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防控水稻生長前期病蟲害

江蘇農業科技報 發佈 2023-12-19T11:51:35.089862+00:00

據調查,今年丘陵、沿江、沿海、淮北部分地區二化螟及蘇南、沿江、沿海部分地區大螟燈下蟲量較高,近期將迎來一代二化螟卵孵高峰;隨著小麥田陸續收割,灰飛虱也將集中轉移至秧田,蟲量會進一步上升;沿海、丘陵等地稻瘟病感病品種比例高,苗葉瘟流行風險大。

據調查,今年丘陵、沿江、沿海、淮北部分地區二化螟及蘇南、沿江、沿海部分地區大螟燈下蟲量較高,近期將迎來一代二化螟卵孵高峰;隨著小麥田陸續收割,灰飛虱也將集中轉移至秧田,蟲量會進一步上升;沿海、丘陵等地稻瘟病感病品種比例高,苗葉瘟流行風險大。各地需加強監測,因地制宜做好重要病蟲預防控制工作。

發生情況分析

1.一代螟蟲。冬後全省二化螟、大螟畝平均殘留活蟲量為141頭、17頭,與去年相近。二化螟冬後殘留蟲量高的地區主要在淮北及丘陵、沿江地區,其中淮北地區畝殘留活蟲量大多在500頭以上,東海、灌雲分別達1260頭、985頭;丘陵、沿江部分地區達200~500頭,儀征、邗江分別達471頭、495頭,其他大部分地區在100頭以內。大螟在蘇南、沿江、沿海部分地區畝殘留活蟲量較高,達100~200頭,其他地區大多在10~30頭。今年二化螟、大螟燈下分別於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4月底至5月中下旬出現多個發蛾高峰,峰期單燈誘蟲量二化螟普遍在100~300頭,丘陵、沿江、沿海及淮北局部達500~1000頭;大螟普遍在100~200頭,蘇南、沿江、沿海局部達300~800頭;燈下蟲量普遍為去年同期的1.5~3倍。並且,二化螟、大螟發蛾時間均較長,拉長了危害周期。近期各地秧田普查,二化螟以卵塊為主,每畝平均卵塊數3~20塊,丘陵、沿海及淮北較高達100~300塊,局部雜交稻秧田累計落卵量達800~1000塊,近期將陸續進入孵化高峰,金湖等地已零星查見枯鞘,預計6月中下旬二化螟將在秧田及早栽本田危害,危害持續時間長。

2.灰飛虱。近期隨著小麥收割,秧田蟲量增長快,淮北、沿江、丘陵部分地區蟲量較高,徐州6月上旬普查,秧田蟲田率84.7%,平均畝蟲量為1.7萬頭,略低於去年同期,武進、句容、丹徒、泰興、通州等地近期系統調查,秧田畝蟲量分別為5.6萬頭、6.5萬頭、4萬頭、3.8萬頭、2.9萬頭,其他地區畝蟲量大多在0.1萬~1萬頭,總體與去年及常年相近。灰飛虱蟲量高的田塊,不僅會造成秧苗黃化,還存在傳毒風險。

3.稻瘟病。全省目前尚未查見苗瘟。但全省易感稻瘟病品種種植面積較大,苗期如果遇上陰雨、多霧露等適宜天氣,苗瘟極易流行,特別是覆蓋無紡布、防蟲網的旱育、機插秧池高濕、寡照環境常導致急性苗瘟的發生。

防治意見

今年我省水稻螟蟲蟲量高,灰飛虱蟲量回升快,稻瘟病感病品種比例高,下一階段,隨著我省從南至北漸次入梅,陰雨天氣增多,氣候條件還將有利於「兩遷」害蟲的大量遷入以及稻瘟病的發生發展。為有效控制水稻生長前期病蟲危害、壓低中後期發生基數、打牢秋糧豐收基礎,各地要切實抓好監測和防治工作。

秧苗期及栽插早期要根據不同類型田塊、不同病蟲的發生情況,抓住用藥適期,打好「送嫁藥」,以一代螟蟲及灰飛虱為主,兼顧秧苗期稻瘟病、稻薊馬等病蟲防控。要堅持「把准適期、達標防治、綠色防控」的原則,根據當地病蟲抗性水平,選擇對病蟲抗性水平低、效果好的生物藥劑及高效低毒低殘留藥劑,螟蟲可選擇乙基多殺菌素、多殺黴素、氯蟲苯甲醯胺、甲氧蟲醯肼、阿維菌素、茚蟲威等單劑或復配劑,灰飛虱可選擇吡蚜酮、呋蟲胺、烯啶蟲胺、三氟苯嘧啶等單劑或復配劑,稻瘟病可選擇春雷黴素、三環唑、稻瘟醯胺、吡唑醚菌酯等單劑或復配劑。 (江蘇省植保植檢站供稿)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