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美國不想讓錢學森回國,為何不找機會幹掉他?四點原因是關鍵

館長微鑑 發佈 2023-12-06T21:35:13.602125+00:00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文:館長微鑒編輯:館長微鑒1955年,錢學森終於得以擺脫美國的迫害,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祖國。此後,他為我國的兩彈一星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方的「關注」。感謝您的支持和鼓勵,希望能給您帶來舒適的閱讀體驗。

文:館長微鑒

編輯:館長微鑒

1955年,錢學森終於得以擺脫美國的迫害,回到了闊別已久的祖國。此後,他為我國的兩彈一星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錢學森在科學領域的巨大成就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了,美國海軍次長丹尼·金布爾更是聲稱:「我寧可斃了他,也不願意讓他離開美國,錢學森一個人就相當於五個師的兵力。」因此可能很多人會覺得奇怪,既然錢學森這麼重要,為什麼美國最後還會同意放錢學森回國呢?為什麼不乾脆找機會幹掉他呢?這很難嗎?

先說結論,美國自然有機會幹掉錢學森,美國也不缺乏類似的技術手段,但是這種做法帶來的損失和衝擊是十分巨大的。相比較而言,美國方面認為還是放錢學森回去損失小一點:「兩害相權取其輕。」

說到這可能有些人不同意,錢學森那麼有名,又作出了那麼大貢獻,美國怎麼會覺得放錢學森回去損失更小呢?

但我們分析歷史事件時要記住一點,那就是要從當時的時代背景看問題,從當時人們的角度來看問題。錢學森影響很大,水平很高不假,但在當時的美國當局心中還沒有如此高的重要性,美國間諜機構很可能認為單單為了他而執行一場暗殺行動是不划算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可以找個例子來對比一下。比如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約翰·甘迺迪,他還是美國國家元首呢,家族也有一定的勢力,並且得到了大量群眾的支持。

但即便是這樣一位位高權重,得到了廣泛支持的美國人,因為其在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觸怒了美國的既得利益階層,最後還是不明不白地死於刺殺。而他的弟弟羅伯特·甘迺迪,試圖繼承哥哥的遺志,卻也在競選美國總統時死於刺殺。

由此可見,美國當局並不是沒有幹掉錢學森的能力,更不是不忍心幹掉錢學森。大家看甘迺迪還是美國總統呢,如此致力於國家改革的一個人,他們說幹掉就幹掉了,哪怕這些行動造成了巨大的社會影響,激起了廣泛的民憤,他們也不在乎。

對自己人下手都這麼狠,更不用說錢學森這麼一個「外國人」了。之所以沒有像幹掉甘迺迪兄弟一樣幹掉錢學森,也是因為錢學森的影響力還沒有達到那個程度,因此在美國當局眼中還沒有那麼高的地位。

換言之,「美國為什麼不幹掉錢學森」這個問題,其實有點「馬後炮」的意思。因為錢學森成為「兩彈一星」元勛,為國防事業作出重要貢獻,這些都是他回國之後的事情,而不是回國前的。美國當局可能有少數人能對此有所預感,但他們無法預感得這麼準確,也無法對決策起到決定性作用。

因此這個問題除了橫向對比,也可以縱向對比,類似於問曹操為什麼不幹掉司馬懿一樣。曹操固然是雄才大略之主,但他也無法預知司馬懿將在未來將發揮多大的影響力。

對於司馬懿可能的威脅曹操應該也有所察覺,但他也只能儘可能限制和敲打,而不可能直接將司馬懿幹掉。儘管曹操當時確實有幹掉司馬懿的能力,但考慮到司馬懿當時的威脅並不大,以及幹掉司馬懿所導致的巨大損失和震動,曹操終究還是不可能這麼做。

而如果曹操能夠提前知道司馬氏家族未來做的那些事情,他肯定會竭盡全力將其剷除,至少會徹底剝奪其權力。

錢學森這件事的邏輯也是一樣的,如果美國當局能夠提前知道錢學森未來將對中國作出多大的貢獻,那他們絕對會想方設法幹掉錢學森,就像幹掉甘迺迪兄弟一樣。

但他們再厲害,也無法預知未來,因此只能根據當時的情境進行判斷。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幹掉錢學森對於美國而言其實是得不償失的。

以上所述就是美國不幹掉錢學森的總體邏輯,那就是他們無法預知錢學森在未來能做多少事情,綜合來看幹掉錢學森是不划算的,因此他們還是決定放錢學森走。

那麼是哪些具體因素讓美國最終同意放錢學森回國呢?這就需要具體分析了。

美國不相信新中國能夠取得那麼大的技術成就。

中國曾是許多科技的發源地,但在近代錯過了科技革命的浪潮,結果導致科技水平遠遠落後於世界,並且呈現出嚴重的地區不均衡現象。即便到新中國成立後,由於科技基礎太差,也只能全力學習蘇聯科技,暫時缺乏自主研發的能力。

