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尼羅河對古代埃及文明,具有怎樣的影響

認知歷史 發佈 2023-12-06T00:50:51.302415+00:00

文丨認知歷史編輯丨認知歷史前言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從埃及的尼羅河三角洲到黑海,全長約6650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尼羅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古代埃及人在這裡創造了燦爛的古埃及文明,被稱為「尼羅河的奇蹟」。

文丨認知歷史

編輯丨認知歷史

前言

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從埃及的尼羅河三角洲到黑海,全長約6650千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尼羅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搖籃之一。

古代埃及人在這裡創造了燦爛的,被稱為「尼羅河的奇蹟」。但由於年代久遠,尼羅河的文明受到了許多學者的質疑,甚至有人認為古代埃及文明不是由尼羅河文明發展起來的。

尼羅河流域的氣候和地理條件

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發源於非洲北部的中,它從非洲西部的開羅向南流,經吉薩高原、阿爾及爾高原,最後注入地中海。

在世界上所有大河中,尼羅河是唯一一條流經熱帶地區的大河。由於其長度和流域面積在世界大河中居第一位,故有「第一大河」之稱。

尼羅河流域位於非洲大陸的中部,大約從非洲東北部的衣索比亞開始,經過撒哈拉沙漠和喀爾巴阡山一直向南流到埃及境內,全長約6000多公里。

尼羅河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上的提爾山脈,全長約4600公里(3500英里)。尼羅河從流經埃及境內開始,河水開始變得比較清澈(因為有高山阻隔)。然後經過尼羅河三角洲,最後注入地中海。

在世界大河中,尼羅河流域是氣候最溫和的地區之一。由於地理位置、地形和氣候的原因,古埃及人對尼羅河流域具有特殊的感情。尼羅河流經埃及時分成兩條支流:一條叫幼發拉底河(Euphrates);一條叫底格里斯河(Dagus)。

幼發拉底河也發源於衣索比亞高原上的提爾山脈附近。它是一條季節性河流,每年僅在春季和秋季各有一次汛期(在每年的4-9月)。

由於其上游是沙漠地區,它比上游更多地受到旱季乾旱氣候的影響。由於其落差較小、水流較緩慢,在尼羅河中游,河水能滿足農田灌溉和下游居民的用水要求。

尼羅河下游與其上游一樣地有很強的季節性變化。每年只有一次汛期(在5月初到6月中旬);夏季水量大增時(在6月中旬到7月初),水位高達5米以上;冬季水位下降時(在12月初到次年1月中旬),河水流量降至3米以下。

由於尼羅河下游有很強的季節性變化,因此其下遊河道比上遊河道變化較大。上遊河水不能滿足農業灌溉和居民用水需要時,常發生水荒;而下遊河段則可以滿足這些需要。

由於其流域面積廣大(約占地球陸地面積的1/2)和尼羅河上遊河水較多的原因,尼羅河中下游在夏季經常發生洪水災害。

洪水泛濫時造成河道堵塞、水流加快、水位增高;而在冬季洪水泛濫時則造成河道淤塞、水位降低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威脅下游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及農業生產。

尼羅河流域的農業

尼羅河流域的農業主要分為兩大類型:灌溉農業和精耕細作型農業。

灌溉農業在古代埃及和中王國時期有著重要地位,其特點是將水作為一種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因此這一時期的埃及城市建築以磚石結構為主。

這一時期的城市建築數量眾多,包括王宮、神廟、陵墓等,它們大多位於尼羅河沿岸的城市。埃及最著名的城市是底比斯,底比斯是尼羅河下游三角洲地區的中心城市。

底比斯城市最主要的特點是王宮和神廟,這些建築多建於河流兩岸,城市中心都有一條主要河流穿城而過,它們沿河道兩岸呈放射狀分布。

尼羅河將底比斯分為東西兩部分,東端的尼羅河東岸有一條很長的天然河道從底比斯城中穿過;

這條天然河道就是底比斯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阿蒙神廟;而西半部底比斯城中則有一條人工開鑿的水道從底比斯城中穿過,這條水道就是尼羅河上最重要的航運河道——底比斯河。

由於埃及位於北非中部地區,與周圍地區之間交通不便,所以埃及境內沒有一個較大的城市。因此在古代埃及,城市建設不多,更多的是一種鄉村式生活方式。

由於尼羅河是主要灌溉水源,所以古埃及人選擇了在尼羅河沿岸地區進行農業生產。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尼羅河上游逐漸形成了三個比較大的農業聚落區:

分別是上游的尼羅河三角洲地區、中游平原和下游平原地區。

在這三個不同區域中,尼羅河三角洲是最早形成的地區。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開始了對三角洲地區的開發。在中王國時期(公元前2500—前21世紀),由於埃及不斷受到外敵入侵和內部動亂,因此埃及開始了對三角洲地區的開發。

根據《埃及史》記載:

「埃及人沿著尼羅河流域西行,直到今天阿門洲(阿拉伯半島)之前才到達衣索比亞高原」。

在這一過程中,尼羅河流域為埃及帶來了肥沃的土地和大量的勞動力。在這一過程中,埃及人開始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尼羅河三角洲地區被開發出來。

