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18世紀,哈薩克大玉茲首領家族世系的演變過程

歷史情曝局 發佈 2023-12-22T00:18:16.893706+00:00

另據一位名叫努爾穆哈莫德的薩爾特商人於1735年向俄國人所作的報告,在伊斯凡第雅爾統治之後,另有來自中玉茲弘吉剌惕部的都爾遜家族統治著大玉茲。

文|木木

編輯|觀星


塔什干處於哈薩克汗國與布哈拉汗國的交匯與過渡地帶,17世紀時,雙方圍繞該地展開了多次鬥爭。

阿比里斯等人作為烏茲別克黃金家族成員維繫著對哈薩克大玉茲的統治,同樣合乎情理,但這仍需考證。

另據一位名叫努爾穆哈莫德的薩爾特商人於1735年向俄國人所作的報告,在伊斯凡第雅爾統治之後,另有來自中玉茲弘吉剌惕部的都爾遜家族統治著大玉茲。

而都爾遜本人約卒於1717年,也統領著中玉茲的弘吉剌惕部、奈曼部。除了都爾遜汗,尚有來自庫利舍夫家族的烏魯斯汗和一位年事已高的姜吉爾汗,共計三位汗統治著大玉茲。

其中,都爾遜即《哈薩克世次表》哈薩克「西部」統治者世系的首領,另外兩位汗仍然待考。

俄國使臣卡爾·米勒於1738—1739年隨商隊自奧倫堡出使塔什干,他在土爾克斯坦遇見過這位姜吉爾汗:他居於此地,窮困潦倒,依靠民眾救濟維持生活,當時已無權力。

一、統治集團

18世紀早期,魯斯塔木汗及阿布都拉、卓勒巴爾斯、都爾遜等,應系大玉茲多個較為重要的統治集團,其來源不同。

魯斯塔木等或來自布哈拉汗國,阿布都拉、卓勒巴爾斯等人家族世系的細節仍待考。阿布都拉約於1712—1718/1719年統治著杜拉特、阿勒班、衛遜、素宛等多個大玉茲部落。

覆蓋土爾克斯坦和塔什干之間的地區、奇爾奇克河谷、楚河和塔拉斯河、阿雷斯河河谷地帶以及費爾干納盆地的一部分,他本人居於塔什干。

卓勒巴爾斯汗,約於1720—1739年統治著大玉茲,他早期依附於準噶爾部,先後稱臣於策妄阿拉布坦和噶爾丹策凌,還將其子送至准部為質。

後來為了擺脫准部束縛,示好俄國,1738年還通過當時在塔什乾的俄國使臣米勒向俄女皇表達歸附之意。

1739年,他還與阿布賚一同抗衡準噶爾人,但當年4月,他被塔什乾的和卓在當地清真寺中殺害,因為他們不滿卓勒巴爾斯汗的施政和暴力行動。

另有說法稱,其死亡與塔什干地區的薩爾特人的反叛密切相關,杜拉特部的分支契莫爾部屬人曾搶掠薩爾特人,薩爾特人為尋求報復,殺死卓勒巴爾斯汗。

故而,18世紀初,大玉茲由數個家族共同統治著,或源自布哈拉汗國的魯斯塔木汗卒後,阿布都拉、卓勒巴爾斯等也統治著其中的多部,成為較為著名的統治者。

而魯斯塔木後裔伊斯凡第雅爾、瑪密特、汗巴巴統治著另一部分部落,這或許是卓蘭稱阿比里斯、汗巴巴同為大玉茲之汗的原因了。

在18世紀初期的哈薩克大玉茲,除了魯斯塔木、阿布都拉等人外,尚有一位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喀喇巴克蘇勒坦。

