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拍攝的山東聊城,古老的光岳樓高聳城中,鬼子掃蕩鎩羽而歸

風吹草語 發佈 2023-12-21T10:36:43.906116+00:00

聊城位於山東省西部,古運河畔,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西部邊陲的重要城邑,因地處古聊河西岸而得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1938年11月15日,聊城落入侵華日軍之手,入城的日本士兵大肆捕殺守城將士和無辜百姓,被殺害者多達五百之眾。

聊城位於山東省西部,古運河畔,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西部邊陲的重要城邑,因地處古聊河西岸而得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1938年11月15日,聊城落入侵華日軍之手,入城的日本士兵大肆捕殺守城將士和無辜百姓,被殺害者多達五百之眾。


本組圖片拍攝於淪陷之後的聊城及下轄的高唐縣,儘管日本人極力美化,通過這些老照片依然能看到侵略者帶給聊城百姓的深刻苦難。

日本侵占下的山東聊城古城東門,高大的城門樓巍峨壯觀,城門上寫有「明德新民」的字樣,拱門左右有很長的反動標語。透過城門,可以看到一座高大的建築。

聊城古城舊稱東昌,呈正方形格局。圖為站在東城牆上俯瞰城內景象,一條筆直的大道通向城中心的光岳樓。一面膏藥旗出現在城市上空,特別刺眼。

光岳樓又名「余木樓」、「鼓樓」、「東昌樓」,始建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這是從東側看光岳樓的景象,檐下所懸掛「太平樓閣」牌匾,是清康熙六十年(1721)聊城籍狀元鄧鍾岳所題。此時, 匾的下方多了一條「和平即是救國」的漢奸標語,非常荒謬。

聊城古城以光岳樓為中心,向四面輻射,形成東西南北四條大街。圖為站在光岳樓上看聊城西大街, 街邊是一家接著一家的店鋪,大多為高脊瓦房,道路的盡頭是聊城的城西門。

站在光岳樓一側向向西南方向俯瞰城內建築,鱗次櫛比的房屋非常密集,遠處可見高大的城牆,城牆上的箭垛保存的非常完整。

聊城城牆始建於宋熙寧三年(1070),初為土城,明洪武五年(1372)改築為磚城。 城設四門,東門「春熙」,西門「清遠」,南門「正德」,北門「宣武」,城門樓都是重檐歇山建築,並各設有瓮城。

從城牆看聊城的另一條街道,在街道的遠端,可以看到一座高大的過街牌坊。街邊店鋪前有「包子」、「大中煙號」等招牌。

鬼子侵占聊城後,當地百姓不堪忍受日本人的壓迫,在八路軍的帶領下, 拿起各種武器加入到抗日的隊伍 。風起雲湧的抗日活動讓駐守聊城的日軍非常頭痛、寢食難安。圖為乘坐馬車出城掃蕩抗日武裝力量的日本鬼子。

據資料統計,在魯西北不足三百萬的人口當中,就有數十萬人拿起武器。圖為掃蕩的鬼子進入聊城境內一個小城鎮,偌大的街道因為鬼子兵的到來變得空空蕩蕩,不見一個行人。

由於常年反掃蕩積累的經驗,當地百姓已經形成了一套對付鬼子的辦法,鬼子所到之處幾乎十室九空, 很難見到人影。圖為日本鬼子在一戶空置的農家院落里休息。

掃蕩的日本鬼子要麼「掃」了個寂寞,要麼遭到八路軍游擊隊的突然襲擊被打得丟盔棄甲。即便如此,回城時鬼子依然要擺出一副耀武揚威的模樣。圖為掃蕩回來的鬼子正列隊走向城門。原本熱鬧的集市突然變得安靜,老百姓們紛紛避讓到道路邊上,冷眼看著這群侵略者。

漢奸們為了迎接這些作惡多端的鬼子回城,專門在城門口拉起了條幅,上面寫著「感謝勞苦功高的眾勇士們」,醜惡的嘴臉暴露無遺。

日本人在城內為掃蕩中被八路軍打死的日本士兵舉行祭奠儀式,會場上除了日本鬼子和漢奸之外,還有不少被漢奸裹挾來參加的男女學生。

高唐縣是聊城的下轄縣,位於聊城東北方向約一百里。圖為日本人侵占下的高唐城,城門上方寫有「建設新高唐」的字樣,門前築有碉堡並拉著鐵絲網,一個鬼子正在碉堡旁邊張望。

1941年1月,日本人正在高唐舉行汽車開通儀式。為了能讓首次發車順利進行,有滿載著日本士兵的卡車武裝全程押運。高唐也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西漢時便已設置,圖中的兩口大鐘詮釋了縣城的古老和深厚的底蘊。

高唐汽車站,日本華北交通株式會社正在舉辦客車開通儀式,旁邊的客車車身上寫有順德(邢台的舊稱)、邯鄲等字樣。

開出高唐城門的首輛日本客車,旁邊的路邊剛好有一輛人力車載客通過,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