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電影中的最後一個史達林扮演者戈米亞什維利,打造最陰鷙形象

文學私祕 發佈 2023-12-04T13:46:30.363157+00:00

1990年,蘇聯導演奧澤洛夫拍攝了《史達林格勒大血戰》,可以說是最後一部出現史達林的蘇聯電影。在這之前,奧澤洛夫相繼導演了四部關於衛國戰爭的電影,可以稱之為「衛國戰爭電影四部曲」。

1990年,蘇聯導演奧澤洛夫拍攝了《史達林格勒大血戰》,可以說是最後一部出現史達林的蘇聯電影。


在這之前,奧澤洛夫相繼導演了四部關於衛國戰爭的電影,可以稱之為「衛國戰爭電影四部曲」。

這四部電影分別是:


《解放》,從1967年開拍首部到1971拍攝完成。導演拍攝衛國戰爭,先從勝利開始,是為了適應當時的蘇聯的上層指令。

影片中的史達林扮演者布吉·扎卡里亞澤,1913年生於亞塞拜然,1988年在喬治亞去世,享年74歲。在他的演藝生涯中,扮演史達林也只有這一次。


片中的史達林氣宇軒昂,高大偉岸,是奧澤洛夫導演的電影中最具神采的史達林。之後這位導演電影裡的史達林開始跌跌不休,一蹶不振。


1977年,奧澤洛夫拍攝了《自由戰士》,片中史達林的扮演者,就是日後在《莫斯科保衛戰》中出演史達林的雅可夫·特里波立斯基。

1985年,《莫斯科保衛戰》拍竣,史達林扮演者雅可夫·特里波立斯基出生於1919年,逝世於1988年,享年69歲。

雅可夫·特里波立斯基最早扮演史達林是在1975的《目標的選擇》中。

影片描寫了蘇聯「原子彈之父」庫爾恰托夫的一生。影片裡有史達林對研究原子彈的決策交待。

1976年,雅可夫·特里波立斯基在戰爭傳記片「科夫帕克之歌」之二《暴風雪》中扮演史達林。

影片是衛國戰爭中的「科夫帕克少將三部曲」之二。「科夫帕克」是衛國戰爭期間烏克蘭游擊戰的組織者。三部曲的第一部是1973年的《警鐘》、第三部是1979年的《喀爾巴阡山,喀爾巴阡山》。


1977年,雅可夫·特里波立斯基在奧澤洛夫導演的《自由戰士》中扮演史達林。

這部電影共4集,長達6個半小時,表現了東歐各國配合蘇聯軍隊抗擊納粹德國的歷史史實,時間上與《解放》有重合。

片中的史達林因為考慮到與蘇聯衛星國的關係,沒有刻意的貶低。因為貶低史達林,將置當年蘇軍解放的東歐集團國家於何種位置?所以,在劇中史達林的決策,都是富有遠見的,也具有人道精神。比如,劇中表現史達林力排眾議,要求蘇軍冒死進軍斯洛伐克,很有戰略眼光與政治遠見。


1983年,他再次在《如果敵人不投降》中扮演史達林。

影片表現了1944年的巴格拉季昂戰役。

1985年,雅可夫·特里波立斯基參演了著名的《莫斯科保衛戰》。


1986年,再度在捷克電視劇《哥特瓦爾德》中扮演史達林。


這是一部表現捷克總統哥特瓦爾德戰鬥生活的一部劇集。

1995年,在奧澤洛夫導演的《朱可夫》中以史達林的面目亮相,此時他已經去世,這部電影不過是利用之前拍攝的資料重新剪輯成的一部電影。


八十年代末,奧澤洛夫籌拍《史達林格勒大血戰》的時候,特里波立斯基已於1988年去世,尋找新的扮演者,成為導演的必然的選項。


這樣,《史達林格勒大血戰》的史達林扮演者就很自然地落到了阿奇爾·戈米亞什維利的身上。

戈米亞什維利生於1926年03月23日,逝世於2005年05月31日,享年79歲。


拍攝《史達林格勒大血戰》的時候,他正54歲,與衛國戰爭時期的史達林六十多歲的年齡相比,明顯偏年輕。

之前,戈米亞什維利曾在1986年的系列電影《國界》第五集《41年》中扮演過史達林。

這部劇表現了1941年蘇波邊界的戰士如何應對希特勒軍隊進攻的一段史實。

在拍攝《史達林格勒大血戰》的同一時期,戈米亞什維利還在1990年拍攝的《西部方向的戰爭》中扮演史達林,全劇共六集,時長達到7 小時 45 分鐘。

這部電影改編自蘇聯作家伊萬·斯塔德紐克的長篇小說《戰爭》,中國青年出版社曾經出版過四卷本的這部長篇小說。

這部小說的作者斯塔德紐克把史達林的形象塑造得相當高大上,基本等同於史達林在世時代對史達林的形象定調,所以這個小說又被稱著是史達林主義的作品。

不過,這個電影中戈米亞什維利扮演的史達林,也沒有在形象上把史達林塑造成一個出類拔萃的二戰領袖,在九十年代的時代氛圍里,去史達林的傾向愈演愈烈,已經難以重歸史達林時代對史達林的形象塑造了。

