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馬克龍這一次腰杆挺硬,北約內部發生爭執,日本成為核心焦點

老閆侃史 發佈 2023-12-21T09:47:29.127293+00:00

#頭條文章養成計劃#文|老閆侃史編輯|老閆侃史就在最近這幾天,北約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並不是鐵板一塊,他們也會爭吵,也會互相不服氣,甚至是吵得耳紅脖子粗。

文|老閆侃史

編輯|老閆侃史


就在最近這幾天,北約向我們展示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並不是鐵板一塊,他們也會爭吵,也會互相不服氣,甚至是吵得耳紅脖子粗。

隨著美國近些年來在外交和經濟上的頹勢凸顯,隨之而來的就是美國開始力不從心,所以他們迫切的希望能有更多之前在他們「庇護下成長的盟友」能夠快速成長起來,甚至是獨當一面。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美國一直賴以為重的收割全世界的美元霸權體系正在遭遇來自人民幣和歐元的雙重挑戰,面對這個棘手的局面,拜登使勁渾身解數,也只能是試圖通過不斷地製造事端,來拉動美元的價值。

這種方式還是美國打伊拉克和阿富汗的老調重彈,不新鮮。但是就在不久之前,美國別有用心的將G7峰會選擇在日本召開,就引發了關注者的擔憂。

果然,美國的心思,很快就展露了出來,按照美國最新的說法:「北約不能只局限於歐洲地區,應該向外展望,最好是在日本設立一個聯絡處。」

很顯然,在日本設立北約軍事集團聯絡處,這樣的做法,很明顯就是在為日本加入北約而鋪路。

但與此同時,法國總統馬克龍卻突然跳出來第一個表示不同意,必須承認的是,馬克龍這一次腰杆確實挺硬,敢直接剛美國。

那麼問題是,北約內部是不是真的會因為此事件發生爭執?日本又為何要試圖加入北約?馬克龍這一次又是意欲何為呢?

正在「撕裂的北約」

自從北約成立的那一天起,幾乎全世界都有這樣的一個共識,那就是美國推動「北大西洋軍事組織」的成立,就是以「救世主」的姿態來到歐洲的,歐洲是不能離開美國的庇佑的。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其最主要的核心因素就是來自蘇聯的強大壓力。雖然美國也正是依靠蘇聯這個強大的對手,才能控制歐洲。

但是蘇聯的壓迫感也是實實在在的,二戰剛結束之時,蘇聯有著超過1300萬的蘇聯現役紅軍,如果再算上預備役和民兵,那麼人數將達到更為驚人的2200萬人。

對比同時期的歐洲傳統幾大強國,英國已經是徹底的失去了世界霸主地位,法國剛剛從亡國的記憶中甦醒,而德國作為戰敗國,更是早已被肢解的七零八落,

蘇聯有這樣的恐怖武力,再加上「鐵腕人物史達林」的強權統治,歐洲是睡不著的。

所以當美國的「馬歇爾援助計劃」推動以後,幾乎就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歐洲拿到了他們想要的經濟援助,而美國也順利的形成了「北約」,從國際法理上成功的將西歐資本主義國家圈進了北約這個大圈層。

這一來一往,美國和歐洲都對此毫無怨言,因為他們都拿到了自己想要的。

但是在上世紀蘇聯解體後,這份「北約成員國」的默契就開始悄然被打破了,雖然彼此不再像共同抵禦蘇聯那般「親密無間」,但是基本的同頻共振和腳步一致還是做到了的,這一點從美國轟炸南斯拉夫聯盟和侵略伊拉克就可以看得出來。

但我們也都明白這樣一個亘古不變的真理,即:「沒有什麼是可以做到一成不變的,事務內因的變化,往往推動了事務外因的改變。」

而美國執意將G7峰會選擇在日本召開,這種做法本就是不按常理出牌,但會議畢竟只是理論層面的,只要沒有太過分的舉動,其他如德國、法國等國家也不會太面露難色。

或許也正是這一次的默許,才讓美國繼續提出了更加無理的要求,美國竟然想要在日本設立「北約成員國」聯絡處,這樣的做法,無疑就是在為北約向亞洲國家甚至是全世界的滲透做準備。

