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未來加速布局科學教育:升級學而思科學思維產品,啟動「海洋科考季」

多知網 發佈 2023-12-21T09:30:50.375307+00:00

迄今,學而思科學思維已經累計服務超100萬人次。來源|多知網作者|徐晶晶圖片來源|好未來或許很多人並不知道,在科學教育領域,好未來已進行了十年探索。

迄今,學而思科學思維已經累計服務超100萬人次。

來源|多知網

作者|徐晶晶

圖片來源|好未來

或許很多人並不知道,在科學教育領域,好未來已進行了十年探索。

儘管十年間的產品形態各不相同(包括2013年學而思科學館線下店、2015年摩比科學館、2017年在線科學課、2018年摩比在線科學、2021年學而思網校科學思維等),但都指向的是好未來一直致力於提升青少年科學素養,助力國家的科學教育戰略。

在世界海洋日當天,學而思網校發布最新升級的科學思維產品,在產品、實踐、視野三方面進行升級,同時啟動「海洋科考季」主題季活動。這是區別於前不久剛剛發布的博物系列產品外的又一大科學教育產品,如果說博物產品更聚焦「科普」,那麼科學思維產品則更進一步地聚焦「科學思維」本身。

據透露,迄今,學而思科學思維已經累計服務超100萬人次。

01 持續十年的科學教育探索,三個層次的科學教育布局

「學而思對於科學教育的重視由來已久。」好未來執行總裁位晨表示,我們希望運用自身的教育和科技積累,用專業又有趣的課程,激發孩子們學習科學的「好奇心、想像力、探求欲」,全面推進「科學能力培養」的層層落地,發揮作為「校內科學教育有益補充」的價值,成為一家持續貢獻社會價值的企業。

據好未來在線學習事業部負責人郝月菲介紹,學而思網校的科學教育布局始於2017年,並於2022年全面搭建科學教育產品。

具體到產品線上,學而思網校在科學領域的產品布局,分為科普、科學和科創三個層次。

在最基礎的科普層面,主要對應的是此前發布的學而思博物系列產品。在郝月菲看來,「博物學是科學最早的起源,研究的是人和自然的關係。從博物這樣更基礎的狀態切入做科普教育,更能讓孩子體會人與自然之間的美好。」

在科學層面,對應的是這次發布的科學思維產品體系。「是用系統的能力體系幫孩子提升科學的能力,用更加嚴謹的項目制學習來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據介紹,學而思科學思維產品聚焦科學思維的培養,覆蓋科學的五個領域(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宇宙、工程技術、人工智慧),以匹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

在科創層面,是基於已有知識創造新的事物和新的產品。「我們希望未來可以把教育和項目結合,在新的領域創造出新的可能性,解決一些未知的問題,幫助小朋友們真正打開世界,並讓科學知識落地實踐。」郝月菲說道。

此前,學而思網校方面曾談到,其素養教育旨在培養面向未來的人(即獨立判斷思考者、持續成長學習者、美好生活創造者)。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而思網校匹配了素養生活體系和能力課程體系。素養生活體系便包括了此前發布的學而思博物系列產品和更早前發布的學而思大閱讀產品。這次發布的學而思科學系列產品則在能力課程體系內。

02 聚焦科學思維培養

可以看到,學而思科學思維產品的明顯特色是更聚焦對孩子底層的科學思維的培養,而非僅傳遞表層的知識點。

在學而思網校科學思維負責人潘昕看來,這是因為,科學是人類對於未知事物的無限探究,對真理的不斷追尋。在這一過程中,人們通過觀察自然界總結萬物背後的規律,梳理出知識體系,但比知識更寶貴的是在過程中探尋、學習的方法,即科學思維。

究竟什麼是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可以是牛頓看到蘋果下落時的好奇和探究,可以是哥白尼敢於提出日心說時的無數次的觀察和努力堅持,也可以是法拉利在做了1000次失敗實驗後還能繼續堅持探索的勇氣。」潘昕說。

基於新課標,學而思網校將科學思維細分成抽象思維、邏輯思維和創造思維。

如何讓孩子掌握科學思維?