因此錢學森個人固然水平極高,但美國當局認為僅憑錢學森個人是無力提升中國的整個科技水平的。

畢竟當時中國的科技水平實在太落後了,即便是蘇聯人對此都不看好,他們認為中國只能依靠蘇聯來發展工業以及各種高精尖技術,要搞「兩彈一星」也非靠蘇聯不可——這也成為了後來中蘇交惡時期蘇聯用來要挾中國的「本錢」。

連蘇聯人都這麼認為,更何況美國人呢?他們在能限制錢學森回國時當然是會儘可能限制的,畢竟錢學森對於美國而言是一個重要的技術人才。

但即便限制不住了,他們也不認為錢學森回國後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因為他們認為錢學森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也是藉助了美國的學術環境。有人甚至在錢學森回國時嘲諷道:「他就算回國了,也只能回去種土豆。」

美國與新中國此前就已經達成了「戰俘換留學生」的協議。

這個戰俘是哪來的呢?主要是從韓戰中來。其中有11名美軍飛行員俘虜,他們為什麼會被俘呢?

這還要追溯到1953年初,美國派出一架B29轟炸機侵入我國遼寧丹東上空,結果被我方防空部隊擊落。飛機上共14人,除了3人死亡外,其餘人員均被俘虜。

此後美國多次找我方交涉,要求釋放俘虜,他們便成為了「破局」的關鍵點。

此前我方就已經釋放了更早被俘的4名美國飛行員,以表達善意,從而對美國造成了國際壓力。此時面對美方的要求,我方表示放人可以,但不能白放,美方也應該允許在美的中國留學生和學者回國。只要他們願意回國,就不能加以阻撓。

這個條件無疑是很有誠意的,因為美國派來的這些飛行員是來入侵我國領土,準備執行轟炸任務的,屬於「敵人」。而我國並沒有派飛行員去入侵美國,留學生也是之前去美國學習的,並不是美國的敵人。

我方願意以釋放這些「敵人」作為條件,換取本就應該有權利回國的留學生回國,可以說已經慷慨到了極點。

因此消息傳出後,輿論壓力就來到了美國一邊。如果美國連這樣的條件都不同意,那許多國家都將質疑美國的政策導向。因此經過反覆談判,美國終於「鬆口」,雙方達成協議:中方釋放美國飛行員和之前的部分間諜回國,美方不再對中國留學生回國設置障礙。並且協議中還特別提到,應該允許錢學森回國。

大家都知道培育一個飛行員的成本是十分高昂的,空軍飛行員就更不用說了。並且飛行員本身的社會地位也相對較高,這些飛行員的親朋好友在聽說他們被俘後也紛紛抗議,要美國政府想辦法把人接回來,而其他被俘人員的親屬也紛紛跟進。

現在協議達成,讓這些人回來的機會就在眼前了,他們又怎能錯過?這些人便紛紛敦促美國政府儘快履行協議,對其造成了較大壓力。並且這一協議是公開簽署的,如果美國在這個關口公然違約,殺害了位於回國名單上的錢學森,那無疑將造成巨大的社會影響,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都將產生極為惡劣的後果。

因此,在這國際國內的多方壓力之下,美國再殺害錢學森無疑就是「賠本買賣」了,最後也只能同意錢學森回國,這就是著名的「飛行員換錢學森」的故事。其實換回的不止是錢學森,還有許多願意回國的留學生。

美國幹掉錢學森會導致人人自危。

美國本身就是一個移民國家,其人口就是由來自各個國家的移民後裔構成的。即便到了二戰前後,前往美國的「移民潮」也沒有停止,因此此時美國許多重要領域的支柱人才都是外來移民。

比如二戰前就有大量受迫害的猶太科學家逃往美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愛因斯坦。而二戰後也有大批前納粹科學家來到美國工作,為美國科研作出了重要貢獻。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來自歐洲各國的人才在美國的各行各業工作。

而錢學森本人是無罪的,只是想回國而已,這一點在當時的美國廣為人知。如果錢學森僅僅是因為想回國就被幹掉了,大家會怎麼想?並且美國當局就算掩蓋了也沒有用,要知道這些人可都是聰明人,很容易就能聯想到。這樣一來人人自危,誰還敢留在美國?

錢學森本人有著堅定的回國意志。

當然,如果錢學森本人不願意回國了,那以上三點也就沒用了。如果錢學森貪圖美國優越的生活條件而不願回國,亦或者被美國當局的威脅嚇倒了而不敢回國,那顯然也就沒有後面的事情了。而正是因為錢學森本人堅決想要回國,有著百折不撓的頑強毅力,不斷與阻撓他回國的勢力作鬥爭並向外界求救,他回國的事情才能最終水到渠成。

最終美國由於以上種種因素,沒有敢幹掉錢學森,而錢學森也終於順利地回到了祖國,並為科研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此向這位偉大的科學家致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