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晚年仍記恨傅作義:攻占張家口後,他從老實人變成一條老狐狸

沐光知史 發佈 2023-12-19T10:00:32.807944+00:00

1946年10月,國民黨軍隊在傅作義的帶領下,難得獲得了張家口之戰的勝利,這一戰也成為了傅作義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個 「關注」,聽故事品百味人生的同時,還能獲取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46年10月,國民黨軍隊在傅作義的帶領下,難得獲得了張家口之戰的勝利,這一戰也成為了傅作義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在此戰之前,國民黨內部一致認為,傅作義是個純粹的「良將」,但此戰之後,傅作義卻搖身一變,成了擁兵一方的軍閥。

就連同為蔣介石效力的陳誠都對傅作義身份轉變之迅速表示驚訝,他曾在晚年時評價傅作義從一個「老實人」變成了一條「老狐狸」。

傅作義何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身份的轉變?

其實,這都是被閻錫山給逼的。傅作義和閻錫山之間又有著怎樣一段鮮為人知的過往呢?

蔣、閻之爭

毫不誇張地說,國民黨最終會在解放戰爭中落敗,其內部派系林立的軍閥鬥爭是主要原因之一。

閻錫山雖然手握晉系軍閥,名義上是蔣介石麾下的一員大將,實際上卻是手握重兵在山西稱霸,始終在國共兩黨之間舉棋不定,並不像表面上那樣對蔣介石言聽計從。

看到這,有人會問:當時蔣介石的勢力已經遍布全國,難道還怕他一個閻錫山嗎?

這也是蔣介石一直以來的一塊心病,閻錫山自小就在山西長大,後來又在山西稱霸,可謂根基深厚,雖然蔣介石一直有吞併閻錫山之心,但卻一直難以撼動。

到達陝北後,蔣介石就派兵進駐山西,成立了「剿匪總指揮部」,還任命自己的心腹大將陳誠為「總指揮」,以求擴大國民黨在山西的勢力。

老蔣的人未經允許就進了自家地盤,他閻錫山能同意嗎?再者說了,國民黨一來閻錫山還如何稱王稱霸?閻錫山的怒火無處發泄,可憐的李生達就成了他和老蔣「交戰」的炮灰。

李生達是閻錫山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但此人頗有野心,並不滿足於屈居閻錫山手下。

為了謀求更好的發展,他便暗中向蔣介石靠攏,不僅經常背著閻錫山和蔣介石互通書信,甚至還光明正大的將蔣介石送來的禮物擺在家裡,這不是打閻錫山的臉嗎?

可即便李生達如此肆無忌憚地在閻錫山的底線上跳舞,閻錫山也一直念在往日的情分上並未遷怒於他,反而認為是蔣介石在拉攏自己的親信。

為了籠絡李生達,閻錫山不僅許給他高位,還給了他取之不盡的榮華富貴。

可直到蔣介石在山西成立「剿匪總部」,命令閻錫山挑選15個團的精銳力量送去陝北,還親自任命李生達為「剿匪」總指揮時,他才發現,自己一直以來頗為信任的心腹早就被蔣介石收買了。

且先不論李生達是否親蔣,這麼多晉軍,閻錫山豈能說送就送。閻錫山勃然大怒,他表面上依舊對李生達信任有加,卻早已在心裡想好了如何將李生達置於死地。

他是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就算自己有眼無珠看錯了人,這李生達死前也必得再為自己效力一回。只見他眼珠一轉,便想出了一條既能解自己心頭之恨,又能糊弄蔣介石的「妙計」。

於是,他先給李生達發去一封急電,命令他率部渡河,又買通了他手下的衛士熊希月,讓他在李生達渡河之時將其暗殺。

事情進展的很順利,一切盡在閻錫山的掌握之中。李生達死後,他便傳了一封電報給蔣介石,說李生達殞命,軍心不穩,請求暫緩出兵。

蔣介石無奈,只得同意。這件事雖然是閻、蔣之間的矛盾,但晉軍未能入陝北,卻給我黨的行動提供了不小的便利。

後來,隨著日本侵略者的腳步逐漸逼近,眼看時局日緊,聯共抗日迫在眉睫,兩人卻又在「抗日」還是「剿匪」這件事上起了衝突。

閻錫山要想維護自己在山西的統治,就不得不出兵抗日,但抗日需要很多軍費,購買武器裝備,發放軍餉,可閻錫山又捨不得自掏腰包,所以就想向蔣介石求援。

而蔣介石在抗戰初期仍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還是把主要火力集中到共產黨身上,不僅對日本侵略者的罪惡行徑視而不見,甚至還想引狼入室,讓他們幫助自己打壓共產黨的力量,他又怎麼會支持閻錫山抗日呢?

