在右邊的樹林裡,開始行動」。我們車上幾個人,你看我,我看你,還不好意思,十分尷尬。古人云,千急萬急比不上內急,按照吩咐我跳下卡車,鑽進左邊樹林裡,解衣寬帶,如卸重負。

卡車繼續前行,向西行駛了約半個小時,到達了上山下鄉目的地——田莊大隊農林場。村支書趙仁義和村委會成員為我們舉行了簡易的歡迎儀式,幫我們卸下行李和隨身物品,並按事先安排,引導我們進入各自的房間,從此,我們正式成為田莊村的一員,開始了真正的知青生活。


(二)

在那火紅的年代,我們有很多的豪言壯語,如「豬圈豈生千里馬,花盆難栽萬年松」「要做疾風中的勁草,歲寒時的松柏,雪山頂上的冰凌花」。現在聽起來一定很可笑,很幼稚,但是,我們的精神支柱就在於此,有了這樣的精神準備,我們才能戰勝任何艱難困苦。否則,一個十七八歲的孩子從縣城來到這個連電燈都沒有的窮鄉僻壤,沒有這樣的精神支柱,肯定會當逃兵。

田莊農林場距田莊村有五里地之遙。處在新集,深縣,冀縣三縣交界處。這個地方人員稀少,土地貧瘠,風沙較大,少水無電。點的是煤油燈,喝的是儲存的雨水,住的是低矮的舊房。這個農林場是上世紀50年代一位叫呼老善的勞模帶領老鄉開墾的,栽種了蘋果樹、梨樹、葡萄、李子、香椿和棗等樹木,在鹽鹼沙地上開墾了農田。農林場內只有一口苦水井,不能飲用只能澆地。有六七間又破又小又矮又舊的土坯房子。

我們五位男生居住在一個屋內,裡屋睡人,外間是一個鍋灶,裡屋是一個土炕,白天做三頓飯產生的煙霧熱氣,都要通過裡屋炕下煙道排出,炕24小時都是熱的。晚上點著一盞煤油燈,在昏暗的燈光下我們堅持學習寫日記。初春三月,躺在床上暖暖和和,熱熱乎乎,那叫一個舒服。但是,到了七八月份酷暑難當,屋子又不通風,再躺在熱炕上,那叫一個難受,十分煎熬。一覺醒來大汗淋漓,濕了內衣,濕了褥子,潮了炕皮。這還不算,空中還有蚊子「空襲」,下面還有跳蚤「攻擊」,徹夜難眠吶!有時熱的太難受了,就爬到房頂睡覺,第二天醒來,眼睛看不見了,因為眼皮被蚊子叮的腫腫的,只留下一條窄窄的縫,滿身的大包奇癢無比。但是,我們看到老鄉住在牲口棚,四處漏風,牲畜糞尿味沖天,老鄉把最好的房子讓給我們,我們從內心非常感激,有這樣的居住環境,我們還是感恩的。第二年,我們自己打坯,村委會組織老鄉幫忙,蓋了一排十幾間新房,居住條件得到了徹底改善。


(三)

環境改變人,人又能改變環境。經過幾個月的農村生活,農村的生活習慣,深深的影響著我們,在思想上對農民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心裡也越來越崇拜農民。農民之偉大,在於他們性格樸實,吃苦耐勞,誠實有信,直來直去。尤其在當時城鄉差距較大的環境下,他們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為城市的生活提供了物質基礎。(下面為知青在平整土地,中間用鐵鍬裝土的為作者)

當好一名知青不容易,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農民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正當青春璀璨時,敢叫日月換新天。當好知青要先從農活干起,必須經過淬鍊才能達到一定的水平。

評劇《朝陽溝》有這樣一段唱詞「前腿那個蹬,後腿那個松,握緊哪鋤頭不放鬆」聽上去很浪漫,但是要掌握起來,要付出十倍的辛苦。夏天鋤地必須在烈日當空的大晴天,只有這樣雜草才能曬死,不會死而復生;初秋時節,在鋤玉米地,高粱地雜草時,身處青紗帳中密不透風,又悶又熱,汗水順著脊背和褲腿往下淌,玉米葉、高粱葉常常把胳膊和臉上劃出道道的血痕。那真的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在一望無際的大田裡,我們一字排開,每人一壟,揮動鋤頭,一步一步往前挪動,在鋤地中,我顧不上擦汗,顧不上喝水,左一鋤頭右一鋤頭拼命的幹著,但是如何努力也趕不上老鄉的除草進度,很多老鄉鋤到地頭,立即返回幫我鋤完。鋤到了地頭,走出青紗帳,陣陣微風從吹過,那叫一個爽快!

