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之死,傳首九邊,就預示著明朝在遼東的徹底失敗

清水空流 發佈 2023-12-21T11:02:05.348510+00:00

首先要確定一點,天啟皇帝雖然在各個方面不如崇禎皇帝,但唯獨在對待遼東女真的問題上,天啟的策略無疑遠遠高於崇禎。

首先要確定一點,雖然在各個方面不如崇禎皇帝,但唯獨在對待遼東女真的問題上,天啟的策略無疑遠遠高於崇禎。自萬曆楊鎬經略遼東開始,到崇禎一朝的洪承疇為止。有能力的遼東「總督」實際上就四個,熊廷弼、王在晉、孫承宗和袁崇煥。四個人只要有一人任用到底,就必然能成功。



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因其父朱常洛在位僅29天就因「紅丸案」而暴斃,16歲的朱由校經群臣擁立即位。在位七年,因意外落水成病,又加太醫誤診而亡。終年23歲。朱由校由於沒有經過系統的皇家教育,所以顯得昏庸無能,又因喜好木工活。被稱之為木匠皇帝。朱由校登基後,女真的威脅日益顯露,內部腐敗也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此時的大明王朝已經是民生凋敝、日薄西山。



但不得不說的是,天啟年間是平定遼東最佳時機,可惜天啟皇帝沒有把握住,而其中最關鍵一點,就是熊廷弼被殺並傳首九邊,就此導致大明在遼東問題上由戰略主動轉為戰略守勢。自萬曆四十七的薩爾滸之戰後(1619年),在短短兩年時間之內,遼東重鎮瀋陽、遼陽先後失守,失地千里,近20萬明軍潰不成軍,整個遼東地區基本上都被努爾哈赤的後金占據。在此期間有人向剛剛登基的天啟推薦了時年52歲的熊廷弼,並直言:「非其不能安遼事」。




熊廷弼,字飛白,言官出身,湖廣江夏(今湖北省武漢)人,熊廷弼出身很低,家中極為貧困,但自幼聰慧,學習很優秀。打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18歲考中鄉試第一名,次年中進士,授保定推官,後因能力出眾被擢為監察御史。


從萬曆三十六年,熊廷弼開始處理遼東事務,並巡按遼東。熊廷弼在遼東幾年,勤勤懇懇,杜絕送禮,雖然身為文官,卻能夠左右開弓,在遼東為官多年,十分熟悉遼事,能看懂軍報,尊重武將。親自核查軍情,審查大將小吏,絕不姑息養奸,遼東的軍紀和民風有了很大的改進。後來,熊廷弼在南畿為督學,紀律嚴明,很有聲望。後來因被人彈劾而棄職而去。但熊廷弼在遼東的政績被朝中大佬所熟知。


明軍在與後金軍的薩爾滸之戰慘敗,從此明朝在遼東地區的軍事實力徹底喪失。不得不由進攻轉為防禦。熊廷弼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上任的,被擢升熊廷弼為兵部右侍郎(後加兵部尚書銜)兼右僉都御史,代楊鎬為遼東經略。還沒有等他上任,開原和鐵嶺也被努爾哈赤攻下,整個遼東人心惶。這對還沒有上任的熊廷弼可謂是當頭一棒。



天啟元年三月,努爾哈赤進攻瀋陽,總兵賀世賢嗜酒輕敵,加上城內降夷復叛,最終瀋陽淪陷,這也是熊廷弼不信任遼人的原因。在京城期間,熊廷弼向天啟皇帝提出了經略遼東方案,即,三方布置策。


一、經營遼西的核心廣寧城,重點設防。

二、在天津、登州、萊州設置水師,從海上攻擊遼南,牽制後金。

三、在山海關設置重兵。

此方案還要求得到朝鮮的援助,從側後威脅後金。這一點,熊廷弼顯然高估了朝鮮的力量。


這個方案一出,立即得到了天啟帝和內閣大臣們的一致認可。兵部表示將全力配合該方案,他們不認可也不行,因為內閣也根本拿不出更好的方案。內閣根據這個方案,讓兵部尚書熊廷弼駐守山海關,遼東巡撫王化貞駐守廣寧。而這個方案需要多少錢糧呢,史書記載了九個字:議兵三十萬,議餉千餘萬。天啟帝幾經考慮批准了這個方案,為此設立「遼餉」傾舉國之力滿足熊廷弼的要求。並統一交由熊廷弼處理,同時,天啟帝任命王在晉總督為工、兵、戶三部,全力調配軍餉和器械。而「遼餉」,就是從熊廷弼搞出來的。後來,從熊廷弼被殺,與熊廷弼的「貪污」有很大關係。


在經略遼東的時候,熊廷弼始終反對重用遼人與遼人守遼土。熊廷弼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他在經略任上,恰處於薩爾滸到廣寧失陷的階段,薩爾滸前至廣寧失陷遼人守遼土是錯的,從當時的情況來看。遼人此時既不可信亦不足用。熊廷弼防備遼人做法正確。在努爾哈赤起兵反明到攻占廣寧時,遼人已經心不向明朝,而心向虜。生於遼, 不如走於胡」已經成為遼人心中所識。在經濟上,努爾哈赤採取漢人謀士的意見。任由遼人開墾農田,僅收取很少的賦稅,且不差不役。



熊廷弼在任那會兒,遼東局面神仙難救。固守並防止事態進一步擴大是唯一的措施。老百姓已經被逼到寧肯做韃子也不跟著大明混的地步了,誰來都沒用。再就是,新募的遼兵在短時間內是無法形成戰鬥力的,而遼東當時的情形迫切需要一批數量可觀,質量又過得去的兵馬進行防禦。


