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財長自相矛盾,要在國際金融機構封堵中國,暴露了背後的恐慌

全球防務看點 發佈 2023-12-06T23:35:09.170776+00:00

美國叫囂著與中國脫鉤、制裁中國企業早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但是前幾天美國財長耶倫的一番看上去自相矛盾的表態又令人疑惑。

美國叫囂著與中國脫鉤、制裁中國企業早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但是前幾天美國財長耶倫的一番看上去自相矛盾的表態又令人疑惑。其實美國就是在對中國的挑戰感到害怕。

我們來看看耶倫財長是怎麼自相矛盾的。在眾議院的聽證會上,耶倫說,和中國脫鉤將是災難性的,應該為中國人民的經濟發展而「鼓掌」。同樣是這位耶倫財長,她又認為美國要加大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這些國際金融機構的支持力度,以確保美國的領導地位,用來制衡「中國等國家的不透明、不可持續性貸款」,並且不支持世界銀行借款給中國。

希望中國經濟發展,又反對國際金融機構給中國借錢?耶倫這下把好話歹話都給說了。耶倫的「歹話」不僅是不想中國從國際金融機構獲得資金這麼簡單,其實還有個更大的陷阱,那就是遏制中國在國際金融機構的影響力。美國非要固守著一套「你死我活」、零和博弈的冷戰思維,一直都見不得中國發展得太好,如果再了解一下中國在國際金融領域中做了什麼,我們就知道為什麼美國政府對待中國的言論如此自相矛盾的原因了。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金融組織是由西方國家建立和主導的,後來中國也加入其中。中國的做法是雙管齊下,一方面中國向西方發達國家學習「遊戲規則」,以更好地適應這些平台。藉助西方國家創辦的金融平台,中國積極地樹立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增強自身的國際影響力,曾經在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我國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陸續提供了40多億美元的資金援助,讓中國擴大了朋友圈。

另一方面,中國積極提升自己的話語權,力求改變不合理的國際金融秩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等平台長期被西方國家操控和把持,美國的投票權是最大的,有16.75%,對於重大事項甚至具有一票否決的權力,而中國的投票權在幾次爭取後也只有百分之六點幾,更別說其他的小國和弱國,難免受到不公正、不平等的待遇。所以中國就成了新興國家之中的「領頭羊」,對抗不合理的秩序。通過長期的努力,許多中國人在兩大國際金融機構內擔任了高級管理職位。

「朋友圈」擴大了,話語權提升了,偏偏中國最終希望的還是創造一種新的國際存儲貨幣,這種新的國際貨幣與主權國家脫鉤,並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這樣就能減少美元對世界的負面影響。這麼一來美國自然就得急了,美國想從全世界收割財富,美元的霸權是不可或缺的利器。今年巴西總統盧拉訪華時還表示了對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質疑,認為美聯儲印鈔票給其他國家帶來了經濟和政治上的風險。中國是美國金融霸權領域的挑戰者,因此美國政府試圖在這兩大金融機構中排擠中國是很正常的。

但是也正如我們的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所回應的那樣,IMF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是什麼「美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也不是美國的世界銀行。美國自己玩弄不公平的金融手段剝削世界,卻不接受他國的質疑和挑戰,這是何等無理取鬧的霸道行為!美國想阻撓中國的挑戰,但是可能嗎?隨著國家實力的發展,中國終將推翻這些美國主導下的,不合理的國際金融舊秩序,為廣大發展中國家帶來一個更加公平公正的國際貿易新秩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