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深縣知青歲月

衡水凌煙閣 發佈 2023-12-04T01:47:23.198303+00:00

1968年12月,毛主席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最高指示」後,為響應毛主席上山下鄉的號召,衡師組織68屆畢業生到農村去,到工廠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1968年12月,毛主席發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的「最高指示」後,為響應毛主席上山下鄉的號召,衡師組織68屆畢業生到農村去,到工廠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1969年1月8日,為準備上山下鄉,學校放假半個月,23日,學生到校。

1969年1月25日,同學們離開了生活、學習的衡師校園。這天上午,天上飄著雪花,同學們頂風北上,奔赴深縣的下卜、榆科、大堤、位橋、宋家莊、太古莊、前磨頭等幾個公社下鄉插隊,至今已50年了,這段如歌歲月,早已成為知青們特有的記憶,我們這些知青是中國特殊的一代人,走過了不平凡的人生。四十多年後,回想起來,思緒萬千,浮想聯翩。好些人有感而發,還寫詩歌表達了對知青歲月的懷念。

故城縣的高鳳芝,當年下鄉,落戶於深縣下卜公社清河坊大隊,對清河坊有著極深的情感,2015年,由衡去京,路過下鄉舊地清河坊,顧首四野,莊稼蔥綠茂盛,全無昔日"滿目鹽鹼白茫茫″的蕭瑟荒涼景象。望景生情,隱約感到舊日的鄉親,如今早已是生活富裕,幸福安康。即了卻了思念,也了卻了掛牽。興奮之餘,作《如夢令·望清河坊》一首:「車行衡京公路,有緣下卜暫住。翹首清河坊,層層青紗遮目。遮目,遮目,了我數載情愫。」

冀縣人趙東禮,2014年,寫了多首詩詞懷念下鄉歲月。《沁園春·憶下鄉》:「冬寒抱冰,白雪皚皚,大地茫茫。隨嘎斯轟鳴,素絮飛揚;懷揣抱負,慷慨踏鄉。晨興理荒,戴月荷鋤,無怨汗涔頰滿淌。獻赤心,結交眾農友,再造故鄉。風雨同舟共殤。不了情愫終生難忘。嘗劈柴擔水,燒釜煲湯。同歌共舞,邀約歡暢。月下促膝,路訴衷腸,憧憬遙思夢與想。追拂憶,五十年往事,如影隨盪。」《雨霖鈴》:「風雪下卜,投筆從農,身定v莊。桑田荷鋤理荒,踏晨露,夜披晚霜。執手黃牛為友,扶犁把耕墒。播汗水,寒來暑往,萬頃良田掀碧浪。結交農友話農炕,幾何曾,檐下訴衷腸。波光月色促膝,錦程夢,一枕黃粱。侯王建議,其時正逢杏壇瘋狂。往事如煙,下鄉情難忘。」《鷓鴣天·下鄉情一》:「脫胎換骨風雨行,靈魂再塑汗水中。莘莘學子冰玉潔,天釀地造爐火青。學軋場,犁把憑。耕播鋤刨俱已通。劈柴擔水共瓦釜,兩年鄉誼終生情。」《鷓鴣天·下鄉情二》 :「烏飛魚躍海天長,荷鋤理荒事農桑。自食其力燒飯餚,野菜拌粟果腹腸。蟬輕吟,蜇衰唱。波光月下共納涼。緩歌慢舞絲竹聲,情結下卜終難忘。」《憶下鄉二首其一》:「初次試犁目盯犁,足下不穩恍醉趨。黃牛不聽我吆喝,墒溝蜿蜒如蛇曲。幾場踐罷再把犁,昂首挺胸頭前覷。信手揚便悠然行,筆直一線身後移。」《憶下鄉二首其二》:「韁作半徑我為點,揚鞭策牛復畫圓。初始黃友不為伍,松肚撒水手足亂。幾番過後見熟稔,吾與黃友結忘年。大圓小圓隨意劃,圓圈過後金燦燦。」

泊頭市人李春升,1969年1月25日至1970年9月12日,在深縣下卜公社清河坊大隊,插隊期間,被分配在清河坊學校任機電和化工課,那時,曾多次帶領學生搞勤工儉學一一刮硝土、熬硝。然後,拉到縣城去賣。憶及前情,2015年作《刮硝熬硝》 : 「遍野白茫空寂寥,稼穡枯殤硝作寶;群情雀躍少小兵,笑載歸歌灑滿道。二人抬桶浮星斗,一鍋濁漿烈火燒;翌日凌晨水中看,結晶剔透盡芒硝。」2014年還寫了《初次學耕》:「初次學耕牛欺生,犁把搖動似醉行。我身如蒸他人笑,回首縱橫一地弓。」《軋場》:「穗似狼尾鋪一場,女郎策馬場中央。三遍軋後翻穀草,滿地珍珠散清香。」

阜城人息培剛,2015年,回憶在深南插隊的人生經歷,如在眼前,寫了《清平樂·上山下鄉》 :「天色茫茫,征途笑語盪。風卷飛雪漫天揚,七路雄師北上。青紗帳里揮汗,曬穀場上燦燦。甘苦得失品罷,戰天鬥地凱旋。」還寫了《下鄉插隊》:「隆冬含笑雪花揚,北上深南大堤上。接受農民再教育,廣闊天地大課堂。張王李劉息一家,安家落戶孫家莊。裊裊炊煙一鍋飯,農家小院溢清香。玉黍餑餑就鹹菜,早晚白粥午麵湯。黃昏歸來樂陶然,笑語歡歌屋外盪。滴滴汗水皆是情,稻麥菽黍千層浪。十里田疇耕與耘,勞動換來五穀香。」(注 : 深南,指深縣以南,此處土地瘠薄,多鹽鹼,知青大多來此插隊鍛鍊。張王李劉息,即:張淑珍、張憲起、王淑英、李廣華、劉雅雯、息培剛等六知青。)

來自「春夏秋冬」的美篇《難忘的青春歲月——廣闊天地,大有作為》,有刪改。

免責聲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請聯繫我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