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遺址首次發現貴族專屬墓地

三秦都市報 發佈 2023-12-15T22:42:53.901926+00:00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趙爭耀)12月9日,國家文物局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最新考古成果。其中,位於陝西榆林神木市的石峁遺址首次發現以石牆框界、成排分布的貴族專屬墓地。神木石峁遺址石峁遺址雄踞在黃土高原北部、毛烏素沙地南緣,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趙爭耀)12月9日,國家文物局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最新考古成果。其中,位於陝西榆林神木市的石峁遺址首次發現以石牆框界、成排分布的貴族專屬墓地。

神木石峁遺址

石峁遺址雄踞在黃土高原北部、毛烏素沙地南緣,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在石峁遺址皇城台發現的轉角浮雕,為石峁皇城台大台基石雕的年代、建築性質的判斷提供了關鍵性證據。年代學研究重點解決了石峁皇城台、內城、外城空間布局的年代,初步確定皇城台的始建時間不應早於公元前2200年,最後廢棄的時間可以晚至公元前1600年。」來自國家文物局新聞發布會的消息稱,在石峁皇城台大台基西側200餘米處,首次發現以石牆框界、成排分布的貴族專屬墓地。

編號M4的墓葬(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石峁遺址主體為距今約4000年的石砌城址,城內面積逾400萬平方米,由皇城台、內城、外城三部分組成,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大的史前城址。目前遺址內已發掘了外城東門址、內城後陽灣、呼家窪、韓家圪旦及皇城台等多處地點。

編號M4墓葬壁龕內出土的一組陶器

2022年至2023年的考古成果表明,石峁遺址以皇城台為核心,四周被階梯狀石牆層層包裹,形似「金字塔」狀。在皇城台頂部發現有大型建築基址——大台基和高等級墓地。大台基以夯土為芯,包砌石牆,在已揭露的一道石牆上發現有幾十件精美的石雕,大台基頂部還坐落有多座大型建築。新發現的墓地位於大台基西側,與大台基之間以石牆相隔,石牆上留有連接的通道。在墓地內發現成排的高等級墓葬,墓葬內有壁龕與殉人,壁龕內隨葬成組陶器,墓主人普遍隨葬玉器,可辨識有鉞、鑿、環等,部分墓葬內還發現有殉狗。

石峁遺址皇城台的轉角浮雕 (圖片均為陝西考古研究院資料圖片)

「相較於之前在石峁韓家圪旦地點、府谷寨山遺址發現的墓葬,皇城台墓地發現的石峁文化墓葬規模更大,為目前所發現等級最高的石峁文化墓葬,確定為一處高等級貴族墓地。」考古專家表示,皇城台高等級墓地更加彰顯出石峁社會的文明化程度,是石峁已進入早期國家形態的重要實證,是近年來中華文明探源工作的重要收穫。

新聞連結

「石峁人」來自陝北地區仰韶晚期人群

石峁遺址自發掘伊始,就積極開展多學科合作研究,動物考古、植物考古、體質人類學、建築復原等都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石峁人來自哪裡?關於石峁人的來源,一直有北方說、南方說、本地說。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和古人類研究所付巧妹團隊通過古DNA技術,對陝北及山西晉南地區的多個遺址所出土人骨材料進行基因測序,他們發現,石峁人與陝北仰韶晚期人群與黃河流域人群有更近的遺傳聯繫,石峁遺址內人群的遺傳聯繫緊密。因此他們認為,石峁人群主要來自陝北地區自仰韶晚期即生活於此的早期人群。

先進的碳十四測定技術的運用,也助力石峁遺址的研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吳小紅教授團隊通過在石峁遺址皇城台、外城東門址、內城後陽灣、呼家窪等地點採集的包括白灰地面、炭化木材、炭化種子、人骨等上百個測年樣品,經過碳十四測年技術,取得了一系列測年數據和研究成果,為石峁遺址的年代學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科學依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