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先富先跑路,我不帶後富

延嬌歷史達人 發佈 2023-12-16T18:52:27.714403+00:00

在商業世界中,有些人以個人利益為中心,無視道德和責任,將先富帶動後富的理念拋之腦後。潘石屹,這位曾經備受矚目的房地產大亨,似乎成為了這一現象的縮影。

在商業世界中,有些人以個人利益為中心,無視道德和責任,將先富帶動後富的理念拋之腦後。

潘石屹,這位曾經備受矚目的房地產大亨,似乎成為了這一現象的縮影。

他在創業的早期便摘得金色果實,而後選擇了順水推舟,忽視了那些曾為他的成功付出的人們。

潘石屹的成功與財富並未成為一種激勵和希望,而是一種顯而易見的不公平和社會分化的象徵。

他的行為引發了對企業家精神的深刻反思,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這個商業世界中的價值觀和道德底線。

先富之路

有人說,潘石屹戴著那副黑框眼鏡,每一個細節都透露著他深思熟慮的智慧。

那微微皺起的眉頭,仿佛是對商業世界的洞察力的映射。

但是,一旦與他交談,他那夾雜著親切甘肅口音的口音卻能輕易地「繳械」你。

他的形象始終給人一種老實可信的感覺,這種信任感深深地根植於人們的心中。

然而,我們不能僅僅以表面現象來評判一個人的內心世界。

潘石屹展現的老實和穩重,並不意味著他內心沒有一絲野心。

實際上,他內心深處的矛盾和反差,恰恰成就了他獨特的個性。

這種特質讓人們既對他感到好奇,又對他心生敬畏。

1991年的炎熱夏日,當混亂和不確定的經濟環境充斥著每個人的思緒時,潘石屹毅然踏上了創業的旅程。

他與六位志同道合的夥伴,帶著滿腔的激情和決心,共同創立了萬通集團。

那時,潘石屹的面容透露出一股堅定的目光,他的眉宇間仿佛隱藏著無數的故事和野心。

他明白,冒險與奮鬥是成功的秘訣,他並不畏懼風險,相反,他樂於接受挑戰,敢於與命運賭上一把。

最後,命運也沒有辜負他,他成功通過炒房獲得第一桶金。

後來,潘石屹的人生迎來了第二次飛躍,而這一次的契機是來自與第三任妻子張欣的相遇。

張欣與潘石屹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

她在童年時隨著父母移居到香港,在英國劍橋大學畢業後,直接進入了高盛集團,涉足投行領域,這段經歷讓她眼界開闊、國際化水平出眾。

當她在華爾街開始主攻中國投資項目時,她與潘石屹的人生軌跡交織在了一起。

於是,1995年,他們一同創立了SOHO中國,開始了他們的商業地產開發事業。

潘石屹和張欣的婚姻曾被人戲稱為「癩蛤蟆吃上了天鵝肉」,然而,潘石屹對此並不感冒,因為他深知,在人生的旅程中,背負著「癩蛤蟆」標籤並不是什麼可恥之事,反而是他追求夢想的見證。

潘石屹和張欣的結合,不僅僅是兩個人的愛情故事,更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的碰撞與融合。

