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茶馬古道滇藏北線西藏段 | 七彩丹霞·吉祥察雅

茶有道道 發佈 2023-12-22T00:22:52.853369+00:00

你好!我是茶有道道,點擊上方「關注」,我們為你分享茶文化的方方面面。茶馬古道滇藏線專題從普洱開始,沿著滇藏線一路北上,尋訪古驛道沿線周圍的重要城鎮。我們希望通過這條世界上地勢最高、山路最險、距離最遙遠的茶馬文明古道,了解更多茶馬古道的歷史文化和沿途周圍的秀美景觀和風土人情。

你好!我是茶有道道,點擊上方「關注」,我們為你分享茶文化的方方面面。

茶馬古道滇藏線專題從普洱開始,沿著滇藏線一路北上,尋訪古驛道沿線周圍的重要城鎮。我們希望通過這條世界上地勢最高、山路最險、距離最遙遠的茶馬文明古道,了解更多茶馬古道的歷史文化和沿途周圍的秀美景觀和風土人情前面我們在西藏境內分享古道沿途許多地方,如察隅、然烏鎮、芒康、左貢等。今天從八宿的邦達鎮出發,我們前往察雅

察雅縣隸屬西藏自治區。位於西藏自治區東部、昌都市南部;地處橫斷山脈,北連昌都市卡若區,東鄰貢覺縣,南與芒康縣左貢縣接壤,西與八宿縣毗鄰,縣城距昌都市區88公里。察雅,藏語意為「岩窩」。清代史料中寫作「乍丫」或「扎雅」,相傳17世紀中葉,藏傳佛教格魯派高僧嘎曲·扎巴江措克貢村附近山頭的懸岩下修行,後人就把他修行的地方叫作「察雅」。

公元七世紀前期,隨著李唐王朝的興盛,西藏地區也在贊普松贊干布的率領下迅速崛起,正式建立了吐蕃政權。此後,兩百多年間,唐蕃使臣和商人往來不斷,終於在長安與拉薩之間,踏出了一條約3000千米的「黃金路」——唐蕃古道。唐朝時期,察雅地區隸屬吐蕃統治,是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公元九世紀中,吐蕃政權瓦解,唐蕃古道因與日漸興盛的茶馬古道有所交叉和重疊,被歷代中央政府所重視,設驛道、駐官兵,中原與藏區的經濟與文化也得以在此交融發展。

1911年,這裡正式設縣,由「乍丫」更名為「察雅」。1986年,214國道察雅段正式通車,隨著時代的變遷,昔日古道所承載的貿易功能早已被現代國道所代替,蕩漾在高山峽谷間的駝鈴聲,早已化為這座城市厚重的人文歷史,滋潤著世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

01 八宿的邦達鎮-吉塘鎮-察雅縣城(煙多鎮)路線

據有關資料,有著上千年歷史的茶馬古道滇藏線路,主線從雲南出發,經過德欽、芒康、左貢、昌都、洛隆、拉薩,再經由江孜、帕里、亞東分別到尼泊爾、印度等地;馬幫前行到西藏第一站鹽井,再沿瀾滄江北上至馬兒敢(今西藏芒康)、左貢後,會分兩道前往西藏:一道經由八宿邦達、察雅到昌都;一道徑直由八宿至波密,過林芝前往拉薩。滇藏線全長約1786公里,地勢蜿蜒,道路通於橫斷山區險山惡水之間,山徑狹隘,最窄處不過1.33米,運輸均以馬來馱運。

茶馬古道出芒康共有4條線路:在鹽井渡瀾滄江經左貢縣到達察隅縣境內;鹽井往北經幫達鄉、嘎托鎮(現芒康縣政府所在地),向西入如美鎮,從如美進入左貢縣;由南北兩線進入嘎托後,往北入措瓦鄉,在措瓦渡扎西達桑橋進入察雅縣境內;由嘎托向西北方向經洛尼鄉、宗西鄉,避開瀾滄江進入貢覺縣或察雅縣境內。如果從芒康往北走截彎取直的203省道到察雅縣的吉塘鎮,還會路過經典的芒康措瓦紅層景觀、人文薈萃的察雅香堆古鎮,以及察雅縣城裡的煙多寺。現在,自駕車沿國道G214走左貢至邦達到察雅,更為便捷順暢。

