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戰鬥和灌籃,這部美食漫畫同樣吸引80-90後的眼球

和風迴廊 發佈 2023-12-18T03:24:23.038284+00:00

1994年,富堅義博的名作《幽游白書》選擇以戛然而止的方式,在《周刊少年Jump》上結束了連載。此時在講談社《周刊少年Magazine》的辦公室里,編輯們都長舒一口氣。

師父,如何才能成為最偉大的廚師?

你聽好了。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剩下的九十分就只能靠特技了。


1994年,富堅義博的名作《幽游白書》選擇以戛然而止的方式,在《周刊少年Jump》上結束了連載。

此時在講談社《周刊少年Magazine》的辦公室里,編輯們都長舒一口氣。

他們有著「打倒Jump」的目標,卻在對手坐擁《龍珠》《幽游白書》《灌籃高手》,創造單期653萬本的恐怖銷量下望洋興嘆。如今對手自損一臂,這難道不值得開心嗎?

實際上《周刊少年Magazine》也並非沒有勝算。

在《周刊少年Jump》大喊「友情、努力、勝利」時,他們卻樸素地推出了美食漫畫《將太的壽司》。不過這部作品確實吸引到不少讀者,成為對抗《周刊少年Jump》的武器。

但僅靠做壽司是沒有用的,對方還有《龍珠》和《灌籃高手》呢。於是總編輯一聲令下,必須再推出一部類似的作品!

此時在日本有一部叫做《料理鐵人》的競技類烹飪節目。

《料理鐵人》由個性飛揚的「美食學院主席」鹿賀丈史主持,他為了挖掘可稱為藝術品的美食,建立「廚房競技場」並邀請名廚前來挑戰金牌料理人——鐵廚。

從介紹來看,這個節目有點兒不太正經。實際上也是如此,雖然確實有正常的廚藝比賽,但一個個廚子不是叫「料理界諸葛孔明」,就是叫「大西部狂野牛仔」,頗有「帝國絕凶虎」的味道。

此外,各種中二菜名也讓人恥度爆表,譬如「一生只做一次的料理」、「語言破碎的雞排」等,非常吸引觀眾的眼球。

《周刊少年Magazine》的編輯們感覺市面上已經有了很多正經的美食漫畫,要想一下子得到關注,模仿《料理鐵人》浮誇風格是個很好的選擇。

不過讓誰來操刀呢?

畫美食漫畫沒那麼容易,首要一點必須對美食有點研究。

編輯們苦思冥想,最終把眼睛放到了一個新人漫畫家小川悅司的身上。

小川悅司畢業於名校慶應義塾大學經濟系,其祖父是日本知名的西洋畫家椿悅至。家族血脈讓他從小就有非常出眾的繪畫才能,被同學稱為「肖像畫專家」。

此時的他還是一名漫畫新人,作品拿不出幾部,電影卻看了不少。

他最喜歡的電視,就是《少林寺》,從而發展成對中國文化非常感興趣,中華美食顯然也無法逃過他的魔掌。

氣氛都烘托到這裡了,編輯們不可能放過他。雖然只是一名新丁,但他畫技出眾,由這麼多編輯看管著——不,協助著,一定能夠畫出優秀的作品。

小川悅司非常看重這次機會,雖然沒來過中國,時間和地位也不允許他此時去中國採風,但他還是做了很多前期工作。

編輯部非常貼心地準備了兩本厚厚的中華料理百科,讓暫未成為正式漫畫家、還在以打工謀生的小川悅司,用一周時間弄懂就可以了。

負責跟蹤的編輯們也並非隔岸觀火,他們協助小川設計劇情,還安排了漫畫家的助手們指導小川悅司各種行規。

可以說,這部美食漫畫是由編輯部和漫畫家通力完成的戰略作品,目標就是對《周刊少年Jump》發起總攻。

一周以後,宛如熊貓的小川悅司出現在編輯的面前。一切都準備就緒,可以開始畫漫畫了!

1995年,美食漫畫《中華一番》開始在《周刊少年Magazine》上連載。

漫畫講述了中國四川的年輕廚師劉昴星,在李提督的推薦下前往廣州陽泉酒家修行,在旅途中結交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邊尋找傳說中的廚具,一邊與「黑暗料理界」對抗的故事。

漫畫的最大特點,是運用了大量誇張的表現形式。

火災蒸雞、宇宙大燒賣……這些匪夷所思的食物在漫畫中屢見不鮮。

除了千奇百怪的食物,神乎其技的做法,特技才能完成的高難度廚技,還有品嘗完美食的「感想場面」,更是出現了喜聞樂見的「殺必死」畫面。

整體風格也不是單純的創造美食,同時還加入大量《水滸傳》的元素,雜糅成一部以美食為武器對抗邪惡的熱血作品。

不過事實證明,《中華一番》無論在作品質量或戰略考慮上,都是非常成功的。

它連載近5年,成為上世紀90年代《周刊少年Magazine》最具影響的作品之一,至今還有人孜孜不倦地模仿出那些古怪的菜餚;其還在1997年成功狙擊三大台柱漫畫完結後的《周刊少年Jump》,讓前者斬獲「漫畫周刊銷量第一」的殊榮。

儘管小川悅司參考了大量的資料,但受眾畢竟還是日本人,所以漫畫中還是存在一堆其實在中國並不存在的「中華美食」,但卻絲毫不影響它在中國的傳播力度。

1999年6月,台灣引進了被改編成動畫的《中華一番》,由於重播時贊助商變成統一集團,所以很多名字慘遭修改。

主角劉昴星改成「小當家」(小當家乾脆麵);女主角周梅麗改成「嘟嘟」(滿漢嘟嘟好小香腸),其父周瑜改成「及第」(及第水餃);主角的好友「唐三傑」改成「阿Q」(阿Q桶面),而作品的名字也順理成章地變成了《中華小當家》。

回顧從前,《中華一番》的成功,有編輯部與漫畫家的共同努力,也有站在時代風口的因素。

它用誇張的形式表現中華美食的做法,填補了上世紀90年代此類漫畫的空缺。

2017年,小川悅司重啟了《中華一番》的連載,不過失去了時代的加持,此刻也難以再現往日的輝煌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