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光刻技術前沿【17】:MIT朱佳迪開發了「0.3納米」晶片嗎?

jim博士 發佈 2023-12-06T08:22:13.665190+00:00

2023年4月,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生朱佳迪的一篇論文被熱議,很多網友稱其「發明了0.3納米晶片」,是一項顛覆性的成就。

2023年4月,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博士生朱佳迪的一篇論文被熱議,很多網友稱其「發明了0.3納米晶片」,是一項顛覆性的成就。那麼實際的情況如何呢?

我在前一篇文章里,講到了「0.2納米晶片構架」,我們來和朱佳迪同學的論文進行一個比較,就可窺一斑了。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一個概念,「0.2納米晶片」的本質是什麼。

下圖是以「2D半導體」為溝道材料構建的堆疊CFET結構「0.2納米晶片結構」,我們說的「0.2納米晶片結構」,是指它可以支持「0.2納米邏輯節點」的摩爾定律縮放。

在上圖的0.2納米晶片構架中,PMOS和NMOS電晶體的2D半導體溝道分別用紅色線和紫色線標註,它們有基本的物理參數:厚度大概0.7納米,長度(Lg)小於10納米。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我們並不是以2D半導體的厚度來命名晶片節點,而是以2D半導體帶來的溝道長度(Lg)的縮小帶來的縮放尺寸來命名晶片節點。因此,我們可以從下圖看到:

在0.2納米晶片構架,採用2D半導體(右側)取代矽(左側)作為溝道材料,可以支持更窄的溝道長度Lg,從而繼續延續摩爾定律。

下圖是IMEC的邏輯晶片節點演繹圖,目前規劃到2036年的0.2納米(圖中顯示的A2)邏輯節點的構架。而一旦到2036年,2D半導體成功取代CFET架構中的矽,A2節點之後會繼續圍繞2D半導體的溝道長度縮短進行縮放。

我們大概了解「0.2納米晶片」的基本概念,那麼MIT朱佳迪的工作到底是什麼內容呢?

首先,我們看到文章標題明確的標明研究核心是單層硫化鉬的低溫合成,很顯然它是一個材料合成技術的創新,它的主要內容是證明新的低溫合成技術可以在8寸晶圓尺寸有效工作,並且展示出與矽晶片低溫後端集成的可行性。因此,很顯然,這項工作並非製造了「0.3納米晶片」。

第二,既然是材料合成技術的創新,它可以產生創新的專利技術,比如朱佳迪的工作設計了MOCVD反應器的結構,可以成為半導體設備商的核心技術。

第三,朱佳迪同學的論文為了證明低溫合成2D半導體的優勢,所以在傳統的矽晶片上進行了後端集成,其重點是證明該工藝的低溫條件,即可以保證2D半導體電晶體正常工作,也可以保證集成的矽晶片不被高溫損壞。

因此,朱佳迪同學的論文實際上並沒有觸及「0.2納米晶片」的核心縮放問題,更談不上「發明了0.3納米晶片」

當然,朱佳迪的材料合成技術的工作非常優秀,MIT官網也對朱佳迪的工作進行了長篇報導,大家可以看到,這篇報導的標題是:《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在計算機晶片上「生長」原子薄電晶體》,很顯然概況了這項工作的主要突破。

南加州大學電氣和計算機工程以及化學工程和材料科學副教授Han Wang對這項工作的評價是:「這項工作在單層二硫化鉬材料的合成技術中取得了重要進展:8英寸晶圓規模的低溫生長使2D半導體材料與矽CMOS技術的後端集成成為可能,並為其未來的電子應用鋪平了道路。」

很多網友片面的把所謂單層原子厚「0.3納米」,誤以為是「0.3納米晶片」,從而扭曲了對麻省理工學院這項重要工作的科學價值的認識。經過上述討論,大家對朱佳迪同學的工作有更清楚的了解了嗎?我們下次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