出邦達鎮,沿邦達草原一路向北,要路過邦達機場,邦達機場於1995年建成並開放,海拔4300米,跑道全長5公里,被稱為「世界上離市區最遠」、「世界上跑道最長」、「世界上氣候最惡劣」的民用機場。再往前要翻過浪拉山埡口。浪拉山是邦達至昌都必經的山峰。浪拉山的山勢十分陡峭,群峰聳立,盤山路經常是在各個山峰間繞來繞去,站在埡口上放眼望去,風景這邊獨好!浪拉山埡口上的霧大是出了名的。有幸遇上霧天到此山口,可以體驗到被雲霧包圍的感覺,霧氣中周圍的群山美景若隱若現。

從浪拉山下到溝底就是吉塘鎮。「吉塘,藏語意為「安逸美麗之垻」,吉塘鎮位於昌都市察雅縣西北部,距縣城30公里左右,距邦達機場63公里。吉塘又稱吉塘溫泉小鎮全鎮境內214國道長23公里,是察雅縣的門戶和窗口,也是川藏公路南線、滇藏公路至昌都的必經之地,交通便利。吉塘鎮平均海拔3500米,氣候溫和、光照充足,適宜果蔬、青稞等作物生長。此外,這裡還有豐富的溫泉地熱資源。察雅縣將吉塘鎮定位為集溫泉度假、生態農林、民俗體驗、空港物流為一體的休閒旅遊特色小鎮,將其打造成為國道214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吉塘鎮,是外來遊客進藏了解康巴文化的第一站,也是察雅縣特色發展的縮影。

吉塘鎮擁有豐富的溫泉地熱資源,已開發的卓瑪溫泉卡仁溫泉卓瑪溫泉位於察雅縣的吉塘鎮,距縣城約70公里,是一個天然的高原溫泉,主溫泉口的泉水溫度超過80度,富含多種礦物質,當地人稱其為卓瑪聖泉,據說以前這些泉水基本都沒有利用,流入了山下的溪水之中,後來才有人製作簡易的水槽,將其接入下面的一個游泳池,並對遊客開放,現今這裡已有星級的卓瑪溫泉度假酒店,方便遊客入住。

關於卓瑪溫泉,當地流傳著許多傳說,相傳此地古時候妖魔橫行,危害人類,苯教祖師賢若米本派神女「卓瑪嘎布」下界除妖降魔,歷時4年之久,終於在藏曆的五月十五日這一天把危害世間的妖魔關在了山腹之中。妖魔雖然被降伏了,但妖魔卻留下了各種瘟疫病痛,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神女「卓瑪嘎布」見世人受苦,眼中流出眼淚,落在地上化為溫泉,人們洗後一切病痛都不見了,後人為了紀念她的偉大功績,稱其為「卓瑪聖泉」,在當地老百姓心中,有著極為崇高的地位。

吉塘鎮到察雅縣城,路線一般是走西景線,進入年拉山隧道,再沿西景線2公里左右,右轉進入G349國道,行駛16公里左右在竹卡大橋,跨過瀾滄江,再前行至直卡一個U型大拐彎處,這段是沿著瀾滄江走向的公路。蜿蜒曲折麥曲河衝破重山阻隔,在竹卡山下急速拐彎,匯入浩浩蕩蕩的瀾滄江。直卡是瀾滄江和麥曲河交匯處,彎道處新建有卡貢鄉大橋。入春後,麥曲河泥沙含量增多,河水呈黃褐色,與碧綠的瀾滄江在兩江匯聚處呈現出不同顏色並流的奇特景致。這裡成為進入察雅縣城一處旅遊打卡點。

百里瀾滄江由西北而東南蜿蜒出境,麥曲河作為瀾滄江一級支流由東南向西北橫穿縣境腹部滋潤兩岸田園,是察雅人的母親河,源頭在芒康山脈北端(藏語芒康崗)。自然之力造化察雅成為歷史上易守難攻的交通重鎮。繼續沿著G349國道,沿著彎彎曲曲的麥曲河,前行十幾公里,來到察雅縣城所在地煙多鎮。察樂廣場是察雅縣城中心位置,周圍飯店住宿都很方便。縣城沿著麥曲河兩岸修建,有三座橋樑連接,察雅寺和煙多寺均在北岸。