葉羅菲耶娃認為,他系阿布都拉之兄,魯斯塔木之父統治大玉茲時,還曾依靠喀喇巴克蘇勒坦。

而尤巴薩爾汗也與卓勒巴爾斯汗、吐里拜等共同統治著該部,俄國使者在其個人記錄中也多次提及這一人物。

二、古文的記載

據《西域地理圖說》記載,哈薩克上中下部落頭領分別為:喀拉回克兒第、多斯滿伯特、孟克巴圖。

這三位人物的名字很難直接與其他中外文文獻中的相關記載形成對照,仍有待於進一步探究和闡釋。清朝統一新疆的過程中,大玉茲於1758年後已經開始與清朝通使。

清朝在追剿准部餘黨時,參贊大臣富德等至哈薩克,哈薩克左部和右部表達歸附之意。

而右部正為塔什干地區的大玉茲,阿比里斯作為汗,但「不事事,受成而已」,由吐里拜、輝格爾德拜、薩薩克拜等掌握具體事務。

滿文檔案中記載了大玉茲有七位比作為頭目,包括吐里拜、輝格爾德、特柳克、薩薩克拜、哈圖拜、彰各拜、魁索莫斯。而俄國人卡爾·米勒在出使中,還記載了大玉茲有多位巴圖爾。

