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的軍統和中統是否源自明朝的錦衣衛,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

劉煥的書房 發佈 2023-12-19T17:56:05.378352+00:00

說到諜戰劇,除了最經典的《潛伏》和《黎明之前》。我們還能想到近十幾年來很多流量明星們出演的爆款《諜戰劇》。胡歌飾演的明台張若昀飾演的陳山黃軒飾演的蘇文謙朱一龍飾演的林楠笙彭冠英飾演的陳淺這5個人是一個單位上班的,叫做「軍統」。同時,這5個人也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共產黨員。

說到諜戰劇,除了最經典的《潛伏》和《黎明之前》。我們還能想到近十幾年來很多流量明星們出演的爆款《諜戰劇》。

胡歌飾演的明台

張若昀飾演的陳山

黃軒飾演的蘇文謙

朱一龍飾演的林楠笙

彭冠英飾演的陳淺

這5個人是一個單位上班的,叫做「軍統」。

同時,這5個人也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

共產黨員。

因為他們最後都入黨了。

開個玩笑。

這個軍統是個什麼機構?為何入黨比例這麼高?是否源自歷史上的錦衣衛呢?

一、軍統

首先,軍統是一個情報機構

說到情報機構,我們都知道,諜戰劇的首要線索就是情報。

世界上有很多著名的情報機構,比如美國的FBI聯邦調查局,蘇聯的克格勃,英國的軍情六處,以色列的摩薩德。這裡面不僅有我們熟知的今天俄羅斯總統普京,也有熒幕上已經演了五十年的007。

同樣,軍統就和克格勃一樣,也是一個情報機構,裡面的人物是軍人,但並不屬於一般軍隊的軍人,屬於特殊使命的軍人,就是情報人員。

軍統的歷史非常早,1927年,國民黨北伐占領南京,南京國民政府成立,雖然此時的國民黨還沒有統一中國,沒有占領黃河以北地區,但是蔣介石迫不及待開始清黨,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

蔣介石為了抓更多的共產黨人,建立了一個叫做「中國國民黨中央組織委員會黨務調查科」的機構,這就是軍統最早的雛形了。

此後,九一八事變之後,蔣介石整合了「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密查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特務處」等各種機構,建立了一個全新的特務機構。蔣介石給它取名了一個非常高大上的名字,叫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社」。

名字高大上,而其中核心組織就是「三民主義力行社」,成員都是黃埔軍校的學生,穿著深藍色衣服,所以又叫做「藍衣社」。

深藍色衣服

之後,以復興社作為主體,漸漸形成了「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下轄二處,第一處負責黨務,第二處則負責情報,簡稱「軍統」,就此,軍統誕生。

此後,為了適應抗日戰爭的發展,軍統進行了改組,第一處負責黨務的部分另外成立了「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即中統),而第二部分情報機構則變成了更純粹的軍統,局長就是著名的戴笠。之所以需要兩個機構,也是因為需要兩條狗內鬥,上面的人坐得更穩。

戴笠

軍統不僅從事著刺探情報,進行反諜工作,還進行綁架、逮捕、暗殺等手段,對於投靠日本的漢奸大多進行了暗殺,但也有一些軍統分子投降做了漢奸,比如丁默邨,或許就是《叛逆者》中陳默群的原型。也有中統分子叛變,比如李世群,他的叛變直接令中統元氣大傷,他還參與組建了汪偽政府的情報機構,不少諜戰劇也以此作為故事原型,比如《麻雀》。

也就是說,軍統本來就是為了反共而建立的,但是第二次國共合作之後,抗日戰爭期間,反共已經沒有多大意義,軍統就開始開展了對日情報收集。

軍統局與美國情報體系建立合作關係,於1943年成立了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根據統計,一直到抗日戰爭結束,中美所提供給美軍的情報共4190件。

抗戰勝利之後,軍統又開始變成了反共為主的團體,而戴笠處長飛機失事之後,軍統核心秘密部分改編為國防部保密局,毛人鳳為局長。

此後,軍統不斷有明台、陳山、林楠笙等入黨,漸漸名存實亡,再強大的情報機構,也終於被我黨成功滲透,最終失敗。

以上就是軍統的主要歷史了,後來軍統投降我黨的人也很多,比如軍統三劍客之一的沈醉,他後來懺悔寫下了一系列講述軍統內幕的書,為我們解開了這個神秘組織的很多面目。

而國民黨敗逃到台灣去,依然保留著軍統,1950年,保密局在台北又恢復,製造了多起白色恐怖案。

1984年,台灣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江南案」。美籍華裔作家劉宜良(筆名「江南」),因為寫書揭露了很多蔣經國的故事,被台灣情報機構聯合竹聯幫等黑幫人物,到美國刺殺了。

