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英雄趙一曼兒子拒領撫恤金,曾寫諷刺信給主席,結局:自縊而死

洞鑑五千年 發佈 2023-12-19T22:33:58.183923+00:00

新中國成立後,全國都急需發展,毛主席作為領導人,除了需要處理工作上的事情,還經常收到大量的信件,這些信件大部分都是來自曾經一起經歷過戰爭的戰友。

新中國成立後,全國都急需發展,毛主席作為領導人,除了需要處理工作上的事情,還經常收到大量的信件,這些信件大部分都是來自曾經一起經歷過戰爭的戰友。

1960年的一天,毛主席正在桌子前看文件,這時秘書不緊不慢地走了進來,手裡還拿著一封信,說道:「主席,有一封信你看一下。」

毛主席聽到後,抬頭看了秘書一眼,輕輕回應一聲,在看完文件上的最後一句話後,拿起了桌子上的信。

看到來信人的名字後,主席的表情明顯愣了一下,打開信仔細看過以後,毛主席的表情瞬間變得嚴肅起來,秘書這時也不敢說話

毛主席將信遞給了秘書,秘書看過之後,嚇得臉都白了,這人也太大膽的了,字裡行間全部諷刺毛主席的話,不久後,毛主席說了六個字。

信件是陳掖賢寫的,他是抗日女英雄趙一曼的兒子,是烈士之子。

儘管如此,他為何要寫這樣的信,他到底經歷了什麼,他有著怎麼樣的故事呢?

1.女英雄趙一曼兒子出生

趙一曼是我國有名的抗日英雄,她原名李坤泰,1905年出生於四川省宜賓市的一個地主家庭,她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因此也算是「嬌生慣養」。

趙一曼在很小的時候就上了私塾,思想比較超前,算是第一批與封建社會「抗議」的人,她不僅反對父親讓她嫁人的要求,還表示婚姻自由,試圖讓身邊人改變觀念。

隨著她的成長,她逐漸變成了一個比較外向且外向的人,性格上也比較像男孩子,別人家要求女孩子纏腳,她誓死抵抗。

總之,在她這裡,一些陳年舊規都不是規矩,沒人能管得了她,她父親也不能拿她怎麼樣,其父親甚至都感慨「端女兒乃剛烈之女也」

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她後來一直堅持自己,走上了一條拯救國家的路。

由於趙一曼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因此在她青年的時候,她父親去世,長兄持家,她哥可不像她父親那麼慣著她,提出讓她嫁人,她便用自己的方式阻止。

有一天在長兄的同意下,媒婆上門,張一曼見狀非常生氣,大喊:「你來做什麼?」

媒婆一度尷尬不已,長兄說:「小妹,不得無禮!」

隨後長兄就開始和媒婆商量,她聽著越來越氣,直接不忍看,站在他們面前說道:「女子有追求婚姻的自由,你們不能左右我的婚姻。」

邊說邊把媒婆趕了出去,自此之後,趙一曼在圈內出名了,再沒有媒婆敢上門

長兄多少還是知道她的脾氣的,因此也沒辦法,只能同意她繼續讀書。

1926年2月底,她進入宜賓女子中學讀書,同年11月,進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院女生隊學習,中央軍事政治學校也叫黃埔軍校。

在此期間,趙一曼成為了黨員,開始學習共產主義

也是從成為黨員開始,趙一曼找到了自己的道路,因為是女同志,她便常常幫助群眾解決問題。

同時她還四處宣傳男女平等,宣揚女性獨立,宣傳進步思想與解放思想。

隨著時間的推移,張一曼整個人成長得很快,也逐漸嶄露頭角。

有了這樣的經歷後,趙一曼有了尋找真愛的條件,她也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

1927年,趙一曼的優秀表現被組織看在眼裡,隨即要派一些同志去蘇聯學習,其中就有她,她得知非常開心。

到了蘇聯後,她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這裡的一切對於她而言都是新的,後來在學習過程中,她與丈夫陳達邦結識。

