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征戰幾人回|1942年,為了不做亡國奴,十萬男兒遠征緬甸

mer86 發佈 2023-12-16T23:51:46.282575+00:00

同一天,蓄謀已久的日軍航空兵全面襲擊英、美在西太平洋上的所有軍事基地。僅僅幾天時間,盟軍便損失千餘架飛機和一百多艘艦船,喪失了制空、制海權。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同一天,蓄謀已久的日軍航空兵全面襲擊英、美在西太平洋上的所有軍事基地。

僅僅幾天時間,盟軍便損失千餘架飛機和一百多艘艦船,喪失了制空、制海權。

日軍襲擊西太平洋的同時,還對東南亞發起大舉入侵。

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軍第5師團在泰國南部的宋卡和北大年登陸,近衛師團則兵臨曼谷城下。

由於泰國軍隊抵抗不力,曼谷等地相繼失守。

其實泰軍的抵抗,不過是做做樣子,演給外界看的。

這樣,以後不管是日本勝,還是英美勝,泰國都能立於不敗之地。

拿下泰國後,日軍在山下奉文指揮下,兵分兩路南下。

其中第5師團借道泰國國境,沿馬來半島西海岸推進。

近衛師團在日本海軍護送下,在馬來亞北部的哥打巴魯登陸。計劃沿馬來半島東海岸推進。

當時的馬來半島,駐有大英國協陸軍9萬人,253架飛機,810門火炮。

此外,英國海軍在新加坡還部署了1艘戰列艦、1艘戰列巡洋艦、3艘巡洋艦及9艘驅逐艦。

單看數據,貌似大英國協軍的實力不弱。

但是,英軍戰機大多是落後機型,無論航程、機動性還是速度,都遠不如日軍的「隼式」和「零式」。

而9萬地面部隊中,只有1.9萬是英國陸軍,其餘都是澳大利亞軍、印度軍和馬來軍。

民間有句俗語:人多了亂,龍多了旱,母雞多了不下蛋。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組織構成複雜的軍隊,戰鬥力往往不怎麼樣。

並且,英國上下當時對日本軍隊也極為輕視。

開戰之前,英國空軍參謀長波特爾爵士狂妄自大,說什麼歐洲淘汰的戰鬥機拿到遠東依然是先進的,對付那些日本猴子綽綽有餘。

英軍飛行員們也是目中無人,稱日本也就只配與中國菜鳥互啄,並揚言一旦開戰,那就是「豪華的勞斯萊斯與簡陋的賽跑」,咱一架飛機打他們兩架都沒問題!

