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外日記|手術台上,塞內加爾醫護激動地鼓掌並高呼我的名字

國際在線 發佈 2023-12-22T03:51:57.098432+00:00

他們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也是傳遞情誼的友好使者。他們千里奔赴,跨越山海,詮釋醫者仁心,踐行「大國擔當」。今年是新中國援外醫療工作開展60周年。環球資訊廣播特別策劃《援外日記》,講述中國援外醫療隊的動人故事。2023年6月5日 星期一 晴我是第19批援塞內加爾中國醫療隊隊員張勇。

他們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也是傳遞情誼的友好使者。

他們千里奔赴,跨越山海,詮釋醫者仁心,踐行「大國擔當」。

今年是新中國援外醫療工作開展60周年。環球資訊廣播特別策劃《援外日記》,講述中國援外醫療隊的動人故事。

2023年6月5日 星期一 晴

我是第19批援塞內加爾中國醫療隊隊員張勇。今天是我在塞內加爾工作的第576天。

回想起剛看到選拔援塞內加爾醫療隊通知的時候,興奮過、猶豫過。興奮的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此生有機會報效祖國、為國盡忠,能以國家醫療隊的名義參與對外援助工作是一種無上殊榮;也能趁此大好機會去外面的世界看看,長長見識,開拓眼界。

張勇在手術中

猶豫的是,我家老二出生才剛滿周歲,愛人又是產科醫師,工作非常忙。援外2年外加培訓5個月,這段時間家裡的擔子就全部壓在她一個人的身上了,想想都是滿滿的愧疚。跟她商量說我想去援非,她沒有一句怨言,堅決支持,說國家的事是大事,家裡的事我能克服,你就放心吧。

2021年11月,第19批援塞內加爾醫療隊啟程。我們援助的醫院是迪亞姆尼亞久兒童醫院。因為是這家醫院的第一批援外醫療隊,因此是一個全新的考驗。兒童手術和麻醉的風險遠高於成人,而且很多是剛出生不久的新生兒。在這所醫院裡,我們沒有任何前輩的經驗可借鑑,並且語言交流也是一大障礙。

作為醫療組組長,我也備感壓力。剛開展工作沒多久,醫院就接到一名食管閉鎖的急診患兒,我和塞方的Dior醫生在手術過程中交流不多,但配合相當默契,很多時候只要一個手勢大家就能心領神會。這次手術儘管我只作為助手,但紮實的手術操作基本功也讓他們見識到了中國醫生的專業性。

張勇與當地小患者互動

慢慢的,我也從助手轉變成了主刀,一些大的手術他們也會主動邀請我加入,相互之間的配合也越發默契。有時候,我也會跟他們探討交流我的方法,他們也樂意接受我的意見。

一次午飯後,我突然接到塞方同事Fatima的電話,他說手術中遇到點困難,希望能得到我的幫忙。接到這個電話,我有些驚喜,這是塞方醫生對我的信任和技術的認可。但同時也有些忐忑,因為他們遇到的困難對我來說也許也是個不小的挑戰。我匆忙趕到手術室,更換手術衣上到手術台。

原來,手術中發現患兒因長期的慢性炎症導致局部腸管之間粘連瘢痕化非常厲害。我試著小心分離腸管周邊,之後將其粘連的腸管拖出腹腔,再用剪刀和吸引器順著腸壁慢慢分離。這時,手術室的四五名護士都來圍觀,現場的氣氛頓時變得緊張起來。

緣於對手術台的熟悉感,我竟沒有絲毫的慌亂。當腸管完整分離後,台上的醫生和台下的護士不由自主地一起鼓掌、跳舞,高呼我的名字。第一次感受到他們手術成功後的喜悅,一種說不出來的欣慰油然而生。

張勇在手術台上

手術結束後,一名手術室的護士還專門為中國醫療隊錄製了一段視頻。台下的他們也要求跟我們合影,對我表示感謝。其實,他們在認可我的同時,我也想對他們說聲謝謝,感謝他們對我的信任,或者說,對中國醫生的信任。

85年前,在我們國家醫療水平還比較薄弱的時候,白求恩大夫來到中國,國際主義精神被點燃。如今,我們國家強大了,中國醫療隊踐行的「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精神,不也正和白求恩精神一脈相承嗎?

和當地患者結下深厚友誼

我們逐步被接受和認可,這是我們中國醫療隊共同努力的結果,更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醫生努力的結果。現在,我們沿著前輩們的步伐,努力發出自己的光芒。希望自己能為塞方醫療做出貢獻,給祖國的對外援助醫療工作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作者|第19批援塞內加爾中國醫療隊隊員張勇

聯絡|韓蓄 安然

編輯|李琳

簽審|魏郁

關鍵字: