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稅真的要來了麼?把心放到肚子裡吧

古原 發佈 2023-12-05T08:02:09.702388+00:00

這兩天,房產稅話題重新成為熱點。《求是》雜誌發表重要文章《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文章指出,要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做好試點工作。

這兩天,房產稅話題重新成為熱點。

《求是》雜誌發表重要文章《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文章指出,要積極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和改革,做好試點工作。

各類磚家齊上馬,各種解讀,不管他們怎麼解讀,都有一個基本判斷,那就是他們認定真的要來了。

那是不是房產稅真的馬上就要來了呢?

第一個問題就是,**房產稅不是已經來了嗎?**重慶,上海不是已經試點了多年了嗎?

他不是新鮮玩意,而是一個非常非常老的話題。

其實,上述表態與過往的多次關於房產稅的態度基本保持不致,並沒有大的變化。

各位要知道,房產稅是在十年前就在重慶與上海先行試點。十年了,幾乎每一年,我們都能聽到房產稅要來了,但是,就如同叫了十年「狼來了」,狼就是不來。

要判斷房產稅會不會來,就得了解,為什麼房產稅就是不來。

開設房產稅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大多數磚家既了解房產稅的目的,又不了解。

所有的磚家都提到了,房產稅的目的是為了取代土地財政,是為了增加地方政府的稅收來源。

你看今年,各地土地大量流拍,甚至有些地方不得不勸國家隊進場購買,沒人買地了,就意味著地方政府的收入失去了來源。

如果城市化進程放緩,甚至停滯不前,那地方政府的稅收從哪來呢?

2020年全國各地財政收入顯示,除了少數幾個發達省份和直轄市外,絕大部分地區的財政收入入不敷出,完全依靠中央財政的財政轉移。

長久下去,不但要拖垮發達地區財政收入,連中央財政也無法支撐。

政府官員們有一個共識,為地方政府找稅源,就是一件遲早要進行的事情。

那既然是找稅源,他就註定了房產稅的收取模式與重慶上海的模式是不一樣的。

因為重慶上海的試行結果是,房產稅根本收不到幾個子,不但收不到多少錢,而且地方政府還想辦法減少收房產稅的範圍,比如重慶就幾次調高了房產稅的起征點。

2020年上海市房產稅收入為198.7479億元(未精確到個人住房房產稅)。也就是說這個數據還包括商用房的房產稅,而同年,上海的土地出讓金是3000億。

這不是一個數量級的數字。

那地方政府為什麼沒有動力擴大現有房產稅的徵收範圍和稅率呢?

原因很簡單,土地財政和房產稅,都是政府收入,如果收取房產稅的面積過大,就會影響土地拍賣收入,那我為什麼要收房產稅,無非是左手到右手罷了。

也就是說,只要土地財政存在,他與房產稅就是一個矛盾體。

房產稅會不會降房價呢?當然是一定的,但他降的是名義房價。

比如,美國底特律有一美元的房產,但每年的房產稅三千多美元。一美元就是名義房價,而每年要交的3000多美元的房產稅和一美元加起來,才是實際房價。

名義房價降低的情況下,開發商給到土地的出價就要降低,也就是說,會減少政府賣地的收入。

假設一套房,原來賣一萬一平,地價是5000一平,現在一年要收五萬的房產稅,那可能這個房子的價格會跌到五十萬一套,由於五萬的房產稅是進政府的口袋,而不是進開發商的口袋,那開發商就只能按對這塊土地的出價就會降到2500。

所以政府當下減少了50%的土地拍賣收入,同時還減少了兩個價格銷售其他稅收的差價。

只要你房產稅征的越多,範圍越廣,那你的土地就無法高價銷售。在當前以土地財政為主要收入的地方政府而言,他沒有任何動力徵收房產稅。

這是第一個結論,只要存在土地財政,就不可能大規模徵收房產稅,這二者是此消彼漲的關係。

所以要把房產稅當作地方政府稅源的主力來源,那就必然要取消土地財政,二者不可能同時並行。

即使大規模推行多套房的房產稅,也會在地方政府的利益權衡下減少徵收範圍和力度。

那磚家們不了解的地方又在哪呢?