嫩嫩的手掌磨出了泡,未經歷風雨的胳膊脊背曬得脫了皮,老鄉們幫我們挑破水泡,教我們如何處理脫皮的方法,這一情景我一生難忘!

每年六月初,便進入了三夏季節,此時是農村一年中最緊張,最辛苦的時期。即要虎口奪糧,又要顆粒歸倉,既要搶收麥子,又要進行夏播。那時沒有收割機和脫粒機,收麥子脫粒全靠人工完成。我到農林場第三個月,緊張的麥收開始了。從6月5號開始的後半個月中,天天凌晨三點多起床,頂著滿天的星星去田間割麥子。當時我年輕好勝,開始割麥子時,我也是信心滿滿,拿著磨得飛快的鐮刀,決心大展身手。隊長分好工,每人四個壟,割麥子勞動開始了!只見老鄉拉開架勢,彎腰下去,左手抓住麥穗的下邊,右手中的鐮刀一揮,順勢把割下的麥子用大腿一夾,向前跨步又是一鐮,再往大腿一夾,幾個動作循環下來,拔一把麥干,用手一擰,把兩腿間的麥子順手一捆,便成了一個麥秸捆。我也學貓畫虎幹了起來,幹了一早起,老鄉們割了十二個壟,我只割了四個壟。

干到第四天,我真的干不動了。腰酸腿痛,精疲力盡,挑戰了我有生以來的身體極限,哪怕站上一會兒都會不由自主的閉上眼睛眯瞪一下,超過三分鐘准能進入深睡狀態。早起割麥子,上午把麥子拉回打麥場,下午曬場,晚上軋場脫粒,一直干到凌晨。當我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宿舍,顧不得洗洗涮涮,馬上上床休息,上坑時如登泰山,腰酸腿疼根本上不了炕,只能用半個屁股坐在床沿,用雙手搬著腿一點一點兒的往上挪,脫鞋時突然發現兩隻膠鞋被鐮刀割了幾個大口子,萬幸沒有割到腳趾。這真是鳳凰涅磐的淬鍊啊!(下面為勞動間隙,老支書、老模範給我的講那過去的情景。後排站立左側第5人為作者)


(四)挖河

根據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號召,每年冬季要對河流的河床進行清淤,確保來年河水不泛濫成災。1974年的冬天,我參加了滏陽河支流河道的挖河勞動。這年的冬天,天氣寒冷,滴水成冰,我們全體知青跟隨田莊村基幹民兵,到陸家莊村東的河道挖河。凌晨四點多,我們扛著紅旗,排著整齊的隊伍,肩扛鐵杴鎬頭,唱著「向前向前向前,我們的隊伍向太陽……」的歌曲,來到勞動地點。啟明星剛升到一竿子高,天空吐出了一絲魚肚白,天色朦朧,放眼看去,河道兩旁紅旗招展人,山人海,一派戰天鬥地的景象。

