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遠說古(3)——發家的第一桶金

我的頭禿了怎麼辦 發佈 2023-12-18T22:02:31.718253+00:00

第一桶金我70年代初就已經自立門戶,本來,以當時的條件來講,我是絕對不可能離開邵氏的。當時嘉禾剛出去,自顧不暇。而且我只是一個副導演,就算它自顧得暇也不會找我,所以原本我是不可能出去的。其實我覺得邵氏除了酬勞偏低之外,它沒有給新的一批人機會。

第一桶金


我70年代初就已經自立門戶,本來,以當時的條件來講,我是絕對不可能離開邵氏的。當時嘉禾剛出去,自顧不暇。而且我只是一個副導演,就算它自顧得暇也不會找我,所以原本我是不可能出去的。其實我覺得邵氏除了酬勞偏低之外,它沒有給新的一批人機會。

以前邵逸夫他的眼光就是,拍電影是一個商業行為,我覺得你能替我賺錢,我就請你。他沒有訂立一個很好的制度來提拔新人,老闆根本不會知道哪一個副導演好,也沒興趣。在這種環境下,只要外面有機會,每一個人都會走。我離開邵氏也是在這種情形下,外面有機會,就不考慮留下了。

當時有一些拍粵語片的獨立公司,他們覺得粵語片前途不是很好,也想辦法轉型。但是他們手上什麼都沒有。有一家明星公司,老闆叫黃滔,拍了很多粵語片,是他給我機會。黃滔要找一個剪輯師,我當時在剪輯部攝影部每一個地方都很熟的,演員有岳華他們,還有編劇,我們是一股新生力量,覺得這種舊勢力太腐敗了太落後了,我們在外面看費里尼的電影,覺得要有新思維,當時我們都很談得來。我跟剪輯師什麼的都很好,黃滔在外面拍粵語片,剪輯有時也是邵氏裡面的人兼差的,黃滔就問他,你覺得有什麼新導演比較好。他就毫不猶豫推薦,「小吳!」我那個時候叫小吳。


我一聽說有導演機會,就飛跑過去。但老闆有個條件,我一個人卡司不夠,要找羅臻(我的師傅)掛名聯合導演,在外面發行賣版權,總是要有一個比較出名的導演,我一口答應。當時他給我開價三千塊,外面公價新導演大概是八千塊一部戲,於是我就膽粗粗,「不行,沒有八千塊我就不拍。」其實我當時心想你堅持一下我也拍了,結果他答應了。

從那一霎那開始我就投入了準備工作。但是有一個問題,當時他們給的本子是他們寫的,非常非常舊、老套的東西,那個本子我始終覺得不舒服。攝影師我找了華山,上海出來的,是朱永德(拍《渡江偵察記​》的大攝影師)上影廠的同學。武術指導是袁和平兄弟。袁和平當時做武師,他身手、身體都不好,以前去到片場只是吃「乾糧」的,但他有頭腦。

我跟他很談得來,他沒念過什麼書,但看很多武俠小說,他所有的優點,缺點,連心裡怎樣,我全都清楚。他們當時都很依賴我,有什麼事都找我,包括元奎,甚至後來的徐克。當時徐克給一群黑社會欺負了幾次,我幫他出頭去談判,我帶他去O記,在他公司幫他布錄音收集情報。我跟他們不是一般的關係。


我第一部執導的片子就是武俠片,[瘋狂殺手]。班底是年輕人,演員都是老闆提供,一個是陳思思的老公,長城的小生。女的是歐陽佩珊,拍粵語片的,兩個人年紀相差一大截,按理是不配的,但是沒辦法,我不拍連機會都沒有。男二號是馮淬帆,演師弟。當時服裝設計上我模仿日本人或者胡金銓喜歡的那一種,一層紗裡面再加服裝,像粵語片那樣用緞子或綢就不好看。

美術指導是盧健明,我跟他研究,不要舊的那種服裝,各方面都要創新,甚至跟袁和平拍戲之前,連招數都設計。攝影也是,跟華山把鏡頭分得清清楚楚,哪裡要走軌道,也跟燈光師開會。演員不用講了,都準備要以嶄新的面目來見人。

劇本很老套,我就大膽地把它改了,加了四個死亡殺手,我還跟華山說,我要看到他們不是一個很實的東西,就像那時候沙漠梟雄的模糊效果。其實現在來做加一個鏡頭就可以了,但是我們那時候沒有,就用長焦距來調,想了很多這種招數,原來劇本完全沒有。後來我師傅和老闆很火,「你都不給我們打招呼!你加這種東西,什麼玩意啊。」