江南

台灣公然刺殺美國公民後,美國里根政府勃然大怒,聲稱台灣是恐怖社會,蔣經國最終處理了情報局長汪希苓,情報機構元氣大傷,後來被縮小為國防部軍事情報局,一直到今天。

二、錦衣衛

那麼,這樣一個機構是否源自歷史上的錦衣衛呢?

說到錦衣衛,很多人印象都不好,和軍統差不多。

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明朝「ming」和民國「min」讀音相近,且都定都南京,明朝有錦衣衛,民國有軍統,所以民國時期的人們把對軍統的怨恨,全部都撒在了明朝錦衣衛身上,在他們的渲染之下,錦衣衛變成了十惡不赦的大奸之徒。

包括後來國民黨到台灣後,台灣60、70年代流行的武俠小說,也多以明朝作為背景,且錦衣衛都是反面角色,就是在以明朝來代指民國。

最近幾年,錦衣衛的面目變得正面了許多,出現了不少正面反映錦衣衛的影視劇。

錦衣之下

繡春刀

那麼,錦衣衛是怎麼來的呢?這些是一群什麼人?

其實,錦衣衛的前身就是歷朝歷代都有的御林軍。

所謂的「御林軍」,其實是一種錯誤的寫法,正確的寫法應該叫做「羽林軍」,意思是他們都是國家的羽翼,如林般興盛。

創建羽林軍的便是古代皇權加強者漢武帝,著名的霍去病,也是出自羽林軍,直接指揮千軍萬馬,封狼居胥。

後世的禁軍等大抵上也是如此。

到了朱元璋時期,皇權被空前強化,朱元璋的兩大舉措加強了皇權,第一個是廢除了宰相制度,直接由皇帝來代做宰相。第二個就是建立了錦衣衛。

錦衣衛本來的名字叫做「親兵衛」,從事著保護朱元璋的使命,早在朱元璋還沒有稱帝,還只是吳國公的時代,他就建立了這個組織,稱帝建國之後,朱元璋把這個組織改名錦衣衛,開始掌管緝捕、刑獄之事,相比歷史上的禁軍,權利大了許多。

錦衣衛在朱元璋時期,通過密探制度,立功不少,藍玉謀反一案就是錦衣衛先查明的。

但是朱元璋準備髒活累活自己幹了,好名聲留給皇太孫的,他覺得錦衣衛殺人太多,廢除了錦衣衛,所以建文皇帝時期,暫時沒有錦衣衛。

可是朱棣靖難之役造反之後,為了鞏固統治,還是恢復了錦衣衛,在北京和南京都設立有總部,分管南北,同時,設立了南鎮撫司和北鎮撫司,前者掌管錦衣衛的紀律監督和內部監察,後者則掌管刑,有自己處理的權利,所以錦衣衛就成為了人們聞風喪膽的機構,且擁有極大的司法自主權。完全可以不經過審判就私自定刑,非常恐怖。錦衣衛和東廠,是明朝最令人感到恐怖的兩個存在。

可是,錦衣衛再厲害,也是敵不過人民的洪流,李自成起義,最終推翻了明朝,數萬錦衣衛根本無法抵擋歷史的潮流,一如軍統無法抵擋國民黨的敗北。

那麼,清朝繼承了明朝制度,但是清朝並沒有錦衣衛,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清朝入關之後,也曾經學習明朝制度,建立了一系列制度,順治皇帝時期,就恢復了錦衣衛。

可是,清朝和其前身後金已經在關外存在幾十年了,它形成了自己的習慣,所謂的錦衣衛,清朝用著很不順手,順治時期,最早就廢除了。

康熙時期,前三十年主要是平叛,後三十年是恢復生產,和朱元璋30年洪武時期一樣,奠定了清朝基礎,但康熙沒來得及設立情報機構。

不過康熙時期,用一個機構作為臨時的情報機構,那就是「江寧織造」,江寧織造是明清兩朝在南京設局織造宮廷所需絲織品的皇商,本來是一個供應絲綢的機構,因為南京是明朝故都,也是南明故都,當時還不是很穩定,康熙為了監視南京,就命令江寧織造,從事著特務工作。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住在江寧織造曹寅家。所謂的南巡,也是為了監視明朝故地,所以曹雪芹的爺爺曹寅,其實就是康熙時期所謂的「錦衣衛」。

曹寅

雍正皇帝即位時,清朝正面臨很嚴重的腐敗問題,他需要懲處大量貪官,用普通手段肯定是對付不了這些貪官的,因為貪官集團的勢力非常大,於是雍正秘密設立了情報機構,暗中搜集他們貪污的證據,為了掩人耳目。

那麼,這個情報機構叫什麼名字呢?

