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彈游擊戰,成U2噩夢,美萬萬沒想到,被整蒙圈了!

這個世界很名謠 發佈 2023-12-08T01:57:02.502913+00:00

上世紀50、60年代,台灣背靠美國支持,一直妄想反攻大陸,屢次派出RB-57D高空偵察機侵入大陸領空進行偵察,卻遭遇我地空飛彈部隊的首次擊落。

古今多少事,盡在笑談中,講述國防軍事故事,謝謝關注!

上世紀50、60年代,台灣背靠美國支持,一直妄想反攻大陸,屢次派出RB-57D高空偵察機侵入大陸領空進行偵察,卻遭遇我地空飛彈部隊的首次擊落。

台灣大驚失色,背後的美國也深感意外,然而,他們並不會就此善罷甘休。

1953年秋的一天,到華盛頓五角大樓來辦事的美國洛克希德飛機公司開發計劃主任助理卡特,意外了解到一個內幕。

美國政府中一些有影響的人士,並不喜歡「RB-57D」,認為只有上升到21000米以上的極限高度才能躲過米格戰鬥機的致命攻擊。

「RB-57D」仍舊達不到要求,為拿到五角大樓的訂單,洛克希德公司啟用了他的王牌-當時世界上最富有創造性的飛機設計師之一凱利.強森。

在馬丁和貝爾公司之後,洛克希德公司很快拿出了新的設計方案,能減輕重量的全部省掉。

沒有自衛武器,連保護飛行員性命的座艙加壓設備都省掉了,起落架像自行車一樣,起飛時靠人扶著,這就是後來的「U2型」高空偵察機。

就在543部隊首戰告捷一年後,美國巨型運輸機又為台灣送來了新款高空偵察機,1960年底,美國把「U2型」高空偵察機的翅膀、機身、尾巴都拆開,並裝進了C124運輸機飛到台灣。

美國認為台灣桃園機場跑道承重力不夠,因此C124在松山機場降落,連夜又運至桃園機場。

隨著U2到達的還有幾十位美國專家,加上在美國培訓學習歸來的飛行員,組成了台灣的U2偵察中隊,對外稱「第35氣象中隊」,隊徽是一隻「黑貓」,貓的眼睛象徵著高空照相機。

同年,在海峽另一邊,人們正在與曾經幫助過中國的蘇聯專家們告別,蘇聯不再向中國供應任何兵器和零部件。

後續組建的部隊,因此只好解散,此時,543部隊總共三個營,只剩下50多發飛彈,要防守的卻是整個國土。

1962年上半年,國家最高領導人經常收到總參謀部轉來空軍的報告,報告說:

「從年初開始,一種新型高空偵察機U2頻繁進入大陸深遠腹地,對絕密國防工程進行戰略偵查,國家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