但是我覺得這第一部戲是中規中矩。袁和平當時能看得出來有潛力。華山也是正統的學攝影,在邵氏做了那麼久的助理。所以出來效果可以說比我想像的好。以前拍戲都是用西樂,我說我們古裝片,要用中樂,在拍之前就找周福良,先錄了一段琵琶,我說要前面緩後面急,好像十面埋伏之類。還有一場山洞的戲,我進去一看,做得不好,要返工,結果上面的師傅就罵,「哇,好大的口氣啊,像百萬導演哦!」,我假裝聽不到,就希望把它拍好。


我記得這個片子去了邵氏,邵逸夫有一個優點,很喜歡看電影。「噯,拍了部戲啊,拿來看看。」以前邵氏是一霸,打一個電話,你就要送進去,他看是很給你面子,於是黃滔就送過去。他看的時候叫張徹也來,結果得出一個結論,這個片子不是吳思遠拍的,是羅臻拍的。因為他覺得名不見經傳的人拍不出這樣很正統很正規的電影。第一部戲受師傅影響一定很深的,因為羅臻很喜歡擺前景啊什麼的,我多少都學到一點。張徹就很肯定,吳思遠拍不出來,是羅臻拍的。

但是這部戲很不賣座,收了大概二三十萬。它第一天午夜場,在佐敦道一個戲院,第二第三本都放錯了!我邀請了親朋好友來看,羅臻和老闆都有來,放錯本人家就看不懂了啊,我當時就跑上去找放映員。我當時坐在那裡看的時候緊張得不得了。戲的反應還是可以的,但最後票房不好,老闆的臉色非常難看。我覺得是對他有虧欠的,沒給他賺錢。

但是不能怪我。這個戲陶傑看了說,「好看啊,最後一個鏡頭」。最後一個鏡頭很「離譜」,因為高遠已經很瘋狂,什麼人都不認了,臉都開始發綠,那四個殺手怎麼都治不了他,最後用了一招,用一根轎杆,削尖了,火箭速度,「唰」的一聲穿過去,把他從中間穿死,還讓他停在那裡,四肢張開,造型很漂亮,的確是蠻震撼的。

我和袁和平已經度橋到這個份上了,很賣力。但是成績不理想。宣傳我也很賣力,海報也是阿盧(盧健明)設計的,是瘋狂殺手的造型,臉一半綠一半正常,當時是很新潮的,一看很震撼。另外我還設計第二款海報。在這之前,任何電影都只有一款海報。


我就設計了第二款,一張「懸賞」,用毛筆字寫「今日有瘋狂殺手逃出瘋人院,此人作惡多端,殘暴兇狠……見到要麼抓他,生死不論,賞XX元」,到處去貼。當時人還比較老實,每一個海報都圍著一大堆人在議論,最後搞到出動警察來撕海報:影響治安。

這部戲給我一個一生的教訓——導演不賣座,就沒有發言權。我的第二部戲,就被老闆否決了。所以這段時間我心情非常低落。我記得當時到漢宮(酒樓),在彌敦道,我老婆陪我喝茶。往旁邊一看,老闆的兒子跟其它幾個人在談新劇本,準備開新戲。我就知道暫時沒有機會了,因為以他們公司的實力不可能同時開幾部戲的。

好久之後,我非常出名了,有人去跟明星公司談,吳思遠好多年前跟你們拍過戲啊,現在吳思遠值錢了,把他打出來就行了。我之前和黃滔簽了三部,第一部不成功,之後就沒有拍,他就去跟人家談了。回到家裡吃飯就說,這次能賺錢,吳思遠的片子那誰誰誰給我買,已經談好了!結果他兒子說,爸爸,我已經賣掉了,某某人,已經簽了!拿了定金了!老闆一氣,本來就血壓高,年紀也大了,暈過去,就這樣去世了

好運拐點


第二部電影[蕩寇灘]對我來說講很關鍵,很重要。

其實這個故事老早就有了,我想「標榜」的是裡面演員都要有真功夫。以前邵氏雖然有些明星會打,但只是手腳靈活而已,並不是有真功夫。我想拍一部真正的功夫片,一早就想好這個題材,劇本也寫好了——好多年的劇本都是自己寫,到後來自己比較忙才跟人家合寫,或者是一起討論由人家來執筆——這個[蕩寇灘]完全每一個字都是自己寫的,在一個朋友美指盧建明家裡,經常到那邊去寫,當時我直覺覺得這部戲應該會賣座。

之前第一部電影的劇本不是自己寫的,人家給你拍,有的拍就拍了。但這個戲我自己蠻有把握的,裡面那個主角,就想找當時在邵氏演大反派的陳星。陳星有真功夫,習空手道的,手上練得都是繭;他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不是很紅。我想主角不一定要找那些非常俊俏的人,想找一個比較有性格的,因為那個劇本的需要。

