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為報靖康之恥手段有多狠?殺皇帝、滅金國、辱皇后還留下畫作

若愚史話 發佈 2023-12-20T04:42:51.102159+00:00

金軍二次揮師南下,攻破了北宋的都城汴梁,將宋徽宗、宋欽宗兩代帝王及數不清的金銀財寶、后妃、公主、命婦等全部擄走。

1127年,北宋王朝遭遇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浩劫。

金軍二次揮師南下,攻破了北宋的都城汴梁(今開封),將宋徽宗、宋欽宗兩代帝王及數不清的金銀財寶、后妃、公主、命婦等全部擄走。

建國167年的北宋由此滅亡,北宋皇室也因此遭到了滅頂之災。

宋徽宗死後被熬成燈油、宋欽宗被亂馬踩死、兩位皇后和眾多帝姬身披羊皮,被金兵肆意凌辱,就連50歲的韋太后也淪為了金將們的玩物……

由於這場浩劫發生在靖康年間,所以,人們將之稱為「靖康之變」或「靖康之恥」。

由于靖康之恥太過屈辱,所以,面對殘破的故土河山,抗金名將岳飛仰天長嘯,發出了:「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的千古悲嘆!

誰能想到,僅僅過了100餘年,一手釀成「靖康之恥」的金國,也走上了北宋的老路,其滅亡之慘烈,甚至十倍于靖康之恥!

一、數次蒙金之戰、金國主力盡失

金國,不僅是宋的死敵,還是蒙古的宿敵。

為了獨霸草原,減少蒙古對女真人的威脅,金國建立後,就對蒙古實行了慘絕人寰的「減丁政策」。

所謂「減丁」,就是每隔3年,金人就會派軍隊對蒙古各部落進行「大清洗」。

「大清洗」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大肆劫掠蒙古人的財物,一方面是為了屠殺蒙古的青壯年。

為此,金人還制定了一條標準:蒙古男子只要高過車輪的,全部殺掉

成吉思汗鐵木真的祖先俺巴孩汗,就是這樣慘死在金人的屠刀之下。

所以,蒙古對金國的仇恨,一點不亞於南宋。

1206年,成吉思汗靠權謀和武力統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大蒙古國,五年後,蒙金戰爭正式爆發

為了斷絕金國的後援,成吉思汗先後六次出兵,終於逼迫金的附屬國——西夏,向蒙古俯首稱臣。

1227年,成吉思汗病死,繼位的窩闊台繼承了父汗的遺志,不僅以雷霆之勢滅了降而復叛的西夏,而且繼續整頓兵馬、兵鋒直指蒙古的世仇——金國。

在此之前,金國早就領略過大蒙古國「復仇」的威力了:

1211年,野狐嶺之戰,蒙古以10萬兵力,殲滅金國45萬精銳;

1213年,成吉思汗兵分三路攻金,主政的金宣宗嚇得趕緊割地求和、將都城從中都(今北京),遷到南京(今開封);

1216年,潼關之戰,金國大量精銳被殲,金宣宗徹底失去了河南以北的控制權。

金國君臣此時的心境,一如「靖康之恥」發生前的北宋。

大軍壓境之際,滿朝文武能拿出來的應對之策,唯有步步後退。

殊不知,這種「以空間換時間」的作死行為,只會讓自己退無可退、直至陷入絕境。

1232年,窩闊台率領5萬大軍,與15萬金軍主力決戰於三峰山。

沒想到,大軍血戰之際,金軍竟補給不力,以致軍中斷炊斷糧三天,缺衣少食的金兵在漫天大雪中「僵凍無人色」,戰鬥力直線下降。

三峰山之戰,結果可想而知,金軍人數雖遠勝於蒙軍,卻一觸即潰、幾乎被全殲。

經此一役,金國的主力部隊已所剩無幾。

二、金哀宗隻身出逃、金國皇室幾近滅絕

1233年正月,蒙古大軍開始圍攻金國的都城開封,金哀宗完顏守緒為了活命,立馬撇下太后、皇后、皇子公主們,只帶著少數隨從,倉皇逃往了蔡州(今汝南)。

誰知,逃難到蔡州的金哀宗,依然大擺皇帝的譜,他在城中不僅大興土木,建了宮殿「見山亭」,還大張旗鼓海選宮女、充實後宮。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皇帝如此不著調,他手下的將士又能好到哪裡去?

