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縣動態丨越城以校企聯盟「軟實力」築強營商環境「硬支撐

紹興人社 發佈 2023-12-21T23:40:22.460076+00:00

為更好整合院校企業雙方優勢資源,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共同體新模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打造更具韌性、更具活力、更具競爭力的「地瓜經濟」。5月30日上午,越城區校企人才引培合作聯盟第四屆年會在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隆重舉行。

為更好整合院校企業雙方優勢資源,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共同體新模式,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打造更具韌性、更具活力、更具競爭力的「地瓜經濟」。5月30日上午,越城區校企人才引培合作聯盟第四屆年會在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隆重舉行。

紹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柯建華,越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周春,越城區政府副區長毛訪蒲及區內分管人才經濟部門主要負責人應邀出席,紹興文理學院、紹興職業技術學院等11所在紹大中專院校負責人及振德醫療、盛洋科技等127家區內重點骨幹企業代表出席會議。在本次年會上,根據聯盟章程規定,新吸納浙江大學紹興研究院、紹興三花新能源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等51家單位為聯盟新增成員單位。至此聯盟企業擴容至127家,

聯盟隊伍進一步擴大,形成更寬領域、更大範圍的協同發展生態圈。
校企聯盟是「人才發展」+「引培合作」的一種模式探索,作為全市首創的本地校企合作聯盟,經過四年多的持續運作,積累了很多寶貴經驗,幫扶了企業及時了解各大院校的智力成果項目,較好地引進所需人才;幫助了各大院校找准產業、企業、市場的需要,有針對性地培育緊缺型人才;也作為越城人才工作的「智囊團」,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重要參考。可以說,聯盟充分發揮了各方合力,實現了政、校、企三方共贏發展。

一、夯實校企合作基礎

近年來,面對複雜嚴峻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越城區持續深入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校企協同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打造「院校人才培養、學生見習實習、企業招才用才」於一體的人才工作體系,通過建立各類「見習實習基地」,促進本地畢業生就業,助力營商環境建設。

張靖婷是一名今年6月將要畢業的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學生,她在還未拿到畢業證書前,就已於浙江貝得藥業有限公司簽訂了就業協議書。從畢業到就業的「無縫」對接,正是得益于越城區大學生見習實習基地基地的建設。

「這樣的見習實習很實用,對我提前解了行業發展情況、提升自己的創新實踐能力都有很大幫助,而且我還參加了崗前培訓,還有一對一導師幫帶,可以說是收穫滿滿。」學習藥學專業的張靖婷說。

浙江貝得藥業有限公司自被認定為越城區大學生見習實習基地後,已經吸納了超20名本地高校學生。「成為大學生見習實習基地,讓我們擁有了較為穩定的人才輸送渠道,同時為我們全面考察了解畢業生綜合素質創造了條件。通過加入『新鮮血液』,不僅滿足了我們用工需求,提升了我們的創新力,也為公司節約了招聘成本、減輕了負擔。」該公司招聘經理周陽洋表示。

越城區圍繞產業平台發展需求,積極增設各類「見習實習基地」,整合院校企業雙方優勢資源,攜手打造深度融合的實踐載體,推動高校智力成果落地轉化,促進企業加快轉型升級。在越城區人力社保局的組織下,「高端生物醫藥、集成電路」兩大「萬畝千億」產業大學生見習實習基地獲得授牌,振德醫療、盛洋科技、中芯紹興等人才需求旺盛的企業與文理學院、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就業實習基地進行現場簽約及授牌。截至目前,越城區已成立「大中專院校學生見習、實習、就業基地」85家,「越城區企業人才培育基地」10個。

藉助「校企聯盟」平台,依託引才「百千萬」工程,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師生一行走訪參觀浙江康思特動力機械有限公司和復旦科技園紹興創新中心,開展人才交流活動。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師生一行在活動結束後表示,此次實地參觀走訪活動,大大擴充了學生的知識面,學生也從實踐中獲得了很多課本以外的實操性知識,對今後的職業規劃和個人發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越城區堅持創新引才舉措,通過在紹學子越城行,不斷創新推進校企合作。積極邀請紹興文理學院、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等在紹高校師生成規模、分批次地實地參觀兩大「萬畝千億」產業園區、復旦科技園紹興創新中心等地。

二、深化成員單位溝通

越城區緊緊抓住本地高校畢業生求職就業窗口期,巡迴開展「留在紹興 築夢越城」招才引智系列招聘活動,打造留紹築夢「強磁場」。近年來,在輪值主席單位的牽頭榜樣帶動下,越城區聯盟企業分別在紹興文理學院、紹興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本地高校召開線上線下招聘活動50餘場,提供就業崗位近2.4萬個,達成就業6000餘人次,擴大了聯盟影響力,有力提升本地高校畢業生的留紹率。

如何在當時的疫情背景下最大限度的降低對本地高校畢業生就業及區內企業招聘的影響,是校企聯盟面臨的重要工作。越城區針對本地高校開闢「無接觸式」校園招聘新模式,在紹興文理學院、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內開展2022屆畢業生「無接觸式」校園招聘會暨「留在紹興 築夢越城」越城區專場招聘會8場,於校內放置參會企業招聘海報,供求職學生瀏覽諮詢,為求職者和企業建立「直達共享」的線上平台,打破疫情帶來的線下招聘困局,為疫情之下的畢業生們提供貼心招聘服務。