字裡行間表現出對U2飛機的極大關注和擔憂。

空軍的憂慮是有道理的,U2綽號「蛟龍夫人」,可以飛到21000米以上,遠遠高於當時世界上所有高射炮和殲擊機的作戰高度,可以飛到中國大陸最偏遠的地方,再返回台灣。

美國工程師貝克首創性地設計和製造了專門用於高空偵察的B型照相機,一個搖動的鏡頭,可以拍攝從一邊地平線到另一地平線的全景地貌。

巨大的B型照相機有非常規的鏡頭和容量驚人的膠片盒,曝光後的膠片在嚴格的保密措施下,由專門的部門負責運送和沖洗。

B型照相機用的大型底片每輻邊長將近46厘米,長達2500米,U2出一次任務,可以獲得一個國家大量情報。

從U2飛機拍攝的蘇聯核武器試驗場和火箭發射場照片看,地面上高度機密的設施一覽無餘,經過局部放大,再加上專家判斷分析,更多的秘密被暴露出來。

除了照相,U2的電子偵察還可以自動跟蹤記錄在各種波長上敵方的機密電碼和語音聯絡,再由專家分析破譯。

只要敵方的雷達照射U2,雷達的位置、雷達波的所有特徵也都會被記錄在案。

1959年十周年大慶後,三個飛彈營一直固守北京,然而,U2不來北京,卻頻繁出擊福建和西北。

針對這一情況,空軍加緊研究U2的活動規律,尋找解決辦法。

令空軍副司令員成鈞和他的部下傷腦筋的還有,「薩姆-2」是地防空兵器,在當時還沒有哪一國遇到非要拖著它到處跑的問題。

重型裝備,滿車的電子管和精密儀器,極度的潮濕和巨大的溫差,陣地能否合格?怎麼保密?這些問題接踵而至。

儘管經過周密的策劃,成鈞交給劉亞樓請示飛彈打游擊的報告仍舊有點兒冒險。

6月,二營突然接到秘密命令,第一個出去打游擊,在夜色掩護下「薩姆2」飛彈裝上火車。

所有車輛都不開大燈,人們小心謹慎,生怕一個閃失,損壞了珍貴的兵器,臨行前,部隊接到命令,將所有和北京有關的標誌通通抹掉,對外身份是「中央石油勘探隊」。

1962年6月29日深夜,列車啟動了,當全世界的地空飛彈還部署在保衛目標附近時,中國卻為條件所迫,開始了游擊戰的大膽嘗試。

由此,中國空天防禦作戰開始轉向積極防禦,大國之間的角逐就又從22000米的高空開始了。

還在二營開始打游擊之前,空軍作戰部就一直在研究設伏地點,辦公室里擺滿了1962年上半年U2進出大陸的航線圖。

通過對航線的分析研究發現,敵機到西北去的航線大部分都要經過長沙,返回時都要經過南昌。

成鈞判斷,南昌一定是U2用來檢驗航線是否正確的檢查點。

然而,南昌周圍地形複雜,人口稠密,很難找到一塊既平整又隱蔽開闊的地方。

成鈞中將風塵僕僕親自為二營尋找陣地,他的目光最後落在了南昌附近一片長滿小松樹的坡地上。

在長沙苦等的二營,立即奉命南下趕往江西,1962年8月27日夜裡,二營悄悄的在南昌附近埋伏下來。

新陣地在兩個土坡之間,比教令規定要小了一半,運載飛彈的超長車輛沒有地方掉頭,只能倒退進入飛彈裝填位置。

「薩姆2」飛彈要求制導雷達和飛彈發射架必須在同一平面上,以便飛彈起飛後進入雷達波束。

而現在,兩者高度最多己有相差四米,陣地的周圍也不如教令規定的開闊。

1962年,東南沿海不斷遭到台灣武裝登陸人員的襲擊,氣氛相當緊張,大陸一有軍事調動,台灣的偵察機就會飛過來偵察。

於是空軍作戰部擬定了一個引誘U2上鉤的計劃,9月7日,解放軍轟炸機群,擺開陣勢,從南京一路飛往南昌,加上正在訓練的殲擊機,營造出南昌要有大事發生的假象。

現在「蛟龍夫人」已經有足夠的理由過來偵察了,9月8日,一架U2果然出動了,但它沒有來南昌,卻在廣州奇怪的轉了一圈。

接到上級的敵情通報,岳振華營長召集大家分析,9月8日這架U2有可能是在做反飛彈機動飛行。

飛彈發射前必須接通電源,而接電時間稍長,就必須等22分鐘後,才能再次接電,否則無法發射飛彈。

這時,U2突然掉轉頭,穿過廣州上空照相偵察,讓人措手不及,二營仔細研究了對策,還按照新的對策演練了一番,全營上下既興奮又有些緊張。

1962年9月9日,7點32分,U2由平潭島進入大陸,飛過福州南平,然後沿著鷹廈鐵路向北,朝南昌飛來。

當二營下令打開天線時,目標離南昌約70公里,此時∪2卻翅膀輕輕一抬,飛離南昌,似乎它此行的任務,和南昌毫無關係。

為避免被U2警覺,營長立即下令,關閉天線,8點24分,在九江兩萬米上空,U2突然調轉機頭,朝南昌直衝過來。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岳振華立即下令,「打開天線,報告位置信息,接通同步。

前置法,飛彈3發、間隔6秒,29公里消滅目標,按321波道順序發射」

隨著一聲「發射」令下,3枚飛彈呼嘯升空朝目標飛去,第一發穿越沒有命中,第二、第三發準確命中目標,U2首次被擊落。

戰鬥剛一結束,周恩來就親自把電話打到岳振華的帳篷里,向他祝賀!

隨著南昌上空的兩聲爆炸,決策者們心中的憂慮一掃而空,U2可以打下來,飛彈打游擊可行。

同年九月的一天,空軍高炮部技術處處長文綬上校和參謀田在津上尉,匆匆趕到一個研究所。

研究所的專家介紹說,這台繳獲的U2電子偵察設備,記錄了中國軍隊各種雷達的波長和頻率。

突然間,一個非常奇特的信號吸引了田在津的注意,在U2電子偵察的設備上,居然聽到了543部隊的制導雷達信號。

這是絕密中的絕密,讓對手獲得,則地空飛彈將失去作戰能力,他立刻覺得這個問題比較嚴重。

U2這麼長時間在大陸飛行過,蘇聯也飛過,而我們雷達是從蘇聯買入的,這個頻率己經被敵人掌握了,當務之急就是抓緊研究抗干擾的問題了。

而遠在戈壁上的四營陣地似乎在寒冷的空氣中凝固了,一個高級別的空軍檢查組,正在這裡調查四營一次奇怪的失利。

3月28日,四營開天線一分鐘之後,U2突然躲開了,再打開制導雷達天線,U2緊急左轉彎,然後躲過第一次開天線的地方逃走了。

四營失利後,空軍高炮技術處就一直忙的不可開交,543部隊的保密和隱蔽措施無懈可擊。

那麼,又是誰暴露了陣地的位置呢?

文綬處長和參謀斷定,正是「薩姆2」飛彈的核心制導雷達。

「薩姆2」制導雷達天線和其它負責巡視天空的雷達不同,制導雷達只在發射幾分鐘之前打開,用電磁波瞄準敵機,引導飛彈飛向目標。

再看四營失利的過程,U2對其它雷達毫無反應,唯獨制導雷達,只要它一開天線瞄準,U2就立即躲開,顯然U2有了針對性的躲避功能。

「薩姆2」飛彈的殺傷範圍是高懸在陣地前方的一個弧形區域,正常開天線,U2有足夠的時間躲開殺傷區域。

從機關到部隊,人們在不停思索,路卻不約而同的走到了一起,晚開天線,放U2靠近,讓它沒來得及逃開殺傷區域之前,就和飛彈遭遇。

然而,要晚到什麼時候呢?

這個時間點把控,要求測量雷達目標的操作手位置要非常精確,還要實時快速修正。

沒有更好的辦法,就靠一個字「練」,練到一開天線,目標就在雷達十字標線的正中間,把人的潛力發揮到極限。

這種新的方法後來被空軍司令員劉亞樓稱為「近快戰法」。

百忙之中,聶榮臻也仔細研讀了四營兩次失利的報告,對所提出的「近快戰法」給予了肯定。

也正是這種戰法,讓薩姆2在陝西的新戰場上再次成為U2高空偵察機噩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