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黑馬?「柯文哲效應」改變選票分配,各黨都在為選戰改變策略

張友驊臺灣 發佈 2023-12-17T21:31:06.431394+00:00

但是現在民進黨已經改變策略,變成「打侯冷柯」,就是打擊侯友宜冷遇柯文哲。國民黨的是禮遇柯文哲炮打賴清德,這是國民黨希望的打法,至少不會跟柯文哲撕破臉,預留雙方合作的空間。

文|張友驊

這次台灣「大選」有一個特別奇怪的現象,就是柯文哲效應的出現。過去在三足鼎立的過程當中,柯文哲一般是被討論得最少的。但是現在民進黨已經改變策略,變成「打侯冷柯」,就是打擊侯友宜冷遇柯文哲。不跟他在政策上面甚至不跟他在選舉過程當中糾纏,由柯文哲自己去對付國民黨。

國民黨的是禮遇柯文哲炮打賴清德,這是國民黨希望的打法,至少不會跟柯文哲撕破臉,預留雙方合作的空間。但是他打擊的是賴清德,就是等同下架民進黨,這是國民黨的打法。

就柯文哲來說的話,柯文哲的打法是猛轟民進黨,對侯友宜是採取放生的方式。他在選舉的場合當中從來不提侯友宜,但是他猛烈的批評民進黨的政策。所以三黨的打法非常的一致,在這一種現象下,柯文哲當然希望一方面能夠拿到淺綠的票,而另外一方面他也能拿到藍營的票,換句話說他在擴大他的基本盤,這是柯文哲穩賺不賠的做法。

現在局勢已經發生變化,因為柯文哲已經超侯趕賴。民進黨知道他錯了,所以現在民進黨的做法是侯柯兼打。他要開闢另外一條戰線,要進行兩條戰線的作戰,先打侯友宜再轟柯文哲,這是民進黨的打法。國民黨的打法截至目前還是沒有改變。

柯文哲在所謂幼稚園「餵藥案」幫侯友宜叫屈,說事情不能拖了那麼久,他也幫國民黨的部分選舉人士叫屈。柯文哲為什麼他會改變這種做法,就是因為國民黨內部的某一些人,尤其是馬家軍的這些人,他們希望創造一個下架民進黨的大聯盟,他們也跟柯文哲應該談過了部分的問題,只不過這些想法沒有成熟而已,還在商討階段。

柯文哲現在也改變了做法,他改變的做法就是猛轟民進黨。柯文哲原本宣布出來參選的時候民調大概是17.3,他希望到了6月的時候能夠到達25%,過完6月他能夠在7月之間到35%,他就可以用「棄保效應」來對付賴清德。沒想到柯文哲的這些做法,到6月他已經超過將近三成二,跟賴清德之間雖然還有五六帕的差距,但是看侯友宜的聲勢下降,他的票回籠,他當然就要燃起了爭雄「大位」的決心

他為什麼會燃起?要知道柯文哲開放小額募款到現在已經近1億多了,當年建議王建煊等幕僚開放100塊的小額募款,王建煊說這麼少有人會捐嗎,說試試看。那個時候王建煊正好要選台北市的北區「立委」,從小額募款100塊錢當中,發現一個人要奔波30分鐘到郵局也好到其他單位也好,到其他銀行匯100塊錢給你,這就是死忠票。在區域跟選區,台北市有多少人募給你,你的選區有多少人募給你,結果算了王建煊至少可以拿到九萬二千多票,最後開出來票數是十萬。事後他們問怎麼算得出來,這個不用民調,直截了當告訴他們一個重要的原理。一個人為了手續費15塊,跑到郵局要排隊,跑到銀行還要排隊,就為了100塊錢。那他這麼奔波耗時都要把錢給你,尤其在你的選區。結果王建煊那一次好像拿到10萬票,比阿扁都要高。

柯文哲就運用小額募款的統計,看哪一個鄉哪一個市給他的錢最多,他就往那個地方經營。因為柯文哲的民眾黨幾乎沒有什麼錢,他也做不起所謂的民調,他就用這種方式去換算。因為小額募款上面都要有姓名、聯絡地址甚至聯絡電話,他就運用姓名地址電話三合一。因為去募款一定會有家人,他是透過這種方式運作。他算如果能夠拿到泛綠的選票,尤其是淺綠的選票,在中南部如何立足,北部怎麼打,這就是柯文哲的想法。不要小看柯文哲小額募款的威力,其實可以算出他在這個地方受到喜歡的程度,這比民調還要精準。

民進黨原本打法就是炮轟侯友宜不理柯文哲,現在雙方都要兼打。國民黨沒改變,柯文哲已經改變。柯文哲認為這個時候幫侯友宜多講些話或許可以拉到淺藍的票,這也就是為什麼幼稚園的餵食案出來以後,柯文哲要幫侯友宜講話。原來從小額募款當中,他也知道侯友宜的優勢跟他的缺點。

版權聲明:本文系作者原創文章,圖片資料來源於網絡,本文文字內容未經授權嚴禁非法轉載,如需轉載或引用必須徵得作者同意並註明來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