除了著名的吐里拜之外,還有諾努斯拜,忽奈·穆爾扎,闊伊格爾德,卡拉·巴圖爾,烏特米什,托克塔拜,薩勒坦·吉爾德,章吉特和巴古勒等。

根據音譯和中外文對比,可以推斷,闊伊格爾德即輝格爾德,而卡拉·巴圖爾則系其子,章吉特有可能為彰各拜。

除此之外,大玉茲內部尚有多位重要的蘇勒坦、長老或頭領,如阿拉庫斯拜、巴圖爾尤拜、別克特米爾拜和吉爾德拜等。

18世紀初,準噶爾部對哈薩克的入侵,還導致部分大玉茲遷徙到喀爾提錦、費爾干納甚至帕米爾高原。

卓勒巴爾斯汗被殺之後,准部仍在塔什干統治了一段時間,置庫西雅克薩克比作為代理人,阿比里斯自1727—1745年一直為噶爾丹策零的附庸。

其父死後,仍作為準噶爾部的屬臣,他在今哈薩克斯坦南部的權力一度被剝奪。隨著准部被蕩平,阿比里斯、吐里拜等再度維繫了統治。

吐里拜於1756年離世,而阿比里斯汗最終去向如何、何時離世,並不明確。

在清朝官方記載中,1758年,阿比里斯汗、汗巴巴派遣吐里拜之子卓蘭、輝格爾德拜之族弟博索爾璊入京朝覲。

此後,再未見阿比里斯汗遣使的記載,但仍可見汗巴巴向清朝遣使朝貢。除了阿比里斯,都爾遜之子庫楚克也曾擔任大玉茲名義上的汗,這發生於1748年阿布勒海爾汗被殺之後。

三、戰事的影響

18世紀中後期,塔什干地區還面臨著和卓勢力和浩罕政權的挑戰。

1758年清朝在追剿准部餘黨至哈薩克右部時,得知塔什干民眾由莫爾多薩木什、沙達、吐爾占三位和卓管轄,他們羈屬並納貢於哈薩克大帳。

而哈薩克所置和卓莫爾多薩木什正面臨著吐爾占的排擠,哈薩克興兵問罪於吐爾占,戰事持續了很久。

右部歸附清朝之時,正值吐里拜與吐爾占作戰,清軍到來之時,雙方才平息,並皆表歸附之意。經清軍調解,雙方和解,「其回人等,仍舊供哈薩克貢賦,至水道,仍給與塔什罕」。

1762年,莫爾多薩木什,又受到舍氐和卓的欺凌,浩罕、霍占特皆捲入其中。這說明,此時和卓已成為左右塔什干地區政局的重要力量。

浩罕、霍占特統治者都來增援,這彰顯出和卓的影響力,塔什乾的哈薩克大帳應逐步為和卓所接管。該地區周邊的哈薩克人還受到了浩罕的入侵。

1766年,額爾德尼與阿布賚之族弟發生血腥衝突,阿布賚也捲入鬥爭中。

據《清實錄》記載,乾隆帝在對阿布賚的敕書中提及:霍罕額爾德尼伯克於去歲殺爾弟依斯干達爾汗,又殺其四子、擄其妻子以去,爾等前往攻戰,擊殺多人。

額爾德尼敗北,入畢什克特城內不出,爾欲攻取城池。又無大炮,仰懇大皇帝發兵二萬並乞大炮等語,所奏甚屬過當。

這說明,額爾德尼殺死了伊斯干達爾本人及其四子,還擄走其妻,而阿布賚反攻浩罕獲得了一些勝利,試圖向清朝求援,繼續攻取畢什克特城,清朝方面對此予以拒絕。

野田仁、小沼孝博翻譯了軍機處滿文錄副奏摺中的相關記載。據載,伊斯干達爾汗系阿布賚的盟誓兄弟。

阿布賚自稱他們都是賈尼別克汗的後裔,其中兩位後裔居住於塔什干和畢什克特,額爾德尼殺害了居住於畢什克特的哈薩克汗伊斯干達爾。

殺死了他的兩個弟弟和四個兒子,還擄走了他的妻子,甚至剖開伊斯干達爾孕妻之腹,殘害腹中之子,進而又占據了塔什干。

阿布賚、阿布勒比斯領兵反抗,重新奪回了塔什干,並殺死了額爾德尼所委任的伯克。此後,阿布賚尋求和解,但遭到額爾德尼拒絕。

大玉茲與額爾德尼分治塔什干,「以東西二門為界,門北城地俱屬圖里野比等屬,門南城地仍為額爾得呢所屬」。這也可與《西域圖志》中的記載形成印證。

據《西域圖志》所載,「今右部哈薩克西境,直抵塔什罕,其汗阿比里斯即居塔什罕城內,而塔什罕城之東北西北一帶,尚有城郭部落,則今之右部哈薩克,當屬漢康居之五小王地,其西南鄙則接大宛之北境」。

該條文獻表明,阿比里斯所領的哈薩克部落正居於塔什干城的西北和東北地帶。

這正好印證了《西域地理圖說》所言的哈薩克圖里拜等人與浩罕伯克額爾德尼以東西門之間的連線為界,分別占據著城北和城南,哈薩克大玉茲正與浩罕圍繞著塔什干城分而治之。

18世紀末,塔什乾的地方長老們,逐漸警覺到布哈拉與浩罕都將注意到塔什干在與俄國的貿易中享有重要地位,故而,他們奮力維繫該城。

由此,長老們迎納了一位具有黃金家族血統的哈薩克人巴哈都爾·法爾曼,由其入城作為阿奇木和守衛者。

在他死後,塔什干內部勢力為了爭奪權力,陷入緊張的內戰中,他們分別為了支持四位不同的和卓,產生了不同派系。

直至1784年,另一位具有黃金家族血統的哈薩克人尤努斯和卓脫穎而出,塔什干恢復了平靜的形勢。他逐步利用個人資源,征服了草原的哈薩克人。

尤努斯和卓建立個人統治的過程中,受到了大帳屬部康居、千希克勒等部的支持,這些部落皆視其為尤努斯和卓的穆里德。

列夫申論及,尤努斯和卓向北攻襲大帳的哈薩克人,迫使部分哈薩克人投誠,還向其徵收貢賦,每百羊中抽取一隻,但並未完全征服大帳。

部分人遷徙至額爾齊斯河流域,與中帳相匯合,一些哈薩克人完全成為尤努斯和卓的臣民,受到塔什干統領。尤努斯和卓統治塔什干之時,還曾於1798年攻襲其西北的土爾克斯坦城。

