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科技工作者」陳謨湊:18項專利在身的全國勞模

新福建 發佈 2023-12-21T13:15:00.349184+00:00

盛夏,1000畝紫薇花開,漫山遍野的粉紫色花朵隨風搖曳,小山羊在林間穿行。金秋,1600畝桂花,氤氳出沁人的芬芳……這不是童話世界,這是閩清豐達農場的金秋盛景。豐達農場的負責人陳謨湊今年被評為福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盛夏,1000畝紫薇花開,漫山遍野的粉紫色花朵隨風搖曳,小山羊在林間穿行。金秋,1600畝桂花,氤氳出沁人的芬芳……

這不是童話世界,這是閩清豐達農場的金秋盛景。豐達農場的負責人陳謨湊今年被評為福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自學成才,白手起家

豐達農場位於閩清縣上蓮鄉,陳謨湊就是上蓮鄉人。上世紀80年代,陳謨湊所在的鄉村和城鎮還沒通馬路。但他深知「要致富,先修路」,便號召村民一起用鋤頭挖路。路通了之後,陳謨湊申請到一台拖拉機,自學駕駛技術。

「那時的拖拉機沒有方向盤,全靠雙手。領了拖拉機我就在草地上自己練,開回家後又苦練了一周才成。」1982年,19歲的陳謨湊用拖拉機在鄉鎮間運輸木頭,掙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萬元。他用這筆「巨款」,開啟了新的人生——種植果樹。

「我和妻子栽種了160棵柑橘,我去書店買了一本農業書,嚴格按照書上的教學來操作。海拔、溫度、土壤、水等樣樣把關。特別是在防病蟲害方面,我將理論結合實際,自己發明用石灰裹樹來防蟲害,效果顯著。」陳謨湊說起往事臉上洋溢著笑容。

從「瓜果村」到「電器村」

歷經三年栽培,柑橘樹碩果纍纍,陳謨湊的錢包也變得「鼓鼓的」。

「那是1985年,我買了一輛鈴木摩托車,拉風極了!」陳謨湊邊說邊笑,「村民看我發達了,全村都去種水果,我把經驗都分享給大家,帶著大家奔小康。」

他自豪地說:「到了1986年,村民收入都增加了,紛紛買了電器,我們村從『瓜果村』搖身一變,成了『電器村』!」

進階深造,不斷精進

在自學和反覆實踐中,陳謨湊進入了瓶頸期。為了提高柑橘的口感和經濟價值,陳謨湊去重慶「中國柑橘研究所」進修一年。這一年,成為了他人生的第二個轉折點。

從重慶回來,陳謨湊帶著專業知識和開闊的視野,重振旗鼓。引進國外的柑橘品種,使柑橘單價翻了十倍,果園面積擴大到160畝。同時,他大力發展養殖業,高效利用農家肥,成就柑橘優秀品質。

陳謨湊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秉持這一理念2010年,他又去福州大學進修3年,準備跨行養殖鰻魚。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陳謨湊將理論在自家魚塘「試水」時,遇到了大麻煩——魚苗存活率不足10%,直接導致他損失數百萬元。他善於用「土辦法」解決新問題,「我自己研究出一套『土辦法』——先拿最便宜的魚做實驗,成功存活再放鰻魚。」

多年來,他不斷改進完善鰻魚養殖技術與裝置,形成自有智慧財產權的鰻魚生態精養核心技術。該技術實現在較高密度養殖狀況下,零排放、零污染、零用藥,技術水平達到國內領先。

刻苦鑽研,斬獲專利

陳謨湊十分重視農業技術創新,研發底盤營養土果樹育苗法(福州2004科技進步三等獎)、百香果搭架裝置等,先後獲得實用新型與發明專利18項。

時間看得見。42年,陳謨湊將「閩清西藏」之稱的荒山,耕耘成擁有國家新農村科普示範基地、福建省 「三星級鄉村旅遊」經營單位等多項榮譽的生態農業大觀園。

而他自己,作為一名從山頭上創業出來的農民,用實實在在的幹勁和豐碩的成果,得到黨和國家的褒獎。

他先後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全國農村科普工作先進個人」和「全國星火科技二傳手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2008年被選為,受聘福建農林大學、福建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客座教授等。

談到自己的成功經驗,他笑著說,「農業要成功需要三個『心』——靜心、恆心和決心。我很執著,幾十年都做一件事,堅持就是勝利!」

來源:福州科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