如果這個計劃成行了,那麼在整個亞太地區,就會徹徹底底的激怒中國,按照中國今天的體量,單單是從經濟上來說,歐洲本就低迷的經濟會更加難以抵擋頹勢,到那時,美國才是真正的拉著歐洲一腳踩進了「對抗中國的泥潭。

所以我們會看到「德國之聲」會出現這樣的聲音:「中國在未來仍然會成為德國的一個重要夥伴。」這樣做,當然不是德國要支持我們中國,但至少證明了,在與中國合作共贏以及對抗這兩條路上,德國明顯更偏向前者。

除了德國外,更讓我們驚訝的,其實是法國總統馬克龍進入到2023年以後的關於我們中國的發聲,最起碼,他敢說上那麼幾句真話。

馬克龍挺直腰杆的發言

按照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來說,我們總是喜歡給一個地區的國家或者領導人排排座次,單就歐洲國家來說。

在德國前總理默克爾還沒有卸任的時候,歐洲國家領導人對外展示形象的窗口,這位鐵娘子向來是當仁不讓的。

但是隨著這位「鐵娘子」的離任,之後的德國總理朔爾茨,外交上難有作為,這一點,在去年10月份訪問我們中國時,我們只給了一天的時間就可以看得出來。

無獨有偶,就在今年4月份,法國現任總統馬克龍的訪華,我們卻是給予了最高規格的接待,可以說是自從新冠以後,我們中國對於外國元首訪華所能給出的最高接待了。

尤其是我們中方領導人將會談的地點選擇在了廣州,這一地點本身政治意味就很濃厚,首先就是廣州向來是我們中國改革創新的第一線,廣州還是中國近代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策源地。

還有就是廣州作為經濟特區之一,是我們對外經濟貿易無論如何也不會繞過去的一個窗口。

所以將馬克龍「請」到廣州,本身就是想要表達我們對於中法兩國未來在經濟發展和合作方面的信心。

其次,我們還特意的安排了一場「古琴表演」,一曲「高山流水」就更是表明了我們中國對於中法未來交往的信心。

也正是基於此,馬克龍才會在美國提出要在日本建立北約聯絡處的時候,馬克龍直接表示:「北約不應該將勢力範圍擴大到北大西洋以外.

與此同時,他更是直接點明了,如果將北約擴大光譜和地理範圍,那麼我們將會永久的激怒中國,犯下大錯,後果是十分的嚴重的。」

總之,馬克龍的這一番發言,其實就是在直接點明美國這樣做,會將北約帶到糟糕的境地。但是從我們中國的角度看,馬克龍這樣做,又何嘗不是為我們在講一句公道話呢?

雖然我們不排除馬克龍此舉有試圖激怒美日兩國,從而提高在日本設立北約聯絡處籌碼的想法.

但從目前來看,馬克龍這一次挺直腰杆的發言,其實也是展現出了美國主導的北約早已不是過去密不透風的狀況,而是已經有不同的聲音跳出來了。

值得一提的是,一向「快人快語,有點耿直」的馬克龍,並不是第一次對美國的主張提出讓美國感到刺耳的意見了。

在4月份馬克龍訪華期間,他在從北京飛往廣州的飛機上,就對著媒體直接表示:「歐洲不能成為美國的附庸,如果談到台灣問題,歐洲也不能成為美國的追隨者。」

馬克龍能講出這樣的話,即便是作秀,那也是其他歐洲國家或者說北約成員國不會講出來的。

回歸到問題本身,馬克龍能直面美國講出這樣的外交辭令,這就是一種大國外交獨立思考的擔當。

事實上,馬克龍的發言,除了他說了幾句真話和實在話之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北約憲章早就是有明文規定的。

在北約憲章中規定:「北大西洋公約從成立起,地理範圍的限制就只存在於北大西洋地區。」

可即便是有明文規定,美國還是肆意惘然的提出了要在日本設立「北約聯絡處」,而其他北約成員國諸如英國、德國,還是選擇了視而不見.