房產稅出台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他們完全忽視這一點。

最大的問題,就是房產稅在中國搞了十年,叫了十年,早已在民間建立了穩定的預期。

不管在任何一個社交平台,一談到房產稅,馬上無數人叫好。太好了,快點收吧。

這一現象說明一點,這點叫好點讚的人都是什麼人呢?都是只有一套房,或者沒有房的人。

房產稅從第二套起,甚至第三套起開徵,已經成為民間共識,已經成為穩定預期。

在這一預期下,出台所有房子都征房產稅的稅制,就註定不可能,因為這會炸翻了天。

為什麼十年了,還推不出來,真實原因就在這裡。

把房產稅當作奢侈品稅開徵,達不到增加地方政府稅源的目的。

以深圳的數據,擁有兩套房的人數為15萬左右,三套以上的,為5萬人左右。

如果從兩套開始徵收,十五萬人有十萬人,第二天早上就在民政局門口排隊離婚。

好了,餘下五萬離不了,再假設三套以上不離,房產稅的稅源也就是十五萬套左右,算多一點算二十萬套。

一套一年收十萬塊,收二百億一年。這很多嗎?深圳一年的稅收是近一萬億。幾乎無地可賣的深圳,土地出讓金還有一千多億。

更何況,讓這些房主一年交十萬的房產稅,會接受嗎?

而一套房也開徵的模式,那就更根本沒有任何觀念基礎了。

政府不能為所欲為,他們必定被民間普遍觀念所制約,這是這些磚家們所沒有思考到的問題。

有人說,如果出台的房產稅應該是稅率為0.1%,每套都徵收,應該可以被接受。

我可以下一個結論,每套房都徵收的房產稅,哪怕一年只有五百塊錢,哪怕他低於你的水電費、物業費,民間也不會接受。

因為預期已然建立,不可能修改。

而反對最凶的那一群人,就是歷年來為房產稅點讚的這一群人,因為收到了他們頭上了。

請注意,任何時候,都有一群人為向他人徵稅叫好,但如果收到他們頭上,那他們會跳得比誰都要高。

所以,歐美式的房產稅,在中國面臨的問題是沒有觀念基礎,這才是一套起征的房產稅難以出台的根本原因。

同樣面臨此問題的是延遲退休。

延遲退休在中國也叫了十年了,遲遲拿不出一個方案。與房產稅不同的時,房產稅民間存在誤讀,但延遲退休,不存在誤讀。

不管在任何一個自媒體平台,你能看到的評論,是幾乎一邊倒式的反對。

讓自己多交錢,晚拿錢,這怎麼可以接受?

無數自媒體人在幫你算帳,多交五年,你得多交多少錢,晚拿幾年錢,你又得少拿多少錢,一進一出一算,你損失多少,一算下來,多的幾十萬,少的十幾萬。

叔叔可忍,嬸嬸不能忍。反對!

什麼財政困難,地方政府稅源的問題,對他們來說,與他們何關,都可以先放一邊,這個事得先反對起來,這時你和他講要顧大局,要考慮什麼大局,那是沒卵用的。

關係到每一個人的利益,讓每一個人有損失感的事,都是不可避免要碰到巨大的阻力,穩妥推進中的穩妥,就是這個意思。

那有人要問了,為什麼歐美國家就能輕鬆搞定這兩件事情呢?

大多數西方國家退休年齡在65歲以上,並且都將會在未來十年左右普遍推遲到67歲,甚至70歲,但你沒有見到喜歡示威抗議的西方人跑上街頭去抗議。

西方國家也有普遍的房產稅,他們也開開心心地就接受了,沒有搞出什麼么蛾子。

原因是因為西方國家有長達數百年的直接稅傳統。

什麼叫直接稅呢?

直接稅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政府直接向民眾收入和資產收取的稅收,第二層含義,是由民眾從收入中拿出相當的金額上繳至政府。

這兩句話不是一回事嗎?不,有區別。

第一層是指政府的稅是來源於民眾的收入和資產,但不一定是由民眾上交的。

比如,中國大部分的個稅,就不是完整的直接稅,因為,他是由企業代扣代繳的,不是先裝到你口袋,年底你再向稅收局上繳。

這實際上是一種環節稅,就是企業主與勞工之間的交易環節稅,而不是直接稅。

美國的個人所得稅就是直接稅,每年都由個人直接向美國稅務機關直接上交。

第二層,指的是民眾從口袋裡直接向政府交稅。

中國主要的稅收來源為間接稅,和企業直接稅。

間接稅,就是主要通過交易環節進行徵稅,比如關稅,消費稅,增值稅,房屋的契稅,這些全是間接稅。

對於政府來說,間接稅的優點是什麼呢?大部分老百姓感覺自己沒有交稅。

因為他確實沒有從口袋裡向稅局交過稅。

但間接稅的問題在哪裡呢?那就是他對經濟的破壞作用比較大。

間接稅是有上限的,但直接稅,可以說沒有上限。

我們舉一個增值稅的例子來說。

企業增值稅是企業最重要的稅種之一,占中國稅收比例非常高,是企業最主要的稅賦。

現在普遍的稅率是13%。

我們假設這個稅率提到60%,這意味著什麼?

