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千曲而後曉聲——萃取劉恩樵老師的課堂教學藝術

新網師 發佈 2023-12-18T02:17:04.751773+00:00

「一朵綻放的花里有一千個未說出的真理」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全息性質的,可以照見教師的教學理念、學科洞見、創意設計、教學技藝……可以發現教師的一個問題的設計、一個回答的追問、一個指點的細節背後都是教師對教材文本的深廣解讀、教學研究的苦心孤詣和教學技藝的精心錘鍊,那是十年如一日的

「一朵綻放的花里有一千個未說出的真理」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細節都是全息性質的,可以照見教師的教學理念、學科洞見、創意設計、教學技藝……可以發現教師的一個問題的設計、一個回答的追問、一個指點的細節背後都是教師對教材文本的深廣解讀、教學研究的苦心孤詣和教學技藝的精心錘鍊,那是十年如一日的積累。

以6月4日上午江蘇省特級教師劉恩樵執教《石壕吏》為例,我們來萃取劉老師的理想課堂教學藝術如何練就。

01/清清爽爽的教學板塊

先來看劉老師執教的這節課的教學結構,共三個板塊:

任務一:讀熟,能誦,明義;

任務二:探巧,究妙,思說;

任務三:再讀,深探,生疑。

整節課教學結構清清爽爽,並且環環相扣,逐層深入。

首先,讓學生熟讀成誦,經過三遍朗讀之後,大部分學生能對詩歌背誦,對詩歌有了整體把握,通過觸摸詩歌的每個文字,也感受到了詩歌的脈搏,體會到了詩歌的節奏與韻味。

然後,深入詩歌,探究詩歌的五個精巧構思,將詩歌內容理解、情感把握、藝術特點聚焦於一個「小切口」和一個「大問題」,經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集體交流碰撞,教師引導點撥,完成了對詩歌內容主旨與藝術手法的深度理解。

最後,質疑問難,挖掘文本更多價值,從而從多個角度理解詩歌,讓學生向詩歌更深處漫溯。

教學結構簡約清爽來源於劉老師教學目標「少而透」的深刻把握,來源於對有效教學框架的精準專業駕馭,來源於「刪繁就簡三秋葉」的課堂教學精巧設計。干國祥老師曾說:「放棄漫步,練習舞步——用新教育有效教學框架約束自己、規範自己,以期達到教育的自由之境,即從心所欲而不逾矩。」

02/有效有趣的學習活動

我們來看劉恩樵老師一個學習活動設計,劉老師完成了第一個教學環節後,就讓學生完成屏幕上的填空題,如下:

《石壕吏》是唐代現實主義偉大詩人杜甫的詩作。

這首詩寫了作者自己在「 」的時候,親眼所見的「 」的事件。

詩人在記敘這個事件的過程中,鋪陳了在「老翁逾牆走」之後,「 」的內容,讓我們有如臨其境的感覺,真切地感受到「 」的兇狠與「 」的淒涼。最終,這家人,在「老翁逾牆走」、「 」、「室中更無人」的悲慘境況下,年老力衰的老嫗不得不「 。」聽了杜甫《石壕吏》的故事,作為當下的我們也是「 」啊。

我們要感謝一千二百多年前偉大的杜甫,感謝文學的力量,杜甫用詩作為我們描述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現實,更讓我們感受到了他的一腔憂民情懷。

如果我們來設計這個環節會如何呢?可能會把歷史背景摘錄下來,可能會把詩人簡介展示出來,老師講,或者學生讀。但是,又有何意義呢?讀歷史背景,讀詩人簡介,全是事實性知識,全部塞進學生大腦里嗎?這就是學生呆滯思想的來源。

劉老師這個環節的設計,巧妙地把對詩詞的理解、詩詞的背景、詩人的處境融入這個學習活動,不僅杜絕了知識灌輸,還能引起學生學習,維持學生學習。通過學生交流反饋,我們驚訝地發現,學生是能學習,會學習的。當他們把自己理解匹配的詩歌原句填寫正確時,他們已經將自己的理解、生活、生命聯繫起來,也同時與其他同學和老師共鳴起來。

學習活動的設計既要有效,做到學生學有所得;又要有趣,做到學生興趣盎然,這樣的學習活動才能讓學習真實發生,持續進行,才能把學生引入到挖掘知識本身魅力的「探險之旅」來。

劉恩樵

03/巧妙捕捉的認知衝突

當學生集體交流詩詞的「精巧構思」之「藏兇狠於悽苦」時有一個精彩的片斷:

學生回答:詩的第二節寫了「婦啼一何哭」,詩後就寫了這個老婦說的話,我覺得她說的內容是圍繞這個「苦」字,她說「三男鄴城戍」就寫了三個兒子去鄴城駐守,然後說,兩個兒子就因為戰爭犧牲了,就說了她的喪子之苦。然後,寫了她的家裡,只有這個吃奶的孫子和他的母親,並且進進出出都沒有完整的衣服,我覺得,這個寫了她的生活的苦。最後,她又說,雖然我老婦年老體衰,但是,我願意跟你連夜回營,去服兵役,寫了百姓的兵役之苦,因為一個老婦,首先,她是一個婦人,還年老體衰,這個兵役是很繁重的。

劉老師追問:你讀出這麼多苦,太厲害了,那麼,文中有沒有寫到「吏呼一何怒呢?」

學生:寫了。

老師:在哪兒寫的?

學生:在第二段「吏呼一何怒」這兒。

老師:除了第二段這兒寫了「怒」字外,哪兒還寫了呢?怎麼詩中寫了那麼多老嫗之苦,卻沒有寫吏的兇狠,我們應能感知到這是一個非常巧妙的寫法。杜甫把官吏的兇狠都隱藏在哪兒去了?

學生:隱藏在老嫗的話里。

老師:太好了,同學們,老婦的苦正反映了官吏的兇惡,我們看上去,看不到官吏的兇惡,但是我們讀老嫗的話就能讀出什麼呢?

學生:讀出官吏的兇狠。

老師:這就是一種精巧的構思——「藏兇狠於悽苦」。

劉老師的語文理想課堂總是充滿了張力,來自什麼?他善於抓住學生的認知衝突,通過追問引發學生去思辨與探索,這需要他對教材進行深而廣的解讀;在課堂上對學生的反饋可以遊刃有餘地回應,這需要他極專業的課程實施能力;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去穿越、思考,這需要他高度敏銳智慧的調控能力。有時遇山架橋,順水推舟;有時追問質疑,打出常軌。

總之,我們應該讓學生在學習中經歷由晦暗走向豁然,由「山重水複疑無路」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過程。課堂中,我們應該讓學生常常處於一種皺眉、茫然、釋然、驚嘆的螺旋上升的狀態,我們在課堂上就必須善於捕捉機會,誘發「認知衝突」,點燃問題火種,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並且樂此不疲。

窺一斑而知全豹,從這幾個教學細節足見一位特級教師是如何練就。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寫道「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劉老師無數的精彩課例告訴了我們:課堂教學達成專業必須以日以年的刻意練習與十年如一日的專業實踐,只有這樣,才能由「胡亂的漫步」走向「專業的舞步」。劉老師說:「理想課堂教學藝術的根本處,要堅守學生核心素養,要堅守學生學習活動,要堅守創意設計。」劉老師的課堂教學藝術就是每一節課都在為構築學生核心素養的大廈添磚加瓦。

作者:何剛

編輯:吳文琴

審核:王娜 柳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