英國人既不知道敵人有多強,又不知道自己有多弱。這仗還打個錘子。

12月8日,登陸哥打巴魯的日軍進攻受挫,呼叫空中支援。

隨即,日本飛機跑來一通狂轟濫炸,嚇跑了大英國協軍。

當天的戰鬥,英軍丟掉三個機場,另有50多架戰機被摧毀。

首戰失利,英軍駐馬來亞司令官帕西瓦爾中將聞訊後,出於穩妥考慮,將所有英軍飛機全部撤至新加坡。

帕西瓦爾這個人,用英國人的話說,是個消極主義者,每逢難題,他都會缺乏決斷力和必勝信念,且眼中的困難要遠遠大於希望。

空軍撤走後,奮戰在前線的大英國協軍頓時沒了空中支援,被日軍轟炸機按在地上反覆蹂躪。

首先被蹂躪的是海軍。

12月9日,英國遠東艦隊司令菲利普斯中將率領由「威爾斯親王」號、「反擊」號和4艘驅逐艦組成的Z艦隊,北上截擊日軍登陸部隊。

這個時候,日本海軍還沒有「大和」、「武藏」兩艘巨艦。

能與「威爾斯親王」號一決高下的「長門號」和又沒有南下參戰。

也就是說,如果Z艦隊快刀斬亂麻,哪怕只有半天時間,都能對日軍的海上運輸部隊完成一場屠殺。

然而,菲利普斯在關鍵時刻竟然慫了。

就在Z艦隊走到半路時,菲利普斯突然下令,返回新加坡。

結果,英軍白跑一趟不說,回去的路上還被日軍潛艇發現。

12月10日,日軍派出偵查機搜索,在關丹東南海域找到了Z艦隊。

當天中午12時,缺乏空中保護的Z艦隊被日軍飛機擲下的幾百枚炸彈和魚雷好一頓招待。

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堅持了兩個小時,最終還是沒能抗住,雙雙被擊沉。

整場戰鬥,英軍損失兩艘主力艦,800人喪生。而日軍僅損失6架飛機。

海上被轟得暈頭轉向,陸上的情況更糟糕

12月11日,主宰了天空的日軍戰機不斷從空中向地面掃射。

5萬多大英國協軍被日軍揍得全線崩潰,撒丫子逃往新加坡。

帕西瓦爾自詡可以堅守三個月的日得拉防線,只堅持了三天就告失守。

擊垮英軍防線後,日軍使出自行車閃擊戰,蹬著自行車穿梭於雨林之中。

別看自行車的時速不咋滴,但追擊方寸大亂的大英國協軍隊,已經綽綽有餘了。

僅第一天的追擊,日軍就俘敵3000,獲野炮50門,重機槍50挺,卡車、裝甲車約300輛。

而日軍死傷僅110人。

此後一個月,日軍近衛師團和第五師團按計劃急速推進。

遇上大英國協軍阻擊,日軍就採取迂迴包抄戰術,繞到英軍陣地側翼,前後夾擊,一頓火力輸出。

英軍被鬼子超強的野戰能力打得心態炸裂,之前對日本人的傲慢一掃而空,又轉入另一個極端,開始狂吹日軍。

有人說日本兵都有飛天遁地的本事,僅靠一片芭蕉葉就能穿越沼澤。

還有人說日本兵都是超級戰士,可以像蝙蝠一樣在夜間行動,可以像螞蟻一樣靠腦電波與同類交流。

在這種失敗情緒影響下,英軍一路跑,日軍一路追,很快就追到了馬來半島南端的柔佛州。

遠在倫敦的丘中堂聽說馬來亞大部淪陷,氣的破口大罵:難道你們遠東地區的將軍,一個能打都沒有嗎?大英帝國的百年榮耀都被你們丟光了!

1942年1月21日,邱吉爾派來的增援抵達新加坡,有4萬英國陸軍和51架戰鬥機。

然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新來的英軍聽了前線潰兵對日軍的描述,還沒打,心態上就認慫了。

鬼子雖然裝備一般,但忍耐力極強,兇殘且狡猾,還不怕死,動不動就萬歲衝鋒,這誰惹得起啊!

到了1月31號,所有大英國協軍撤至新加坡,並炸毀橋樑,企圖憑藉柔佛海峽抵禦日軍進攻。

但最窄處僅1.2公里寬的柔佛海峽,怎麼可能阻擋日軍的前進步伐呢?

2月7日,鬼子先頭部隊劃著小船就登上了新加坡。

英軍阻擊部隊被這氣勢唬住了,再次四散而逃。日軍趁勢拿下了為新加坡市區供水的水庫。

水源被切斷,不出幾天,英軍就會全部渴死。

與之同時,日軍飛機又投下傳單,威脅若不投降,就將遭受槍炮和刀劍的痛苦。

2月15日,8萬大英國協軍被鬼子的屠殺警告搞得士氣全無,遂繳械投降。

馬來戰役歷時69天,日軍以傷亡9657人的代價,殲滅大英國協軍13.8萬。其中13萬是俘虜。

日軍的繳獲同樣頗豐,糧食、石油、火車頭就不說了。僅武器裝備就繳獲了火炮740門,乘用車及卡車1萬輛,輕重機槍2500餘挺,步槍6萬支,子彈336萬發,裝甲車200輛。