1936年10月,日本頻頻把槍口對準綏遠,多次發動進攻,閻錫山雖然在此地根基深厚,但也難以抵抗日軍炮火的輪番轟炸。

無奈之下,他和傅作義親自到洛陽向蔣介石求援,卻再度遭到了拒絕。

眼看著依靠國民政府已經沒有了希望,而民眾抗日的熱情又如此高漲,閻錫山索性就加入了抗日的隊伍。這可嚇壞了蔣介石,他立刻親赴太原,要求傅作義和閻錫山立刻停止抗戰。

可閻錫山覺得此刻已經指望不上蔣介石了,加上我黨同志一直堅持不懈的從中爭取疏通,閻錫山索性就把眼一閉,捂起耳朵,對蔣介石的命令置之不理,反而繼續支持綏遠抗日,以此收穫了「抗日英雄」的美名。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閻錫山又接受了蔣介石的任命,但蔣介並不誠心與共產黨合作,因此也並不打算用心抗日,自然不會給予閻錫山什麼實質性的援助。

孤立無援的閻錫山雖然手握重兵,但雙拳難敵四手,還是吃了很多敗仗。

忻口戰役開始後,他為了得到蔣介石的支持和援助,主動讓出了一部分兵權給蔣介石,還遵照他的命令擊斃了自己的親信李服膺。

李服膺在南口戰役中反擊不利,丟了天鎮,而此時蔣介石的得意門生湯恩伯作為主帥,自然不能讓這個責任落到自己頭上,於是他就在蔣介石面前添油加醋的描述了一番,把罪責都推到了李服膺頭上。

收拾不了閻錫山,還收拾不了他的下屬嗎?這正好給了蔣介石一個宣洩積怨的出口,於是他順水推舟,責令閻錫山「軍法處置」。

閻錫山此時正好需要一隻「替罪羊」,同時他也想殺雞儆猴,整治晉軍在作戰中為了保命而選擇退卻亦或是潰逃的不良風氣,於是毫不猶豫地就把李服膺就地正法了。

不得不說,閻錫山能在山西盤踞多年,憑的就是他的殺伐決斷和心狠手辣。

只是可憐那李服膺或許還以為閻錫山能在蔣面前替自己說說情,留自己一命呢。

從上文所述的種種不難看出,儘管閻錫山和蔣介石之間貌合神離,但他們二人又不得不相互依附,誰也離不開誰。

傅作義在山西備受冷遇

說完了蔣、閻二人的矛盾,我們在說到傅作義身上來。

傅作義早年雖聽命與閻錫山,可卻不像李服膺等人一般,是他的親信,甚至還屢遭猜忌。

同為晉綏軍的高級將領,為何傅作義的處境卻如此艱難呢?

其實,閻錫山不待見傅作義,並不是因為他犯了什麼錯,而僅僅是因為他生在了閻錫山不喜歡的地方。

閻錫山是五台人,而他手下的4個軍部集團將領,有三個都是五台人,唯獨傅作義是晉南人。

按說不論是五台還是晉南都在山西的地界上,理當一視同仁,為何閻錫山偏愛五台卻對晉南恨之入骨呢?

這還要從他和他曾經的好兄弟姚以價說起。倆人自辛亥革命時期就是鐵哥們,閻錫山還是在姚以價的鼎力支持下坐上了山西總督之位,但後來兩人因意見分歧分道揚鑣,閻錫山從此就對晉南這個地方恨之入骨,所以傅作義這個晉南人自然也一直不被他重用。

傅作義為了消除閻錫山的偏見,可謂是煞費苦心。

早些年,蔣介石為了拉攏傅作義給了他一筆巨款,可惜他選錯了收買對象,傅作義這個人十分正直,心中並無那些旁門左道,一心只想打仗。

當然了,當時的他還一心想著效忠閻錫山。他收到這筆錢後不僅沒有向蔣倒戈,反而主動把錢交給了閻錫山。

但此舉並未能消除閻錫山心中的芥蒂,他表面上對傅作義大加讚揚,心裡卻一直對此耿耿於懷,把他劃到了「親蔣」一派。

1936年,傅作義在綏遠戰場的抗日成果享譽全國,待他回到太原向閻錫山做匯報時,閻錫山親自設宴為他接風洗塵,但作陪的楊軍長卻在酒後離奇身亡。

事後傅作義緊急離開了山西,兩人的關係也因此抹上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顯然,此事是閻錫山一手策劃的。上文已經說到蔣介石未在閻錫山向他求援時給予任何幫助,閻錫山便藉此展開了對晉軍中「親蔣派」的懲治。

而一直以來被閻錫山視為「眼中釘」的傅作義自然就成了他的頭號目標,那杯毒酒就是他親自給傅作義準備的,結果卻被楊軍長誤食了。

此後傅作義便不再對閻錫山抱有希望,1938年,他徹底脫離了晉系部隊,歸屬蔣介石。

張家口一戰見分曉

張家口戰役得勝後,陳誠火速抵達戰場,大肆宣揚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他不僅向蔣介石誇下海口說三個星期就能拿下漢平路,還在記者發布會上放出了三五個月解決共產黨的狂妄之言。

戰後的復盤會上,包括李宗仁在內的幾位國民黨高級將領聽到陳誠要三個星期打通漢平路的消息,頓時瞠目結舌。

李宗仁率先發難,他認為陳誠想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戰勝劉伯承無異於痴人說夢。然而,眾人議論紛紛之時,剛剛打了勝仗的傅作義卻只是坐在一旁含笑沉思,並未發表見解。

因為慧眼如炬的他早已看破了戰局,明白了國民黨永遠無法戰勝共產黨,所以與其在加入無謂的爭吵,倒不如靜觀其變,積蓄實力。萬一將來戰局有變,自己也能全身而退。

1947年,「悶聲幹大事」的傅作義搖身一變,成了華北剿匪總司令,他終於如願以償,稱霸一方。

後來傅作義領導綏遠和平解放,投誠我軍。陳誠隨蔣介石敗逃台灣後,一直對傅作義背叛國民黨的行為懷恨在心,才在晚年評價傅作義從「老實人」變成了「老狐狸」。

可憐他目光短淺,只看到了傅作義的背叛,卻未曾看到他為國民黨做出的貢獻。說到底,還是蔣家無休止的內鬥,讓傅作義當了一回「梁山好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