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考乙卷「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如影隨形230606 發佈 2023-12-21T19:25:56.058697+00:00

今天上午語文高考結束了,語文是立德樹人的獨特載體,其育人價值是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體現出來的。這道寫作試題所涉及的考查意圖與目標,既是普遍的,也是個性的;既是抽象的,也是鮮活的;既是主題教育的,又是語言文字的。

今天上午語文高考結束了,語文是立德樹人的獨特載體,其育人價值是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體現出來的。這道寫作試題所涉及的考查意圖與目標,既是普遍的,也是個性的;既是抽象的,也是鮮活的;既是主題教育的,又是語言文字的。所謂「經正而後緯成,理定而後辭暢」,語言是表達思想的工具,文章要立得住,要對每則材料各自的觀點、兩則材料之間的聯繫有充分的認識,並能有豐富的延展。寓思政於語文之中,以語文體現思政的道理,正是試題的初心。

學生在把握這兩則材料的內涵、關係基礎上,可寫的空間與切入角度是相當多的。熟悉政治、了解國際大事的同學可以就一些重大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例如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文明的多樣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也可以結合當下核心技術領域「卡脖子」困境的解決去探討科技發展中的自力更生與借鑑學習。「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在語文卷出現這道題,與政治卷中的作答是不一樣的,「認識與思考」不是在講立意和結論本身,重點在於立意與結論的形成過程。前述對作文材料的立意闡釋,在文章寫作中應轉化為對鮮活事例的展現、對豐富事實的分析。那些事實材料在心中湧現,得以篩選並經語言文字外化的過程,也是內在思維的碰撞過程、情感的激盪過程。少一些空泛議論,多一些典型事例,多一些真情實感,立論才有依託,文章也才能真正打動人。

  從材料字面回到生活與成長,也能寫出很好的議論或記敘文章。如果學生能結合個人生活與求學經歷,從身邊具體事例談起,通過生動的細節描寫能讓讀者返回「現場」,寫活場景中的人與事,寫透對材料的認識,這不只是考場上令人滿意的作文答卷,也是學生對中學時代提交的思想認識與生活總結,正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發展階段的具體表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