看到這堆積如山的戰利品,許多日軍軍官不禁感嘆道:僅憑這些也可以打一仗啊,實在不能理解英國人的腦迴路。

就在英國佬被日寇暴打的同時,一向被西方人瞧不起的中國軍隊,在長沙取得了一場意義非凡的大捷。

1941年12月中旬,日軍第11軍司令阿南惟幾指揮第3、6、40師團,外加獨立混成第9旅團和若干大隊,總計約10萬人,氣勢洶洶殺向長沙。第三次長沙會戰爆發。

鑑於日軍裝備先進,第九戰區司令薛岳指揮20餘萬中國軍隊採用「天爐戰法」,即在鬼子進攻的地區內,徹底破壞道路,堅壁清野,設置縱深伏擊陣地。待鬼子深入,以尾擊、邀擊、側擊、夾擊,分段消耗鬼子兵力與士氣,使戰場變為一個「天然熔爐」,最後將鬼子聚殲於內。

12月末,在我軍頑強阻擊下,深入長沙城下的日軍補給中斷,銳氣全無。

薛岳判斷日軍已是強弩之末,遂決定轉守為攻。

1942年1月4日,反攻開始。我軍第4、20、26、37、58、78、79軍蜂擁而上。

日軍第3、6師團見勢不妙,倉惶向北逃竄。遭我軍第26軍和第79軍截擊,死傷甚多。

日軍第40師團退卻途中,也遭遇攔截側擊,被打得潰不成軍。

第三次長沙會戰,按照九戰區提交的報告,共斃傷日軍5.69萬。

這個數字顯然是有水分的,但這不重要。因為日軍此戰的的確確敗了,並且是大潰敗。

英美打輸了,中國打贏了,這在當時形成了鮮明對照。

正所謂尊嚴是靠拳頭打出來的。

英國人被日本人一通揍,又見中國軍隊有英勇善戰,便一改之前的傲慢態度,主動向中國示好,並與國民政府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打算共同防禦滇緬公路。

緬甸對於英國而言,其實不重要,滇緬公路就更不重要了。

英國佬之所以放下身段與國民政府簽署協議,主要是想買個保險。

不過,對中國軍民而言,滇緬公路就太重要了,堪稱生命線。

1941年底,日本切斷了中國與外界聯繫的所有海上通道。

又因為蘇德戰爭爆發,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也終止。

當時中國抗戰所需的戰略物資:汽油、煤油、柴油、橡膠、汽車配件、藥品、鋼材、棉紗、白糖等,都要依靠滇緬公路從西方進口。

如果這條生命線再被日軍切斷,中國就成了孤島,國內的主要戰略物資儲存,最多只夠維持三個月。

為了保住滇緬公路,國民政府早在1941年就開始做動員準備。

由國民革命軍第5、第6、第66軍,共9個師10萬餘人組成遠征軍,雲集滇西,隨時準備入緬援英作戰,與日軍決戰於仰光。

然而,狗改不了吃屎。

當日軍已經對緬甸發動攻勢後,精於計算的英國人竟然還在打小算盤——如果中國軍隊在緬甸打跑了日本人,又賴著不走怎麼辦?

