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歷史,歷史上的今天(6月8日)

簡一笑讀書 發佈 2023-12-21T12:16:14.006201+00:00

歷史總能給後人以啟迪和明鑑。讓我們一起走近她,來看看歷史上的6月8日曾經發生過的大事件吧!公元927年6月8日,馬殷建立楚國。

以鏡為鑑,可以正衣冠; 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 歷史總能給後人以啟迪和明鑑。讓我們一起走近她,來看看歷史上的6月8日曾經發生過的大事件吧!

1、馬殷建立楚國

公元927年6月8日,馬殷建立楚國。

馬殷(852-930),字霸圖,許州鄢陵人。少為木工,應募從軍,後隨秦宗權部將孫德人揚州。轉從別將劉建峰攻取潭州(今湖南長沙)。

896年,建峰為部下所殺,馬殷被推為主,唐任為潭州刺史,據湖南,與鄰國吳為世敵。吳主揚行密以尊王(唐朝)討賊(後梁)為號召,馬殷的謀主高郁勸他向梁進貢稱臣求封爵。

907年,後梁封馬殷為楚王。

927年,後唐封馬殷為楚國王。馬殷受冊封,6月8日(後唐天成二年五月初六日)正式建立楚國,都長沙。仿照天子禮制,建宮殿,置百官,只是名稱上略加改變,表示不敢上比朝廷。他按高郁計謀,尊禮中原王朝,休兵息民,使湖南楚國,成為富庶殷實之地。馬殷縱情女色,諸子驕奢,多謀繼位。

930年,馬殷死,遺命諸子、兄弟相繼。

951年,楚國為南唐所滅。

2、清政府撤回留美學生

1881年6月8日,清政府撤回留美學生。隨著近代洋務運動的開展,中國急需科技和軍事人才。經過中國第一個赴美留學畢業生容閎的努力,清政府在1872年秋至1875年先後派遣四批學生赴美留學。可是這一開創性的進步事業,處處受到封建頑固派的攻擊與破壞。守舊頑固的留學生監督陳蘭彬把留美學生的「西化」視為背叛封建祖訓,接連奏報清廷,告發副監督容閎將留學生「引入歧途」,誣衊留學生在美國放蕩不軌。清廷竟偏聽讒言,將陳調為駐美公使,容閎為副使,不讓容閎管理留學生工作,新派陳蘭彬推薦的翰林吳嘉善繼任留學生監督。

吳對洋務事業向持反對態度,將留學外洋「素目為離經叛道之舉」。他一到美國,將所有留學生叫到華盛頓,大加訓斥。他認為「各生適異忘本,目無師長,固論其學難期成材,即成亦不能為中國用。」隨後鼓動陳蘭彬,連連上奏朝廷,要求從速撤回留美學生。李鴻章主張分別情況,撤一半留一半,已學有所長的先行撤回,而陳蘭彬堅持全撤。6月8日總理衙門下令,將留美學生全部撤回。消息傳出,遭到容閎和留學生的大力反對。美國前總統格蘭特將軍、大文豪馬克·吐溫等聯名致函清政府,希望收回成命。但清政府相信陳、吳二人的胡言,將留美學生分三批撤回,致使這一有益於社會進步的事業半途而廢。

3、鄉村工學團試驗計劃開始推廣

1932年6月8日,鄉村工學團試驗計劃開始推廣。

1932年6月,陶知行撰寫《鄉村工學團試驗初步計劃說明書》。文章論述鄉村工學團的培養方法與傳統方法根本不同。

作者指出:

(1)傳統的方法,是學校與社會隔離;鄉村工學團主張以社會為學校。

(2)傳統的方法,是生活與教育分家;鄉村工學團主張生活即教育。

(3)傳統的方法,把師生的界限分得太嚴;鄉村工學團主張會的教人,不會的跟人學。

(4)傳統的方法,是先生教而不做,學生學而不做;鄉村工學團主張先生在做上教,學生在做上學。

(5)傳統的方法,是教勞心者不勞力,不教勞力者勞心;鄉村工學團主張在勞力上勞心。

(6)傳統的方法,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鄉村工學團主張行是知之始。

(7)傳統的方法,是教少數人升官發財;鄉村工學團主張與大眾共甘苦,同休戚,以取得整個中華民族之出路。

4、朱自清寧肯餓死不食美國糧

1948年6月8日,清華大學教授朱自清表示寧肯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朱自清、金岳霖、張奚若、吳晗等北平各大學教授百餘人聯名發表宣言,抗議美國扶植日本,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

抗戰勝利後,美國政府對日本採取了扶植政策。國民政府在美國支持下,任用前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為軍事顧問,激起中國人民的民族義憤。1947年底到1948年初,北大舉辦了「美國扶植日本座談會」、「反美扶日文藝展覽」等。5月4日,上海120所大專院校學生代表在交通大學集會,發起組織了「反對美國扶植日本,挽救民族危機聯合會」,22日,上海學生舉行萬餘人集會,並發起10萬民眾反美扶日簽名運動。