因為在這一地區種植糧食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尼羅河三角洲地區擁有肥沃而肥沃的土壤;這裡地勢平坦;地下水豐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這些條件使得尼羅河三角洲地區成為埃及最適宜種植糧食的區域之一。

根據《埃及史》記載:「在尼羅河三角洲地區,耕地面積為240萬公頃」。從考古資料來看,在這一區域內有兩種主要農作物:小麥和水稻。小麥是當地最主要、最重要的農作物之一;而水稻則是當地最為重要且分布最為廣泛的農作物之一。

這些農作物是埃及人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除了這兩種主要農作物之外,當地人民還會種植一些其他農作物,如蕎麥、胡蘿蔔、南瓜等。

除此之外,尼羅河流域還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和適宜生存氣候條件等自然條件。正如前面所提到過:「尼羅河水是一種很好的水源」。

在古代埃及人民眼中,尼羅河水是他們賴以生存和發展所不可或缺的東西。如果沒有了尼羅河水作為水源供給和灌溉作物生長所需水分和養料;那麼即使埃及當地擁有豐富自然資源也不能保障人民的生存發展

神廟建築

埃及的神廟建築,從埃及早期的神殿建築開始,就呈現出獨特的風格。這種風格,不僅在空間布局上體現了對神的崇拜,而且在建築形式上也顯示出對神的崇拜。這種神廟建築的表現形式是怎樣體現出來的呢?

一般認為,埃及早期神廟建築是由祭司階層開始建造,他們認為神廟的主要功能就是祭祀神明和祖先。這種說法實際上並不能完全令人信服。從現存資料來看,神廟建築在埃及早期是由多個階層共同建造完成的,並不是由一個人獨自完成。

在上埃及,大約從公元前3200年開始就有了神廟建築,在古王國時期,由於法老制度的建立和法老地位的提高,神廟建築也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

古王國時期,是埃及神廟建築的鼎盛時期。據文獻記載,埃及的神廟建築有五種:

一是為法老或其家族成員而建;二是為祭祀神靈而建;三是為喪葬之用;四是為崇拜和紀念先祖而建;五是為祭祀阿蒙神而建。

在法老統治時期,埃及神廟建築以前三種為主。法老本人或其家族成員建造神廟主要用來祭祀自己或他們祖先。這種做法從公元前3200年一直延續到公元前2600年左右。

在此期間,神廟建築還出現了幾種新的形式:

一種是在神廟中修建一些小屋(penthouse),主要用於解決法老及王室成員祭祀儀式中的休息和飲水問題;

另一種形式是在神廟中修建一間房間(penthouses),用於舉行儀式時舉辦活動或宴會。

在法老統治時期,還有一些小規模的建築也出現了:

一種是為祭祀或葬禮而建;

另一種是為紀念或祭拜而建;

第三種形式就是在神廟中修建一些小型房屋(penthouse)。

公元前3000年以後,埃及神廟建築進入了迅速發展時期。在上埃及,除了上述三種類型的建築外,還有一些祭祀和紀念先祖的小型房屋。

它們一般建在尼羅河邊或河谷上。另外還有一些其他形式的小型建築:如專門用於舉行儀式或宴會時舉行活動的大廳(penthouse)和用於舉行葬禮時舉辦葬禮儀式和活動的大廳(penthouses)等。

在埃及的這些小型建築中有一些至今仍在使用:

一種是阿蒙神之家(narmachon),即專門為阿蒙神建造的房屋。

阿蒙神之家是一座大型建築(也有學者認為它是一個單獨的建築),在尼羅河西岸較高地區(通常位於阿蒙神廟所在的上埃及地區)有一些較小規模的房屋。

另一種形式是在神廟中修建小規模建築:

在神廟中修建一些專門為祭祀或紀念先祖而建的房屋。一種形式是專門為法老建造的房屋。如在埃及西部地區就有一個名叫「尼羅河之屋」(narmachon)和「尼羅河之廟」(narmchon)的建築,它們都建在尼羅河沿岸較高地區;

一種形式是為法老和王后建造專用建築:如埃及最早出土過兩座法老墓的上埃及地區就有一座專門為法老修建的金字塔(這兩座金字塔都建在尼羅河岸邊);

另一種形式是為紀念先祖而建造小規模建築:如埃及歷史上有影響的法老墓都建在尼羅河西岸較低地區,它們都有各自不同於其他神廟建築形式。

結論

通過以上的論述,可以發現尼羅河不僅是埃及的母親河,也是文明之河、發展之河、繁榮之河。正是尼羅河孕育了古埃及這一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正是尼羅河的灌溉為古埃及提供了豐富的糧食、原料和燃料。

正是尼羅河及其周圍地區豐富的資源為古代埃及提供了經濟和軍事保障,從而使埃及在世界文明發展的歷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

另外,尼羅河流域良好的自然環境也是古埃及文明繁榮發展的基礎。可以說,在古代埃及文明中,尼羅河流域是一個得天獨厚、資源豐富、環境優美、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

參考文獻:

1.《埃及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第50—55頁。

2.《埃及考古》,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1頁。

3.《古代埃及社會經濟》,北京: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第120—121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