我們把田莊大隊民兵排的旗幟插在河岸上,頓時,隨風飄揚起來,我們的鬥志被飄揚的紅旗激發到了頂點。我們沿著河坡紛紛跑到河床,用鋼鎬破冰開拓作業場面。一鎬下去,冰面上只見一個白點,虎口震的又麻又疼,我們使盡全身的力氣,不斷的揮鎬,冰面被砸開了,河底的水也慢慢涌了出來。我們挽起褲腿,跳到水和淤泥之中,我們的雙腿馬上陷到的膝蓋處。頓時感到雙腿冰寒之氣直入骨髓!我抄起鐵杴將淤泥用力挖出裝車,不大的功夫兒就裝滿了獨輪推車。此時我已是大汗淋漓,汗水濕了上衣,頭上冒著熱氣,腳下踩在冰冷的水中,這真是冰火兩重天呀!裝好的獨輪車有1000多斤的重量,車輪也深深陷入土中,我架起車子,兩個人幫著我推,艱難的一寸一寸的向前移動,到了河床邊,用攪拌機的繩子掛在車頭,繩子玩兒命的拉,我是拼命的推,獨輪車在陡峭的坡上一米一米的前進。到達河坡之上,把一車的淤泥卸到指定的地點,又拉著空車返回到河底。如此反反覆覆,推了七八車我感覺太累了,肚子也開始咕嚕咕嚕的叫著,干到中午,民兵排長建華招呼大家上岸吃飯,精疲力盡的我坐在河岸上,拔了一把枯草,擦了擦腿和腳上的淤泥,曬著太陽,感覺輕鬆了很多。這時,炊事員老大爺抱著一個裝滿饅頭的筐子,提一桶菜湯走到我們面前,我掀開筐子上的布,一個個像半塊磚大的饅頭呈現在我面前,頓時勾起了我的食慾,胃口大開的我,馬上盛了一碗菜湯,拿了五個大饅頭,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吃完後感覺沒飽,又拿了四個饅頭,一口菜湯兩口饅頭吃著,一會九個大饅頭全部下肚,感覺已是是溝平壑滿。這也是我一生中破天荒的最高記錄。

吃完午飯抽上一袋煙,頓感來了精神,隨著排長的一聲令下,我們又全力以赴的投入到挖河勞動之中。


(五)

我們農林場知青點是一個獨立的基幹民兵班。公社武裝部和村民兵排非常重視我們知青基幹民兵班的建設。授於我們每個知青一桿五六式半自動步槍,由個人保管保養,並經常組織我們進行軍事訓練,定期組織我們打靶射擊訓練。(下面是射擊訓練,後排站立左側人員為作者)

夜間拉練。在74年六月,正處於三夏緊張時期,幹了一天的農活,凌晨一點多剛剛進入夢鄉。突然間,一陣急促的集合哨子響起,我隱隱約約聽到了哨子響,認為是做夢。然後,哨子聲在我們耳畔響起,並叫到大聲喊聲:起來!起來!緊急集合!緊急集合啦!!這時我才被驚醒,馬上穿好衣服,紮好武裝帶抄起步槍,跑到院裡列隊集合。只見民兵排長建華說道:接上級通知,在農林場以南二里地的樹林裡發現了敵情,有信號彈升起。指示我們立即趕往事發地點處置,並要求不准打手電簡,不准說話,不能暴露目標,必須摸黑行動。說完,打開子彈箱給每人發了五發子彈,並要求立即壓入槍膛。我們在排長的指揮下,一路小跑全速前進,一會兒停下觀察情況,一會兒全體臥倒,一會兒匍匐前進,建華排長體健碩壯,只見他在沒有路的土坡樹林中,如同一隻野兔跑得飛快。還不斷的往後傳達命令,跟上,跟上!不許說話。我們沒有跑過這麼急這多遠的路,一個個累得呼呼直喘。漆黑的夜晚,什麼也看不見,前邊的人被樹枝絆倒,後邊的人也砸上去。在匍匐前進,有的人鞋帶開了,全然不知站,起來一跑就絆了一個狗啃地。拍拍臉上的泥土,繼續跟著隊伍跑步前進,折騰了一個多小時,建華帶我們又回到農場,我們隨著他的口令,集合列好隊伍。他對這次夜間拉練進行點評,對我們五名男生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對女生提出了表揚。隊伍解散後,我問女生,你們怎麼行動這麼快呢?她們笑著說道:我們正在洗涮,還沒上床躺平呢!說完,我們男生懷著鬱悶的心情,又回床繼續睡覺,還沒進入夢鄉,耳邊又傳來了隊長敲響了早工的鐘聲。再去田間的路上,我們掏出晚上發的子彈,仔細一看,這不是讓我們練習壓彈倉的教練彈嗎?