將帥不和是兵家之大忌,而熊廷弼與在廣寧的王化貞就是誰也看不上誰,誰瞅誰都彆扭。按照常理,王化貞應當接受熊廷弼節制。但王化貞根本不懼熊廷弼。二人最大分歧就在於在作戰方案產生了分歧。具體來說就是熊廷弼強調防守。而王化貞,則主張積極進攻。無疑,最後的結果證明了王化貞是個志大才疏之輩。而熊廷弼雖然反對王化貞,偷渡遼河,攻擊努爾哈赤,一舉收復遼陽龐大計劃。但他卻無法制約王化貞。


原因在於,王化貞雖然是熊廷弼下屬,但王化貞後台很硬。是當時首輔葉相高的學生,所謂我家後牆硬,人家後台硬。關鍵還在於此時的兵部尚書也是極力支持他,在這種情況下,巡撫王化貞和經略熊廷弼各自上書天啟皇帝與內閣,讓皇帝來判斷孰是孰非,就在內閣還在商議的時候,努爾哈赤已經領大軍渡過遼河,直取廣寧而來。戰略時機就在這樣的扯皮中耽誤了。



努爾哈赤大軍來襲,戰鬥首先在廣寧外圍的西平堡展開。參將黑雲龍戰死。西平堡守將是羅一貫,後金開始招降羅一貫,而羅一貫非但不投降,反而在城頭招降後金兵。此等傷害性不強,侮辱性極大的做法,立即招致努爾哈赤的猛烈攻擊。羅一貫死守西平堡兩天,最後戰死沙場。羅一貫以3千人馬人,抵禦了努爾哈赤了4個旗合計5萬人的攻擊,由此也可以牽制後軍主力2天時間,給了熊廷弼和王化貞組織廣寧防守的時間。由此也可見,當時的大明基層軍官還是很有軍事素養,能力也不錯。關鍵在於忠於大明。



熊廷弼和王化貞在得知西平堡被圍,熊廷弼立即派遣孫得功、劉渠、祁秉忠帶三路大軍,合計3萬人來援。萬萬沒有想到這個孫得功居然是一個潛伏的「明奸」。早前就暗中投降了努爾哈赤,等到劉渠、祁秉忠帶兵出戰之時,孫得功當即反水,從後面攻擊的明軍,劉渠、祁秉忠猝不及防之下,明軍全線潰敗,三萬明軍全軍覆沒。



孫得功隨後逃回廣寧,王化貞對孫得功十分信任。還要為他表功,王化貞就是那種典型的你把他賣了,他還幫你數錢的二乎蛋,對於孫得功而言,他現在就想拿下廣寧城,並把王化貞送給努爾哈赤。就在這種情況下,孫得功此就在城中大肆造謠,稱後金兵馬上就到,並派叛兵封鎖城門,實際控制了廣寧。王化貞得知情況後,下令守城,但眾將皆不應,廣寧城已經失控。王化貞只得出逃,城門的叛兵不讓出城,幸虧手下力戰,才逃出城外。由此也可見王化貞就是一個笨蛋。


由於當時主力部隊王化貞手裡,熊廷弼此時駐紮在閭陽,在看到狼狽逃回的王化貞,熊廷弼就把5千人交給王化貞指揮,自己組織軍民入關,並下令燒毀所有軍用物資。此時王化貞建議守寧遠,熊廷弼不聽,堅持帶兵入山海關。跟隨著一起逃命的民眾多達數十萬,潰軍近十萬。由於熊廷弼舉措失當。導致全線潰敗。啼哭之聲,震動天地。結果就是「竭四海九州之物力,不能成尺寸之功」。


廣寧的失敗,熊廷弼和王化貞難辭其咎,雙雙下獄,被判死刑。熊廷弼花了4萬兩銀子賄賂內官,得到了緩期執行的判罰,熊廷弼後來又反悔,不出錢,這有點要錢不要命了。熊廷弼不知道咋想的。因此惹惱了魏忠賢,不久就被殺,傳首九邊。崇禎年間,有人開始給熊廷弼鳴冤,崇禎沒有同意。熊廷弼死時五十七歲。崇禎二年(1629年),得以恢復官爵,諡號襄愍。


熊廷弼的失敗完全應該由王化貞負責,他犯的最大錯誤,就是退守山海關。因為以他當時的聲望和兵力,回城去壓住亂軍,只要他願意做,成功率就算不是百分百也有百分之八十。但他沒有。熊廷弼應該知道,他跟王化貞雖然關係不太好,但利益是一致的。王化貞丟城,他也不可能全身而退。楊漣評價熊廷弼:「議經略者終難抹殺其功,憐經略者亦難掩飾其咎。」



明末遼東戰爭,因為民夫數量不足、本地的糧食不夠。極度依賴於關內的錢糧供應。而各種運輸極為困難、運輸成本高昂。後勤壓力巨大。糧草不夠,明廷就只能拼命發銀子,銀子從哪裡來。只能是大征遼餉,每年填入遼東的500萬到600萬兩銀子,再加上官員貪污,極度被壓榨的普通老百姓自然只能選擇起義,而李自成不過是其中一支而已。內外交困之下。熊廷弼,盧象升等人就算是再有本事也是無用。



熊廷弼本人不是東林黨。但他卻可以算成是東林黨和閹黨鬥爭受害第一人。歷史地位非常奇怪。自崇禎時代以來,願意為他說話的東林黨從來不少。後來,大學士韓爌請求將熊廷弼屍骨歸葬,得到崇禎的許可。熊廷弼死得冤麼?且不說給國家帶來多少損失,就是對普通百姓來講,是一場巨大的災難。就一點來看,熊廷弼一點都不冤。那究竟是罪有應得還是冤死的呢?你怎麼看!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