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西曾穿過巴薩的10號球衣:他是我見過的最好的前鋒

半衾白雲 發佈 2023-12-18T08:41:36.077379+00:00

#頭條文章養成計劃# 梅西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對巴薩印象很好,不僅僅是因為馬拉度納曾經穿過巴薩的10號球衣。

梅西在十幾歲的時候就對巴薩印象很好,不僅僅是因為馬拉度納曾經穿過巴薩的10號球衣。

2012年,萊昂內爾承認自己成長過程中最喜歡的前鋒是巴西巨星——「外星人」羅納爾多:「羅納爾多是我的英雄,他是我見過的最好的前鋒,他速度很快,他可以憑空進球,而且他的射門是我見過的最好的。」

「外星人」羅納爾多,1976年出生,年紀輕輕就成名了。 1994年加盟荷甲球隊埃因霍溫,1996年轉投巴薩,在巴薩僅僅一個賽季,就參加了37場西甲聯賽,打進34球。 他在各類比賽中出場49次打進47球,這是當時巴薩隊史的紀錄。 1997年1月,年僅20歲的他成為世界足球先生。 同年,他還獲得了《法國足球》評選的年度金球獎,早早成為世界之王。 在巴薩效力一年後,「外星人」轉投義大利國米。 1998年率領巴西國家隊參加法國世界盃,殺入決賽,並獲得世界盃最佳球員。 但在決賽中,法國隊的10號球星齊達內獨中兩元,帶領法國隊以3-0的比分奪得冠軍。 經歷了四年的因傷坎坷,羅納爾多終於在2002年世界盃上帶領巴西奪得了世界冠軍。 他單屆世界盃打進8球,成為最佳射手——但那是以後的事了。

單說1996-1997賽季,「外星人」效力於巴薩。 在他這一年的47粒精彩進球中,包括1996年10月11日對陣孔波斯特拉的進球:他從中場高速帶球前插,輕巧運球晃過對方5名後衛。 直到禁區,終於在對方門將反應不過來的情況下巧妙射門入網。 在接下來的 48 小時內,這個進球在西班牙主要電視頻道被重播了 160 次。 大家普遍把這個進球比作馬拉度納的世紀進球:擺脫,遠距離進攻,連續傳球,一個進球,一個純粹天才的靈感。

對於從小就看馬拉度納踢球的梅西來說,他喜歡這樣的進球,喜歡C羅這樣的前鋒,對這樣的巴薩球隊也有好感。萊昂內爾的父親豪爾赫之前就和巴薩俱樂部有過接觸,所以在巴薩,中間人何塞普·瑪麗亞·明奎拉辦公室的赫拉西奧·加吉奧利前來接見了梅。 西父子。 明格拉本人稱巴塞隆納的體育總監卡洛斯·雷克薩奇(Carlos Rexach)。 2000年9月13日登陸巴塞隆納後,萊昂內爾在諾坎普球場附近的一家酒店睡覺,度過了他在巴塞隆納的第一個晚上。

那時他並不知道巴塞隆納,以及附近宏偉的諾坎普球場,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

巴塞隆納是西班牙著名的港口城市和商業中心,巴塞隆納省首府,加泰隆尼亞自治區首府,1992年夏季奧運會舉辦地。 巴塞隆納位於伊比利亞半島東北部,面臨地中海,氣候宜人,風景秀麗。 相傳巴塞隆納是迦太基人建造的,它的名字來源於迦太基將軍漢尼拔的父親哈米爾卡·巴卡的姓氏。 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安東尼·高迪為首的傑出設計師在這裡創造了無數美麗的風景。巴塞隆納的諾坎普球場是歐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體育場,可容納 99,354 名觀眾。 這裡是世界頂級足球俱樂部巴塞隆納足球俱樂部的主場,也是巴薩球迷的「朝聖」之地。

2000年10月2日,雷克薩奇總監回到巴塞隆納,於是安排萊昂內爾上場試玩。 比賽只持續了一小會兒就被迫停賽:當時負責巴薩青年隊訓練的胡安·拉奎瓦回憶說,萊昂內爾太強大了,不得不重整旗鼓。 雷克薩奇局長觀看了比賽,感到震驚。 他後來承認,他在坐下之前就明白了:

「不簽這小子,我們會後悔的。」

2000 年 12 月 14 日,Heracio Gaggio 在一張餐巾紙上起草了一份協議。 Lionel 的父母和 Rexach 主任批准並簽字。

萊昂內爾·梅西加盟巴塞隆納! 巴塞隆納支付了他的生長激素治療費用。

這樣,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

2001年1月8日,巴薩俱樂部終於確定了與梅西簽約的細節。 7天後,他們正式發出正式信函,邀請梅西成為他們的一員; 2月,梅西舉家遷往巴塞隆納; 3月6日,他拿到了臨時駕照。截至2019年12月,本書作者前往巴薩拉瑪西亞訓練營時,這張牌照的照片還掛在巴薩拉瑪西亞訓練營門口的牆上。拿到執照的第二天,梅西身披9號球衣隨巴薩青年隊出戰,並在對陣安波斯塔的比賽中攻入一球。但在接下來的比賽中,他遭遇了左腓骨骨折,被迫休養了3個月。 父親得知萊昂內爾受傷的消息後,問他是否願意離開巴塞隆納回到家鄉羅薩里奧養傷。 萊昂內爾回答說:「留下來。」