潘石屹的創業勇氣與決心,以及張欣的國際化視野和專業經驗,成就了他們在商業地產領域的輝煌。

風光無限

1999年,SOHO中國邁出了發展的第一步,成功建成了「SOHO現代城」,僅銷售總額就達到了約40億元。

這個項目的成功只是潘石屹野心的起點。

他眼中的商業地產領域不僅僅局限於這一個項目,他有更大的抱負。

2003年,SOHO中國宣布全面轉型,進軍商業地產領域,將焦點放在寫字樓和商鋪的開發上。

這一轉型宣言如同掀開了新的篇章,探索著未知的商業天地。

第一個純商業地產項目「建外SOHO」如火如荼地開發起來。

據數據顯示,僅不到一年,「建外SOHO」就登記銷售額達到了驚人的60.5億元,占據了CBD區域在售的10個項目總銷售額的45%。

隨後,SOHO系列產品紛紛登場。

2004年3月,SOHO中國以10億元收購了華遠尚都國際中心的二三期,並將其重新命名為「SOHO尚都」。

不久之後,他們又以7.1億元的高價成功中標了北京CBD首塊公開交易的土地,這塊土地如今就是熠熠生輝的「朝外SOHO」。

SOHO中國憑藉著前瞻性的眼光和果敢的行動,相繼打造了「三里屯SOHO」和「」,將商業地產的版圖擴張到了一個又一個的新領域。

2007年10月,SOHO中國在香港聯交所上市,一夜之間引起了轟動,成功地融資了19億美元,成為亞洲商業地產企業中最引人注目的IPO。

這個重大的里程碑讓潘石屹夫婦的股份市值一舉達到了317.45億港元,驚人的財富令人瞠目結舌。

後來,受到資本的推動,自2007年起,他們開始加速戰略,縱橫捭闔,不斷進行收購。

一路奮進。

2009年,潘石屹將目光瞄準了上海這座繁華的城市。

以24.5億元的高價,毅然決然地收購了上海東海廣場,為這一項目賦予了嶄新的生命,命名為「SOHO東海廣場」。

不止如此,進入2010年,SOHO中國的收購步伐越發迅猛,僅僅在一年之間,他們便成功收購了四個項目,其中三個位於上海,一個位於北京。

然而,即使潘石屹已經家財萬貫,但他仍然常穿一襲平常的衣袍,不加雕飾。

如同一條永不斷裂的紐帶將他與過去那充滿曲折的身世牢牢相連。

這種低調的姿態並非虛偽,而是一種智慧的體現。

這種堅持的價值在於,他的低調與真實,以及對自己根深蒂固的認同感,使他能夠在商業舞台上遊刃有餘。

讓人覺得,他並沒有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改變自己,而是以自己的方式行事,堅持自己的原則與信念。

這樣的個性能夠為他贏得他人的尊重與支持。

不過,曾經也有人一眼看穿,以簡短而深刻的語言揭示了潘石屹的本質:「二道販子」,指的就是他擅長包裝,能夠將平凡之物演繹成金子般輝煌。

變賣資產

後來國家對房地產政策進行了調整,相關部門發布了新規定,禁止商業地塊的零散銷售。

這無疑給了潘石屹以巨大的打擊,因為當時SOHO中國是全國唯一採用零散銷售模式的企業。

為此,潘石屹不得不調整SOHO中國的商業模式,來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因此,在中國房地產市場風起雲湧的2012年,潘石屹選擇了與眾不同的道路,將SOHO中國從過去的「開發+銷售」模式轉變為「開發+持有」模式。

這個決策幾乎讓他在土地拍賣市場上銷聲匿跡,但在打包賣資產方面卻展現出活躍的身影。

從2014年起,潘石屹就開始敲鑼打鼓賣物業。

一宗宗引人注目的交易在市場上掀起波瀾。

2014年,SOHO中國以52.3億元的價格出售了上海SOHO海倫廣場及靜安廣場,30.5億元出售凌空SOHO一半項目;2015年,潘石屹將當年鬧上法庭的外灘地王股權轉讓給復星,涉資84.93億元。

除了這一次股權讓渡以外,在散售行為中,潘石屹這一次散售的額度最大;2016年7月,上海世紀廣場以32.22億元出售給;同年9月,SOHO中國以30.5億元,約3萬元/平方米的價格將剛開業的凌空SOHO中的10.02萬平方米賣給了攜程;2017年6月,上海虹口SOHO被SOHO中國以35.7億元賣掉;2017年7月4日,潘石屹宣布啟動光華路SOHO2、凌空SOHO兩個項目的整售。

同年10月,SOHO中國又以49.44億元,約3.96萬元/平方米的價格將其中的12.8萬平方米(凌空SOHO)出售給了基匯資本。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4年至今,SOHO中國的整體項目轉讓和股權交易總價值竟高達490億元,這個數字讓人瞠目結舌。

然而,在潘石屹頻繁轉讓項目的背後,隱藏著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寫字樓租金回報率並不高。

潘石屹曾在公開場合坦言:「我們的物業回報率大約只有3%,雖然在中國市場上算是不錯的表現。然而,銀行貸款的利息卻高達4個點,這意味著租金回報率還趕不上銀行的貸款利息。」

這樣的局面使得他們在經營上面臨一定的壓力。

此外,潘石屹也提到了SOHO中國目前資產結構過於單一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辦公產品上。

因此,在銷售地產之後,儲備其他類型的資產將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這種多元化的發展戰略能夠為公司帶來更多的機會和靈活性。

資產轉移,風聲四起

然而,實際情況卻揭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事實:當潘石屹對中國的租金回報率進行尖銳批評時,他自己早已將資產轉移到海外。