作為中國人,他們去了蘇聯不懂當地語言,都需要學習,帶領他們的組長就是陳達邦,他卻懂得當地語言,趙一曼有不懂的都問他。

後來他們經常一起學習,外出坐船時,陳達邦看到她暈船便走過來照顧她,長此以往,趙一曼心動了。

而陳達邦也被這個性格外向的姑娘吸引,後來如願以償的走到了一起。

他們在蘇聯的日子過得很開心,兩人邊談戀愛邊學習,一起成長,最後也在蘇聯辦了簡單的婚禮,正式成為夫妻。

結婚後不久,趙一曼就懷孕了,這時的她可謂是人生贏家。

然而隨著國家的處境越來越困難,東北戰區急需補充革命人才,請求同志們回國幹革命,趙一曼聽後,顧不上自己已經身懷六甲,直接提交申請回國

回國後的她被組織安排去上海進行地下活動,也是危險係數很大的工作,不久後她生下了兒子陳掖賢,自此之後,二人的悲慘命運開始了。

「寧兒,你長大後不要忘記,母親是為國犧牲的」這是趙一曼給兒子的家信,也是一封遺書。趙一曼口中的寧兒,就是陳掖賢。

1928年,張一曼回上海執行地下工作,在宜昌的長江邊租了一間木屋,期間挺著一個大肚子。

1929年1月,她接到組織任務,分發文件,還沒發完的時候,同月20日開始肚子疼,她知道她要生了。

這時她身邊連一個人都沒有,她只能求助房東老太太,但受當時封建社會的影響,老太太覺得生孩子不是好兆頭,便說:「你趕緊走!別生在我屋裡!」

趙一曼強撐著哀求老太太,但對方就是不聽,執意將她趕出去。

當時正是最冷的時候,她沒地方去,但又一直惦記屋裡的文件,她心想她不能離開,就是死也要死在這裡。

當晚她抱著肚子,在屋頂下的雜草叢中過了一夜,第二天鄰居一對夫妻看見了她,見她可憐就將她扶回了家,給她端上了一碗熱騰騰的粥。

當晚,趙一曼順利生下一子,取名寧兒,希望他能安寧的活下去。

後來她一直帶著寧兒東跑西走,始終沒有忘記組織給她的任務,不久之後寧兒生病了,這時她也意識到不能這樣,她可以受苦,但孩子不行。

思來想去,1930年趙一曼決定將孩子託付給陳達邦的大哥照顧,並起名「陳掖賢」,這個名字也伴隨了他一輩子。

趙一曼作為一個母親,一直想著有一天能和兒子相聚,但這一天始終沒有實現,她犧牲了,而她的兒子也過得不好。

2.陳掖賢的悲慘人生從其母親去世開始

將孩子送出去之後,趙一曼一心投入到戰爭中,在她的帶領下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同時也成為了敵人的「眼中釘肉中刺」。

日軍的通緝榜上赫然有「趙一曼」的大名,她被列為頭等危險人物。

1935年11月,趙一曼像往常一樣執行任務,但她卻早已被盯上了,被日本抓獲。

剛抓到的時候,日軍以為是一個普通八路軍,調查讓他們大吃一驚,她是在掌握東北抗戰聯盟的女領導,也是他們一直找的大人物。

日軍知道這個女人身上有著不少的秘密,但也知道她不是個好啃的骨頭,準備了很多刑具。

趙一曼大罵小鬼子,日軍忍無可忍,將所有的刑法都用了一遍,但趙一曼誓死不說,後來她被折磨得不成人樣,日本怕她死去,將她送到醫院。

在醫院,趙一曼也沒閒著,利用自己的號召力成功將醫生策反,儘管醫生幫助她逃跑,但由於身體狀態實在太差,最後還是被抓了回去。

日軍生氣了,直接空運來了一把高電伏的電椅,接通電源後,趙一曼的慘叫響徹整個牢房,但她依舊不鬆口。

一段時間過後,趙一曼的身體出現碳化現象,日軍開始佩服這個女人。

前前後後,趙一曼經歷了 長達九個月的折磨,日軍問不出什麼後也放棄了。

1936年8月2日,趙一曼被敵人殘忍殺害。

在被殺之前,趙一曼趁著有一口氣,想起了自己的兒子,便留下一封飽含血淚的遺書:「我最親愛的孩子!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在趙一曼死的時候,陳掖賢才7歲,他過了好幾年才知道母親死亡的消息,那時對他的打擊簡直是致命性的。