企業10塊錢採購的原料,加工後,20元賣出,意味著這中間十塊的增值部分要交6塊錢的稅。

由於每一個環節增值部分都徵收60%的稅,那消費者買到的10塊錢商品中,增值稅就有6塊。

餘下的四塊錢,各環節要有產品成本,工人工資,租金等成本。

而成本不能決定價格,並不是你稅多,你就能提價。

如果增值稅不斷上漲,那就是企業不斷倒下,因為在這個稅率下,大部分企業無法生存。

最終的現象,當然是所有商品漲價,但原因並非廠家把稅轉移到消費者身上,而是因為太多企業倒閉,供給減少。

打個比方,現在賣1.5一瓶的礦泉水,到時賣到8塊一瓶,只有少數企業能生存,也只有少數消費者能消費的起。

所以增值稅每上升一個點,對企業的打擊都非常嚴重。

其次,增值稅不是根據企業利潤計算的,而是根據交易金額計算的。

也就是一個企業,哪怕年營業額一個億,雖然沒有利潤 ,但他所繳納的增值稅還是很多。

不賺錢,也要交稅,這也會讓人害怕去做企業。

那就減少各種商品的供給者,實際上是一個破壞經濟的過程。

歐洲之所以新辦企業少,創業型企業少,就是因為增值稅太高。

那中國為什麼新創企業多呢,你如果熟悉企業的話,因為大量中小企業繳納增值稅的比例並不高,即使繳納,也有稅收優惠,比如現在這個階段中小企業的增值稅率就是1%。

我前幾年參與運作一個企業,創辦首年就銷售了2000多萬,增值稅交了一百五十多萬(當時稅率是17%),企業當年還虧損了三十幾萬。

所以增值稅越高,對企業的積極性打擊就越嚴重,他不能無限上升,否則稅源都會消失 。

直接稅呢,就不一樣。

歐美很多國家,最高個人所得稅曾經達到過七八成以上,比如美國的七十年代,歐洲的八九十年代。

當然,這個最高是指累進稅中最高的那一部分,也就是你超過多少收入以上的稅率。

比如現在中國的個稅最高稅率是45%,年入超出100萬元部分的收入,要拿出45%交稅。

同時,歐美還存在多種針對個人的徵稅,比如遺產稅,美國就收過最高70%的遺產稅,還有資本利得稅,就是你用錢去投資賺到的錢,要交稅,比如美國的資本利得稅就高達20%。

象這些都是直接稅,直接稅之所以稅率可以很高,因為他總是讓一部分人多交,而讓另一部分人少交或不交。

因為交巨額個稅的人總是少數,那大眾相對來說,就沒有什麼反應。

而環節稅,並不根據企業情況來,你虧損也好,你賺錢也好,都必須交。

比如美國,企業就不需要交增值稅,只交所得稅,如果企業不盈利,那就不需要繳稅,亞馬遜就有很多年都交很少稅,因為他長期處於虧損狀態中。

但美團去年實際虧損十幾億,但交了十幾億的稅。

也就是說,增值稅比所得稅對中小企業更不友好,更不利於經濟發展。

政府提出,要增加直接稅的比例,原因就在於間接稅是有天花板的,是受到一定的制約的。

但直接稅則受到民間觀念的制約。

經歷過四十年前的城裡人,有不少懷念那時生活,那時的人,領著工資,住著工廠分的房子,有廠辦醫院、幼兒園,學校,退休後生病了都可以直接去廠里報銷。

他們有經歷過交直接稅的感覺嗎?沒有。

也就是數千年來的中國直接稅傳統,自四九年以後,逐步在城市中消失了。

而在2001後年,農村也不再上交直接稅了,因為農業稅逐步取消了。

而且在可見的未來,也不可能啟動農業的直接稅,一是稅收沒多少,二是農業每年還要大量的補貼,不可能還征農業稅了。

也就是說,整個中國社會,除了企業外,普羅大眾沒有交直接稅的習慣了。

那現在要轉向收直接稅,不管是存量資產徵稅,還是到手的收入交稅,還是遺產稅,這些對於中國老百姓來說,都是新鮮玩意。

所以,作為一種直接稅,歐美式的房產稅,在中國要推行,可能是千難萬難的。

最後總結,房產稅與土地財政之間無法兼容,直接稅在中國還沒有觀念基礎,短時間內,大面積徵收的房產稅出台的機率非常低,所以我的判斷是,房產稅的問題,會如同過往的歷史一樣,還是保持一個討論的姿態,無法落地實施。

從稅收的經濟學原理來說,對任何一人徵稅,都是向所有人徵稅。因為他都會減少被徵稅人的供給能力,都會減少儲蓄,減少資本的來源,從而對經濟發展構成影響。

所以,更有意義的話題,其實是:如何減少稅收,精簡機構,降低企業和個人負擔,而不是天天討論如何增稅。

公號:古二古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