雖然一開始他飽受傷病困擾,但他卻愛上了巴薩和拉瑪西亞。

巴塞隆納足球俱樂部的創立源於一位名叫漢斯·甘伯的瑞士企業家。 甘珀少年時效力於瑞士巴塞爾俱樂部,退役後經商。 他因工作定居在巴塞隆納,在那裡他積極推廣足球並最終決定成立一個俱樂部。 甘伯逐漸在他的周圍聚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他們都對足球感興趣,儘管當時大多數人並不了解這項運動。 1899年10月,甘伯在雜誌刊登廣告,希望找到志同道合的球員組建球隊。 終於,在 1899 年 11 月 29 日,創建巴塞隆納足球俱樂部的夢想成為了現實。 甘佩曾經效力過的巴塞爾俱樂部的球衣是由深紅色和藍色組成的,所以在巴薩,他將兩種顏色顛倒過來,組成了巴薩俱樂部的創始球衣。

在 20 年代,巴塞隆納足球俱樂部 - 綽號巴薩 - 成為加泰隆尼亞人民的寵兒。

1925年6月14日,在巴塞隆納主場舉行的一場比賽中,賽前西班牙國歌響起,球迷做出嘲諷行為。 隨後,甘佩爾及其管理層受到里維拉獨裁政府的制裁,勒令主場關閉六個月,球隊總裁甘佩爾被迫下台。 甘珀被逐出西班牙,被迫永遠告別他心愛的球隊。 五年後,甘伯自殺了。 不少媒體認為,此事是巴薩與西班牙首都王牌球隊皇馬之間矛盾的根源。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巴塞隆納總統何塞普·索納爾被西班牙後來的國家元首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秘密處決。此後,巴薩與當時代表馬德里的皇馬展開了漫長的糾纏。 一年一度的巴塞隆納比賽被稱為國家德比。 當然,在20世紀的足壇,皇馬比巴薩更成功——直到1973年,巴薩才迎來轉機。

1965年之前,荷蘭主帥里努斯·米歇爾斯曾擔任荷甲勁旅阿賈克斯的主帥。 當時,424陣型還在世界足壇盛行,主帥米歇爾斯推出了更加平衡、乾脆利落的433陣型,以及所謂的「全攻全守」的踢法。與當時盛行的攻防分工不同,這種全場足球體系要求場上所有球員融為一體,保持嚴密的陣型。 每個玩家必須同時承擔進攻和防守任務。 這個體系極其理想化,但卻是現代足球戰術的一個里程碑。

米歇爾斯在阿賈克斯時,手下有荷蘭巨星約翰克魯伊夫。 他技術全面,速度快。 他被譽為「荷蘭飛人」,發明了漂亮的「克魯伊夫轉身」。 但同時又務實全面,堪稱完美的朝廷統帥。 他是一名得分手,他是一名組織者,他是比賽的巔峰之作。 他的球感、速度、視野、投籃技術都極為出名,但他從不依賴。 克魯伊夫自己說:「所謂球技,不是雜耍一千遍,練習就能掌握,還不如去馬戲團玩,把球以正確的速度傳給正確的隊友,才是好的技術。」

後來的荷蘭傳奇中鋒馬爾科範巴斯滕認為,克魯伊夫20歲時,球技已經臻於完美,無意追求花哨的個人技術,因此更熱衷於研究場上的整體戰術。以主力身份幫助英格蘭奪得1966年世界盃冠軍的著名王牌博比查爾頓認為,克魯伊夫「極其聰明,他可以用球變魔術,但他從不炫耀,他只關心如何讓他周圍的隊友。打得更好,發揮你的長處。克魯伊夫在效力阿賈克斯的9年時間裡,與主教練米歇爾斯共事239場打進190球,帶領球隊6次奪得荷甲聯賽冠軍; 從1971年到1973年,還取得了歐洲冠軍杯三連冠的記錄。

1973 年,米歇爾斯加入了克魯伊夫 - 以及他們的 Total Football 理念 - 前往巴塞隆納,在那裡他們輕鬆贏得西甲冠軍。 1974年世界盃,米歇爾斯執教荷蘭國家隊。 克魯伊夫率隊殺入世界盃決賽對陣西德,開場就贏得點球,1-0領先。 荷蘭隊1-0領先的那一刻,可以說是主帥米歇爾斯和克魯伊夫的巔峰時刻。 所有人都看到了:開場1分鐘荷蘭人傳球神速,全隊配合默契,克魯伊夫突破造就點球。 面對冷靜瀟灑的荷蘭隊,西德隊束手無策。 不過隨後,東道主西德隊憑藉頑強的意志,在與荷蘭隊反覆周旋後,以2-1的比分鎖定勝局。 這也是克魯伊夫與對手德國「自由人」貝肯鮑爾對決的巔峰之作。 這兩位是 1970 年代最偉大的球員,也被普遍認為是 20 世紀最偉大的歐洲球員。 事實上,他們兩人在 1971 年至 1976 年的 6 座金球獎獎盃中贏得了 5 座(克魯伊夫 3 座,貝肯鮑爾 2 座)。