學而思科學思維產品提供的解決方案是,構建以孩子為中心的探究式課堂。

具體來看,為了更好地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學而思網校對「學而思科學思維」做了三方面的產品創新:

其一是構建主題式問題驅動的課堂。學而思科學思維每月設置一個趣味主題(如本次發布的「海洋科考季」),通過主題串起交叉學科的知識;每節課解決一個來自真實世界的問題,激發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成為課堂的中心,在場景化、體驗式的課堂里進行探究式學習。

潘昕詳細拆解了科學課的六步教學法是如何構建探究式課堂的:首先,帶孩子觀察現象,啟發思考(比如魚是如何在水裡生活的);其次,引導孩子提出問題,大膽假設;第三,帶孩子一起設計實驗,動手探究,證實設想;第四,分析結論,鼓勵孩子們一起交流觀點;第五,將理論聯繫實際,拓展應用;第六,讓孩子應用所學知識,動手創作一個科創小作品。

其二是用AI技術驅動科學圓桌會。在「在線大班」的方式下,用AI技術獨創科學圓桌會,6個孩子一組,課上可以在小組內進行圓桌發言。每堂課,每個小朋友都有發言機會,在交流科學觀點的同時提升孩子邏輯思維。

其三是自主研發場景化科學教具。每堂課上,孩子都能應用學習到的科學知識產出一個科創小作品,極大地調動自身創造力,讓科學課堂不止於實驗。同時,學而思網校App內還開設了科學社區,可以讓同學們展示作品,交流心得,目前站內已經積累了近200萬條孩子們的作品,近80萬條基於作品的評論、點讚等互動。

據介紹,學而思科學思維產品應用五維內容體系,覆蓋科學的五個領域(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宇宙、工程技術、人工智慧),以匹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

潘昕詳細介紹道:「我們會在孩子一二年級剛對周圍世界產生濃厚興趣時,以生命科學為主線,通過自然界的神奇現象,幫孩子建立抽象思維;到三四年級,孩子進入了一個邏輯思維發展的飛躍期,我們會引入更多物質科學的內容,鍛鍊其邏輯推理和分析能力;到五六年級,孩子有很強的創造力後,我們會把交叉學科的內容(如工程技術、人工智慧相關)教給孩子,讓他能夠用所學知識創造一個有用的東西。」

談及做產品的原則,團隊「以用戶體驗為目標,以用戶聲音為指引」。據介紹,每節課後,團隊都會面向用戶進行調研。用戶的一些反饋也令團隊感到驚喜——在將既往的8萬份調研問卷做了詞雲分析後,團隊發現,在「喜歡」「能力」等高頻詞外,「自己」這個詞出現的頻次也很高。

「很多家長反饋上了科學課,有很多事兒孩子都能自己幹了,比如他會自己去上網課;他一開始做作品時還需要家長幫忙,後來自己就能獨立完成作品了;做完以後他還能自己錄一段視頻分享出來。」潘昕說道。

(展台前,科學思維產品的教具盒子裡會發聲的頭盔,吸引著孩子的目光)

03 視野升級:啟動「海洋科考季」

在發布會上,學而思科學思維發布了2023年暑假髮布的第一個在線科考研學主題——「海洋科考季」。學而思網校將與曾執行過近百次大洋科考調查任務的「沈括」號科考船達成戰略合作。

潘昕介紹:「本次我們聯合深藍探索、守望地球和科研院所等組織,是希望把原來參與人數有限的線下研學搬到學而思科學思維的在線課堂,幫助更多孩子接觸優質科學資源、提升科學視野、實現教育公平。」

「我們一直相信,對下一代的教育是一場長跑,知識只是我們教授給孩子很小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跟現實世界做好連接,幫助他做好未來走上社會、成為社會主人翁的準備。」潘昕最後說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