這部小說的文筆欠缺,對人的心理刻畫比較粗疏,與《圍困》、《勝利》這些表現二戰的長篇史詩小說不可同日而語。

而在一前一後拍攝的《史達林格勒大血戰》中,戈米亞什維利更把史達林的陰鷙神情,推舉到一個無以復加的高度。

影片中的史達林,眼睛朝上看,翻著眼白,目光陰森,死鉤鉤的盯著對方,這樣的神情,在之前的史達林形象中,是很少見的。

這樣的史達林也與蘇聯末期區間內對史達林的再一次冷酷審視有著密切關係,出現這樣的史達林也就不難理解了。

至於扮演者戈米亞什維利迎合時代的潮汐,作出這樣的凝聚了社會共性意識的形象塑造,說明他在人物刻畫上的功力還是相當強大的。

之後的1993 年,他在奧澤洛夫導演的《死亡天使》中扮演史達林。這部電影實際上是導演把他在《史達林格勒大血戰》裡的狙擊手的線索提取出來而編成的一部電影,史達林的形象,與《史達林格勒大血戰》如出一轍,鏡頭與畫面完全相同,演員並沒有提供更多的表演。

回顧戈米亞什維利的演藝經歷,可謂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他曾經四次做過牢,他入監的原因,可謂是五花八門,17歲的時候,他因說了不該說的話,而關了起來,這應該屬於政治原因。


第二次做牢,是因為一筆風流債。他與大他七歲的女演員柳德米拉·瓦西里耶夫娜·采里科夫斯卡婭因為在餐廳共餐,與挑釁者大打出手,而再次享受牢獄之災。

其它的幾次做牢,竟然是因為盜竊罪。


不過,這一切並沒有影響到他的演藝經歷,這本質原因,還是戈米亞什維利人長得帥、演技也堪稱完美。

從他命運多舛的的經歷中也可一窺他的情感體驗可謂豐富多彩,他一生結過四次婚,生有五個子女。

在他的出軌經歷中,還包括與《春天的十七個瞬間》的女導演塔季揚娜·利奧茲諾娃的一段風流債。

塔季揚娜·利奧茲諾娃沒有結過婚,也沒有孩子,比戈米亞什維利大二歲。不過,這段出軌經歷,並沒有幫助他得到《春天的十七個瞬間》主角的機會,作為一個喬治亞人,他與影片的男主角要求一個俄羅斯人的形象有著稍許差距,被導演斷然拒絕,這使得戈米亞什維利懷恨在心,從此與導演的藕斷絲連也一刀斬斷。後來女導演生病,他也未給予一點關懷。

除了扮演史達林之外,他的最重要的角色是在1971年拍攝的電影《12把椅子》中出演主角。對於這部小說,豆瓣上這樣評價:「俄羅斯文學史上的獨樹一幟的奇特作品,蘇聯冷笑話大全,至今暢銷俄羅斯,數十次影視改編。」由於他的出色表演,電影裡的角色「奧斯塔普·本德爾」,幾乎成了他本人形象。

戈米亞什維利扮演的史達林,在不動聲色中表現出人物的陰鷙神情,足可以看出演員的塑造人物的功力。而在《莫斯科保衛戰》中扮演史達林的演員,也試圖用眼神表現出史達林的陰森的內心,但這位演員長著一雙三角眼,眼神無力,無法圓滿地表達出史達林的複雜的內心世界。所以《莫斯科保衛戰》裡的史達林像是端著一個架子,沒有多少咄咄逼人的氣場。

相比之下,戈米亞什維利的陰鷙的目光,是他獨擅勝場的形象塑造的法寶,將蘇聯末世時期的想像中的史達林表現得契合時代,符合主流觀。

蘇聯解體前後,戈米亞什維利告別了演藝生涯,到德國從商,參與賭博,大賺了一筆,回國後,開了一個以他的最為出色的參演影片《12把椅子》主人公名字命名的俱樂部,頗為風光。

2004年,他被查出肺癌腫瘤,到美國治療,切除了四十多處淋巴結,但仍未能根治。一年後,他離開了人世。

他留下的史達林形象,代表著蘇聯末世的對衛國戰爭領袖的認知,息息相關著豐富的社會資訊,這一點來說,戈米亞什維利的表演功不可沒。

相關連結:

蘇聯電影《解放》中的史達林扮演者是誰?揭秘電影的副線情節來源

《莫斯科保衛戰》中的史達林,演員塑造了一個最平庸的角色形象

中國影視作品中的史達林形象,誰扮演的最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