這樣的結果,還是因為美國驕橫慣了,對於它的提議,向來沒人拒絕,直到馬克龍的出現,才有了不一樣的聲音。

馬克龍相比較於歐洲的傳統老牌政客,他更不願意處處跟著美國,最起碼不願意讓美國束縛太多或者與美國捆綁太深。

對於歐洲來說,「俄烏危機」,就是他們自己給自己找的一個大麻煩,但是如果更深層次剖析就不難發現,之所以會出現「俄烏危機」,一個核心的原因,還是北約無止境的東擴所造成的的結果。

美國如同手持一把鋒利的戰斧,一直在不斷的推動北約東擴,這樣做的最直接的後果,就是無底線的壓縮了俄羅斯的生存空間,生存還是死亡,俄羅斯人肯定是選擇了前者。

所以我們會看到今天的俄烏衝突,但是也從側面說明了,烏克蘭只是成為了美國手中的戰斧,他們別無選擇,因為自己被握在別人的手中,簡單說就是身不由己。

烏克蘭是身不由己,俄羅斯也是身不由己。但是對於歐洲來說,他們又何嘗不是身不由己呢!

歐洲從來都不喜歡俄羅斯這是事實,但是也大可不必要鬧到今天的地步,他們對於俄羅斯境內的能源,其依賴程度有多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現在激怒了俄羅斯,即便是將來止戰和談,也難免大幅提升能源價格,那麼戰爭的創傷,最終還是歐洲買單,更確切的說,還是法國、德國這些歐盟重要成員國買單。

俄烏戰事只要持續下去一天,俄羅斯就會被持續的磨血,但是對於歐洲來說,又何嘗不是這樣,一批又一批的軍援被送往烏克蘭,換來的也只是一具又一具的屍體。

所以說,與其說不願跟隨美國在日本設立北約聯絡處是馬克龍講出的一句公道話,還不如更確切的說是馬克龍為了自身國家的利益,愈加清醒了。

日本成為核心焦點

美國想要在日本本部設立「北約駐亞洲聯絡處。」無疑就是想要製造出一個亞太版的「俄烏事件」,在美國看來,能擔此大任的,也只有日本了。

事實上,從2016年中美南海對峙以後,日本和美國就已經徹底的明白並且接受了這樣的一個事實結果,那就是中國目前已經完全有能力突破第一島鏈的封鎖,甚至於已經有能力開始走向西太平洋了。

這對於美國和日本來說,可並不是什麼讓他們開心的訊號。

尤其是在最近這幾年,我們中國和俄羅斯不斷的在釣魚島和北方四島附近舉行聯合軍事演習,規模越來越大,頻率也越來越高,這讓日本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自身的處境

所以在美國近期提出了要在日本設立「北約駐亞洲聯絡處」以後,日本幾乎是想都沒想就答應了,按照一般套路,如果美國真的將這一步落實到實處,那麼接下來很可能就會是日本加入北約,從而在亞洲製造出一個亞太版本的「北約」。

那麼到時候除了中國的激烈反彈之外,歐洲也勢必會踏入另一個規模遠比今天的俄烏危機更甚的亞洲版的危機。到那時,恐怕歐洲近代半個多世紀的基業,就會被美國給葬送掉。

現在,我們必須冷靜的看到,北約並不像我們看到的那樣鐵板一塊,成員國之間的分歧也是在不斷擴大,對於西方,我們必須要做到理智與清醒共行,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是真正做到防患於未然。

閱讀文章後辛苦您點下「關注」,方便討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持,我將每日更新優質內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