煙多鎮在解放前是一片很荒蕪的地方,少有人家在此居住,在此居住的主要人家都是靠在石頭上刻寫經書來謀取生計,基本沒有農田、牲口等生產資料,後來隨著煙多扎西央啟寺的遷移,來此定居的人家就逐漸多了起來,解放軍進駐以後,為當地的人家開荒種地、引進果苗修建果園,使的這裡的群眾得以安居樂業。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這裡的果樹種植也得到了長足進展,春季4月份,縣城周邊鬱鬱蔥蔥的一片花海,景色美不勝收。


0 察雅的文旅資源

察雅全縣境內文化遺址,風景名勝別具一格,有奔騰不息的江水、遼闊的草原、茂密的森林溫和的氣候呈現出察雅獨特的高原自然風光,深遠悠久的歷史底蘊,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神秘且又充滿遐想的宗教遺蹟,組成一幅五彩繽紛的浪漫人文。察雅縣多次舉辦「七彩丹霞·吉祥察雅」文化旅遊節。這一天,春日的瀾滄江緩緩穿城而過,熱鬧非凡的察雅縣城瀾滄江廣場人頭攢動,處處洋溢著節日的氣氛。旅遊節主要包括蘋果園賞花活動、察雅味道鄉村旅遊美食活動、啤酒音樂鍋莊狂歡活動、旅遊特色產品展銷會和攝影展等活動,將持續兩天。

煙多寺

煙多寺(瑪貢扎西央啟)位於察雅縣煙多鎮,該寺坐落在察雅縣城北面的駱駝山半山腰上,寺院高出縣城基準面470米,站在縣城便可仰望其高大整齊的廟宇外圍。從縣城中心步行到景點約25分鐘。景點緊連駱駝山封山育林區,風景優美。寺內樹木茂密,花香怡人。

煙多寺即瑪貢扎西央啟,前身是由扎西曲宗寺一世活佛扎巴江措於1680年(藏曆鐵雞年)創建的,原名叫扎西曲宗寺,該寺院在18世紀第四世活佛洛桑郎吉期間因大火被焚。於是僧人遷往煙多重建,更名為扎西央啟寺,是察雅羅登西繞呼圖克圖的主寺。後毀於文革,1983年經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修復開放。瑪貢寺現僧人千餘人,寺內存有30多幅百年唐卡、5本金粉寫就的經書和多尊做工精美神情並茂的佛像等珍貴物品。這對西藏宗教遺蹟和宗教事務感興趣的遊客來說,這裡不失為一個探秘尋蹤的好地方。

察雅寺

察雅寺是昌都地區著名的格魯派寺院之一。位於察雅縣城東南2公里處的麥曲河南邊瓦西鄉克貢村後的嘉崗山頂上。這裡蒼松翠柏四季常青,景色秀麗迷人。一世洛旦協繞的修行洞位於北側懸崖處,面朝東,修行洞裡遺留的文物有:石板刻佛像,包括三師弟像一尊,光輝女神像一尊,護法神像一尊,一世洛旦協贊像一尊。察雅,在漢語裡是「岩窠」之意。察雅地名來源於麻貢寺和布貢寺前輩活佛等一世洛丹協繞·扎巴嘉措修行隱居的地方。

修行洞背後山坡上有三座建築。山頂北邊建有最早察雅寺拉讓,占地面積300平方米,面向南,至今只剩殘牆斷壁。南邊察雅大殿,依山而建,第一台級為院落,兩層樓房,第二層階為大殿,二層樓房,整個面積為1000平方米,已成廢墟,建築特點是地基石砌上夯土為藏式結構。東邊有一座靜室,面積約60平方米,現已毀。三座建築中間有轉經佛塔,壓印泥佛及石刻六字真言及嘛尼石堆。察雅寺現有僧人二十多人,除已修復的大經堂和僧舍外,其它佛堂均在修復之中。

德瑪雪山

德瑪雪山位于吉塘鎮雪瓦村,與浪拉山口相對,距縣城93公里。其中縣城至浪拉山口為黑色路面,全長86公里,適合各種車輛,行程約3小時。浪拉山口至德瑪雪山山腳7公里,為鄉村公路,適合越野車,行程約半小時。山腳至山頂,為騾馬驛道,騎馬單程需一天。

