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寒冬來襲,土地財政走到盡頭,地方政府如何破局?

自我和夢想 發佈 2023-12-04T02:15:54.181568+00:00

樓市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許多人關注的焦點話題。近年來,隨著中央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加大,樓市出現了明顯的降溫跡象。

樓市是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也是許多人關注的焦點話題。近年來,隨著中央對房地產市場的調控力度加大,樓市出現了明顯的降溫跡象。據統計,2022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了10.4%,銷售額同比下降了6.1%。而在2023年初,更是出現了多個城市房價下跌、開發商降價促銷、土地流拍等現象。

樓市的冷卻,直接影響到了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土地出讓金作為地方政府的重要財源之一,在過去幾十年裡為地方政府提供了巨額的資金支持。但隨著樓市的低迷,土地出讓金也難以為繼。據媒體報導,2022年全國土地出讓金收入同比下降了18.7%,其中一線城市下降了28.5%,二線城市下降了21.4%,三四線城市下降了14.3%3。而在2023年初的三輪土地拍賣中,更是出現了多個城市土地出讓金收入大幅縮水甚至腰斬的情況。


面對樓市和土地市場的雙重打擊,地方政府該如何應對?有沒有其他的財政來源可以彌補土地出讓金的缺口?

土地財政的形成和作用

土地財政是指地方政府通過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而獲得的財政收入。它是1994年分稅制改革後形成的一種特殊的財政模式。分稅制改革是為了增強中央財政收入和宏觀調控能力而進行的一項重大改革,它將稅收收入按照一定比例分配給中央和地方,並規定中央和地方各自承擔相應的支出責任。

分稅制改革雖然提高了中央財政收入和權力,但也削弱了地方財政收入和自主性。為了彌補分稅制改革帶來的財政缺口,地方政府便利用自己對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管理權,通過向開發商出讓土地使用權而獲取巨額收入。這就是土地財政的由來。

土地財政對於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它為地方政府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供、債務償還等方面,促進了城鎮化進程和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它也為房地產市場提供了穩定的土地供應,滿足了人們的住房需求,推動了房地產業的發展和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土地財政的問題和風險

土地財政雖然有其積極作用,但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和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土地財政導致了地方政府對土地資源的過度開發和浪費,破壞了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為了追求更高的土地出讓金收入,地方政府往往不顧規劃和保護,大量占用耕地、林地、濕地等土地資源,建設住宅、商業、工業等項目,造成了土地資源的緊缺和質量下降,也加劇了城市化的不平衡和不協調。


土地財政導致了房價的持續上漲和居民住房負擔的加重。為了獲取更多的土地出讓金收入,地方政府往往通過限制土地供應、提高土地出讓底價、設置土地溢價率等手段,推高了土地成本,從而推高了房價。同時,由於土地出讓金收入不納入預算管理,也不用於改善民生,而是用於償還債務或者投資其他項目,導致了居民住房福利的缺失和不公平。

土地財政導致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增加和財政體制的扭曲。為了獲取更多的土地出讓金收入,地方政府往往通過設立融資平台公司或者利用國有企業等方式,以國有土地使用權作為抵押或擔保,向銀行或者社會資本借款投資建設項目。這樣一來,既增加了債務規模和償還壓力,又降低了投資效率和回報率。同時,由於土地出讓金收入不受預算約束和監督,也使得地方政府的支出結構失衡和不透明。

土地財政的改革和出路

面對樓市和土地市場的低迷,以及土地財政帶來的問題和風險,地方政府該如何應對?有沒有其他的財政來源可以彌補土地出讓金的缺口?這就需要從根本上改革土地財政制度,尋找可持續發展的出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