其實陳掖賢一直以為養父母是他的親生父母,在知道真實身份後,他整個人也開始發生改變。

當初趙一曼將兒子託付給養父母的時候,陳掖賢跟隨養父母搬去了湖南長沙,養父母一家對他也不錯,也讓他讀書。

在讀書的過程中,他與堂兄任貴琪成了好朋友,任貴琪出身於任弼時家庭,有著獨到且前衛的觀念。

堂兄經常與陳掖賢聊天,談國家,談發展,談百姓,當時政府貪污腐敗,不將人民放在眼裡。

陳掖賢也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自然非常清楚,陳掖賢逐漸有了改變現狀的想法,

總的來說,任貴琪對陳掖賢的思想起到了重大影響,也是在堂兄的帶領下,陳掖賢知道了共產黨,最後堅定了自己未來要走的路

後來他倆一起前往重慶,在養父陳岳雲開的印刷公司工作,在這裡,陳掖賢知道了自己的真實身份。

有一天,一名工作人員說他不是養父母的孩子,對方說的有鼻子有眼,陳掖賢只能回家問「父親」,陳岳雲知道瞞不住了,便說了實話。

他嘆息道:「寧兒,雖然你不是我的孩子,但是你比我的孩子更像我的孩子!你娘叫李一曼,是個抗戰英雄,後來被日本鬼子給打死了……」

陳掖賢聽到後便想起之前的事情,怪不得小時候有人喊自己是「野孩子」,如今全部都對上了。

不久後,陳掖賢看到了母親寫給他的信,他知道自己的母親非常愛他,他便用一根銀針,在上刻下了「趙一曼」三個字,以表達想念與尊敬。

自此之後,陳掖賢在養父母家就變了一個人,他總覺得自己是借住在這裡。

或許是童年環境影響,無論大伯父對他怎麼好,陳掖賢的心裡始終有根刺,後來父親的態度更是讓他覺得自己是個孤兒。

陳掖賢或許本身就是比較要強的性格,隨著一件件事情的發生,他養成了孤僻內向的性格。

此後在養父母家裡,他很少說話,永遠是一副乖巧的樣子,甚至有些小心翼翼。

他後來一直盼望父親能回來,但他父親也是在為革命奮鬥,顧不上陳掖賢,陳掖賢便等啊等,終於在1942年的時候,他父親回來了,他的心裡開始不孤獨,沉迷於學習中。

解放前,陳掖賢在上海文華大學讀一年級。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原本他想好好學習,但是在校內發生了一件事,再次讓陳掖賢變的抑鬱寡歡。

原來有一天陳掖賢上課上著不舒服,向老師請了個假回宿舍休息,在他快睡著的時候,一位高年級學長想要「侵犯」他

陳掖賢雖然極力反抗,但自己的塊頭沒對方的大,眼看對方要得逞的時候,老師聽見動靜闖了進來,對方嚇得跑了,而他的事情也在校園傳開。

這件事情給陳掖賢留下來極大的陰影,也產生了強烈的自卑感

建國之後,他進入了中國人民大學深造,他父親陳達邦也剛好在北京生活,雖然已經他父親有了新的家庭,但陳掖賢還是很開心。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逐漸發現自己像個外人,後來也漸漸不去了,他知道自己成了真正的「孤兒」

面對這樣的情況,他時不時地會想起母親,時間一場,他的心理發生變化,後半生也變得悲慘。

3.性格孤僻,不合群

建國後,國家發布了新的政策,陳掖賢作為烈士之子,能夠享受一定的優惠政策,當中央要給陳掖賢頒發親屬補助的時候,他拒絕了。

陳掖賢雖然從沒有見過自己的媽媽,但在他心裡,媽媽是非常愛他的,他一定要謹記母親的教導,母親用生命保護國家,自己沒有做任何貢獻,就不拿國家的錢

後來,陳掖賢大學畢業,在北京工業學校當老師,但當時的社會經濟還是很一般,陳掖賢過的依舊緊湊。

陳掖賢雖然和父親聯繫的少,但偶爾還會見,有一次父親見他太瘦,便帶他去吃了紅燒獅子頭,當時是陳掖賢第一次吃肉。

更重要的是,食堂知道陳掖賢是趙一曼的孩子,硬是不收肉票,原本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陳掖賢卻覺得自己受了不該有的「優待」,一直回想這件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陳掖賢想的太多,導致他的心裡越來越不對,出現了不合群的情況。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經常會舉辦舞會,陳掖賢也被邀請了好幾回。

剛開始他還挺願意參加的,但後來他看到人們歡聲笑語,想想百姓還吃不起飯,甚至有人還會餓死,陳掖賢就覺得的他們不該這樣。

一次,有個參加舞會的同志和他說話,說:「你怎麼不進去跳啊。」

陳掖賢看著他面無表情地說:「國家現在這麼困難,很多人都吃不上飯,你們是怎麼有心情跳舞的?」

說完這話,那位同志直接懵了,一時間不知道怎麼回答,後來還有人和他說話,但他總是很沖,再後來就沒人願意和他說話了,連舞會都不邀請他了。

那個時候的他,似乎將自己的心封閉了起來,他越來越不會說話,也不知道怎麼和別人相處。

就這樣過了幾個月,陳掖賢的老家傳出一個消息,有人被餓死了,這時他想起舞會的事情,便覺得荒唐至極,將這些怪罪於國家的政策,隨即提筆寫了一封信給毛主席,也就有了文章開頭的場景。

他以《憶秦娥》詞牌填詞的形式寫了自己對當前國家的不滿,字字句句都帶著諷刺。

主席之前也聽到過有人說陳掖賢不合群或是別的話,因此主席並沒有介意,也沒有給陳掖賢回信,主席過了很久說了句:「他是可憐孩子。」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陳掖賢后來的生活依舊過得不如意。

原本他結婚後有兩個可愛的女兒,但他古怪的性格導致他和妻子不合,離婚後,陳掖賢進了醫院接受心理方面的治療,而他的妻子也好不到哪裡去。

據悉,他的叫張友蓮,離婚後得了精神病,需長期服用藥物。

有人說,以現代人的目光去看,陳掖賢得了抑鬱症,他是個為民著想的人,但當時社會必然不會那麼迅速的發展起來,他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日復一日,勢必會對他的心理造成損害。

後來的他更加不說話,別人走不進他的內心,他也不願意和別人說話。

在1982年,陳掖賢自殺身亡,享年53歲。

陳掖賢的一生是一個悲劇,這不僅是他個人的,更是時代、歷史的悲劇。

趙一曼為國家付出了生命,陳掖賢的成長經歷造就了他的性格孤僻,如果當時他能在母親身邊長大,或許他是個樂觀的人。

對於這母子兩,我們惋惜的同時,更應該深切悼念他們,致敬英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