德瑪雪山海拔5480米,峰頂常年積雪不化。春季,半山腰的杜鵑花爭奇鬥豔,山腳下茂密的原始森林,清澈的山間小溪,古樸的民風與神山相映,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德瑪雪山(藏語為「扎嶺德瑪覺尼」),意為世界上的12座神山在此集中。傳說《格桑爾王傳》中的「扎嶺德瑪覺尼」指的就是現在的德瑪雪山。

恩達溫泉瀑布

該瀑布位於察雅縣王卡鄉瓦西至羅榮溝的中段,緊靠老公路的左邊,距縣城約21公里,為鄉村公路,適合越野車,往返行程約2小時。該瀑布寬約15米,落差30多米,水溫約40攝氏度,周圍古柏蒼松,因溫泉效應常年青山秀水,尤為4、5月份,桃花盛開,鳥語花香,風景極為秀麗,不失為一處幽靜欲仙的休閒度假之地。

仁達摩崖石刻

這種在巨大山體峭壁上作畫的藝術形式,被稱作摩崖石刻。仁達摩崖石刻,位於察雅縣香堆鎮境內的丹瑪山上,是西藏地區目前為止發現的唯一一處有明確紀年的吐蕃佛教造像。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歷史的仁達摩崖石刻,經過一代又一代的西藏人民加工改造,被一遍遍磨舊,又一遍遍被重新刷上鮮艷的顏色。

最初建成於唐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赤德松贊時期的仁達摩崖石刻,不僅刻有佛像,還刻有漢藏銘文,由吐蕃多位高僧與漢族工匠合力組織雕刻而成。其中的藏文內容涉及到吐蕃時期的政治、文化、宗教、藏漢文化交流等。對研究吐蕃時期的政治、文化、語言、書法、繪畫、雕刻技術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是考察研究文化和旅遊的理想去處。

羅榮溝石刻群

離恩達溫泉瀑布不遠處就是王卡羅榮溝石刻群,距縣城38公里,為鄉村公路,適合越野車,往返行程約3小時。王卡鄉羅榮溝里,珍藏著石刻珍品,其中主供佛為十面觀世音,其餘分別為釋加牟尼、大日如來、文成公主、唐東傑布等。

相傳石刻群距今有近千年歷史,它巧妙地利用了天然石像的自然形態,略作雕琢,其手法精巧,鐫刻細膩,氣韻生動,風格獨特,靈光瀰漫,是康區石刻少有的精湛之作。景區內青山環抱,野生動物隨處可見,空氣清新、古木蒼翠、鳥語花香、極為清新奇麗。是難得的以最樸實自然形態為特色的風景遊覽地。此處遊覽能夠讓人深切地感觸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使人由衷地領悟到珍惜自然愛惜生命的真諦!

向康大殿(香堆寺)

位於香堆鎮,占地約5000平方米,距縣城86公里。該殿有尊「自生彌勒佛菩薩而聞名於康區,關於這座古剎的來歷,有兩種傳說。一說《清史》中稱「七覺士」之一的貝羅剎那曾來過該殿,據「康區俄額的彌勒佛大殿有經」推論,大殿早在吐蕃赤松德贊時代就存在;當地藏民又一傳說,相傳文成公主進藏時俄額埋下了一個伏藏,若干年後,地里長出一尊石佛,被農民犁地時發現,認定那就是自生彌勒佛。之後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強巴林寺創建者西繞松布以及四、五、七、十世達賴及七世班禪等都去過該寺朝拜。

香堆寺,是康區重要寺廟之一,屬格魯派。位於西藏昌都察雅縣,距縣城79公里。香堆寺著名的向康大殿,是供養著「自生」彌勒佛的佛堂。歷經千年香堆寺的很多建築都已坍塌,但廟宇紫紅色土質的框架遺址尚在。雖是斷壁殘垣,但嵯峨多姿,嚴整富麗。

宗沙寺薩嘎日追寶塔林

位於宗沙鄉政府所在地約6公里處,草原占地約10萬平方米,距縣城127公里,有近200年的歷史。此處分布大小寶塔約80餘座,分大型和小型寶塔兩種。大型寶塔呈菩薩提型,底寬6米,高約10米,小型寶塔則造型簡單呈四方型。寶塔林上有藏東有名的天葬台,寺院依山就勢,獨具特色,是考察和旅遊的理想之地。