這次緊急集合受到批評後,我們在思想上引起了高度重視。以後只要一聽到集合哨響,迅速穿好衣服,紮起武裝帶,抄槍就往外跑。因此,也留了後遺症,很長一段時間,我們睡覺總是不踏實,甚至回到縣城家中,半夜一聲貓叫,都會突然驚醒,一下子坐起來,以為是緊急集合呢。老母親拉開燈,看著我,說怎麼了?剛才是貓叫呢,我只能是會意的笑笑,避而不答。

公社武裝部定期組織我們實彈射擊,我們用五六式半自動步槍,三八大蓋,勃然轉盤輕機槍,歪把子輕機槍,手槍都實彈射擊過。全員的射擊水平都不錯,在全縣民兵射擊比武時,曾多次獲得名次,小雙姐還獲得過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

上世紀70年,農村機械化程度很低,干農活,搬搬運運都得用牲口車。我們所在的農場也不例外,飼養了牛、驢和駱駝等牲畜,這些牲畜我都駕馭過。牛車慢,駱駝車顛,驢車穩,要駕馭好牲口,也是一門學問。


(六)

驢是一個脾氣很犟的牲畜,俗話有「順毛驢」之說。人有人言,鳥有鳥語,駕馭牲口也有特定的用語,比如向後退時,要用「稍」音;向前走時,要用「駕」音;讓他停下時,要用「吁」音。不掌握這些牲畜特性和用語,往往會鬧出很多笑話。

一次,兩個女知青要用驢車到田地里拉玉米秸,儲備牲畜冬季的飼料。套車是第一步,就是把驢套在車轅中。就這一個簡單的動作,兩個人折騰了半天也沒套好。一人緊拉韁繩,向驢喊到「往後退,往後退」,驢兒紋絲不動。見到此狀,使出渾身的氣力,緊拉韁繩向後拽,拼命的對著驢兒喊著「你沒聽見啊,讓你往後退,往後退,為什麼不退啊?」,任憑怎麼喊,驢兒還是不動。另一個女知青被氣的夠嗆,便把手放在驢兒腦門上使勁往向推。驢兒的犟勁上來了,您們越拽越推我就是不動。反之,驢兒使盡全力力氣向前沖,掙開了僵繩,撞倒了推腦門的人,撒歡似的向前狂奔。兩位女知青見到此狀,拼命的喊了起來「驢跑啦,驢跑啦!」我們聽到以後,馬上趕到現場,問明情況,便喊來全體知青和老鄉開始找驢。

我走出了二里多地,在一片草地上發現了丟失的驢兒。只見驢兒正在悠閒的吃著草,我走近一看,原來韁繩被一個樹樁掛住了。我把驢兒牽了回來,用驢兒能聽懂的用語駕馭著,很快把驢兒套到轅子裡,系好的大繩,安好加板。交給她二人,她們高高興興的趕著毛驢車,到田地里去拉玉米秸了。


(七)

一次,大吉隊長讓我去縣城送貨。我找飼養員牽牲口,飼養員是一個老八路對人非常友善,凡事為別人著想。聽到我要去縣城,他有些為難,他說:「用牛車太慢,用駱駝車帶飼料太多,用毛驢,他剛懷了孕,你只能用這匹沒有出過遠門,沒有離開娘的小騾子了。但有一條你必須保證,讓它吃好喝好,不能揍他」。我聽後滿口答應,牽出小騾子,接過飼養員準備好的草料,趕車去縣城。一路上,小騾子很聽話,平平安安,順順利到達縣城。晚上,為獎勵小騾子,我拿了半盆小米拌在飼料里。第二天,我套好車返程,小騾子一出縣城,發瘋似的奔跑起來,怎麼喊,怎麼駕馭都擋不住小騾子狂奔的四個蹄子?無奈,我只能聽之任之吧!我下意識地雙手抓緊車幫,我在車上像煤球一樣上下左右搖擺,小騾子也不含糊,一口氣跑了20多里地,車子才慢慢的平靜下來。不曾想,離農林場還有五里地之遙時,小騾子又發瘋的狂奔起來。鄉間小路比較窄,幾次險些掉到路邊的溝里,小騾子一直狂奔到農場牲口棚,並長嘶幾聲。飼養員馬上迎上來,撫摸著小騾子,卸了套後,小騾子直奔她的母親身邊,用頭蹭著母親的脖子撒起嬌來。我把一路的情況給飼養員講訴後,他神秘的一個笑,說道:「孩子小,出遠門誰不想家,誰不想娘呢?」我又問道:「小騾子,為什麼知道路呢」?飼養員答道:「你知道老馬識途嗎?但你不知道騾子他的爹是馬嗎」?我再問為什么小爐子一口氣跑了20多里地?飼養員臉色一沉,反問我,你餵它什麼了?我答道:「我看它一路十分辛苦,非常聽話,為了獎勵它,我在草料中加了幾斤小米」。飼養員聽後哈哈大笑,說道:「你呀,怎麼說你呢?你沒有聽說過,形容一個人跑得快,幹活有使不完勁兒,常說跟小毛驢吃了小米一樣嗎?小米對牲畜來講是精飼料」,我恍然大悟,是啊,騾子也有驢的一半血統啊!


