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香山不爬山也可以很好玩,這些地方您都去過了嗎

怡樂兒 發佈 2023-12-07T18:06:02.094407+00:00

今年年初的時候辦了一張公園年票,半年過去了,還一次都沒用過,本著收回成本的目標,第一站就選了香山,因為還可以順道去個植物園。去年來香山,走東路然後一直爬到山頂,這次想著看看不一樣的,於是就選擇了中路,毫不費力的逛了逛景點,這樣也好留點體力給植物園。

今年年初的時候辦了一張公園年票,半年過去了,還一次都沒用過,本著收回成本的目標,第一站就選了香山,因為還可以順道去個植物園。

去年來香山,走東路然後一直爬到山頂,這次想著看看不一樣的,於是就選擇了中路,毫不費力的逛了逛景點,這樣也好留點體力給植物園。(可能是雨水少,植物園櫻桃溝內的小溪流幾乎是乾涸狀態,小瀑布那裡更是一絲水也沒有,如此一對比,倒是香山更涼快些)

在「三山五園」之中,香山因優美的地貌形勝而被認為是北京近郊山地風景之冠,自遼金時期起,這裡就是皇帝的游幸之地,行宮、古寺各類建築始建,直至清代,尤其在乾隆年間達到鼎盛。

勤政殿

只要是從東門進,第一眼見到的就是勤政殿,始建於清乾隆十年(1745),是乾隆皇帝來園駐蹕臨時處理政務,接見王公大臣之所,取意勤政務本、勤於思政。

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2003年國家投資一千萬人民幣,在原址上按照樣式雷圖樣進行復建。正殿布展依據「靜宜園勤政殿陳設檔案」,參照清康乾盛世皇家宮殿恢復。

正殿為單檐歇山式,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殿內、外檐是金龍和璽彩畫,內鋪二尺金磚,是園內單體建築最大、等級最高的皇家殿宇。

勤政殿懸掛乾隆御筆滿漢金字匾額「勤政殿」,殿內有乾隆御筆的「與和氣游」橫匾,正中紅漆地屏,上面陳列木質貼金九龍雕寶座,座後陳列乾隆《御製勤政殿詩》屏風,寶座兩側陳列書櫃。

殿內有乾隆御筆的「與和氣游」橫匾,正中紅漆地屏,上面陳列木質貼金九龍雕寶座,座後陳列乾隆《御製勤政殿詩》屏風,寶座兩側陳列書櫃,北牆上掛乾隆《御製靜宜園記》,南牆上掛清宮廷繪製《香山圖》。

為什麼匾額是「與和氣游」四個字?古人認為和氣為天地間陰陽調和而成的氣,引申為祥瑞之氣,額題寓意皇恩浩蕩像祥瑞的風一樣無處不在,又有對風調雨順與政通人和的期許。

致遠齋

勤政殿西北側是致遠齋,乾隆帝曾到靜宜園80餘次,駐留致遠齋253天,乾隆帝在致遠齋中的政務決策主要為邊疆遠征戰事。

乾隆1792年撰寫《御製十全記》以記錄乾隆朝的十次重大軍事行動,其中戰事在致遠齋御製詩中均有所提及。「靜宜園中咨政處,駐茲清曉所必臨;致遠詎為玩山景,九州四海在一心。」就是對致遠齋意義承載的高度概括。

致遠齋西側為南北相對的韻琴齋和聽雪軒,兩座殿宇中間有山石砌築的水池。雖名韻琴,卻並無樂器,而是山水清音,乾隆曾以石比作琴身,以泉比作琴弦作詩。

說個題外話,1797年九月初三,乾隆皇帝駐蹕於香山靜宜園期間,在勤政殿召見皇子、皇孫和王公、大臣,宣示立皇十五子嘉親王永琰為皇太子,確定第二年(1798年)禪位給永琰,改年號為「嘉慶」。

玉華岫

玉華岫是山腰中部的一個庭院型建築。其地原為明代玉華寺,乾隆時曾辟小軒,其地高爽,可俯覽群岫,故題名"玉華岫"。後寺毀建莊,仍存其名。1931年改建為私人別墅,俗稱玉華三院。2015年依原址修復。

這裡也是遊客休息品茶,觀賞紅葉的理想處之一。

乾隆皇帝酷愛桂花,曾在香山栽植桂花樹,在玉華寺北面有石洞,洞內有泉,明清時期這裡是冬季儲藏桂花的地方。乾隆皇帝每逢中秋前後駐蹕靜宜園時,必到玉華寺賞桂並賦詩,在《玉華岫》詩中寫道:「是處有洞出泉,清冷芳潤,帝京桂子,入冬則收育於此,他處率不能活,亦西山一奇雲。」

麗矚樓

麗矚樓,是乾隆皇帝為其幕後孝聖憲皇太后修建的駐蹕寢宮。乾隆皇帝曾於1761年、1771年兩次為其母祝七旬、八旬大壽,賜三班九老宴遊香山,並命堂弟弘旿、畫師艾啟蒙恭繪,留存內府。每當園內金蓮花、桂花盛開之際,特命園吏採擷恭奉至暢春園。