該城本為大帳哈薩克蘇勒坦統治,其最後一任統治者塔海,被尤努斯和卓廢黜,逃至布哈拉,另有大帳多個部落先後移居俄國。

這表明,隨著尤努斯和卓完全建立了對塔什乾的統治,該城周邊地區的大玉茲被瓦解,四處逃散。哈薩克大玉茲在此地區多個世紀的住居和統治,宣告終結。

尤努斯和卓及其子雖維持了對塔什干地區的統治,但1807年時,浩罕最終攻破塔什干,建立了直接統治。大玉茲本來主要掌握在阿布都拉、卓勒巴爾斯等家族中。

例如,阿布都拉統治著塔什干周邊地區的諸多部落,如杜拉特、素宛、阿勒班、衛遜等部。

卓勒巴爾斯也統治了這些部落,其子阿比里斯除了繼承這些部落的統治權外,還統治著哈薩克與其他民族融合而成的庫拉瑪人。

而隨著大玉茲的變遷和重組,中玉茲哈薩克貴族也開始統治大玉茲,如阿布賚本人即管理著中玉茲的欽察、烏瓦克、克烈、弘吉剌惕,還管理著大玉茲的衛遜、杜拉特部。

正基於此,其子阿迪勒統領著大玉茲的衛遜部,阿布賚曾為阿迪勒在兀魯套山脈附近修建了一座有圍牆的住宅,使其管理大玉茲的哈薩克人。

其另一子索克統領著札剌亦兒部,阿布賚族弟都拉特克勒之子沙爾呼斯則掌管著素宛部等。

巴喇克除了掌管中玉茲的奈曼、阿爾干和弘吉剌惕等部外,還管理著塔什干、伊坎地區杜拉特部。這說明,因卓勒巴爾斯汗家族的勢微,大玉茲在中後期經歷了重組。

部分中玉茲首領掌管其多個分支部落。故而,哈薩克大玉茲的歷史,在18世紀前期、中期和後期經歷了不同發展階段。

解析其歷史發展脈絡,應結合其統治者的變遷加以分析,大玉茲分化和重組,與其原有的多個統治家族的衰落密不可分,這也為中玉茲首領統治大玉茲創造了條件。

大玉茲在19世紀時也經歷了一定重組,但並未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一部分服從於清朝,一部分從屬於浩罕,還有一部分駐紮於七河、喀喇塔爾地區。

阿布賚之子阿迪勒率其所領的10 000多戶大玉茲部落,由塔拉斯河流域逃至中國領土。數年之後,他又返歸故土,不得不認可浩罕的威信。

遊牧於以南的伊犁河、喀喇塔爾河之間的哈薩克大玉茲首領索克,率領其所屬的札剌亦兒部55 000人,於1818年投附於俄國。

19世紀50年代,浩罕也向大玉茲徵收賦稅、苛派徭役,隨著俄國向哈薩克草原南部的擴張,逐步建立了大玉茲的統治。

隨著1865年俄國攻破塔什干、1876年滅亡浩罕,浩罕統治下的哈薩克遊牧民,完全受俄國統治,這也宣告所有哈薩克人都處於俄國統治之下。

故而,自18世紀初期直至19世紀前期,大玉茲內部經歷了多樣的歷史變遷和發展過程,受到了內外多重因素的影響。

相較於中玉茲和小玉茲,哈薩克大玉茲更鄰近於布哈拉汗國,其統治者的世系來源更為多元複雜。

文獻記載中,該部涉及的主要首領人物之間的關係較為模糊,故需結合多種中外文獻進行考辨和解析。

從中可知,魯斯塔木、阿布都拉、卓勒巴爾斯、阿比里斯等,參與到18世紀前期和中期的統治過程中,部分人物的家族來源及相互關係仍然待考,難有準確結論。

18世紀後期,隨著魯斯塔木、卓勒巴爾斯、阿比里斯、汗巴巴、都爾遜等主要統治者的逝去,加之浩罕的崛起和塔什干周邊和卓勢力的興起,哈薩克大玉茲又面臨著分化和重組。

阿布賚、阿布勒班畢特等著名首領的後裔統治了大玉茲的部分部落,另一些部落則遷徙到了中玉茲所屬的地區,還有一些大玉茲屬部則受到和卓勢力與浩罕的直接統治。

故而,大玉茲內部紛繁複雜的歷史變遷過程,在哈薩克的三部之中顯得尤為特殊。

對18世紀哈薩克大玉茲內部歷史加以研究,主要圍繞著對大玉茲主要首領世系的考證和對該部歷史演變脈絡的再梳理展開。從中可知,阿比里斯與阿布勒比斯絕非同一人。

結合對阿比里斯這一人物和世系的考證,可以看出,阿比里斯之父為卓勒巴爾斯,他們所在家族的準確世系並不確定,他們並未被多個版本的哈薩克王族譜系表所記載。

除了該家族外,有可能來自阿斯特拉罕王朝的魯斯塔木家族也參與到大玉茲的統治中,阿布都拉、都爾遜皆系該部的重要首領。

18世紀前期至中期,這些首領仍然維持著對大玉茲的獨立統治。18世紀中期以後,由於和卓勢力占據了主導地位且浩罕政權逐步崛起,哈薩克大玉茲又經歷了瓦解和重組的過程。

其中,中玉茲部分首領接管了大玉茲部分部落的統治,如阿布賚及其子、巴喇克之子等;另一部分大玉茲則受到浩罕統治,或遷徙到清朝、俄國邊境地區,最終完全受到俄國統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