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計劃」選拔標準更加嚴格,堅持寧缺毋濫的原則

中國教育在線 發佈 2023-12-20T07:03:01.455530+00:00

近日,中國教育在線發布《2023年高招調查報告》。報告內容提到,強基計劃新增工科專業,選拔標準更嚴格。

近日,中國教育在線發布《2023年高招調查報告》。報告內容提到,強基計劃新增工科專業,選拔標準更嚴格。

報告內容顯示,2020年,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教學〔2020〕1號),標誌著「強基計劃」開始實行,當年全國共有36所試點高校開展強基計劃招生工作。經過兩年時間驗證,2022年,除以往的36所試點高校外,東北大學、湖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3所高校也開啟了「強基計劃」。至此,原來的「985」高校全部加入「強基計劃」。

「強基計劃」是為了解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選拔「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的優秀學生,為基礎學科培養拔尖乃至領軍人才。從這一定位出發,「強基計劃」聚焦高端晶片與軟體、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位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重點招生的學科專業為: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基礎學科。

據統計,「強基計劃」實施三年來,共錄取新生1.8萬餘人。

一、基礎學科為主,增加工科專業,服務國家戰略

「強基計劃」招生專業以文理醫基礎學科為主,據統計,各高校「強基計劃」開設最多的專業是數學與應用數學和物理學以及應用物理學,其次是化學,而後是生物科學、工程力學、基礎醫學。

2022年,部分高校新增了一些與基礎學科關聯的新型交叉學科專業和強勢學科,突破了單純基礎學科的限制。比如,北京理工大學新增了智能無人系統技術,西北工業大學增設了航空航天類專業,廈門大學增加化學測量學與技術專業。還有些院校開設的是本校的王牌專業,如首次強基招生的東北大學,招生專業為自動化。

今年,「強基計劃」招生高校數量沒有增加,但在招生專業上又有新的擴展。如蘭州大學今年新增草業科學(草類植物生物育種)專業,哈爾濱工業大學新增複合材料與工程、飛行器製造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3個航天材料類和航天機械類專業,大連理工大學增加。

新增專業以工科為主,反映了我國當前對工程領域高水平人才的需求,目的是要解決基礎性創新,解決「卡脖子」問題,服務國家戰略。

二、強化志向考察,嚴格考核標準,寧缺毋濫

2023年1月,教育部發布《關於做好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要求「強基計劃」試點高校要進一步完善招生辦法,優化工作程序,合理安排高校考核的時間,完善考核內容和形式。部分高校在「強基計劃」選拔程序、校測形式和內容上都做了優化調整。

「強基計劃」在招生上採用「高考成績+校測成績合併錄取」的模式,前兩年都是在高考成績公布後安排校測,出現少數考生在高考成績出來後放棄「強基計劃」的情況。2022年,為了強化學生的志向考察,真正篩選出那些「有志向、有興趣、有天賦」,基礎紮實,堅定地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青年學生,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率先將校測時間提前到高考成績公布之前,並依據校考筆試成績而不是高考成績確定入圍,這一選拔模式被稱為「復交南」模式。2023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廈門大學也對選拔程序做了調整,採用了「復交南」模式。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還率先採用「按照招生總計劃5倍劃定全國統一合格線」,而不是分省劃定的方式。這意味著初試入圍考生面臨全國競爭而不是本省競爭,這一政策有利於中科大在全國範圍內選拔優才。

「強基計劃」選拔標準經過3年的優化,也更加嚴格,堅持寧缺毋濫的原則。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重慶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多所高校都設置了校測合格的錄取前置條件。如湖南大學設專業綜合測試最低合格分數線為80分,四川大學劃定校考筆試合格線為筆試成績滿分的60%(即180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則對筆試和面試成績分別劃定最低合格線。

部分高校更注重數學、物理等核心科目選才要求與報考專業的匹配度,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等在入圍成績計算方式上,都在高考文化課總成績的基礎上增加了學生單科成績的考察比重,增加權重的科目主要是數學和物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重點科目,在高考綜合改革省份,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為數學,化學專業為數學和化學,其它專業為數學和物理;在非改革省份,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為數學,其餘專業為數學和理綜。

三、貫通培養方案不斷優化,動態進出機制保證培養質量

「強基計劃」不單單是招生計劃,更重在培養。教育部發布的《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提出,招生高校要對通過「強基計劃」錄取的學生制定單獨人才培養方案和激勵機制,要加強對人才培養的統籌。實施「強基計劃」的高校都在人才培養模式上提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單獨編班,學科交叉培養,強化通識教育,實行導師制,本-碩-博貫通式人才培養機制等。

在資源傾斜的同時,也要求選擇「強基計劃」的學生能坐得住冷板凳,多數院校都要求「強基計劃」本科階段不能轉專業或原則上不能轉專業,退出強基計劃的學生可轉入本專業普通班就讀。

在「強基計劃」實施的第三年,第一批「強基計劃」學生即將在2023年下半年進入轉段(保研)階段,各院校相關政策也日趨明晰。

廈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山大學、東南大學等高校都在2023年招生簡章中規定,退出「強基計劃」的學生不再具有申請免試攻讀研究生資格。「強基計劃」錄取考生轉段高校都為考生就讀高校,不能選擇其他院校。但對考研、出國等沒有限制。轉段的專業選擇可以是本專業,也可以是本校相關專業、交叉專業,具體限制,各高校不同。

為保障強基人才培養質量,高校也在不斷完善動態進出機制。如東南大學2023年招生簡章明確規定,每學年對強基生進行一次階段性學業考核,並實施動態進出機制。而此前則規定本科一年級結束後,對於學業考核未達到「強基計劃」培養要求的,退出「強基計劃」。而山東大學則分別在大三學期末、大四學期末和研究生二年級設置了分流節點,對應保研、畢業和轉博階段,由各專業自行設置考核標準,考核不通過者或退到普通班,或以本科、碩士畢業。

來源:中國教育在線《2023年高招調查報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