有人發現,自2012年以來,潘石屹和張欣夫婦通過家族信託頻繁投資海外物業資產,他們先後收購了位於紐約曼哈頓時報廣場旁的港務局長途巴士站辦公大樓,還購得了曼哈頓公園大道廣場49%的股權,與巴西財團合作收購了美國通用汽車大廈40%的股權。

這些海外投資的總額約達27億美元。

對於這種現象,許多國內媒體紛紛驚呼,認為潘石屹已經不再看好中國的房地產市場。

就像李嘉誠一樣,他正在逐漸退出國內房地產市場,並將資產轉移到國外。

一時間,賣國賊的喊聲四起。

後來,市場傳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黑石集團計劃私有化SOHO中國,出價比當時的股價高出100%。

這一消息的影響不可小覷,SOHO中國的股價猛漲,而之前它的股價一直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每天的成交額也只有幾百萬到一兩千萬港元之間,相當於A股市場上一隻即將退市的股票的成交額。

消息一經宣布,SOHO中國的股價飆升,市場交易也變得活躍起來。

股民賺到了錢,潘石屹也得以套現,而黑石集團也達到了他們想要的目標。

從商業角度而言,這是一個多贏的局面,唯一輸的只是輿論。

潘石屹經歷了半輩子的滄桑,對於真假之間的辨別非常清楚。

所以,當麵粉價格飆升時,他自然會拋售,這是一個商人的本能。

最終,他作出了出售的決定。

賈躍亭的悲慘教訓使他深有感觸,因為當你的生意失敗時,沒有人會同情你,你欠下的一分錢也不能少。

被掠奪的中國財富

從潘石屹的故事中,我們實際上還能關注到一個大問題。

就是一家家族企業在短短的20年時間裡,積聚社會財富達五百億元。

一家房地產企業短期內積聚的社會財富如何之多,那麼目前中國有10萬家房地產企業,如果這10萬家企業中有1萬家潘石屹財富規模公司,那麼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商持有的財富就可能達1000萬億元以上。

實際上,中國房地產市場這種發展模式一定會讓整個社會財富短期內向少數人聚積,這種短期內讓整個社會財富向少數人聚集,看上去是以市場化的方式合法地獲得,但實際上是利用制度安排的缺陷對整個國人財富極大的掠奪,它已經造成了中國社會財富嚴重的分配不公。

這種社會財富嚴重的分配不公,是無法通過按勞分配的原則得以調節的。

由於房地產市場在短期內席捲了整個社會財富,因此政策也積極鼓勵國內居民和企業紛紛湧向房地產市場。

舉個例子,一些上市公司一旦籌集到資金,就會拼命把這些資金投入房地產市場,不論是成為開發商還是購買大量住房。

這種趨勢不僅存在於企業,也深深影響了國內居民。

在某些城市,年輕的80後常常擁有多套住房。

有些年輕人甚至持有7-8套甚至更多的住房。

他們不租不賣手中的房產,希望房價持續上漲。

雖然根據估算,目前國內城市已經足夠滿足16億人口的居住需求,但為何在很多城市仍出現嚴重的住房緊缺問題?原因就在於此。

因此,房地產市場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社會財富分配不公。

中國雖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對於大部分城市居民,尤其是進入城市工作的農民工來說,與國家的經濟實力和文明相比,他們之間存在著巨大差距。

整個社會的財富被少數從事房地產行業的人大規模掠奪。

潘石屹退出商業地產市場的決定再次凸顯了這一點。

結尾

企業家精神並非僅僅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是要考慮到社會的整體利益。

先富帶後富不僅是一種道義上的擔當,更是一種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面對潘石屹的離開,我們需要反思,如果每個企業家都只顧自身利益,先富而不顧後富,那麼整個社會將面臨嚴重的不平等和不穩定的局面。

只有當先富者願意分享成功的果實,為社會創造更多機會,激發更多人的潛力,才能真正實現社會財富的公正分配,讓更多人享受到發展的紅利。

參考文獻

[1]耳令.潘石屹的台前幕後[J].企業觀察家,2020(05):32-37.

[2]潘石屹打的什麼主意[J].中國房地產,2019(23):74-75.

[3]易憲容.潘石屹退出商業地產的市場意義[J].中國外資,2019(23):10.

[4]鍾黛,陳曉平.賣掉SOHO[J].21世紀商業評論,2021(07):54-55.

[5]胡嘉琦,朱耘.SOHO中國,別了潘石屹[J].商學院,2021(07):91-93.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