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空軍的「美洲轟炸機」計劃:Me264遠程轟炸機

神奇知識匯 發佈 2023-12-17T16:46:52.074263+00:00

ME264飛機是德國空軍在二戰期間開發的一款遠程戰略轟炸機,也是德國空軍參與「美洲轟炸機」計劃的主要競爭者。該計劃旨在研製一種能夠從法國或亞速爾群島起飛,轟炸紐約市等美國目標的轟炸機。ME264飛機的設計源自1930年代末期梅塞施密特公司的遠程偵察機項目P.

ME264飛機是德國空軍在二戰期間開發的一款遠程戰略轟炸機,也是德國空軍參與「美洲轟炸機」計劃的主要競爭者。該計劃旨在研製一種能夠從法國或亞速爾群島起飛,轟炸紐約市等美國目標的轟炸機。ME264飛機的設計源自1930年代末期梅塞施密特公司的遠程偵察機項目P.1061,該項目後來演變為ME261飛機。ME264飛機共製造了三架原型機,但由於生產資源和優先級的問題,該項目最終被取消,轉而作為海上偵察機繼續發展。

ME264飛機是一種四發中單翼布局的飛機,採用了全金屬結構和可收放的起落架。該飛機的機身較長,具有較大的內部空間,可以容納8名機組人員和3噸左右的炸彈。該飛機的動力系統由四台容克斯Jumo 211J或寶馬801星型發動機提供,每台發動機的功率為1730馬力。該飛機的最大速度為565公里/小時,最大升限為8000米,最大航程為15000公里。該飛機的武器系統包括4挺13毫米MG 131機槍和2門20毫米MG 151/20火炮,分別安裝在鼻部、背部、腹部和尾部的防禦塔上。該飛機還可以在翼下掛載額外的輕型炸彈。

1937年,梅塞施密特公司開始了P.1061項目,即遠程偵察機項目。該項目受到了德國空軍和海軍的關注,因為他們都需要一種能夠到達非洲和美洲的遠程飛行器。1940年8月,德國內政部和海軍參謀部向戈林元帥提出了一個要求,即開發一種能夠連接德國和未來非洲殖民地的遠程飛行器。1940年12月,梅塞施密特公司將P.1061項目改進為ME264項目,並將其設計目標提高到20000公里的航程。1941年初,梅塞施密特公司獲得了製造6架ME264原型機的訂單。1942年12月23日,第一架ME264原型機(V1)在奧格斯堡首飛,並展示了良好的性能和穩定性。1943年5月23日,第二架ME264原型機(V2)首飛,並配備了更強大的寶馬801發動機。1943年9月23日,第三架ME264原型機(V3)首飛,並安裝了更多的武器和設備。

1941年12月,日本偷襲珍珠港,使美國正式加入了二戰。德國隨後也向美國宣戰,使得德國空軍開始了「美洲轟炸機」計劃,即研製一種能夠從歐洲起飛,轟炸美國東岸的遠程戰略轟炸機。ME264飛機作為梅塞施密特公司的參賽作品,與容克斯Ju 390、福克-沃爾夫Ta 400和海克爾He 277等其他設計方案展開了競爭。ME264飛機的優勢在於它已經有了三架原型機,並且具有最大的航程。ME264飛機的劣勢在於它的載彈量較小,發動機不可靠,生產成本高昂,而且會影響梅塞施密特公司生產戰鬥機的能力。

1943年4月,德國空軍部長埃爾哈德·米爾希訪問了梅塞施密特公司,並對ME264飛機表示了讚賞。他下令立即開始生產18架ME264飛機,並將其命名為「美洲轟炸機」。然而,這一命令很快就被戈林元帥否決了,因為他認為ME264飛機不符合德國空軍的戰略需求,而且會占用寶貴的資源和人力。戈林元帥最終選擇了容克斯Ju 390作為「美洲轟炸機」的正式方案,因為它可以利用已有的Ju 290的部件和設備,而且可以更快地投入生產。不過,由於戰爭形勢的惡化和盟軍的空中優勢,Ju 390也只製造了兩架原型機,並沒有實現對美國的轟炸任務。

ME264飛機是德國空軍在二戰期間開發的最先進的遠程戰略轟炸機之一,也是德國空軍對美國進行心理戰和威懾戰的重要工具之一。該飛機的設計和性能對後來的梅塞施密特P.1107項目有一定的影響,該項目是一種六發的遠程轟炸機,但沒有實際製造出來。該飛機的外形和結構也與美國的B-29超級堡壘轟炸機有一些相似之處,但沒有達到B-29的水平。B-29是一種更先進的遠程戰略轟炸機,具有更高的速度、更大的載彈量、更強的武器和更先進的設備,而且成功地對日本進行了原子彈轟炸。ME264飛機和B-29轟炸機的對比,反映了德國和美國在二戰期間在空中力量方面的差距和競爭。

ME264具有較高的性能和較大的航程,可以執行遠程偵察和轟炸任務,甚至有可能對美國進行攻擊。然而,由於戰爭形勢、生產資源、技術難題和戰略決策等因素的影響,該飛機最終沒有實現其預期的目標,而且只製造了三架原型機。該飛機雖然沒有參與實際的戰鬥行動,但是它展示了德國空軍在遠程戰略轟炸機領域的探索和嘗試,也對後來的飛機設計有一定的啟示和影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