麗矚樓的位置就在勤政殿以西,為二層硬山樓宇,每層五間。這組建築群還包括橫秀館、清寄軒和日夕佳方亭,清寄軒是乾隆皇帝為其母后遊覽香山時的寢宮。

麗矚樓位於景區最西側,背坡面東,順山坡之勢而造。1860年遭英法聯軍焚毀,後由香山慈幼院在舊址上修建理化館。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機關進駐香山後,為保證黨中央通信需要,軍委三局和北平電信局在麗矚樓建立了為黨中央通信服務的香山專用電話局。

知時亭

乾隆皇帝不僅為其母后修建了寢宮,還造了一座知時亭,風格形制與圓明園「慈雲普護」鍾亭相似,上安銅鳳式風旗,可隨風轉動。

亭的最頂層設有自鳴鐘,其名包含有「見時知幾、適時而動、順天應時、珍惜光陰」的寓意,亭內原收藏西方各國進貢鐘錶。

小白樓

現如今的小白樓,以前是綠雲舫,在麗矚樓西南。從「綠雲舫」這三個字不難想像周遭綠蔭搖曳如泛舟煙波。

1860年遭焚毀後,由香山慈幼院在舊址上修建圖書館,俗稱「小白樓」。1949年闢為中共中央圖書館,歸中共中央宣傳部管轄,1951年改稱「中共中央宣傳部圖書館」。

思親舍

離小白樓不遠,便是思親舍,原為香山慈幼院返校校友住房,後改為中共中央宣傳部辦公居住地。一共9間房,每間屋子裡有兩張床,住著部長、副部長、翻譯組、普通教育組等負責人。

多雲亭

幾步之遙的多雲亭,便是他們的辦公室,同樣也是焚毀後由慈幼院在舊址上修建。

為什麼香山會有一座慈幼院

為什麼香山會有一座慈幼院,我有點好奇,回來後查了些資料。

1917年9月,京畿發生水災,淹沒了103個縣、近兩萬個村莊。熊希齡奉命督辦水災善後事宜,遂在北京設立了兩所慈幼局,一所專收男孩,一所專收女孩。水災平息後,大部分孩子被父母領回,可仍有二百多兒童無人認領。於是就設了個永久機關,來收養這些兒童。(李大釗英勇就義後不久,其夫人病逝,他的兩個兒子李光華和李欣華曾就讀於慈幼院小學部)

民國政府同前清皇室的內務府商量,將香山靜宜園撥出,建立香山慈幼院,分男女兩校,熊希齡任院長。(作為回報,20名八旗破落子弟成了香山慈幼院的第一批學員

在此後十年間,慈幼院規模逐步擴大,由男女兩校發展成6個分校,從嬰兒教保園、蒙養園到小學、中學、實習工廠、農場,甚至職業學校,涵蓋了從嬰兒到成年的各教育階段。還設有圖書館、音樂館、體育館、跑冰場、游泳池等設施,供學生學習遊樂。

男校的位置大致在今天的雙清別墅,女校的位置,就是如今的香山飯店,這裡原是康熙皇帝香山行宮,乾隆皇帝在此基礎上擴建,命名為「虛朗齋」,麗矚樓改建為理化館,綠雲舫為圖書館。

蒙養園日常學習採用歐美國家的單元教學模式,由於這裡有動物園、植物園,所以還設置有微縮版農村和田地讓孩子們體驗農業生產勞作。

1929年7月,已經開辦了七年的香山慈幼院迎來了前來訪問的美國記者團。記者們連連驚呼這處幼兒園「較之美國所辦幼稚學校有過之無不及」,甚至預言如果蒙養園能夠繼續辦下去,可以「作將來世界幼稚教育之模範」。

小學部的孩子們每十人組成一個「家庭」,避免孩子們形成孤僻的性格。這十個人中男孩女孩都有,並且有一位專門的女管理員,孩子們需要稱這位管理員為「娘」,孩子們之間也互稱兄弟姐妹。

中學部的學生原則上都要住校,即使寒暑假也不例外,因此學習進度非常快,成績也非常理想。第一屆27名畢業生,考入清華大學4人,北京大學1人,燕京大學7人,南開大學7人。

並不是所有的小學畢業生都升入到中學部,其中一部分可能會到第四分院即職業部去學習一種專門的技藝,類似現在的「職業教育」,職業部還會設置銀行科和土木工程科供學生們選擇。

第五分院,即北平工徒學校,屬於慈幼院的專工科教育體系,類似於今天的技工學校,高小畢業生們可以直接到這裡做學徒工,期滿後可以直接成為工徒學校下屬工廠的正式工人。這些工廠均以「慈」字命名,如慈雲地毯廠、慈成印刷廠、慈華染織廠等。

第六分院則是大學部。慈幼院本身並不設置大學教育,而是為從這裡考出去的學生擬定在大學期間接受教育的一些規則。方案包括慈幼院畢業生在寒暑假必須返校接受慈幼院對他們的考核,考核優異者,則可享受慈幼院下屬的香山農工銀行為他們提供的助學貸款。

註:文中香山慈幼院相關圖片來源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