本月3日,上海3萬學生在交通大學再次集會示威。4日,美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發表書面聲明說,「此舉對中美間傳統睦誼有嚴重損害」,此事激起廣大學生的強烈義憤。5日,上海萬餘名學生在美國駐華海軍總部舉行愛國大示威,國民政府武力鎮壓。6日、9日,北平、天津、唐山、南京、廣州等地廣大學生紛紛舉行示威遊行,強烈抗議司徒雷登干涉中國國事。12日,北平各大學教授費孝通、許德珩、吳晗等437人,聯合發表《為反對美國扶日致司徒雷登書》的公開信。

5、我國與緬甸建立外交關係

1950年6月8日,我國與緬甸建立外交關係。

緬甸聯邦共和國,簡稱緬甸(Myanmar),是東南亞的一個國家,也是東南亞國家協會的成員國。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人口5458萬(2020年4月),共有135個民族,全國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全國分7個省、7個邦和2個中央直轄市。

緬甸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先後經歷了蒲甘王朝、東吁王朝和貢榜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三次英緬戰爭並占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48年1月脫離大英國協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9月,以國防部長蘇貌為首的軍人接管政權。1988年9月改名為「緬甸聯邦」。2008年5月,新憲法規定實行總統制。2011年2月,緬甸國會選出吳登盛為緬甸第一任總統。2016年3月,緬甸聯邦議會選出吳廷覺為半個多世紀以來緬甸首位民選非軍人總統。

緬甸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 ,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業為主,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緬甸為東協成員國,已加入東協自貿區、中國—東協自貿區、韓國—東協自貿區、日本—東協自貿區、印度—東協自貿區,2019年,緬甸國內生產總值760億美元,人均1407美元。

6、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產生

1994年6月8日,經過中科院第七次院士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他們是(按姓氏英文字母排列):巴頓(英國)、張立綱(美國)、陳省身(美國)、馮元楨(美國)、李政道(美國)、林家翹(美國)、李約瑟(英國)、雷文(美國)、司馬賀(美國)、田長霖(美國)、丁肇中(美國)、吳健雄(美國)、楊振寧(美國)、丘成桐(美國)。

根據新修訂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規定,新當選的這些外籍院士,對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和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有建議權;可應邀出席中國科學院學部組織的有關會議和學術活動;在院士會議上,不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外籍院士在取得中國國籍後,可直接被接納為院士。

選舉外籍院士,每兩年進行一次。那些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作出重要貢獻,在國際上具有很高學術地位的外籍學者,可被推薦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上。這批對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國際知名學者,將為我國科學技術進一步走向世界、加強國際交流和合作,發揮重大作用。

7、我國研製出高功率氦氖雷射器

1995年6月8日 ,我國研製出高功率氦氖雷射器。

一種輸出功率高達350毫瓦以上的氦氖雷射器1995年6月5日在北京通過專家鑑定。由王大珩院士等主持的鑑定委員會經認真評議後認為:該雷射器的輸出功率水平居世界領先地位。

氦氖雷射器是一種常見的氣體雷射器,能發出明亮的紅色雷射,但一般輸出功率較低,均在數10毫瓦以下,這種新型高功率氦氖雷射器改變了傳統的設計方法,採用一種巧妙的新型結構,大大提高了單位長度雷射管的輸出功率,從而實現了短腔高功率輸出。

東南大學凌一鳴教授發明並主持研製的這種雷射器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資助項目。十年磨一劍,從最初的構思變成今天的樣機,傾注了科研人員大量的心血。這種雷射器的有關技術已獲中國發明專利和美國專利,這是我國雷射領域首次在美國獲專利權的發明。

這樣高功率氦氖雷射器應用前景廣闊,對雷射技術及其應用的發展,尤其是對雷射醫療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是理想的光動力治癌光源。此外,它還可用於輻照理療、雷射塵埃檢測等方面。

8、寧波杭州灣跨海大橋奠基

2003年6月8日,隆隆機聲劃破杭州灣南岸的寂靜,繼世界最大的水利樞紐三峽工程下閘蓄水之後,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寧波杭州灣跨海大橋破土動工。浙江民營資本大量投入,占大橋建設資本金的50%,為國家級大項目提供了一個嶄新樣本。

杭州灣跨海大橋北起浙江嘉興海鹽鄭家埭,南至寧波慈谿水路灣,全長36公里,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100公里,設計使用壽命100年以上,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中最長的跨海大橋。預計2008年竣工的寧波杭州灣跨海大橋,總投資118億元,35%的資金作為資本金,其餘的70億元已全部向銀行貸款。在資本金中,寧波和嘉興共同出資組建寧波杭州灣大橋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國有股份占50%。其餘50%的資本金,全部屬於民營資本,共有17家民營企業參與。杭州宋城集團占17.3%,成為僅次於國有的第二大股東。

歷史的長河沒有盡頭,智慧的海洋沒有彼岸,真理的山脈沒有頂峰。今天,人類又會如何創造歷史呢?若干年後回首,史書上可會有你我的名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