巨型六字真言

巨型六字真言(倉曲嘛呢卓珠),又名神奇公主路。該景區位於宗沙鄉境內,占地約6000平方米,距縣城156公里,相傳在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時路過此地,用馬鞭一揮而就的巨型六字真言。此六字真言每個字高約100米,約20層樓高,每個字體可放牧200隻綿羊。從遠處看十分清晰,與樂山睡佛有異曲同工之妙。此六字渾然天成,巍然屹立,氣勢磅礴,蔚為壯觀,六字真言山下是麥曲河源頭,山上古木蒼翠,山上泉水潺潺,尤其春暖花開時,鳥語花香,使遊人心曠神怡。

農業觀光園

吉塘鎮農業觀光園占地1000餘畝,集休閒、娛樂、飲食、賞花、採摘、垂釣於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度假場所。園區以當地放養的藏豬、藏雞和時令野菜以及種類繁多的綠色農產品為特色的飲食文化吸引眾多遊人流連忘返,在此盡情體驗著藏區新農村文明向上、富含科學發展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遊玩之時不由地使人淡化了城市的喧囂、工作的壓力、生活的紛爭,進入到一個極度放鬆身心、解除緊張、忘卻世俗、拋棄雜念,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積極向上的人類生存的最高境界。此處已列為察雅縣重點開發的集休閒旅遊購物為一體的觀光農業園區。

地處瀾滄江畔的卡貢鄉,得天獨厚的氣候與地理條件,使這裡生長的蘋果具有口感鬆脆甘甜、果味香濃的獨特品質,頗受消費者青睞。卡貢蘋果已經成為藏東地區響噹噹的品牌,全鄉種植規模六十多萬平方米,不僅解決了察雅縣蘋果自給自足的問題,還成為昌都地區重要的水果供應地。此外,在開展精準扶貧政策扶持下,卡貢鄉溫室蔬菜大棚和金多村辣椒種植基地也得到大力發展。

香堆藏戲」是藏戲的一支,它源於西藏傳統的康巴地區,生長在獨特的藏族社會和人文環境中,基本沒有受到外界的文化藝術影響,原汁原味地展現了察雅縣的民間文化。從它的動作到服裝,道具到對白,歌舞到曲調等方面都具有濃郁的康巴氣息。2009年,察雅香堆藏戲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列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阿布窮窮是察雅縣香堆藏戲隊的第四代傳承人。

金銀器製作一直是藏族民族手工業中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一項,一個作品從式樣繪圖到成品製作要經歷二十多道工序,用一百多種工具打磨。先把金銀加熱,再用榔頭千錘百打,做成半成品,然後在半成品上精雕細刻,制出成品。察雅縣榮周鄉麥堆村,自古有金銀鍛制技藝的傳統,已傳承了上千年,並形成自己特殊的工藝風格。2018年,察雅麥堆金銀鍛制技藝被列入西藏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傳承人被稱為「麥堆工匠」,鄧巴多吉是代表性傳承人。其子斯朗群培於2010年7月,加入金銀匠傳承人行列,隨其父從事金銀匠手工業,為麥堆第七代傳承人。跟隨其師傅發掘、傳承、發揚這門手工技藝,傳徒授藝至今為止共教授徒弟10人。

如今的察雅縣,告別了過去「高山深谷無人知、藏在深閨人未識」的境地。已經開工的川藏鐵路,將從察雅縣北部穿越而過。古道險山托起康巴漢的粗獷,瀾滄江水涌動康巴女的柔腸。漢藏文化在這裡交融碰撞,察雅,必將歷久彌新,熠熠生輝。未來的察雅,將迎來新的發展春天。

《尋訪茶馬古道滇藏線系列》西藏段相關導讀:
第1站:察瓦龍;第2站:察隅縣
第3站:然烏鎮第4站:鹽井古鹽田
第5站:芒康縣第6站:左貢縣
第7站:邦達鎮和怒江七十二拐;
第8站:七彩丹霞·吉祥察雅;
第9站:藏東明珠——昌都

#茶有道道# 為你傳播茶文化的方方面面
申明:部分文字圖片來源於網絡,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糾錯改正
本文為文旅指南文章,其初心是整理給大家閱讀參考,如引用等有錯誤請評論區點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