(八)

在下鄉插隊期間,我也發生過很多糗事,今天說一下「鏡子貼膏藥」的故事。

下鄉插隊時水非常寶貴,洗澡成了難題,一兩個月也不能痛痛快快的洗浴一次。田間勞作後,肚子早就餓得咕咕叫了,回到宿舍趕快洗洗手,洗洗臉,開始吃飯。吃完晚飯後,只能燒一盆熱水,用毛巾擦洗一下身子。由於長時間處於不能洗澡,不能保證身體清潔衛生的原因,加之白天勞作出汗多,我身上經常長膿結疙瘩。小疙瘩破了,用手擠出膿水,找東西擦一擦,沒兩天就好了。有一次,在屁股上長了一個大小如棗的疙瘩,疼痛難忍,實在難受。走路磨的疼,屁股不能挨地,吃飯只能跪在登子上,夜間睡覺只能趴著,太折磨人了。我寫信向家中求救,大姐及時給我寄來一種叫「拔毒膏」的膏藥,純中藥製品,使用時,用把膏藥烤化後貼到患處。看完說明後,吃完晚飯,我在昏暗的煤油燈下開始操作,用煤油燈將其烤化,脫下褲子,在屁股上貼了幾次,也沒貼到患處。真笨,我靈機一動,用鏡子照著操作不就方便多了嗎?我找來鏡子,再一次打藥膏烤化,對著患處一貼,倍兒准!大功告成後,我提起褲子穿好衣服,出門在小樹林中溜達了一圈。當我回到宿舍,室友對我說:「你的鏡子怎麼了?」我說:「沒事啊!」室友指著鏡子說:「沒事兒,你給他貼什麼藥膏啊?」我定眼一看,果然在鏡子上貼了一塊膏藥,我用手摸了摸我的屁股,唉,怎麼膏藥不見了?回想了一下,我恍然大悟,原來在貼膏藥的過程,在鏡子裡疙瘩的位置,給鏡子貼上了膏藥,我說明情況後,我們兩人四目相視,放聲大笑起來。

時間如梭 ,一轉眼,時間來到1975年二月份,正值寒冬臘月,天寒地凍,呼呼的西北風像刀子一樣割在人的臉上。農林場的樹木猶如一把把倒立的掃帚,枝杈上掛滿了冰霜。但是,這樣的天氣也難以阻擋知青和老鄉的勞動熱情。根據農作物生長的規律,我們正在開展深翻土地勞動競賽。目的是防止土壤板結,促進土壤鬆軟,便於農作物紮根生長。


(九)

2月11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農林場給我們知青放了三天假。知青們被這火熱的勞動競賽所感染,在回家不回家過年的問題上十分糾結。有一位知青倡導,我們不回家過年,要同老鄉們一起過節,過一個革命化的春節,大家異口同聲表示同意。

2月10日(除夕),我們把不回家過年的想法,告訴了村支書趙仁義,他在驚訝的同時,表示理解,非常的贊同,非常的支持。但是,又面臨一個問題,知青們忙於勞動競賽,年貨沒有準備,這年如何過呀?

村支書三步並兩步,匆匆忙忙回到村里,打開擴音器,用村裡的高音喇叭廣播道:「各位老鄉,請注意!我們村的知青要同我們一起過年。一同參加勞動競賽,過一個革命化的春節!誰家有準備的年貨,哪家有好吃的東西,請自願的送到大隊部,大隊部收好以後,我給知青送過去,讓他們也過一個好年。」不到60分鐘,大爺大媽,叔叔嬸嬸,兄弟姐妹們挎著籃子,抱著包袱,背著書包,紛紛的來到大隊部,送來的年貨裝了滿滿的一麻袋。村支書頂著寒風,冒著小雪,用獨輪車送到我們知青面前。說道:「這是咱們村老少爺們的一點心意,請你們收下,祝你們過一個好年」說罷,轉身消失在回村的路上。