也就是在克魯伊夫來到巴薩之後,巴薩就開始對拉瑪西亞有了心思。很長一段時間,巴塞隆納足球俱樂部沒有孩子們踢球的地方。 從西班牙各地來到巴塞隆納的孩子們,包括巴塞隆納本地的孩子們,只能到處找地方住。 於是俱樂部開始籌劃建設一所足球學校。 到1979年10月20日,巴塞隆納俱樂部開設了一個機構:La Masia-La Masia,直譯為「農舍」。 當天前來發表講話的巴薩主席何塞普·努涅斯表示:「拉瑪西亞的目標是把那些離家立志成為運動員的孩子培養成有智慧、有文化、有個性的人。」

從一開始,這不僅僅是一個教孩子們踢足球的地方。 在最初的拉瑪西亞,作息是每天7小時的課,3小時的足球,6小時的自由活動,8小時的睡眠。

拉瑪西亞成立的前10年,來了500多名孩子。 兩個關鍵人物發揮了重要作用。一個是奧里奧爾·托特。他老人家負責球探工作,這也影響到拉瑪西亞的青訓。 據說,在他巔峰時期,他每天要趕上15-20場比賽,挑選合適的孩子。 據說,他在挑選球員時,更看重的不是他們的缺點,而是他們的長處。 他的眼光非常好,以至於在 2010 年西班牙國家隊贏得世界盃後,教練文森特博斯克說:「我相信巴塞隆納球迷會喜歡聽我,一名皇馬球迷說:奧里奧爾·托特是所有這些榮耀的播種者。」

而另一位就是巴薩的教父——約翰·克魯伊夫。雖然米歇爾斯和克魯伊夫未能贏得1974年世界盃,但克魯伊夫從此成為「全攻全守」足球戰術的傳承者。 與更依賴個人天賦和技術的巴西足球相比,義大利足球相對保守的防守反擊,德國足球井井有條,沉著冷靜追求效率,而英國足球則更注重速度和身體的直率。 米歇爾斯是這座山的創始人。 荷蘭足球的全攻全守戰術顯然更加理想化。 這種依靠全隊在跑動中完成攻防,全身心受一次擊球影響的整體足球風格,是一種非常理想化的狀態,對球員的技術要求極高。

1988年,克魯伊夫出任巴薩主教練,打造了一支強隊。 1990年,宿敵貝肯鮑爾以主帥身份帶領西德奪得世界盃冠軍。 而克魯伊夫在1991年至1994年在巴薩奪得西甲四連冠,1992年又奪得歐冠冠軍——這支巴薩球隊堪稱「夢之隊」。

不僅戰績出色,克魯伊夫還將自己的足球理念傳授給了拉瑪西亞。 在克魯伊夫的心目中,拉瑪西亞對巴薩的戰術應該是上下一致的。 這樣,拉瑪西亞的孩子們從一開始就知道如何正確踢球。 拉瑪西亞和巴薩已經成為造星的流水線。

什麼是正確的足球?

在克魯伊夫看來,就是:高位防線,拉近球員之間的距離,每個人都「閱讀」比賽,參與傳接球; 球一腳踢,控球多,尋找機會推進,前場任意傳球和空切。 快速推進,不假思索,將傳切跑融入本能。

最理想的情況是:以攻代守——依靠高質量的控球,剝奪對方的控球機會。

克魯伊夫是如何將這一切帶到拉瑪西亞的?

他將阿賈克斯式的343(後來的433)全攻全守陣型引入巴薩。 從此,這就成了巴薩的皇家陣型。 各級青年隊都應該這樣踢。他將全攻全守、傳球切球、空間維護等諸多理念注入了拉​​瑪西亞的靈魂。他要求守門員多用腳踢球,參與傳接球; 後衛要參與進攻傳切,前鋒也要參與防守壓迫。他甚至教育巴薩球迷:回傳和傳中並不意味著踢得保守; 優秀的攻勢足球並不意味著盲目前鋒。他要求孩子們不應該是孤立的球員,他們應該是一個群體,互相傳球。他認為一切訓練都應該和足球結合起來,一味地練體能和短跑是沒有意義的。

如果他們發揮出色,則無論資歷,都應該提拔球員。 拉瑪西亞小伙子們應該意識到,如果他們踢得好,他們是可以進入巴薩一線隊的。所以我們也可以這樣理解:2000年,拉瑪西亞的老帥們在看到身高140公分的梅西時,並不在意他的矮瘦,更在意的是他是天才。 他個子不高,也不夠強壯。 沒關係。

「拉瑪西亞的目標是把那些離家立志成為運動員的孩子培養成有智慧、有文化、有個性的人。」 就這樣代代相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