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南老六團與新六團談析

視覺齊魯大地 發佈 2023-12-21T16:13:08.407127+00:00

文/宋成泰/陳金鵬抗日戰爭時期,在魯東南地區活躍著一支敢打敢拼、使敵人聞風喪膽的八路軍濱海軍區6團(新六團),被根據地人民親切地稱為「老六團」。在艱苦的歲月里,「六團」配合兄弟部隊打了許多大仗、硬仗。

文/宋成泰/陳金鵬


抗日戰爭時期,在魯東南地區活躍著一支敢打敢拼、使敵人聞風喪膽的八路軍濱海軍區6團(新六團),被根據地人民親切地稱為「老六團」。

在艱苦的歲月里,「六團」配合兄弟部隊打了許多大仗、硬仗。先後參加了山東省日照市甲子山反頑戰役、石溝涯戰鬥、莒城解放及馬髫窯、夏莊等戰役、戰鬥,「六團」都是主力。「六團」為鞏固濱海根據地。奪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人民心中豎起了一座永恆的豐碑。

關於八路軍「老六團」的故事,從小就聽說過,但真正知道還是在宋成泰調到中樓鎮工作後,特別是 2005 年《中樓鎮志》啟動。有機會到「六團」住過的馬髻窯等村去座談,知道了一些情況。獲取了一些新的內容。

2014年,莒縣民政局搞「莒縣革命烈士紀念館」布展,宋成泰參與拿文字材料、找照片和設計。我們去過省內許多紅色紀念館,抓取了一些重要的材料。特別是2015年3月26日,我們不遠千里到榮成市採訪現年94歲的1939年參加八路任「六團」三營四連排長的來永年(榮成市民政局原局長、正縣級)同志後,基本弄清了「老六團」的來歷和在魯東南的一些重要活動。

「老六團」的前身是1928年7月,由彭德懷、滕代遠、黃公略領導的「平江起義團」。國共合作抗日後被改編為八路軍115師686 團。群眾稱「老六團」。1939年6月,686團隨115師師部挺進魯西,時稱東進支隊。5月,686團與冀魯邊7團及蒙山大隊合編為八路軍教導2旅6團。

1943年3月,教導2旅旅部與濱海軍分區合併濱海軍區後,又改編為濱海軍區6團,即「新六團」,當時群眾仍稱其為「老六團」,也就是後來的 38軍 334 團的前身。

在我軍歷史上並沒有「老六團」和「新六團」的編制。「老六團」是指1943年3月合併之前的教導二旅六團;合併之後改稱濱海軍區六團,群眾尊稱「新六團」。「老六團」「新六團」,其實是同一支部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的叫法。

在抗日戰爭時期,6團與兄弟部隊並肩作戰,立下了赫赫戰功;與老百姓魚水相依,至今啦起「老六團」來,沒有不翹大拇指的。

在魯東南、在馬髫山抗日根據地,在莒縣、在嵐山,處處留下了「老六團」戰鬥的足跡,「老六團」的名字,永遠地烙在了根據地人民的心中。

有材料上說;「老六團」「新六團」在一次戰鬥中並肩戰鬥,這是由不懂歷史所造成的笑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