叫做「尚虞備用處」。

尚虞備用處,本名「侍衛班」,長官稱為「尚虞備用處管理大臣」,這個機構不在故宮,而在雍和宮,雍正做皇子的時候,就選擇了一大批心腹,表面上陪皇帝娛樂,其實是情報機構。

可能這個名字有點拗口,所以俗稱「粘杆處」,因為雍正在夏天批閱奏摺的時候,不喜歡被鳴蟬打擾,就要這些人用綁著黏布的長竹竿去把蟬給粘下來。

這個機構也是搜集情報的,但是權利沒有廠衛那麼大,因為沒有司法獨立權,在這方面,雍正做事情還是有分寸的,不像明朝皇帝那樣肆無忌憚,創造出錦衣衛這樣的怪物。

可是,倒霉的雍正十幾年就去世了,他的去世之謎曾經引發全國熱議,同時,他的粘杆處也被全國議論,就形成了一個叫做「血滴子」的傳說。

傳說,這是粘杆處裡面的一支特務暗殺隊,使用的武器就是可以飛行的罩子,名叫「血滴子」,可以迅速取下敵人的頭顱。

說到粘杆處,大家不熟悉,說到血滴子,很多人熟悉了,名聲不亞於錦衣衛,但是血滴子在《清史稿》中沒有記載,是謠言,還是被雍正人為抹去了,有待研究。

粘杆處一直存在到了嘉慶時期,因為和珅後來在此處權利很大,嘉慶弄死了和珅,順帶也剷除粘杆處,後來就是鴉片戰爭了,清末時局動盪,也談不上什麼特務機構了。

那麼,蔣介石的藍衣社是不是仿照的錦衣衛呢?

目前看來,其實並不是,軍統和錦衣衛有幾個不同:

1、權利不同,錦衣衛有司法獨立權,軍統並沒有,軍統權利小於錦衣衛,但錦衣衛也聽命於皇權,無法逾越。

2、人數不同,根據統計,錦衣衛到了明末,有60萬人之多,是一個非常龐大的行政機構,其中南鎮撫司還只是內部監察機構,並不是我們想像的北鎮撫司那種特工型號,錦衣衛機構比較臃腫。

而軍統一共4萬多人,是比較小型的。

3、職責不同,其實軍統主要是諜報機關,而錦衣衛雖然也有著情報功能,但更像是監察機關。

所以,軍統並不是源自錦衣衛的,民國文人把對軍統的氣都撒在了錦衣衛身上,因為都是「南京的」,這有點弄錯了。

那麼,軍統是從哪裡來的呢?

其實是蔣介石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效仿墨索里尼的「黑衫黨」,在黃埔軍人賀衷寒、戴笠、鄭介民、康澤等「十三太保」的策劃下,組織了一個以軍人為主體的團體。

墨索里尼,其實是世界上最早的法西斯主義者,所謂的法西斯主義,就是中央集權形式的軍國主義。比如德國的黨衛軍和蓋世太保,就是這樣的法西斯秘密警察。

蔣介石好的不學,偏偏跟法西斯主義學習建立了藍衣社,那麼藍衣社和後來的軍統,自然就是法西斯組織,為了確保中央集權,同時鞏固軍國政權。

這麼看來,軍統的名聲要更差點,畢竟跟最邪惡的法西斯沾邊了。

不過,雖然源於此,後來抗戰之後,軍統還是和日本法西斯進行了鬥爭,畢竟後來,法西斯意味越來越淡了。

而長期在最反動的法西斯機關工作,這些嚮往光明的進步青年自然要被我黨策反而入黨,所以入黨比例很高。

總結一句話,軍統並不是源自錦衣衛,而是源自法西斯團體。錦衣衛在軍統面前,屬於小巫見大巫,民國文人痛恨軍統,以此污名化錦衣衛,錦衣衛真是很慘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