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訪談 現代化沖關:走向高質量發展 ——專訪著名經濟學家賈康

賈康 發佈 2023-12-17T01:31:23.191409+00:00

由《大眾證券報》主辦,老河口市委、市政府協辦的2023中國A股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交流會日前舉行,全國100多家優秀上市公司高管及擬上市企業代表齊聚老河口,共議高質量發展,共謀資本市場未來。

由《大眾證券報》主辦,老河口市委、市政府協辦的2023中國A股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交流會日前舉行,全國100多家優秀上市公司高管及擬上市企業代表齊聚老河口,共議高質量發展,共謀資本市場未來。與會的著名經濟學家、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就當下的宏觀經濟、房地產調控等熱點問題接受了《大眾證券報》記者的專訪。


加力是提效的必備前提條件


《大眾證券報》: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財政政策「加力提效」,您覺得應該如何理解「加力提效」?


賈康:現在來看,總的態勢上需要財政政策繼續「加力提效」。總量上,要表現為繼續實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來支持擴大內需的方針,赤字率要有所提高。另外,支出的進度應該要得到一定的重視,進度儘可能靠前一些,會有擴張效應。


提效視角則應該認識到,絕對不能僅僅是總量擴張,還必須加上更複雜的結構優化的內容。比如,在政府收入方面,除了籌集 「以政控財、以財行政」分配體系中支持政府履職資金之外,還有調節經濟結構、支持企業發展的作用,要進一步考慮怎麼降低企業的負擔。


要有重點地出台對於小微企業、企業科技創新活動政策方面的支持,降低他們的相關稅費負擔。


財政資金支出方面,在統籌兼顧前提之下要突出重點,支持改善民生、經濟增長、就業優先、生態保護等。這是關係到發展質量得到提升的基礎支持條件。


作為研究者,我建議要按照黨中央強調的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好地體現加力提效。加力是提效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最後還要落到整個績效提升上。


二季度經濟數據會好於一季度


《大眾證券報》:今年一季度以後,4月份開始宏觀數據有些吃緊,二季度情況會如何?

賈康:大家感覺四、五月以來經濟情況總體是喜憂參半。有一些擔心,怎麼樣化解需要重視。


雖然發展勢頭不如年初預期的那麼明顯地向好,但總體來說還是向好的。去年基數低,沒有大的意外不應該不向好。一季度經濟增長率4.5%,是往中高速區間靠近了。二季度,我估計不出大的意外,增長指標會比一季度更好,因為去年二季度增長率只有0.4%。


房地產市場總體穩住了


《大眾證券報》:您怎麼看待和消費呼應的房地產現狀?


賈康:對於房地產行業總體來說,在國家行業政策已經轉向為暖風頻吹之後,可以說房地產大勢是穩住了,有把握講它不會崩盤了。


房地產的回暖並不是特別符合人們的期待,有波動特點。我覺得在波動中要看到一個大的趨勢。「冰火兩重天」格局下,「火的」這一邊先穩下來以後,跟著往上回升。北上廣深本來一度是很明顯的回暖,但到了四、五月份聽說二手房價格又往下回調,到底什麼原因?是不是還跟一些政策預期有關?


據我了解,在成都,房地產市場確實是回暖了。此外,哈爾濱雖然是人口淨流出的區域,但中心區域的房地產市場也回暖了。所以要沉住氣,繼續觀察。


《大眾證券報》:最近對於房地產政策的分歧很大,您認為房地產政策未來會不會做調整?


賈康:總體上說,房地產政策未來一段時間內會更寬鬆些,這完全符合調控的需要。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要讓它的功能發揮出來。這種寬鬆表現在各個地方,還得因地施策,因城施策,但總體的方向就是應該儘量少限購限貸,而且應更多考慮經濟手段,而不是一味地用行政手段。


有些行政性的所謂「限跌令」,也只是個姿態而已,機制上違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邏輯。商品房軌道上,限價升,違背邏輯;限價跌,也是違背邏輯。以行政手段、主觀意願去調控市場,副作用會非常大,而且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


按照中央要求,房地產領域實現「住有所居」的保障,政府首先需要牽頭托好底。低中收入階層,不能簡單地想讓他們都能買得起房子。最低收入階層,要靠公租房解決問題,夾心層是共有產權房、長租房解決問題。再往上,中產階層以上的人們,就可以依靠支付能力行使消費者權利,根據個人支付能力與偏好,去市場上作競爭性的購買。開發商也可以在政府引導之下參與保障房建設、共用產權房建設,比如「花插著建」的連片開發;或者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


另外,開發商當然要積極參與商品房的建設,按照市場的預期測算和憑藉各自相對優勢的競爭,提供出多樣化的產品。為防止出現過去那種肆無忌憚的炒作,可以使用房地產稅來調控,上海、重慶兩地已經試點。


標本兼治,治本為上。房地產市場穩住之後,大概率會出現一個回升過程,不要喪失這一次的機遇。這一次應下決心實現中央提出的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新模式的打造,也就是過去強調多年的要有一個健康的長效機制。新模式一定要配套土地制度改革、房地產雙軌統籌制度的改革、政策性融資匹配商業性融資的金融雙軌制等多方面的改革,以及必須以可實行的方式推進房地產稅改革,掌握好多項改革的結合。


外部訂單未來可能會出現回流


《大眾證券報》:投資、消費之外,您預判外貿這塊會有什麼變化?