我們急忙打開麻袋,送來的年貨有饅頭、包子、花卷、棗饅頭、豬肉、蔬菜、凍餃子、炒花生……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我們在驚喜之餘,全員動手蒸煮烹炸,經過一番折騰,一桌豐盛的年夜飯誕生了!我們吃著年夜飯,眼淚也情不自禁的流了下來。眼淚中即有對父母姐妹的思念,更有老鄉們對我們關懷的感恩之情。為了活躍氣氛,濤哥抄起了小提琴給大家演奏了一曲「大海航行靠舵手」,明哥用口琴吹奏了一曲「天大地大不如黨的恩情大」,雙姐和欣姐即興演唱了《沙家浜》沙奶奶和《智取威虎山》小常寶的京劇選段。我們盡情的吃著,歡歌笑語充滿了小小的房間。最後,我們一起合唱了「革命者永遠是年輕」歌曲,在愉悅之中度過了一個難忘的除夕之夜。

第二天早晨,隨著上工的鐘聲響起,我們扛起鐵杴,義無反顧的投身於勞動競賽之中。

中午吃飯時,村支書組織了憶苦思甜會。組織貧下中農和知青一起吃「憶苦飯,」就是用山藥葉、楊樹葉、山藥縵和谷糠做的菜餅子。嚼也嚼不爛,難以咽下。當我們露出了痛苦的表情時,村支書讓一個老貧農給我們講了今昔對比的故事。並教育我們生在當下,要知足,要熱愛黨,熱愛毛主席,熱愛社會主義,珍惜今天的生活!

這次在農村過年,我感受到了老鄉的樸實熱情,淨化了我的靈魂,堅定了我跟黨走的信念,對我的一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我們農林場種了很多果樹,果實會在不同的季節成熟。春天的香椿芽、初夏的大白杏,夏天的李子、秋季的雪花梨、蘋果和葡萄等等。另外,還種了幾畝蔬菜,有韭菜、茴香、西紅柿、茄子、豆角、蘿蔔、白菜、南瓜、冬瓜等等。這麼多蔬菜,除了我們自己食用外,大部分要趕集或走村串巷去出售。


(十)

趕集賣菜。官道李鎮每逢農曆初一和初六都有集市。當時流通環節非常閉塞,老百姓吃的喝的穿的用的等生活用品,都要到集市上去採購,我們稱之為趕集。

趕集的頭一天下午,我們把蔬菜收割好,再用渠溝上的馬蓮草,一小捆一小捆的綁好,整齊的碼放在龍溝里,然後再澆上水。第二天早早的裝上車,趕著老牛車去趕集。我們的韭菜,茴香等蔬菜往菜市場一擺,菜尖上頂著水珠水水靈靈,亭亭玉立,那叫一個精神。這正應了「賣菜的不使水,買菜的撅著嘴」這句話。老鄉對我們的蔬菜情有獨鍾,見到我們知青更是喜歡。很多老鄉找我們寒暄,並大聲吆喝到「田莊的知情又來賣菜了,人家孩子實誠,不耍稱,不說謊,菜又好又水靈,趕緊來買吧!」老鄉們紛紛來到我們菜攤前搶購,一牛車蔬菜,不到兩三個小時全部賣完。按現在的話講,這叫做「品牌效應」,我們「知青品牌」在當地知名度是很高的。


(十一)

75年的初夏,到了杏收穫季節,杏兒也相繼成熟。我們的杏個頭像小蘋果似的,白里透著粉,粉里泛著白,不僅品相好,咬上一口,杏汁順著手指往下流,味甘甜醇。

在一天早上,隊長吩咐我去摘兩筐大白杏,去周圍村莊裡賣杏。摘完杏,我把兩筐杏用繩子牢固的綁在自行車後架上,匆匆忙忙上路了。兩筐否足有百十斤,我騎上車子搖搖晃晃,在鄉間的土路上龜速前進。到達羨莊村後,我一邊走一邊吆喝:「田莊的大白杏,又好看又好吃,請買大白杏嘍」我要吆喝的起勁時,突然從背後傳來一聲:「賣杏的停一下,停一下,」我回頭一看,是一位年近60的老漢,穿著一件對襟黑色土布上衣,千層底的布鞋,乾乾淨淨,利利索索。他上上下下打量了我一番,問道:「你是田莊的?」,我點了點頭,老漢又問道:「你是知青吧?」我答道:「是」老漢說:「孩子,這麼熱的天,別吆喝了,跟我走」我猶豫了一下,心想在人家村里,就聽人家的吧!我隨著老漢來到了羨莊村大隊部。老漢幫我把自行車支好,對著屋裡喊了一聲「來福,你出來一下」,話音剛落,從屋裡跑出來一位40來歲的男子。老漢對來樁說:「你給知青倒點水喝,另外廣播一下,田莊的知青來我們村里賣杏了,他們的杏好吃的很啊」。