就這樣,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的時間被英緬當局一拖再拖。

直到1942年2月中旬,日軍第33師團突破了英軍的薩爾溫江及米鄰河防線,英國人這才認清現實,同意中國遠征軍入緬。

但中緬邊境距離仰光約2500里,且滇緬公路運力不足,無法承載十萬大軍同時出動。

比如,當第5軍抵達緬甸中部時,後面的部隊還遠在昆明尚未出發。

如此一來,遠征軍不僅喪失了對日軍「擊其半渡」的大好戰機。自身也陷入「添油戰術」。

除了錯失戰機和運力不足,遠征軍還存在一個致命缺陷,那就是指揮系統混亂。

2月25日,蔣介石在部署入緬作戰事宜時,向遠征軍副總司令杜聿明交代:遠征軍由你統一指揮,你接受英緬司令官赫頓中將的指揮。

但沒過兩個星期,史迪威來了。

隨即,蔣又召開遠征軍高級將領會議,再次指示杜聿明:遠征軍仍然由你指揮,你歸史迪威指揮,對他的命令,你要絕對服從。

可趁史迪威不在時,老蔣卻跟杜聿明說:如果史迪威的命令不符合我的決策,你要打電報向我請示後再做決定。

行軍作戰,指揮不明是大忌。

可以說,中國軍隊自甲午戰爭後的首次出國出戰,仗還沒打,就已經蒙上了一層失利陰影。

3月8日,日軍占領仰光。

同一天,遠征軍第5軍第200師率先趕到緬甸南部重鎮同古。

同古又譯作東吁,這裡南距仰光250公里,北距曼德勒320公里,是仰曼鐵路的重要城市和戰略要地。另外城區西北還有克永岡機場。

鑑於仰光已失,而同古的戰略地位又及其重要,杜聿明在請示老蔣後,將決戰的地點由仰光改為同古。

隨即,第200師師長戴安瀾提前趕到同古,找駐防此地的英緬軍第1師指揮官洽談換防事宜。

可戴安瀾到了之後才發現,部隊換防的一些最基本的事務,如營區規劃、防區地圖、敵軍規模、部隊給養等,英國人都是一問三不知。

沒辦法,等200師大部隊抵達後,戴安瀾只好先指揮官兵先找地方睡覺,然後修築工事。

是的,不靠譜的英軍竟然連住宿營房和防禦工事都沒給遠征軍準備。

此時杜聿明和戴安瀾還不知道,英國人從未想過保住緬甸。

他們請遠征軍參戰,不過是希望流中國人的血,拖延時間,掩護自己撤向印度罷了。

3月9日,忙完了一番本不該操心的瑣事後,200師官兵被分成四部駐防:

軍部配屬的工兵團被布置在同古北面的克永岡機場,防止日軍迂迴繞後。

騎兵團和598團一部布置在城南十公里處的皮尤河附近,用來伏擊日軍。

598團主力和600團駐防於西唐河以西。

599團及200師部,駐防於西唐河以東。

戴安瀾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為同古附近地勢平坦,無險可守,只有將部隊分散開,才能盡最大可能遲滯日軍進攻,為後續部隊跟進爭取時間。

3月18日,英緬軍第1師不打招呼,直接跑了。只留下遠征軍200師獨扛日軍。

3月19日,日軍先頭部隊闖入騎兵團預先設下的伏擊圈。

隨即,埋伏於此的我軍按計劃引爆皮尤河大橋,兩翼部隊用機槍掃射。

日軍被打得猝不及防,丟掉20餘具屍體,倉皇撤退。

3月20日,杜聿明趕到同古視察情況,並向戴安瀾交代任務:拖住日軍七天,待後續部隊抵達,發動同古會戰,集中力量擊破當面之敵,進而協同英軍一舉收復仰光!

就在杜聿明交代任務時,日軍第55師團第112聯隊在18輛坦克、裝甲車和4門大炮掩護下,攻擊200師騎兵團駐守的皮尤河陣地。

雙方激戰數小時,皮尤河地動山搖,整個陣地到處都是彈坑。

到了晚上,騎兵團清點人數,副團長曹成以下540人壯烈犧牲,陣地也被日軍炮火轟得稀爛。

為了避免騎兵團全軍覆滅,戴安瀾下令放棄皮尤河陣地。

3月21日早晨,日軍拿下皮尤河後,不待休整,繼續向同古推進。

這一天的戰鬥,日軍首先出動飛機對598團駐守的鄂克春陣地傾瀉炸彈。

隨後,日軍步兵以戰車、坦克為前導,發動地面進攻。

598團與日軍激戰一天一夜,打死打傷日軍400人,擊退日軍。

日軍是萬萬未料到,自從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遇到的對手無不是望風而逃,結果卻在小小的同古遇到了硬茬子。

