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房地產,不救房地產商,以及經濟振興的新增長點

詩與星空 發佈 2023-12-20T22:16:24.325085+00:00

1997年,全國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會議上:「大力推行住房商品化、發展經濟適用住房建設,是振興整個經濟的一個重要途徑和必然選擇。如果要提出新的經濟增長點,首先就是實行住房商品化,加快住房建設。」

房地產業作為中國的經濟成長引擎,始於1997年。


1997年,全國住房制度改革工作會議上:「大力推行住房商品化、發展經濟適用住房建設,是振興整個經濟的一個重要途徑和必然選擇。如果要提出新的經濟增長點,首先就是實行住房商品化,加快住房建設。」


房地產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數十個行業的茁壯成長。從水泥到建工機械到家具家電... ...


但是,單極過快增長也會帶來副作用。


到了2017年,首次提出了「房住不炒」。


注意時間點,從1997到2017,中國的房地產行業超高速發展了整整20年。


星空君和經常探討問題的朋友說:你不能脫離時代看問題。


你不能用2023年的房地產存在的問題去否定1997年房地產的發展和起步。


1997年發展房地產業,對於中國這20年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到了2017年,房地產業確實出現了不少問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費的增長,甚至還有「綁架」金融系統安全性的說法。


2018年,萬科喊出:活下去。


其實從這個時候起,房地產就徹底轉向了。它不再是經濟發展的引擎,20年的歲月滄桑了臉龐,不再是「小甜甜」,而是體型肥碩醜陋貪婪的「牛夫人」。


當然了,房地產商早已形成了路徑依賴。除了萬科等極個別企業外,大部分房地產公司在2018年之後依然硬著頭皮繼續盲目上槓桿,結果求錘得錘,迎來了「三道紅線」。


最近市場上關於房地產的猜測非常多,甚至有人認為又要再來一波90年代的房地產熱潮。其實這是對頂層設計的無知。


房地產分兩個層面,一個是消費者端,通過放寬購買資格、放鬆房貸等方式刺激消費,促進經濟發展;另一個是房企端,三道紅線不放鬆,企業沒錢不要上槓桿,穩住金融風險,鼓勵房企間大規模併購。


換言之,後面會一直促進房地產業,但不代表救房地產商。


同時,還要確保房價穩定,不會大漲大跌。


原因很簡單,房價再大漲,那麼消費就更被擠壓的沒出路了;房價如果大跌,一旦出現斷供潮,會帶來金融風險。

一鯨落萬物生,房地產業就是那個鯨。


這也是我們最近看到房地產國企接盤、統租、二手市場沉悶等的主要原因,也從側面看出,這個行業真的被「拋棄」了。


對於消費者來說,買房有剛需的,該買買;沒剛需想投資的,還是換個路子,不是說一定不賺錢,而是說頂層設計不鼓勵了,儘量少冒險。


別看吳曉波呼籲要救房價,這些所謂的經濟學家並不代表廣泛人民群眾的需要,以及對宏觀經濟的健康發展缺乏認知,只是一廂情願,畢竟他自己買了太多套房。



未來的房子絕對不會再是投資品,而是大宗消費品。


2022年,全年房地產業GDP為73821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1%。


誰來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引擎呢?



汽車。


中國連續12年是世界第一大汽車消費市場,每年新增購車數量多達2500萬輛左右,占全球份額的25%,這是一個數萬億的市場。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年,汽車製造業完成營業收入92899.9億元,同比增長6.8%,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總額的比重為6.7%。


通過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撬動的關聯產業帶來的經濟增長,足以抵消房地產業的下滑。


尤其是新能源車走智能路線,關聯了太多的國內高科技產業鏈,對經濟的拉動效應要遠遠大於房地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