我還沒有回過神來,就聽到大喇叭響了起來:「社員同志們請注意,社員同志們注意了,田莊的知青來咱們村賣杏來了,咱支書說他們的大白杏好吃的很,願意買的,抓緊到大隊部來買啊!」聽到廣播以後,我才緩過神來,原來,這位老漢是羨莊村的村支書啊!

一袋煙的功夫,鄉親們紛紛來到大隊部。我趕緊迎上前去,招呼著大夥嘗嘗鮮,這叫做先嘗後買,知道好歹。大姑娘小媳婦們一邊品嘗著杏,一邊和我搭訕,「小伙子不錯呀,到我們村就別走了。看上哪個姑娘?大嫂給你說說媒?怎麼樣?」我聽後害羞的紅了臉。老鄉們品嘗後都覺得很好吃,我二斤他五斤的買了起來。我忙的不亦樂乎,不一會兒,兩大筐大白杏被搶購一空。當我找村支書致謝時,來福說:「俺支書去公社開會啦,臨走時對我說,你們知青是好樣的,拿起鋤頭會鋤地,拿起槍來會射擊,拿起筆來會寫文章,拿起稱來會做買賣,你們知青是田莊的驕傲啊」!

「幸福生活是干出來的」,這句話千真萬確,現在聽到這句話,我也有深深的感悟。在1975年的春天,我們上級的支持下打了一眼深水機井,解決了長期的飲水困難。村委會為我們蓋了12間北房,改善了我們居住的條件,同時建立了醫療點,閱讀室,食堂,知青的生活有了鳳凰涅磐的變化。(下面為知青宿舍前合影,後排左側第2人為作者)


(十二)

在農村蓋房子是一件大事,也是一個技術活,比如打地基,砌牆,上樑,抹灰等知青不會幹,也幹不了。在為知青蓋房子時,我們只能幹點小工的活。

當時蓋房沒有升降機,沒有卷揚機等設備,一切工作只能靠人工完成。砌牆超過2米時,建築用的坯和泥,要靠人工向上傳遞。老鄉們把一塊兒重達十幾斤的土坯,用鐵杴一鏟,雙臂一叫力,一塊土坯從杴中飛出,平平穩穩的拋向上方,上邊的人雙手一接,一塊土坯就這樣傳上去了。傳泥是另一種方法,用鐵杴剷出一杴泥後,前面的手一抬,後面的手向下一壓,鐵掀和泥同時飛了上去,鐵杴始終保持水平狀態,上面的人雙手將鐵杴穩穩的接住,把泥倒掉,將鐵掀隨手扔下,下面的人,用手一接,又開始鏟泥,如此反反覆覆。

我看到這一串嫻熟瀟灑的動作,心中暗暗佩服,也偷偷學著幹了起來。我一試,滿不是這麼簡單的事,土坯不是扔低了,就是方向偏了。一杴泥往上一扔,不是泥飛了,就是鐵杴豎起來了。土坯和泥紛紛掉了下來。支書見到此狀,馬上制止了我。但是我心裡不服氣,等收工以後,我虛心向老鄉鎖言大哥請教,他把傳遞的技巧和著力點,一招一式的傳授給我們,並手把手的示範,通過練習,我終於掌握了這門絕技,在第二天蓋房子的現場,我有了用武之地,大展了身手,村支書和老鄉們也對我翹起了大拇指。


(十三)

每逢夏秋冬三季,必須對所有的果樹進行剪枝,嫁接。剪枝是整理樹型,去老枝,促新枝,保證果樹掛果率的干預手段。嫁接就是用優良的果樹枝條,對樹質差,結果少的果樹進行嫁接改造。嫁接時,分為枝接和皮芽接兩種。在農林場兩年中,我虛心向農林技術員學習,對樹木剪枝和嫁接的要點和關鍵,有了很好的掌握,我嫁接的果樹成活率還是很高的。(下面為作者為師傅家的葡萄進行秋季剪枝)

