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音樂(中國)發行著名古箏演奏家袁莎專輯《出水蓮》

北京青年週刊 發佈 2023-12-07T22:28:14.427084+00:00

環球音樂主辦,北京中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協辦,6月19日下午在北京中山音樂堂舉行了中國著名古箏演奏家袁莎個人專輯《出水蓮》新聞發布會,這張專輯是環球音樂今年重磅發行的首張中國傳統音樂專輯。

環球音樂(中國)主辦,北京中箏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協辦,6月19日下午在北京中山音樂堂舉行了中國著名古箏演奏家袁莎個人專輯《出水蓮》新聞發布會,這張專輯是環球音樂(中國)今年重磅發行的首張中國傳統音樂專輯。到場貴賓包括《人民日報》海外版原總編輯王樹成,《瞭望》總編輯馮瑛冰,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機制工作二處處長、中歐人文藝術教育聯盟秘書長陳韜偉,得利鐘錶集團總經理劉仁,以及各大媒體。

關於中國傳統音樂最早的記載距今已有數千年,那時古人便將演奏音色與自然界相聯繫,反映了中國傳統音樂與萬物和諧共存的哲學。專輯《出水蓮》秉承中國文化審美精神,選擇在萬里長城、居庸關前,大自然中錄製,還原現場絕美意境,以古箏詮釋天人合一的感悟,獨具匠心。

發布會一開始,袁莎就談到了《出水蓮》專輯最大的亮點,「在自然環境中錄音,藝術家的心態與在錄音室里完全不同,仿佛融入了大自然,音樂與天、地、人交融在一起, 天人合一,激發藝術家更充分地發揮靈感與才華。這張在大自然中收錄的古箏音樂,有別於以往在錄音室里的錄製,更具自然而純粹的藝術感染力。」

袁莎說:「『自然』作為傳統審美理想,是中國音樂之最高品位。將琴音融入清風流水,心靈融入天地山川,是對大自然的精神寄託與浪漫情懷。用琴聲與月亮、太陽、山川對話,天與人合,音隨意生,與天地精神往來,在巨大的時空與無窮無盡的音樂意境中,感受宇宙意識,領略生命的大愛與大美!空山無人,水流花開,在人與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中,物我兩忘,如春日絲雨,潤物無聲,如山中清泉,滌盪心靈。」

「當然,在實際錄音過程中,困難超出想像。例如為了規避空中的航班、鄉村家禽小狗的雜音干擾,錄音時段一改再改,最後挪到了凌晨兩點之後,」而袁莎也不得不因此適應錄音師的一次次打斷,她笑稱:「好事多磨,我們為了真實,還是把魚躍入水的聲音收了進來,這與後期合成自然音效的專輯完全不同。」

專輯《出水蓮》收錄了中國傳統音樂經典曲目、改編曲目、近代作品、當代作品與即興創作共十二首。作品幾乎都是由演奏家袁莎本人根據廣東音樂、崑曲、浙江越劇、陝西秦腔、揚州清曲等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國傳統音樂改編創作而成。

樂曲以古箏為主線,融入了笛、簫等傳統樂器,以及豎琴、吉他等西洋樂器的和聲與音色,豐富了樂曲的色彩感,在古曲悠長深邃的詩意中彰顯古箏音樂的絕美意境。發布會上,袁莎介紹自己9歲進入中央音樂學院同時學鋼琴、背交響樂,高中大學時廣泛學習中國傳統戲曲、民歌的經歷,可謂集東西方音樂之大成。

袁莎特別提到2017年美國巡講,她邀請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小提琴、大提琴合作《春江花月夜》時,融入了德沃夏克著名的《第九交響曲》的第二樂章主題「思故鄉」,讓許多美國觀眾潸然淚下。這不僅是推廣中國傳統音樂的一個好辦法,也是她本人改編、創作古箏音樂的經驗。

在那次「箏與詩」的巡講中,袁莎將華夏詩性的信仰,古箏古雅出塵的氣質,化作中國文化意境中最為自然而又深情的音樂,散發出強烈的文化自信。 「我一直認為,琴音是寄託複雜細膩心境的最好載體,也是東方美學恰如其分的體現。就我對古箏傳統樂曲的理解與詮釋而言,『惆悵感』是其中蘊含的最富意味之美。古箏藝術的敦厚與詩意,是中國文化審美的極致代表。簡約的旋律,滿懷深情,氣象萬千,真正大道至簡,這是中國文化意境的高級所在。」

當主持人提到關於古箏學習的話題時,袁莎以自己為例,「借用球星梅西的一番話,重要的是享受足球,才能學好足球。同理,愛上古箏才能學好古箏。保護好學習古箏的熱情,度過枯燥期、叛逆期、磨合期,養成慣性,就是我的教育理念。」

專輯《出水蓮》的同名主打曲2014年就隨著中國探月工程再入返回飛行試驗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迴響在太空。月圖創意機構特別使用本次任務的運載火箭經過大氣層灼燒回收材料設計和製作成限量版火箭回收材料古箏紀念品,與實體專輯《出水蓮》同場發布。火箭箭體經過大氣層灼燒和地面墜落強烈衝擊,每一件紀念品都獨一無二。得利鐘錶集團總經理劉仁作為嘉賓來到現場,也拿出了科技結合藝術創新的藝術家聯名手錶,展示在大家面前。

發布會伴隨著午後大雨,天氣清涼,袁莎與特邀演奏家們在發布會現場演奏了專輯中的《長相思》《雲裳訴》《出水蓮》三曲。袁莎分別使用了三支古箏進行演奏,動人的音樂贏得在場觀眾的掌聲陣陣,為發布會留下了長久的回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