不久,開封守將崔立不戰而降。

為了向蒙古示好,崔立不僅大肆屠殺城中的主戰官員、乘機霸占了他們的妻女,還將金國皇太后、皇后、嬪妃、公主等一眾皇室女眷和500多名完顏宗室,裝了滿滿37大車,獻給了駐紮在青城的蒙古大將速不台。

面對這些有深仇大恨的「戰利品」,速不台不無得意地下令:

將完顏宗室男子全部趕下車,並一一斬首,皇室女子則封賞給全體有功將士。

開封城裡的完顏宗室被屠殺殆盡後,蒙古人又開始在全國範圍內搜捕金國皇族,短短几天之內,完顏一脈幾近滅絕!

死者長已矣,生者何以堪。

這些養尊處優的皇室女眷,遭受的境遇更慘。

其中被凌辱致死者,比比皆是,據史書記載,其受辱之慘狀,比北宋的靖康之恥有過之而無不及。

無比巧合的是,當年金軍大將粘罕凌辱北宋皇帝及皇室女眷的地方,也是在青城。

」大梁城南五里號青城,乃金國初粘罕駐軍受宋二帝降處。當時后妃皇族皆詣焉,因盡俘而北。後天興末,末帝東遷,崔立以城降,北兵亦於青城下寨,而后妃內族復詣此地,多僇死,亦可怪也。」——《歸潛志》

雖然時隔100多年,但這兩起慘絕人寰的「青城之禍」,竟是如此的相似!

開封陷落的消息傳到蔡州,依然紙醉金迷的金哀宗,才真正開始慌了。

三、蒙宋聯手,金國正式滅亡

走投無路之際,金哀宗突然想起了老鄰居南宋。

他以借糧為由,讓人給南宋的理宗皇帝送去了一封信,在信中,他用「唇亡齒寒」的道理勸誡說:

「蒙古人先後滅了周邊四十個國家,還有西夏。西夏亡了,接下來就是我金國,我金國如果亡了,你們大宋也不會苟延殘喘多少時間,唇亡齒寒的道理,你應該懂得,所以,你眼下幫助我就是在幫助你自己,這個不用我多說,你好好想想吧。」

宋人負朕深矣。朕自即位以來,戒飭邊將無犯南界。.......大元滅國四十,以及西夏,夏亡必及於我。我亡必乃於宋。脣亡齒寒,自然之理。若與我連和,所以為我者亦為彼也。卿其以此曉之。——《金史》

也許是習慣了高高在上的姿態,金哀宗的求助信,看著跟威脅信差不多!

接到信後,南宋朝堂吵作一團,有人覺得金哀宗說的有道理,想雪中送炭,拉金人一把。

但更多的人,想起了當年靖康之恥的亡國之辱,想起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臨終之言。

這邊宋理宗還沒拿定主意,那邊金哀宗就開始在背後搞小動作了。

就這一件事,徹底統一了南宋君臣的意見。

金哀宗擔心北方待不下去了,就準備調兵遣將、攻打南宋的四川,他的考慮是「出宋不意取興元」,也就是說,金被蒙古奪去的地盤,就由南宋來補上!

這是什麼強盜邏輯?!合著南宋是你金國的補給隊嗎?!

南宋君臣一下被惹毛了,是可忍孰不可忍!所以,大家一致同意:聯蒙滅金

有人說,南宋君臣走這一步,是與虎謀皮、自尋死路,後來的事實確實證明,蒙古滅掉金國後,轉過頭就把矛頭指向了南宋。

可個人覺得,南宋聯蒙滅金沒有錯,在當時的情況下,南宋想自保,只能與蒙古聯手,因為金國實在欺人太甚了!