這個戲是說一個給通緝的重犯逃亡,他一直逃亡,結果跑到一個村里,剛好那裡生產一種能夠抵抗瘧疾的草藥。當時全國各地發生瘧疾的瘟疫,日本人也要來搶。所以他就決定留下來幫村裡面的人對抗日本人。他知道非常危險,因為朝廷的追兵就要到了,抓到就要殺頭,但是為了村民,他最後還是留下來跟日本人抵抗。這個戲我自己認為劇本刻畫得非常好,我很有把握,但因為我第一部戲[瘋狂殺手]不賣座嘛,當時明星公司的第一個老闆就沒興趣了,拿到了劇本也不了了之,交給他劇本就被丟在一邊,被卡在那裡。


過了一段時間,我記得當時那個老闆要坐飛機去別的地方。我一想,老在他那裡他也不拍,沒辦法,就跑到機場去送他的時候,我說,老闆你能不能把那個劇本還給我?可能我要到別的地方去拍。他說好、好、好……我覺得很遺憾的是,他第一個找我拍戲,但是賺大錢的電影就沒他份。這個也是註定,我已經劇本都給他了,他也知道這個劇片製作費用不大,只要他說好,這個片子你繼續拍吧,他就賺大錢了。之後這部戲賺非常多的錢。

劇本拿回來以後,剛好有一個菲律賓的華僑朱煥然在香港看了我的[瘋狂殺手]。他覺得戲雖然不賣座,但是拍得很好,於是通過剪接師郭廷鴻找到了我,約我聊天,提出要投資新戲。但他很聰明,就說只願意投資一半,其它一半呢讓我們自己搞定。

年輕時候哪有錢啊,但又很想拍,那麼我們就把自己的酬勞……我導演費大概值多少錢我擺進去,武術指導袁和平的人工多少錢擺進去,剪接師的也是,反正酬勞就全打在預算里,但是還是差一點,就每一個人再拿一點錢出來,每個人好像要拿八千塊。當時八千塊也算是蠻大的一筆錢,大家都很小心拿出來,就拍了。


這個戲的意義在兩個方面:第一就是找一批真正有功夫的人去拍動作片;第二是打破了以前片場的規則,全部用實景來拍,就是到新界那些村屋取實景。以前香港人不拍實景,都是在片場裡面搭布景,很奇怪大家都習慣這樣,可能也是很多原因的吧。因為要用的攝影機及水銀燈都很大、很笨重,拍實景不方便。到我們的時候已經是用小的ARRI攝影機,原子燈等等。

反正條件各方面就是可以拍實景。那我可以說是比較早,或者說是第一個來拍的實景。當然,這樣做肯定成本低嘛,不用搭布景,不用租金。以前沒有人是這樣做的,後來很多香港獨立製片興起也是有這個原因的。畢竟香港只有幾個片場,或者未必夠錢去付那個租賃費用,或者沒有錢搭布景,所以拍實景就可以把成本降低很多,而且隨便就能去選景。

當時的新界還沒有像現在那麼興旺,還有不少農村,很有地方風味。反正拍攝時遮遮掩掩,然後加一點東西,大家不會察覺。我還記得,一個房間裡面有一堵牆很白,我都自己動手用泥巴調了以後去抹,把它抹舊一點兒、黑一點兒,條件很艱苦。

因為這個戲可以說是我自己真正全面做主,演員怎麼配搭、戲怎麼拍、劇本怎麼樣都是我做主,所以我自己心裡有一定的把握。我說只要能拍得出來,肯定賣座。當時剛剛開始流行拳擊片,不是刀劍那種噹噹當的,那我這個戲是拳擊片。


演員方面,陳星當時是邵氏演員,邵氏是比較摳門的,薪水都很低,他當時的薪水是非常低,大概才八百塊一個月。恰好他合約也到期了,要重新談合約。我就跟他說,陳星啊,這樣吧,你反正現在要談合約了,我看基本上他們也不會加多少錢了。其實陳星要求也不高,能加到一千塊就留下來了,到底是大公司嘛,但邵氏大概只給加一百,他就很氣。

那麼我就跟他講,這樣,我第一部戲給你一萬元。你拍我一部戲,你等於就是說一年不拍也可以,我也不相信,一年你就拍不到第二部戲。陳星是一個很謹慎的人,就想了半天,終於給我說服了,一萬塊錢第一部戲。因為這個戲他是主角戲,很討好,我設計了很多很多場景襯托這個人物

反派就找陳觀泰,他那個時候沒有紅,還是在拍粵語片,也很高興來加入。我就叫他演一個日本浪人,披頭散髮,穿著一個黑的空手道的袍,很神秘的。還有其它的打星。很多啦,泰國拳的、空手道的,奇奇怪怪的、不同的兵器都有。

然後我就開始拍了,卻發生了一個很離奇的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