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改變刷題模式,培養有想像力的一代

中國科學報 發佈 2023-12-16T19:25:03.936933+00:00

近日,2023丘成桐中學科學獎總決賽在清華大學落下帷幕,競賽總主席、清華大學講席教授丘成桐站在中學生中間,笑容可掬,向他們發出如上呼籲。

文 | 《中國科學報》 記者 韓揚眉




「做學問不是為了考試,我們要學習各種工具,也要增強好奇心,對學問有興趣。」近日,2023總決賽在清華大學落下帷幕,競賽總主席、清華大學講席教授丘成桐站在中學生中間,笑容可掬,向他們發出如上呼籲。


丘成桐中學科學獎已成功舉辦16年,談起舉辦賽事的初衷,丘成桐講述了兩個兒子參加「英特爾天才獎」的經歷。他說,孩子們從中獲得了成長,變得對科學更感興趣,甚至決定選擇科研作為一生的事業。


回首這16年,丘成桐認為中國學生的水平有了長足進步。「第一次在中國舉辦數學競賽時,中學生基本上不怎麼懂微積分。到了今天,我們的同學不但懂微積分,對他們而言,微積分甚至比其更高深的數學都是一個簡單的工具,能夠運用自如。有些論文可以發表在相當好的雜誌上,我們的進步是能夠趕得上世界最先進水平的。」


「偶像」有強大力量


丘成桐相信,「偶像」有著強大的力量。


中學時代的丘成桐偶然讀到陳省身撰寫的《學算四十年》,備受鼓舞,立志成為世界一流的學者。不少知名數學家也深受「偶像」的影響,比如,數學家歐拉就是在十三四歲時,受伯努利父子的影響走上數學研究道路。日本物理學家湯川秀樹幼時身處鄉村,雖然沒有聽過愛因斯坦的講座,但閱讀了大量關於愛因斯坦的傳記、演講,於是選擇了物理研究。


正因如此,丘成桐中學科學獎一直邀請一流學者參與評審,其中不乏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圖靈獎的得主。今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黃乃正、唐本忠、胡事民、邵峰,英國威爾斯科學院院士拉爾夫·馬丁等近40名國內外知名科學家擔任評委。


在和頂尖學者的交流與對談之中,中學生們深受啟發。計算機金獎獲得者、上海市民辦平和學校的吳可越表示,學者們的提問拓展了她對課題理解的深度和廣度,還獲得了一些鼓舞人心的建議。


數學家康托爾曾說,數學領域中,提出問題的藝術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為重要。與大師交流,能激發學生提出問題的靈感。


拉爾夫·馬丁表示,好的問題,通常不是計劃來的,它應該影響廣泛、與現實相連,又是可解決的。科研不僅僅是悶頭做事情,也包括與人交流、展示成果、口頭答辯、聽取反饋。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周敬流鼓勵大家多觀察、不斷提出問題。他表示,有時候學生的問題太多,老師可能不耐煩,但提出問題是對的。他建議,把關注點放在問題本身,不要過度追逐技術。只有關注問題本身,有了新的技術,才能進入解決問題的階段。


培養有想像力的一代


「與大師交流、設定遠大目標之後,則要實實在在地學習,儘快掌握儘量多的基礎工具。」丘成桐說。


中學培養興趣,大學打好基礎,接觸各個學科,得到充分發展,成為研究生後,做真正第一流的研究——這是丘成桐培養優秀數學家的思路,也是訓練一個優秀數學家的基本過程。


今年,來自新加坡、泰國、印度等亞洲國家的選手表現亮眼,展現出很強的創造力和想像力,這也讓他進一步思考中國的基礎教育。


他呼籲,儘快改變中國基礎教育刷題備考的方式,轉而注重保護孩子的興趣、好奇心,這樣才能培養充滿創造力、想像力的下一代。「 刷題訓練的結果是,老師的想法全部在學生身上體現出來,而學生不能有其他的想法。應該激發好奇心和創造力。」


丘成桐認為,在基礎科學領域,中國近10多年的發展令人難以想像,優秀大學生的水平已經接近世界一流水平。他希望這項賽事能夠與大學教育相結合,為中國儲備下一代科研人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