3月下旬,7萬美菲聯軍放下武器,菲律賓太上皇麥克阿瑟倉惶逃到澳大利亞。

日軍乘勝南下,攻占東印度群島,整個東南亞戰場,只剩緬甸還有戰事。日軍此時可以從容抽調戰機增援緬甸。

3月22日,日軍出動179架戰機,將位於馬圭的英軍空軍基地掀了個底掉天。

摧毀英軍戰機28架,另擊傷29架。

一次報銷57架戰機,英軍在緬甸南部戰場的制空權也徹底喪失。

日軍掌握制空權後,轟炸更加肆無忌憚。

3月23日,日軍第143聯隊趕來增援。

兩個聯隊在30多輛坦克、20多門大炮,外加40架飛機的掩護下,向598團發起猛攻。

面對日軍狂轟濫炸,我軍的鄂克春陣地遭到嚴重破壞。

眼看防線不保,598團副團長黃景升抱著集束手榴彈沖向日軍坦克,不幸中彈倒地。

陣地上的我軍官兵為了搶回黃副團長遺體,衝出戰壕與日軍肉搏。

這一天的戰鬥,日軍傷亡500餘人,我軍勉強保住陣地。

血戰四天,已經有兩位副團長戰死。見形勢嚴峻,戴安瀾在軍官會議上宣布:為了防止戰鬥中指揮中斷,若本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以參謀長代之;參謀長戰死,由步兵指揮官替代,各級照此辦理。

3月24日,日軍在緬甸當地人的引導下,偷襲了克永岡機場。

機場失守,598團繼續在南面的鄂克春堅守,存在被日軍攔腰包圍的風險。

於是,戴安瀾命令598團連夜放棄陣地,並收縮防線。

戰至3月27日夜,200師已被日軍三面包圍。

此時,堅守七天的任務已經完成。而原計劃早就應該趕來增援的新22師,卻因為英國人拒絕提供火車,遲遲不能抵達戰場。

見預定的會戰計劃要泡湯,杜聿明命令新22師師長廖耀湘率全師徒步趕往同古增援。

同時,戴安瀾也決定再堅守三天。

3月28日,新22師先頭部隊與日軍交上火。

同一天,日軍第56師團抵達同古。

第56師團為了殲滅新22師,便優先向傷亡慘重的200師發起猛烈進攻。

當天的惡戰,日軍在坦克、裝甲車、飛機的掩護下,強力突入我軍陣地。

為了減少傷亡,讓日軍的重武器無法發揮作用,200師官兵全員上刺刀,與日軍貼身白刃戰。

白刃戰從下午打到傍晚,日軍最終被打退。

3月29日,眼看同古會戰已無法實現,杜聿明命令戴安瀾突圍。

但命令還沒下達,就被史迪威截住了。

史迪威希望200師再堅守至少七天,保證新22師和第96師能完成集結,擊破當面之敵。

很顯然,史迪威的想法根本就不現實。

大家都是軍人,都有榮譽感。若是會戰能實現,誰又願意半途而廢呢?

為了避免200師全軍覆沒,杜聿明沒搭理史迪威,命令戴安瀾突圍,另擇地點與日軍決戰。

3月30日凌晨,在新22師接應下,200師從同古東面成功突圍。

歷時12天的同古戰役,雖然規模不大,但這場戰役卻是日軍侵襲東南亞以來,遭遇的第一場苦戰。

相比於只會逃跑的英軍,我國遠征軍顯然打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

不過,史迪威卻對戰果很不滿意。他在日記中大罵杜聿明是懦夫。

估計是覺得寫日記發牢騷還不解氣,史迪威在4月1日又坐飛機跑到重慶,略帶威脅地對蔣介石說:中國軍隊不聽指揮,我要辭職!我不能讓美國空軍去支援我所不信任的指揮官指揮的部隊。

史迪威掌握著盟軍中國戰區的物資調配權,蔣介石顯然不可能放他走。

那麼,老蔣要怎麼化解這場信任危機呢?

下回再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