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北京電影學院攝影學院畢業作品(選登)

中國攝影家雜誌 發佈 2023-12-21T04:21:08.178839+00:00

東西方對人性探究的兩種觀念既存有異曲同工之妙,又飽含某種充滿了戲劇張力的內部衝撞。本系列作品試圖通過空間結構造型與人物肢體語言的對立與統一,將抽象的無意識層面用時尚攝影的形式具象地呈現出來,進而發人深思:我是誰?

2019級商業攝影班《二向箔》

01


吳宇軒:《融合》



許晉熙:《本我·欲》


東西方對人性探究的兩種觀念既存有異曲同工之妙,又飽含某種充滿了戲劇張力的內部衝撞。精神分析學大師弗洛伊德的「本我」代表著人格中被「自我」與「超我」所掩蓋的最原始的本能,一如佛家《大智度論》中被「理」與「法」所約束的「欲」。本系列作品試圖通過空間結構造型與人物肢體語言的對立與統一,將抽象的無意識層面用時尚攝影的形式具象地呈現出來,進而發人深思:我是誰?本我在哪裡?





常亞瓊:《中國軍人》

作品創作最初的想法來源於我個人軍旅生活的體驗和思考。我希望通過兩代軍人形象的「並置」展示不同時期軍人的精神面貌和責任擔當,用創作的形式拉近觀者與軍人、軍事、軍隊之間的距離,希望人們能夠進一步了解、尊重和關愛軍人這一職業群體。




劉小龍:《朔望潮》

如果說「海浪是眾神的遲疑」,那麼潮汐,便像是月亮的呼吸。海灘的詩意來源於空洞與充盈交替般不穩定的隱喻,我們在永無止境的變化中,接近潮汐內在崇高的自然力。這種近乎儀式性的永恆運動,也許啟發著一種「過程式的思考方法,指引我們在不同的媒介中展開對於潮汐的想像力。




2019級圖片攝影班《劇場》

02



陳尊海:《春天濕氣》


我們這樣生長在都市文化里的人,總是先看見海的圖畫,後看見海。先離開故鄉,再感受鄉愁。我們對於生活的體驗往往是第二輪的。照片拍攝於2023年的1月至3月,來自一場關於山水的漫遊,和對於個體存在的質詢。




吉格熱·居馬力甫:《天地間的幻夢》


作品通過第一人稱視角探尋哈薩克神話故事中的奇幻意象,帶領觀者進入不同的文化與地域,近距離體驗那個神秘、夢幻的神話世界。眷戀與熱愛,恐懼與敬畏,及其你能感受到的各種情感的纏繞,體現了對哈薩克族文化的敬仰,以及對人與自然、個體與文化關係的深度思考。


楊海東:《夜巡》


現實世界對於攝影師來說是狡猾的,因為它在我們的眼中是訓練有素的,懂得藏匿自己最珍貴的鳳毛麟角。但值得慶幸的是,即使最訓練有素的事物也有其疏忽的時空,而這次創作則是我前往這些時空的一次嘗試,以尋找藏匿在現實演技下的真實一面。




2020級研究生《生生不息》

03





羅詩潔:《潮水往復》

該作品圍繞作者家鄉潮汕田南村及其周邊幾個村莊的自然風貌、日常生活、民俗節慶等內容進行了影像記錄,拍攝了潮汕婚喪嫁娶、游神賽會等極具地域特色的生產生活內容,旨在探索潮汕鄉村文化的發展變遷,以及普通人如何在歷史與現實的交織中尋找文化續傳承的道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