在促進人才精準匹配和就業服務方面,越城區人一直爭當「有心人」。區人力社保局將招聘會開進產業園內,組織「人才大巴」接送學子進產業園,參觀展廳,進一步了解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概況,將參觀園區與線下招聘相結合,精準對接人才和對口企業,更好地服務本地高校學子,提高專線產業專場招聘效果。

除此之外,越城區還不斷拓展宣傳渠道,實現企業帶崗、人才政策宣傳零距離。積極在紹興文理學院、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等本地高校開展校園宣講活動,通過引才專員推介越城,讓高校畢業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到越城的人才生態和企業發展,並且發揮大學生政策引才員作用等方式,把政策「乾貨」傳遞到全校園。企業HR耐心為學生解答疑惑,開展就業指導「微課堂」,在畢業發展、崗位選擇、簡歷面試等方面給出精準性意見,將「帶崗位、帶政策、帶指導」融為一體,極大提高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就業率。

三、拓展人才培養平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推動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為深入落實「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聚焦技能人才培訓服務供需不匹配、培訓資金兌現周期長、培訓過程監管難等問題,全省首創職業培訓券數位化應用疊代升級,構建了培訓審批、培訓監管、補貼兌現、就業推薦等「一條龍」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我是通過電子社保卡選擇的這個培訓班,特別省事,培訓的費用還可直接用券抵扣。」參加「花雕製作」培訓課的李明表示。

電子培訓券集合了個人信息、培訓過程打卡、考核結果記錄、培訓補貼發放以及培訓質量監管等功能,打破線上線下培訓界限、打通班級管理瓶頸。電子培訓券發放後,可以在全省範圍內使用,勞動者有了更多的自主選擇空間,能夠挑選感興趣的工種參加培訓,更加方便日後上崗就業。

據悉,培訓券已為聯盟企業開班739個,累計用券32764張,補貼600餘萬元,推進我區職業技能培訓跨入「網際網路+職業培訓」新發展階段。

在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對技術技能人才需求越來越緊迫的背景下,職業教育成為緩解當前就業壓力、解決高技能人才短缺的戰略之舉。越城區作為集成電路、高端生物醫藥兩大省級「萬畝千億」新產業平台承載地,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源源不斷的高端複合型技能人才。自2018年來,越城區組織評選「越城工匠」110名,推薦入選「浙江工匠」17名、「浙江傑出工匠」2名。通過校政企多方合作,開展線下職業培訓16餘萬人次

此外,越城區還立足技能應用人才培養,深化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探索多樣化評定模式,全方位打造高技能人才成長路徑。全市率先開展惠及我區30餘家行業企業的集成電路行業中級職稱自主評審,全年已評審通過初級3人,中級21人。面向民營工業企業開放經信領域六大專業職稱綠色通道,初定24人,申報評審44人。

「這是越城優化營商環境,增強企業對人才吸引力的又一項具體舉措。」越城區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進一步加強了行業人才隊伍建設,解決了越城相關行業人才培養問題,為專業人才提供了一個成長上升的通道。」

四、優化政策服務保障

越城區積極做好政策服務保障,加大對聯盟成員的傾斜力度,在審批、監管、就業服務等領域,為聯盟成員提供特優服務,提升聯盟對人才的吸附效應。貫徹落實《關於加快建設新時代「名士之鄉」人才高地先行區的若干政策》及《越城區、濱海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20條》等特色政策,優化「越快兌」人才政策事項「最優顆粒度」,為聯盟成員單位人才的就業安家提供堅實的保障。

「只需要一個APP,各類人才補貼都能申請,不需要線下辦理節省了很多時間,特別方便。」在振德醫療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工作的談皖蘇興奮地介紹著「紹興人才碼」,「去年從紹興文理學院畢業後,我就來到了振德工作。當時同事教我在浙里辦APP通過『紹興人才碼』申請租賃補貼,沒想到當月就通過了批覆。和租賃補貼一起進我的小金庫的還有安家補貼,這項補貼甚至都不用申請就直接打進了我的銀行卡里,真是太棒了!」

越城區持續深化「紹興人才碼」的應用創新,優化「一碼」政策操作,將安家補貼、租賃補貼、人才公寓等多項人才政策智配快兌,為聯盟成員單位營造產業建設良好人才生態。

區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越城區以數位化改革為牽引,加快人才「一件事」改革,四年多來已累計服務本地院校學生3萬餘人次,為聯盟企業兌現各類人才政策資金4.76億元,各項政策審批量均居全市前列。接下來還將持續深化人社工作數位化改革,打造更多具有人社辨識度的標誌性成果,為校企聯盟成員單位提供更加用心暖心貼心的一站式服務。

所謂「春無遺勤,秋有厚冀」,越城區校企人才引培合作聯盟肩負著區委區政府的重託,承載著越城新一輪發展的希望,將繼續秉持著「劍膽書心、越古超今」的勇氣和膽魄,努力打造越城人才集聚高地,全力推動營商環境建設再上新台階,為加快實現「首位立區、幸福越城」提供強勁動力。

來源:浙江之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