賈康:雖然看起來1-5月份外貿總體是增長的,但5月份的增長幅度很低。從大的趨勢來講,從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國際社會對中國今年的經濟發展大都是看好的,在逐步抬高預測值,像摩根史坦利在「兩會」之前就已經抬高到5.7%,最近聽說又抬高到6%。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按過去的經驗,外部的訂單會以一定的程度逐步重新回到我們之前的增長極區域去。在這個很可能的回流過程中間,喜憂參半或者說各種情況交織在一起,還是有些不確定性的。


政策存在加碼可能


《大眾證券報》:在目前宏觀經濟的背景下,您預測未來哪些政策可能會出台?


賈康:我覺得這方面應該是要抓住一定的契機,該出手的時候就得出手。現在要夯實經濟向好的回升趨勢,如果加碼的話,我們政策工具箱裡還是有不少可用工具的。我覺得現在應該積極考慮,緊密跟蹤發展態勢。


一般來說,上半年的數據應該在7月15日到18日之間公布,其實在7月初就已經有快報數據,這時候就得當機立斷。至於該做什麼加碼的事情,譬如說發些長期國債。力度大一點的話,可以做預算調整方案,提升赤字率。這些政策調整都有先例的。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跨周期戰略方針


《大眾證券報》:最近市場有觀點認為政策重點會從供給側結構性的改革向擴大內需方面轉,您怎麼看?


賈康:我認為,這是對這兩個概念的誤解,似乎講擴大內需,強調抓現階段矛盾的主要方面,就否定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又似乎就弱化了擴大內需。其實這兩個重要概念的關係絕不是二選一。


首先,擴大內需是密切聯繫反周期概念的,在經濟仍沒有明顯擺脫下行壓力情況之下,應對「三重壓力」,這是要使經濟運行恢復到合理區間的一種階段性的調控大方向,擴大內需就要擴張,要提升經濟景氣水平,要應對經濟下行壓力。經濟運行恢復到合理區間,是達到一個保證速度,保證實現新的「兩步走」戰略目標。


其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什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密切聯繫跨周期概念的。在實現「新的兩步走」推進現代化的歷史過程中,它始終是一條主線,意味著它是一個更長期的、不論經濟低迷還是經濟過熱,都需要始終堅持的方針。對於全局來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具有跨周期戰略性意義的政策指南。也就是說,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主線,跟目前階段性的擴大內需,是當下需要兩相結合的關係,而絕不是二選一的關係。


(文章來源:大眾證券報,記者 劉揚)



賈 康 簡 介

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現任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人才庫特聘專家,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導。曾長期擔任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北京、上海、福建、安徽、甘肅、廣西、西藏等地方政府特聘專家、顧問或諮詢委員,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家行政學院、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南開大學、武漢大學、廈門大學、安徽大學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1988年曾入選亨氏基金項目,到美國匹茲堡大學做訪問學者一年。1995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被評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高層次學術帶頭人。多次受黨和國家領導同志之邀座談經濟工作。擔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財稅體制改革」專題講解人之一。孫冶方經濟學獎、黃達—蒙代爾經濟學獎和中國軟科學大獎獲得者。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PPP專家庫專家委員會成員。2013年,主編《新供給:經濟學理論的中國創新》,發起成立「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和「新供給經濟學50人論壇」(任首任院長、首任秘書長,第二屆理事會期間任首席經濟學家),2015年-2016年與蘇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給經濟學》、《供給側改革:新供給簡明讀本》以及《中國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獲評中國圖書評論學會和央視的「2016年度中國好書」)》,2016年出版的《供給側改革十講》被中組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和國家圖書館評為全國精品教材。2017-2020年又撰寫出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模型與實踐路徑》、《供給側改革主線上的未來財稅》、《財政學通論》等多部專著。2021年與劉薇合作《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一書又獲評「2021年度中國好書」。根據《中國社會科學評估》公布的2006~2015年我國哲學社會科學6268種學術期刊700餘萬篇文獻的大統計分析,賈康先生的發文量(398篇),總被引頻次(4231次)和總下載頻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綜合指數3429,遙居第一,是經濟學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學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