參加工作以後,還多次為師傅家的蘋果樹和葡萄樹,進行剪枝和嫁接,樹型整的好看了,結果多了,口味也比過去甜了。很多人知道我有這個技術後,工農戶的師傅徒弟邀請我家中去幫忙,受到大家的好評。

知青這個團體,是一個特殊時期產生的集體。積極向上,團結友誼,不懼艱難,吃苦耐勞。在困難面前,衝鋒在前,一人有難,大家全力以赴的支持幫助,體現了這代人的精神風貌。


(十四)

在1975年七月間,我們正在鋤草勞動,突然勝星小妹暈倒在田間。雙手捂著肚子在地下打滾,臉色蠟黃,黃豆粒大的汗珠直往下淌,臉上露出非常痛苦的表情。大家見狀,急忙放下鋤頭,圍到勝星小妹的身邊,錦雲大姐上前將她摟在懷裡,大聲喊他的名字。勝星小妹微微睜開眼睛,有氣無力的說:「沒什麼大事,就是肚子疼的難受,像刀子割的一樣」,說完,閉上雙眼。赤腳醫生建軍上前摸摸肚子,進行了初步診斷,對大家說:「根據部位判斷,不是腸梗阻,就是闌尾炎,症狀很急,必須馬上送醫院」聽到此言,我們五個男生立即回到宿舍,卸下門板,用繩子綁了一個簡易的擔架。迅速跑回田間,將勝星小妹扶上擔架。四位知青急忙抬起,疾速向十里外的官道李鎮醫院跑去,一路上腳下生風,我們幾個人輪番替換著,以最快的速度跑到鎮醫院。我們大聲呼喚著大夫,聽到我們的呼叫聲,院長馬上迎了上來,示意我們把擔架放在大門洞下,並及時進行了檢查,確診為急性闌尾炎。隨即,我們抬著勝星小妹進入了病房,抽血化驗測血壓,一陣檢查後,院長決定馬上手術。我們把小妹推進了手術室,進行了闌尾切除手術。我們在焦急的等待中,大家發現都沒帶錢,我們向院長說明情況,院長哈哈一笑,說到:「我經常吃你們的蔬菜,早就認識你們,就憑你們『知青』兩個字,錢都是小事,先治好病,出院時再說」。勝星小妹的父母來醫院看望,大夫對他們說,是田莊的知青,抬著擔架跑了十幾里,把你供閨女送來的,不是他們拼命相救,病情不會恢復的這樣好。


(十五)

八月份,我們正在為秋作物澆水,發現龍溝裡邊的水越來越少,一會兒斷流了。我們急忙順著龍溝向上游檢查,發現在主幹渠上出現了一個一米多的口子,渠水傾瀉而下,嘩嘩的向田野里流淌。

我們幾人馬上用鐵鍬一掀一掀的往裡扔土,口子較大,水流很急,所有扔下的土都被流水沖走。濤哥和錦雲姐見狀,毫不猶豫的跳入水中,用身體擋住決口。並指揮著我們馬上填土。我們七八個人,全力以赴玩兒命的往決口處填土,十幾分後,決口堵上了,當我們把濤哥和錦雲姐從泥水中拉上來,只見兩人臉上頭上都是黃土,全身上下除了泥就是水。見到自己的狼狽相,他們哈哈大笑的說,沒事兒,辛苦我一個幸福十幾人吶!

在知青這個團體中,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雖然是身邊的小事,但反映了那個時代青年人的真實生活。我們是不負韶華的一代人,是為社會主義建設奉獻了青春的一代人,我們為這個時代的人而驕傲!

1975年12月份,為了推動我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我們作為冀縣第一批知青,根據上面的指示全部回城。(15個人分別在北京、石家莊、唐山、衡水和冀州參加了工作)。76年我縣又掀起了第二批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高潮。

離開農林場42年後,2016年5月份我們13位知青(工傷死亡、病故各一人),在村長的帶領下,又回到農林場故地重遊。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房子不見了,園林不見了,只有當年的深水機井還在澆灌著土地,到處是綠油油的麥田……(第二排右側為作者,後排左側一人為村幹部)

免責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請聯繫我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