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高考作文題來啦!你會怎麼寫?高考首日現場直擊

新民晚報 發佈 2023-12-21T20:42:48.085578+00:00

如果你是考生,會怎麼寫?2023年上海高考作文題。高考作文歷來都是每年高考的重頭戲,也是大家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

剛剛,

備受關注的

2023年上海高考語文作文題新鮮出爐!

一起來看看~

如果你是考生,

會怎麼寫?


2023年上海高考作文題


高考作文歷來都是每年高考的重頭戲,

也是大家最為關注的焦點之一。

國子監還為大家整理了

2000年-2022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題,

快來尋找當年的回憶


2000-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題回顧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今天(6月7日),

2023高考首日。

一早,

新民晚報記者兵分多路來到考場外,

老師家長精心準備,

為考生加油打氣。

祝福相伴,高考加油!


左腳骨折兩個月

高三語文老師坐輪椅撐拐杖陪學生到最後


從住宅小區6層樓一級一級跳下台階,再打車到11公里以外的學校,坐著輪椅在教室和辦公室間穿梭……由於左腳意外骨折,從4月至今的兩個多月時間裡,上海市敬業中學高三語文老師陸如昊就這樣和同學們並肩,為夢想衝刺。雖然腳步一瘸一拐,但迎考之路卻走得穩穩噹噹。


最近,得到醫生允許,她開始嘗試告別輪椅。今天上午7時多,撐著拐杖,陸如昊出現在上海市第八中學考點外,陪同學們打響高考第一槍。雖然同事們幫她準備了凳子,但是看到孩子們來了,她仍一次次起身,和同學們握手、擁抱,搖起扇子為考生送上「神力」——敬業中學訂製的扇子上寫著「985」「211」的字樣,討個好口彩。



「這老師太不容易了!」「老師這麼拼,學生們一定會爭氣的。」認識的,不認識的,送考家長小聲感嘆著,不時將手機鏡頭對準了陸如昊和她的拐杖。


「從高二接班到現在,帶他們快兩年了。最後兩個月如果換老師,學生也要面臨適應的過程,會有比較大的影響,所以我也沒有多想,就覺得一定要全力保障同學們向夢想衝刺。」陸如昊說,在她心裡,這是自然而然的事。另一方面,她覺得,這也是一種言傳身教,想告訴同學們,「無論你面臨什麼困難和挑戰,只要調動意志力,總會有各種辦法去克服。」陸如昊說,她始終記得自己大學老師說的一句話:「教師這個職業就是在陪伴成長中的生命。」


「他們會碰到困惑、迷茫,可能不像成年人有這麼強大的心理,這時候就需要老師陪著他們,不斷接受磨礪和考驗。」陸如昊說。



她的孩子們也很懂事。高三(7)班兩名課代表鄔揚亮和張嘉銘主動承擔起校內接送陸老師的任務,上語文課前,他們會趕到位於2樓的教師辦公室,推著陸老師上6樓教室,上完課,再把陸老師送回去。高三各種教學資料較多,有空的同學總會主動幫著分發作業,跑上跑下。令陸如昊感動的是,校園中的每個人都釋放著暖意——物業工作人員為她在教室里準備了備用椅子,讓她擱腳,會覺得舒服一點;為了幫她把輪椅從校門口推進來,有好幾個雨天,門衛師傅張紹輝光顧著給她撐傘,自己淋濕卻毫不在意;看到同學們下課時間緊張,保潔員大姐徐明艷時常「搶」過接送陸老師的任務。


市八中學考點圍欄處,不少家長在目送學生過安檢。


高三年級離校前,陸如昊為孩子們準備了貼紙,把鼓勵融進五彩的字體,「他們試圖把你埋了,你要記得你是種子」「不馳於空想,不騖於心聲」「不想滿心遺憾,那就拼盡全力」「前方路的路有鮮花,有彩虹,有陽光,有希望,加油」……敬業中學校長金怡則收到了陸如昊的一封信,隻字不提自己的辛苦,全是對同事和夥伴的感謝。


「老師的一言一行,就是給學生最好的榜樣。老師的愛,是給學生最長情的陪伴。」金怡感嘆。


加油少年!

經此一戰,完成蛻變



「手機、智能手錶交給家長,金屬水杯、鑰匙拿出來過安檢,再檢查一下,把准考證、身份證拿在手上……」考場外,聲聲叮囑下,學生有序排隊安檢入場。



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考點。


今天早晨7時許,考生陸續來到上海市楊浦高級中學考點,280名同濟大學第一附屬中學的學生在這裡參加高考。同一附的老師們穿上紅色的定製送考T恤,英語組背後是答題卡圖樣、正面是象徵全對的「all right」,語文老師T恤上是鵬程萬里、金榜題名、旗開得勝的字樣,數學老師背後還有數學公式,大家還帶上「加油少年」等祝福卡在考點外列隊目送學生。



「不要慌,加油!」送上最後的叮囑,給學生們貼上加油貼紙,高三班主任杜佳慶目送考生們走向考場。杜佳慶從教16年,幾乎一半時間在帶畢業班,這一屆學生格外「活絡」。「聰明的學生有主見,有個性,但是我們班的學生每次臨考都很在狀態!」杜老師希望學生們在高考一戰中發揮最好的水平。



「高考的意義更在於『蛻變』。在準備高考的過程中,從一個『什麼都無所謂的人』變成一個能夠認真做事的人,這樣的蛻變的意義高於這場考試本身。現在做的是題,以後做的是工作,遭遇N次被別人『碾壓』,生活和工作中也會遇到,你是做勇者還是做懦夫?」學生汪磊是杜老師眼中的勇者——剛進入高三的時候英語成績不太穩定,總是沒有發揮出預期的水平,但他從來沒有「認慫」,不斷調整心態、制定策略,找出一項項專項集中攻克,最終發揮出最佳實力獲得年級第一的好成績。在一次班會上,杜佳慶分享汪磊的故事,希望大家都能夠練就面對困難的強大內心,都能冷靜、堅持將應對策略落地執行。


高三衝刺的這一年,學生們有的克服身體不適,有的克服成長困境,有的戰勝挫折的桎梏,每位學生都有成長,「堅強、毅力、責任心等綜合素養和能力比成績更加重要,希望這些品質能夠讓孩子們走得更遠。」杜老師說。



新民晚報(記者:陶磊 陳炅瑋 張龍 周馨 徐程 戴天驕 賀信 陸梓華 易蓉),綜合上海國子監發布

編輯:唐夢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