自從與蒙古交手以來,金國統治者就堅定地認為「吾國兵較北誠不如,較南則制之有餘力」,也就是說,我金國打不過北邊的蒙古,難道還打不過南邊的南宋嗎?

只要金國在蒙金之戰中吃了虧,不管當政的是金宣宗,還是金哀宗,他們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找蒙古報仇,而是「取償於宋」。

結果,主力盡失的金國,屢屢進犯宋境,不僅沒打過,反被打得「士馬折耗,十不一存」,金國偷雞不成蝕把米,被打的更弱了。

即便到這份上,金哀宗依然沒有醒悟,沒有放棄侵宋的執念。

既然這樣,那還談什麼、救什麼呢?

直接站隊,滅了他丫的!

1233年11月,南宋大將孟珙率軍2萬,與蒙軍合圍了蔡州。

眼看城中糧草漸盡,金哀宗再也沒有退路了,只得以「身體肥胖,無法騎馬逃脫」為由,匆忙禪位給大將完顏承麟。之後,自盡而死。

臨死前,他自知蒙宋聯軍不會輕易放過他,就留下遺詔,要求完顏承麟將自己的遺體火化。

誰知,就在遺體焚燒之際,蒙宋聯軍突然攻破蔡州。

大軍先是斬殺了完顏承麟,後又從火堆中搶出了金哀宗的屍體,將其一劈兩半,一半歸南宋,一半歸蒙古。

至此,建國120年的金國,正式滅亡

拿到金哀宗的遺骨後,宋理宗大為振奮,先是用它拜謁了北宋皇陵,後又擺放在太廟內,以告慰徽、欽二帝的在天之靈。

之後,蒙宋聯軍一雪前恥,開始屠城,據統計,數百萬金人在蔡州之戰後,僅剩下不足10萬人。

《樵書》記載,蔡州城破之際,由於金哀宗已死,蒙、宋聯軍就將所有的怨恨,全都發泄在金哀宗的皇后身上,據說,整個凌辱過程還被人畫成了《嘗後圖》

一婦人裸跣,為數人舁抬,人皆甲冑帶刀,有齧唇與乳及臂投者,至有以口銜其足者。惟一大將露形近之,更一人掣之不就。又有持足帛履襪相追逐者,計有十九人。——《樵書》

但也有人認為,《樵書》中的記載,不過是宋人的意淫罷了,因為《金史》中,金哀宗逃往蔡州時,壓根就沒帶任何女眷,他把皇太后、皇后、后妃們全都留在了開封。

所以,早在蔡州城破之前,金哀宗的皇后就落在了蒙古人手裡,之後便和其他皇室女眷一起,被押往了蒙古草原。

史載她們這一路所受的屈辱,並不比《樵書》中的描寫好到哪兒去,「在道艱楚萬狀,尤甚於徽欽之時」。

金國詩人元好問在憶起皇室女眷北上的慘狀時,不禁掩面而泣:「紅粉哭隨回鶻馬,為誰一步一回頭」。

就連元朝史官在寫這一段歷史時,也感慨說:「思其亡國之慘,方比於北宋!

100多年前,金以極其殘忍的方式滅了北宋。

100多年後,金也被蒙、宋兩國以同樣的方式所滅。

總結:

我們常說一句話:天道輪迴,報應不爽,金的悽慘滅亡,難道真的是報應嗎?

阿保機建立金國時,曾自詡為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當時一萬女真就能把幾十萬遼軍打得落花流水,可僅僅過了百餘年,女真人不僅徹底失去了戰場上的優勢,還落得一個無比悽慘的下場。

究其原因,在於金國中後期的統治者既無戰略眼光,也無治國才能。

他們在面對鄰國時,永遠是一副高高在上、趾高氣昂的姿態。

不管是對蒙古的「減丁政策」,還是對北宋的「靖康之恥」,金人的做法,都堪稱慘無人道。

朱熹曾有一句話:「故君子之治人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金國的滅國之慘,實是統治者自掘墳墓、自取其辱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