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文企30強丨廣東省出版集團譚君鐵:聚焦主業改革、推動跨界合作,做強嶺南出版高地

21世紀經濟報道 發佈 2023-12-21T19:33:55.800168+00:00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丁莉 深圳報導6月7日,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正式向公眾開放。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丁莉 深圳報導

6月7日,第十九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正式向公眾開放。當天下午,第十五屆「全國文化企業30強」名單正式發布,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出版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南方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3家廣東文化企業進入行列;奧飛娛樂股份有限公司、華強方特文化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家廣東企業獲提名。

數據顯示,過去幾年,「30強」企業年度合計主營收入超過5000億元,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的「頂樑柱」。其中,前述粵企均連續多年進入榜單,為廣東省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動力。例如,廣東省出版集團已連續多年入榜全國文化企業30強榜單。

連續入榜「全國文化企業30強」的獨特優勢是什麼?可持續的文化創新能力來自哪裡?圍繞這些問題,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專訪了廣東省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譚君鐵。

譚君鐵表示,過去幾年,集團對大眾出版進行了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改革,產品質量得到持續提升;未來,廣東省出版集團將繼續發力數位化賦能,探索更多跨界合作模式,延伸出版價值鏈。

主業改革優化產品質效

南方財經:作為連續多次入選「文化企業30強」的企業,廣東省出版集團在提升文化產品競爭力方面有怎樣的經驗?

譚君鐵:其實集團也一度存在內部教育出版資源分散、大眾出版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對此,我們於2020年底實施了教育出版集約化經營、大眾出版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的改革。各出版社結合各自資源稟賦聚焦主打產品線,不斷提高粵版圖書的出版能力和文化影響力,紮實推進渠道資源整合。

為發掘優質選題,集團成立了「選題論證委員會」,建立年度和季度重點選題論證機制,並制定《重點選題規劃表》,明確主題出版、重點出版和市場選題三大類重點任務,設立內容生產專項資金,扶持、獎勵重點項目和宣傳推介活動。

考核和薪酬機制是激勵文化創新的重要工具。在這方面,集團建立健全了面向市場、增量主導、分業分類的業績考核機制,企業正職薪酬與業績掛鈎,並下放下屬企業班子副職薪酬核定權,充分激發經營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同時,我們還加大了職業經理人選聘力度,試行社長負責制,賦予其對班子其他成員的提名權,推動崗位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全方位激發員工的創業活力。

此外,集團還會巧妙藉助生態夥伴的外力,先後與多家頭部企業在圖書出版、數位化發展、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了戰略合作。

南方財經:經歷上述改革,廣東省出版集團在創新提升方面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譚君鐵:為了讓主題出版物「叫好又叫座」,我們主動作為,扛起時代擔當。新時代主題出版的內涵和外延都得到了很大的延展,我們要抓住這個延展的空間,立足自身出版定位與資源優勢,讓主題出版上接天線下接地氣,努力做到「既有意義又有意思」。同時,集團把主題出版作為重中之重抓好規劃,在重大節慶、重要節點之際,提早謀劃,精心準備。

最直接的成效體現在產品質量的不斷提升上,例如,《平安批》榮獲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漢語方言學大詞典》等6個項目獲第五屆中國出版政府獎,《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叢書》等12個項目獲第八屆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大望》等4種圖書獲評年度「中國好書」,均位居全國地方集團前列。《奮鬥與輝煌:廣東小康敘事》等10種圖書獲得廣東省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中國童年叢書》等36個項目獲首屆廣東出版政府獎;2022年9月出版的《漫畫小學生心理》銷售1200多萬冊,成為現象級爆品。

歷時三年的改革還解決了新華發行集團與教育書店同業競爭問題,形成暢通渠道與優質內容1+1>2的雙贏格局,2021年以來集團出版板塊淨增長超1.2億元。

深化融合延伸出版價值鏈

南方財經:重大產業項目對於打造文化產業發展發揮著強帶動作用。近年來,廣東出版集團布局了哪些重點項目?分別取得了怎樣的成效?

譚君鐵:在文學領域,集團精心籌建了花城文學院,並舉辦了「有風自南—花城文學之夜暨2023花城文學榜榮譽盛典」等系列活動,相關內容線上累計閱讀量超5000萬人次,相關項目有助於為影視、戲曲等提供優質「母本」,增強嶺南文學、灣區文學的影響力、傳播力,對於廣東涵養文學生態意義非凡。

在科普事業上,我們與所屬企業共同出資組建廣東粵科普集團有限公司。今年4月,相關註冊登記工作已完成。未來,我們將積極建設運營「粵科普」公共服務平台,推動科普事業產業化發展,並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的方式,做優科普公共服務,做大科普覆蓋面,推動廣東省科普事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5月,由集團牽頭組建的省內首個註冊運營的地市級科普集團——韶關市科普集團已正式揭牌成立,將進一步充分挖掘當地資源,積極開發特色科普課程、開展科普研學活動等,打造科普產業發展新樣本。

此外,一批園區平台項目也正相繼落成,高320米的南方傳媒廣場正著力打造廣州城市文化新標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新高地和國際文化企業總部新集群;南方傳媒中心努力建成廣東教育出版創意創新港、嶺南文化出版傳播中心、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研學基地;新華文化中心積極打造華南地區最具文化特色和投資價值的臻品級文化創意商務綜合體。

南方財經:數位化已成為文化產業發展新動能,在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方面,廣東出版集團採取了哪些舉措?

譚君鐵:目前,集團旗下的廣東新華發行集團已經合資成立了廣東新荷傳媒有限公司,負責打造直播基地,搶占新媒體平台圖書板塊龍頭地位;我們組建的時代傳媒集團聚焦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2022年營收超2.1億元,淨利潤超3800萬元;自主研發的「時代財經」「時代周報」「新周刊」客戶端,累計用戶數達1.8億,全網年流量超40億,年產10萬+稿件約千篇。

疫情期間,我們還在推進「廣東省國家課程數字教材規模化應用全覆蓋工程」,以組長單位身份牽頭起草《中小學數字教材管理與服務平台建設要求》,提升粵教翔雲數字教材應用平台運營能力,全省開通用戶超1300萬人,使用學校1.6萬所,共上線數字教材345冊,助力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

此外,集團還打造了一批園區平台作為產業融合的載體,例如,位於肇慶的嶺南文化創意產業園預計建成面積達260畝,將打造集生產、研發、展示、體驗、配套於一體的大灣區文教產業融合示範園及國家出版產業基地;廣東文教智谷計劃在全省各地建設分園區,提供學生素質教育、鄉村振興等多品類文教旅體驗。

接下來,我們將推動技術應用跨界合作模式轉變,大力實施信息化建設與數位化轉型,發力數字出版、數字教育、數字媒體、數字營銷,完善、提升、延伸出版價值鏈;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打造具有多元生態的「財經系」「生活系」自主可控、傳播力強的智慧融媒平台,做強新媒體矩陣,提升數字營銷能力。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